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
2023(1471)
2022(1285)
2021(1173)
2019(2303)
2018(2272)
2017(4333)
2016(2614)
2015(2919)
2014(2921)
2013(2984)
2012(2833)
2011(2796)
2010(2839)
2009(2739)
2008(2813)
2007(2760)
2006(2593)
2005(2420)
2004(2130)
作者
(8122)
(6792)
(6635)
(6354)
(4292)
(3234)
(2871)
(2609)
(2438)
(2419)
(2408)
(2306)
(2281)
(2251)
(2140)
(2117)
(1992)
(1932)
(1910)
(1767)
(1764)
(1639)
(1636)
(1629)
(1573)
(1568)
(1489)
(1342)
(1341)
(1320)
学科
(15057)
经济(15049)
管理(8068)
(7954)
方法(6871)
数学(5778)
数学方法(5740)
(5598)
企业(5598)
(5235)
(3320)
业经(3124)
理论(2958)
中国(2914)
市场(2815)
产品(2600)
(2566)
贸易(2565)
物价(2563)
农业(2499)
(2493)
(2300)
(2283)
价格(2212)
教育(2209)
农产(2002)
农产品(2002)
产品价格(1964)
生产(1871)
(1845)
机构
大学(46230)
学院(44558)
(21305)
经济(20939)
管理(15619)
研究(15323)
理学(13031)
理学院(12892)
管理学(12740)
管理学院(12653)
中国(11788)
(9815)
(9747)
科学(8495)
(8038)
财经(7936)
(7734)
(7426)
(7157)
经济学(7139)
研究所(7135)
(6813)
师范(6786)
中心(6586)
经济学院(6364)
北京(6146)
农业(6127)
业大(6100)
财经大学(5856)
(5768)
基金
项目(24620)
科学(19554)
研究(18871)
基金(18432)
(16033)
国家(15902)
科学基金(13272)
社会(12827)
社会科(12238)
社会科学(12234)
基金项目(9051)
(8851)
教育(8639)
资助(7957)
编号(7710)
自然(7682)
(7641)
自然科(7506)
自然科学(7505)
自然科学基金(7389)
成果(6516)
(6040)
国家社会(5687)
重点(5516)
(5353)
教育部(5302)
课题(5141)
人文(5128)
(5079)
中国(5018)
期刊
(23755)
经济(23755)
研究(15941)
(7774)
中国(7610)
学报(7379)
(6633)
科学(6371)
大学(5830)
价格(5689)
教育(5626)
管理(5626)
学学(5354)
财经(5316)
理论(5263)
实践(4989)
(4989)
(4685)
农业(4598)
技术(3940)
经济研究(3604)
问题(3565)
(3511)
金融(3511)
技术经济(3090)
业经(3047)
(2823)
(2803)
(2725)
世界(2570)
共检索到71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茅于轼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轻易地否定改革和恢复旧体制。过去改革的成功很难说是哪一项政策单独作用的结果,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改革政策都起了同样的作用。我认为起了主要作用的是价格改革和企业扩权。这两项政策使得市场得以逐渐建立起来,经济得以搞活,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从僵化了的单纯计划体制下摆脱出来,有了松动的余地。他们通过市场所提供的选择机会,不断地优化。就整个社会来看,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改进,因此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人均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价格改革和企业扩权都还远没有完成,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名志  
当前几乎每个企业都把“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吸引人才”等写进企业的战略规划,人才的价值一路飙升,人才热急剧升温。于是,对“人才”的内涵、“人才”标准的争论也随之增多。本文认为,人才评价标准应重能力、看贡献、重品行、看业绩,而不应单纯以学历、以职称论人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伟康  
本文发现贺力平等作者《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一文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所作的实证分析存在问题,如权重系数估计、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贺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CPI是PPI的格兰杰(Granger)原因。进而由此提出整个文章的结论:在影响以CPI来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中,需求方面因素相对大于供给方面的作用。而本文用与贺文相同的数据,建立VEC模型得出与贺文相异的结论:在短期和长期内,CPI和PPI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本文认为贺文的主要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作者认为,生产资料参与创造价值论误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忽视马克思的旧价值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理论;误解马克思的价值本质理论。此外,还误解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误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力理论,误解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理论,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过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国奇  
陈勇勤于2005年发表的"从文化与价值关系上思考价格问题(副标题:对《价格论》一书主要观点的质疑)"一文中,质疑很到位很准,直指《价格论》一书中固有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书中对价值是何物这个问题游离不定,一方面继承经典的价值是实体的理念,一方面又从科学角度定义价值是一种量,这显然是一种冲突;另一方面,陈勇勤的质疑中也存在一些误读,这种误读体现为新旧分配理念间的冲突。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唐亚韫  
