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6)
2023(9463)
2022(7668)
2021(6608)
2020(5540)
2019(12706)
2018(12410)
2017(23266)
2016(12209)
2015(13451)
2014(13141)
2013(13385)
2012(12100)
2011(10490)
2010(10774)
2009(10166)
2008(10475)
2007(9199)
2006(8111)
2005(7617)
作者
(34231)
(28872)
(28867)
(26903)
(18486)
(13655)
(13071)
(11106)
(10667)
(10272)
(9868)
(9545)
(9514)
(9038)
(8838)
(8670)
(8646)
(8576)
(8345)
(8234)
(7142)
(7000)
(6891)
(6571)
(6430)
(6418)
(6371)
(6344)
(5777)
(5690)
学科
(73543)
(66468)
企业(66468)
(58207)
经济(58141)
管理(54790)
方法(25824)
(25110)
业经(24372)
(22677)
数学(18494)
数学方法(18417)
(17647)
贸易(17635)
(17350)
(17183)
财务(17173)
财务管理(17161)
农业(16457)
企业财务(16225)
技术(15525)
中国(13333)
(12794)
(12469)
(11784)
(11677)
(11039)
企业经济(10444)
技术管理(10430)
理论(10256)
机构
学院(181776)
大学(175276)
(84902)
经济(83512)
管理(79470)
理学(68208)
理学院(67716)
管理学(67195)
管理学院(66866)
研究(52986)
中国(44645)
(38318)
(35399)
(32756)
财经(30297)
科学(28810)
(28766)
(27502)
农业(25866)
业大(25732)
(25589)
中心(25199)
经济学(25077)
商学(23383)
商学院(23195)
经济学院(22870)
经济管理(22735)
研究所(22621)
(22348)
财经大学(22041)
基金
项目(117048)
科学(94150)
研究(88732)
基金(86547)
(73759)
国家(73040)
科学基金(65116)
社会(59752)
社会科(56980)
社会科学(56964)
(46683)
基金项目(45371)
自然(40196)
自然科(39345)
自然科学(39340)
自然科学基金(38742)
教育(38167)
(36522)
编号(35726)
资助(34457)
(32197)
(28107)
成果(27048)
(26056)
(25972)
国家社会(25328)
重点(25322)
创新(25286)
(24219)
人文(23175)
期刊
(96226)
经济(96226)
研究(51849)
中国(34298)
管理(33680)
(32915)
(31465)
农业(22546)
科学(21372)
学报(21023)
业经(19189)
技术(18154)
大学(17171)
学学(16220)
(16100)
金融(16100)
经济研究(15444)
(15269)
财经(15163)
(13465)
(13205)
问题(12982)
技术经济(12402)
教育(11765)
国际(11442)
世界(11277)
商业(10420)
现代(10010)
财会(9980)
图书(9724)
共检索到278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韩民春  袁瀚坤  
文章首先利用拓展的MO模型分析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研究服务业对外开放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之后使用2001~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生产分割显著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服务业开放扩大了生产分割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面影响;该结论在经过解决样本选择偏误、工具变量法和替换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生产分割对不同性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差异化影响,显著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垄断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机制分析表明,生产分割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和进口中间品质量两条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超   蔡露露  
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从依托出口产品数量向质量转变,服务业对外开放从非实物要素投入角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将产品质量引入消费者偏好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出口决策,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消费者和服务、制造两类生产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来阐释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政策文本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指数,就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对外开放主要通过削减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生产率来改善产品质量,改进作用与开放的服务业类型有关,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地域特征、所有制属性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服务要素依赖程度无关。理论和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应该进一步消除服务行业的外商投资障碍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有侧重地引导外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向生产性服务行业流入,但无需过分注重制造业企业的地理布局、生产技术与所有制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建新  贾圆圆  黄鹏  
在生产链条高度细分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提高国际生产分割的融入程度是否能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呢?研究表明,国际生产分割比例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单纯地进口国外的高质量中间投入品或单纯地引进技术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存在"拐点"。在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很大的行业中,企业使用外国中间投入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要小于产品水平质量差异小的行业。在加工贸易方式下,国际生产分割比例越高,企业使用来自OECD国家的中间投入品则越多,其出口的产品质量也就越高。为了中国外贸的转型升级,政府不仅要鼓励企业进口国外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更重要地是要推动本国生产零部件等中间投入品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倩肖   段义学  
数字经济对企业的生产选择和贸易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采用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国家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市场分割的视角出发分析数字赋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赋能、市场分割均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提升作用,而数字赋能和市场分割的交互作用却会抑制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赋能和市场分割的交互作用会对国有性质、有海外子公司、位于中西部地区和生产非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更明显的抑制效果。此外,数字赋能和市场分割会通过提升企业市场势力、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强进口强度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据此提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立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曾艺  韩峰  
本文综合使用2003—2013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基于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从企业微观层面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显著提升了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自身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大,且I型及以上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了周边II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其他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周边同等级城市的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却产生了显著为负的空间外溢效应;对于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及不同类别的制造业行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结论表明,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关联机制,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在更大空间上的集聚效应,是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取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欢浪  铁瑛  张娟  
