- 年份
- 2024(2943)
- 2023(3592)
- 2022(3078)
- 2021(2844)
- 2020(2301)
- 2019(5073)
- 2018(5002)
- 2017(9032)
- 2016(5114)
- 2015(5888)
- 2014(6257)
- 2013(6028)
- 2012(5496)
- 2011(5065)
- 2010(5200)
- 2009(4643)
- 2008(4766)
- 2007(4662)
- 2006(4006)
- 2005(3605)
- 学科
- 济(19513)
- 经济(19487)
- 管理(17673)
- 业(17134)
- 企(12266)
- 企业(12266)
- 方法(8663)
- 农(7641)
- 数学(7313)
- 数学方法(7235)
- 财(7220)
- 农业(5614)
- 中国(5388)
- 业经(5193)
- 务(4997)
- 财务(4988)
- 财务管理(4971)
- 企业财务(4740)
- 理论(4358)
- 制(3897)
- 贸(3870)
- 贸易(3867)
- 人民(3844)
- 易(3706)
- 学(3675)
- 环境(3583)
- 消费(3579)
- 结构(3507)
- 和(3482)
- 教学(3478)
- 机构
- 学院(75987)
- 大学(72210)
- 济(29388)
- 经济(28664)
- 管理(27356)
- 理学(22745)
- 理学院(22518)
- 管理学(22134)
- 管理学院(22006)
- 研究(21938)
- 中国(18327)
- 京(15196)
- 财(14810)
- 科学(13221)
- 江(12882)
- 农(11861)
- 财经(11531)
- 所(11189)
- 中心(10701)
- 州(10684)
- 经(10317)
- 业大(10216)
- 范(10209)
- 师范(10113)
- 研究所(9728)
- 北京(9576)
- 技术(9182)
- 农业(9068)
- 经济学(8857)
- 财经大学(8359)
- 基金
- 项目(44616)
- 研究(34914)
- 科学(34406)
- 基金(30497)
- 家(26005)
- 国家(25715)
- 科学基金(22240)
- 社会(21296)
- 社会科(20041)
- 社会科学(20039)
- 省(18372)
- 教育(16747)
- 编号(16212)
- 基金项目(15553)
- 划(14295)
- 自然(13869)
- 自然科(13340)
- 自然科学(13335)
- 自然科学基金(13097)
- 资助(12792)
- 成果(12593)
- 课题(10895)
- 重点(9748)
- 发(9507)
- 部(9451)
- 项目编号(9346)
- 年(9253)
- 性(9143)
- 创(9090)
- 大学(8905)
共检索到119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锋 叶文虎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和核心议题。本文着重从“生产剩余”和“消费剩余”新的认识视觉 ,通过构建物流循环结构和剖析人与自然的相依关系 ,探索两者之间物质、能量转化的协同机理与和谐准则 ,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产剩余 消费剩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曾小彬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本质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国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骏 王华明
剩余会计规则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对剩余会计规则的概念、通用会计规则制定的三种导向与剩余会计规则的关系、剩余会计规则的特点以及现有公司治理框架下剩余会计规则制定的行为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剩余会计规则 特点 规则导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中根 林哲
高速膨胀的消费需求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生态消费具有缓解生态危机的功能,必须积极提倡和大力开展生态消费,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消费 和谐相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权小锋 蒋军锋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合约分析剩余控制权存在条件,探讨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之间的转化关系;结合古典边际分析框架考察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与代表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的边际产出,将剩余控制权收益从公司绩效中分离出来;最后,引入奈特的保险机制研究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在公司中的转移特征,并研究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定价问题。研究发现:(1)信息不完全与谋取经济利润目的同时存在才可能形成剩余控制权;(2)剩余控制权依赖于特定控制权的界定并在其行使过程中持续向特定控制权转化,并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完整的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3)剩余控制权转移结构决定了公司的人力资本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通过人力资本在公司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为简便以下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时,我们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是既定的,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和增大m量,只有靠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m也就越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晓斌 洪昔仁
在我国高校权力中,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出现了不对应问题,高校行政权力掌握着高校的剩余控制权而不用承担剩余索取权中的风险,学术权力无力争夺剩余控制权且不享有剩余索取权中的收益。为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术人员在剩余控制权中的地位,增加行政人员的剩余索取权,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配置结构的相对应。
关键词:
高校权力 剩余控制权 剩余索取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岳军 朱光华
对劳动力单一工资分配论的分析表明,该分配制度导致了团队生产中各产权主体权责利关系的不对称和劳动力产权实现的不充分,不能保证企业产权组合的效率与公平。基于员工持股的ESOP模式使各产权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发生了变化,在一定条件下,这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产权组合效率的提升。我国的相关实践正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规范引导,加强各方面建设。
关键词:
团队生产 ESOP模式 员工持股 产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剩余价值理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起初的学者认为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领域,后来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环节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一转移对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其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与发展,马克思更是把这一理论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使剩余价值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从价值、价值量和使用价值入手,以泥瓦工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讨论研究了剩余价值及生产过剩,提出了价值溢价概念,并得出结论:即使消灭了工厂主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腾
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但剩余价值不能离开生产要素而产生。因此 ,并非只有劳动力才有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 ,其他要素都有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 ,劳动、资本、土地等各种要素在获得工资、利息、地租等必要价值补偿后 ,都可依据其要素贡献份额分享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并不是因为其资本获得了剩余价值而遭非议 ,而是因资本剥夺了劳动力分享剩余价值的权利而遭非议 ,因此 ,判定分配制度的合理与否 ,关键看其要素红利是否与其要素贡献相符。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分配理论 要素贡献 要素红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一、剩余产品、剩余劳动时间是一个永恒的社会范畴,剩余价值不过是其特殊的社会表现形式 剩余劳动作为人类总量劳动中的一部分,从早期人类劳动发生起,就已经存在了。作为剩余劳动的必然结果——剩余产品——从那时起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还必将继续存在,并将以更广大的规模存在。不管是剩余劳动还是作为其结果的剩余产品,都具有自然属性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剩余产品和剩余劳动都是永恒的社会范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冰 申其辉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种商品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尽管消费者剩余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对它却一直存在着争论。一、消费者剩余理论的提出法国工程师Jules Dupuit首先在1844年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观点,后来马歇尔将它正式称为"消费者剩余"。 1.Ddupuit的主要观点。Dupuit的消费者剩余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当时公共部门融投资问题的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清
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关键词:
一般价值 生产力 剩余价值 系统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