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1)
- 2023(4017)
- 2022(3530)
- 2021(3285)
- 2020(2634)
- 2019(6670)
- 2018(6124)
- 2017(10388)
- 2016(5360)
- 2015(6251)
- 2014(6163)
- 2013(5991)
- 2012(5629)
- 2011(5390)
- 2010(5179)
- 2009(4947)
- 2008(5026)
- 2007(3711)
- 2006(3400)
- 2005(3241)
- 学科
- 济(27214)
- 经济(27208)
- 贸(17379)
- 贸易(17370)
- 易(16869)
- 管理(12817)
- 业(12535)
- 方法(12475)
- 数学(10948)
- 数学方法(10876)
- 企(8970)
- 企业(8970)
- 中国(7290)
- 地方(7002)
- 出(6936)
- 农(6570)
- 口(6000)
- 出口(5999)
- 出口贸易(5999)
- 关系(5887)
- 业经(4799)
- 财(4559)
- 国际(4086)
- 农业(3925)
- 学(3919)
- 概况(3904)
- 环境(3732)
- 融(3722)
- 金融(3722)
- 进出(3662)
- 机构
- 学院(76772)
- 大学(76581)
- 济(40824)
- 经济(40309)
- 研究(31517)
- 管理(27634)
- 理学(23870)
- 理学院(23614)
- 中国(23370)
- 管理学(23262)
- 管理学院(23143)
- 科学(17210)
- 所(15908)
- 京(15838)
- 财(15087)
- 研究所(14422)
- 农(14222)
- 中心(13546)
- 经济学(13080)
- 财经(12038)
- 经济学院(11908)
- 院(11505)
- 农业(11385)
- 贸(11379)
- 业大(11323)
- 经(11070)
- 江(10574)
- 北京(9906)
- 科学院(9890)
- 范(9412)
- 基金
- 项目(52824)
- 科学(41461)
- 基金(39255)
- 研究(38221)
- 家(35016)
- 国家(34812)
- 科学基金(28914)
- 社会(25746)
- 社会科(24613)
- 社会科学(24612)
- 基金项目(19978)
- 省(19750)
- 自然(17728)
- 自然科(17338)
- 自然科学(17337)
- 自然科学基金(17023)
- 划(17022)
- 教育(16742)
- 资助(16272)
- 编号(14372)
- 发(12626)
- 重点(12578)
- 部(12228)
- 国家社会(11514)
- 创(11325)
- 成果(11052)
- 创新(10864)
- 中国(10778)
- 教育部(10487)
- 发展(10378)
共检索到125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军 王丽娟
利用中国与17个主要贸易伙伴国1995~2008年的投入产出表和分行业双边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不同时期的双边生产分割程度。然后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综合分析了影响国际经济周期协同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贸易在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国际经济周期协同中存在两种不同方向的作用机制:以双边生产分割程度度量的互补品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同存在正向影响,而以双边贸易强度指标度量的替代品贸易对经济周期协同存在负向影响。同时研究还表明,双边金融整合程度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相似性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国际生产分割 国际经济周期 贸易伙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丁振辉
本文在两国生产关系模型的简化式基础上推导了生产依存度与产出关联的关系,并认为当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减时,两国间生产依存度越大则产出的关联性越强。产出关联性越强,经济周期协同性越明显。检验中国与前10大贸易伙伴的数据,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生产上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意味着随着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生产依存度的加深,两国(或地区)之间的产出关联性也越强,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周期有协同性趋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学 陈定 龚洁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考察对外开放与经济周期协同的非线性关系,通过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贸易、投资等传统因素外,制度距离也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的重要变量,即使双边对外开放水平相同,其经济周期协同也会因制度距离相异而有所差别。具体表现为,对外开放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确实存在基于制度距离的门槛特征;当制度距离超过一定门槛值后,其影响显著为正;而低于该门槛值时,正向影响明显减弱,甚至变为不显著的负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德学 陈定
本文运用1997-2011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双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能力差异会直接和通过国际传导渠道间接对双边经济周期协同构成影响,两条途径作用的方向均显著为负,但大小明显不同;由于互补品/替代品贸易、垂直型/水平型投资和产业结构之间相互交织的内生关系以及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不同传导渠道的影响方向和大小不尽一致,导致间接途径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其最终效应为负是贸易和产业结构渠道负效应与投资渠道正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干预能力差异对不同渠道的影响程度与其通过不同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间并不具有一致性,"越易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会政 杨楠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威 刘德学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已经成为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垂直专业化、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周期协同性之间的传递机制,并选取1991-2010年中国与38个贸易伙伴的数据,分析了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利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法(GMM-IV)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通过"需求—供给溢出"效应对协同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是影响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最重要变量;产业内贸易则通过"资源转移效应"对协同性产生负向影响,而标准的双边贸易指数则变得不再显著。此外,经济周期同步变化的背后,FDI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希丽 张兵 李可爱
影响中国(大陆)与其贸易伙伴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开放度、产业结构相似度、财政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汇率政策等。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对1992-2009年中国(大陆)及其贸易伙伴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协动性主要受到产业内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以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少中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减少中国同东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少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关键词:
贸易条件 波动性 方差分解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邱慧芳 陈逸松
特朗普亚洲行中的言行延续了"美国优先"主张,以及退出TPP、重新谈判NAFTA、强调美中贸易逆差、抨击WTO等言行,都充分说明美国将会针对中国等贸易伙伴频繁采取包括要求开放市场、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本文主要针对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及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影响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潘红宇
本文研究汇率波动率对中国向三个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和日本出口的影响。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非因果检验等方法估计变量间长短期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向美国和欧盟的实际出口与实际汇率波动率存在长期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中国向日本的出口与汇率波动率无关。短期内汇率波动率只影响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对向欧盟和日本的出口没有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勇 张正军
本文运用尾部相依系数作为度量极值关联性的工具,首先研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陆股市与七个主要贸易伙伴股市的极值关联性强弱,即股市同时极端下跌的风险性大小;其次研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大陆股市与世界股市整体的极值关联性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相比欧美股市,中国大陆股市与亚洲股市联系更紧密,同时发生极端下跌的可能性更大。整体而言,中国大陆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配置资产已无法完全分散极值风险。因此,若投资者在中国大陆股市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寻求其他国家或地区股市,为了降低极值风险发生的概率,应选择欧美国家的股市。
关键词:
尾部相依性 极值理论 资产配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锋
有别于传统的总量分析,利用双边贸易收支模型考量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双边贸易收支的关系,能更深刻地揭示汇率波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对不同国家而言,不仅双边汇率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弹性系数大小不一样,而且双边汇率的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方向也并不一致,这也说明了采用双边汇率和双边贸易收支样本比总量样本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实际汇率 贸易收支 J-曲线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如庆
本文首先利用HS四位数编码的制成品双边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对1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价格贸易条件与收入贸易条件,然后采用一种新的贸易品技术分类方法,对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与其出口结构的关系与传统理论大致相符,即增加高技术制成品在全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改善制成品的整体价格贸易条件或降低其整体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能够带来其贸易条件的改善。
关键词:
制成品 贸易条件 技术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云飞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