本文研究了城市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理论层面拓展了Kugler和Verhoogen(2012)的理论模型,提出服务业发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大微观机制,即"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在实证层面利用城市统计年鉴与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在细化的城市-企业维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服务业发展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通过"分工效应"和"工资溢价效应"实现。城市服务业发展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生产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发现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黄胜强  
本文以中国2000~2013年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对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机制分析表明,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服务中间投入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且对外部资本依赖更强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更高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限制和审核审查类型的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明显,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对外资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更突出,并且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的正效应受到营商环境的非线性影响,即只有当营商环境超过阈值时,完善的营商环境才能强化服务业外资管制放松的正效应。本文为我国如何利用服务业外资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康  
如何发挥数字贸易的赋能作用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构建并测算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就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会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同时也能够通过对外开放度的中介机制作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产生间接影响,且对外开放度的中介效应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与此同时,省域经济规模、产业结构、金融深化、研发创新投入、建有自贸区都会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创新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强,而省域经济规模和金融深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最后本文从重视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贸易企业数字化水平、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微观数据,统计描述并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进口关税下降、产品类型排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统计上,研究期间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进口关税在持续下降,企业核心产品的出口占比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核心产品;实证上,中间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可以显著地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该促进作用在距离企业核心产品越近时,质量提升效应越大。在考虑内生性、变更衡量方式、增加控制变量及改变样本容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开放、产品类型对异质性产品、高定价产品的质量提升效应更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衍  
基于2004—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深入考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对外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2)不同投资目的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其中投资高收入国家OFDI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那些投资中低收入国家OFDI;(3)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年的时滞,随后它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影响程度具有递增的趋势;(4)研发创新增加与中间品进口质量提升是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重要的途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明  卿前龙  盖翊中  
数字服务贸易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贸易,在革新资源配置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2000—2020年(2016年除外)我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用动态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的大小与地区有关,即地区经济越开放,制度等越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动态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变化特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类多样化效应和低成本效应调节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的宏微观环境,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重视原创性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优势数字服务出口;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降低数字要素进出壁垒,提高数字资源匹配的灵活性及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欧佩群  
在企业产品质量异质性模型的基础上,从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角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07~2011年中国海关数据对275个地级城市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测算,并实证检验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国样本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出口产品质量间存在"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当期的专业化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是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则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分地区分析中,专业化集聚对不同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多样化集聚则均是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夏  汪亚楠  施炳展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本文研究事实汇率制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理论上,固定汇率制度降低了企业进行出口贸易的生产率阈值,低效率企业涌入使出口产品质量下降;但企业生产率提升不仅能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还能缓解固定汇率制度对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阻碍,固定汇率制度不再对高生产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阻碍作用。企业产品细分层面数据的机制验证发现,只有少数中国企业能够达到固定汇率制度不阻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所要求的生产率阈值。因此,事实固定汇率制度阻碍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企业生产率才是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出口产品质量是衡量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指标,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首先,实证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可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异质性分析发现,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和金融服务部门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私营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更显著。最后,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通过企业生产率和制造业服务化两个作用机制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制造业服务化的倒“U”型非线性作用。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自由化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存在制造业服务化的非线性,我国制造业应仍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服务化转型为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