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国有经济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有些经济学家提出 ,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是天生不相容的 ,提出要想把国有经济搞好 ,就必须使国有经济全面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本文对这种“退出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 ,国有经济应该而且也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 ,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本文认为 ,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 ,并且对如何将国有经济彻底地推向市场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琳  高九江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和经济学教科书只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而否认生产力也可以选择,这是片面的。本文论述了生产力是客观性与可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不承认生产力也能够选择,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在实践上有弊无益。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社会劳动价值论”的生产资料创造剩余价值论应被否定。因为它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误解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理论 ,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本质论 ,误解了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理论 ,放弃了马克思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理论。既然生产资料剩余价值论误解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体系 ,放弃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就不能发展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生产资料剩余价值论者还否定了马克思发现理论 ,将其说成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所作的推理。这种看法误解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忽视了研究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批判地继承古典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生  
“外资威胁论”质疑方生为了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某些思想障碍。关于利用外资,有人提出“谁利用谁”这样一个问题,言外之意,只能我利用你,而不能让你来利用我;有人认为外商以所获利润汇出意味着我国国民财富的流失,而看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重光  
近来在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房价格的分析中,"拐点"成为讨论的焦点,并形成对立的两种观点。该文提出,用"拐点"来概括住房价格变化态势,在理论上并不完全科学,它忽视了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价格形成的本质特点;在实践上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和不良影响。重要的是要研究揭示住房价格形成和波动的深层次原因,促进城市有序和理性的发展,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和住房政策,形成住房价格稳定的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玲  
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的良好表现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实质和趋势的思考 ,不少人提出了新经济论。笔者认为 ,应当正确看待美国这轮经济扩张周期 ,谨慎对待新经济论。本文通过分析三种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新经济论的观点 ,说明传统经济学仍能解释美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特点 ,现在判断美国是否出现了“新经济”还为时尚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腾高  
1992年第1期《统计与决定》编辑部以“争论!还没有结束……”为标题倡导大家对“统计信息主体论”展开争论。笔者拜读了乌家培、张泽厚、邵崇、岑国荣等同志发表的文章(以下简称某文)“注”,深受启发。文章比较集中的对三个问题展开了争论:第一,关于统计信息主体论的提法;第二,统计信息是否“事后信息”;第三,统计信息是否“数字信息”。笔者基本上同意乌文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一)外债过渡论及争论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发展经济学》和一批发展中国家通过大规模借用外债发展经济的战略而伴生出所谓债务经济(DEBTECONOMY)。作为关于国家利用外债发展本国经济的理论,它所鼓吹的是“负债增长(GROWTH-CUM-DEBT...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蔡婧萌  
杠杆理论是反垄断法分析搭售行为的传统理论,主张通过搭售,企业可将其在结卖品市场上的市场支配力传导到搭卖品市场。但杠杆理论所主张的传导效果其实很难从现实案例中得到证明,而通过搭售对购买者进行价格歧视才是企业实施搭售的主要目的。本文对杠杆理论和价格歧视进行全面分析,指出价格歧视与搭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搭售可能存在的损害竞争的情形,并提出在反垄断法下搭售行为应适用的分析方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程方平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不仅有加大的必要,也有加大的可能和条件。但在思想和政策法律层面,相关的问题和关系还没有理清,投入的依据还争论不休,相关的制度也需要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中国社会和教育投入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法执法,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推进教育事业的常规发展,确立科学的投入标准和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