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2)
2023(5683)
2022(4702)
2021(4392)
2020(3531)
2019(7940)
2018(7632)
2017(15493)
2016(8295)
2015(9084)
2014(8981)
2013(8854)
2012(8490)
2011(7739)
2010(8072)
2009(7458)
2008(7379)
2007(6787)
2006(6318)
2005(5605)
作者
(22707)
(19129)
(18799)
(18402)
(12265)
(8798)
(8609)
(7265)
(7260)
(7086)
(6464)
(6151)
(6121)
(6076)
(6052)
(5979)
(5691)
(5428)
(5408)
(5347)
(4816)
(4653)
(4629)
(4448)
(4397)
(4298)
(4135)
(4115)
(3798)
(3769)
学科
(40157)
经济(40130)
(25230)
管理(24246)
(18845)
企业(18845)
方法(13459)
(12984)
数学(11752)
数学方法(11604)
中国(10181)
业经(10003)
地方(9646)
产业(9280)
农业(8451)
(8325)
(8063)
(7234)
(7049)
贸易(7047)
(6853)
技术(6791)
及其(6408)
(6357)
政策(5979)
(5756)
银行(5755)
结构(5641)
(5603)
环境(5601)
机构
学院(121423)
大学(117627)
(59261)
经济(58182)
管理(47546)
研究(42979)
理学(40424)
理学院(40039)
管理学(39574)
管理学院(39336)
中国(32766)
(26137)
(24428)
科学(23148)
(20793)
财经(20056)
中心(19464)
(19318)
经济学(18692)
研究所(18559)
(18124)
(18107)
经济学院(16739)
(15660)
师范(15583)
北京(15477)
业大(15400)
(15377)
(14962)
财经大学(14607)
基金
项目(76708)
科学(62048)
研究(60368)
基金(55625)
(47013)
国家(46618)
科学基金(40528)
社会(40136)
社会科(38139)
社会科学(38134)
(30215)
基金项目(28174)
教育(26634)
(24765)
编号(24495)
自然(23865)
自然科(23276)
自然科学(23273)
资助(23088)
自然科学基金(22895)
成果(19974)
(18997)
课题(17441)
(17394)
重点(17146)
国家社会(16516)
发展(16414)
(16389)
(16178)
(15646)
期刊
(69786)
经济(69786)
研究(40527)
中国(22968)
管理(18985)
(18490)
(17385)
科学(14472)
(13640)
金融(13640)
学报(13066)
教育(12947)
农业(12065)
业经(12051)
经济研究(12023)
技术(11231)
大学(10946)
学学(10355)
财经(10250)
(9165)
问题(9134)
(7551)
技术经济(7215)
现代(6400)
世界(6374)
国际(6200)
(6101)
商业(6008)
经济问题(5971)
统计(5774)
共检索到188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磊  
配置主义的产业政策观是相关领域的主流研究范式。由于这种范式无法准确地把握成功的政策实践的关键,所以中国是否应该实行产业政策以及如何设计政策措施两大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为突破这一研究格局,本文提出生产主义的产业政策观。依据这种产业政策观,政策过程由政府分配状态依存租金和企业将其转化为熊彼特租金的两阶段过程构成,成功的政策实践的关键是在抑制寻租成本的同时,以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和组织能力并形成技术—组织互补性的形式来提高租金转化效率。改进中国政策实践的要点在于以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为中心,结合当代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为政策措施确立微观基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印  
2016年以来,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引人注目。讨论最先由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发起,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因势利导,推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后者认为,产业政策通常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不要好心办坏事。换言之,林教授认为政府应有所作为,张教授认为政府应无为而治。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有效,则需要产业政策;如果无效,则不需要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党印  
2016年以来,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引人注目。讨论最先由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发起,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因势利导,推出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后者认为,产业政策通常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政府不要好心办坏事。换言之,林教授认为政府应有所作为,张教授认为政府应无为而治。关于产业政策的争论,可以概括为两个问题,即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如果有效,则需要产业政策;如果无效,则不需要产业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为常  
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中国制订产业政策不能再拖了。制定产业政策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产业政策。日本是推行产业政策较早、作用也较明显的国家。我们通过对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的实证分析来看看产业政策应具有什么内容和特点。首先,产业政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政策。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低水平的产业结构提高到高水平的产业结构,以解决产业问题的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凌云  王贤彬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提升了产业生产率是产业经济实践领域一个关键的实证问题。本文整理了中国省份五年规划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省份制造业二位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重点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地方产业的生产率;重点产业政策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产业类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将资源导向生产率增长率更高企业的程度不同导致了重点产业政策的资源重置效应因产业类型而异。本文的发现意味着,政府提高重点产业政策生产率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产业内部企业之间资源重置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欣  
商贸流通业是引导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商贸流通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转型压力。文章深入分析了宏观产业政策变动的过程中,随着政策投资的供给不同而导致的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出现的差异特征,并采用霍尔基米安敏感度指数量化估算了宏观产业政策的"投资-现金流"约束程度,最后通过我国2000-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宏观产业政策调整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宏观产业政策调整的贡献作用更集中于流通基础产业较差的西北部区域,通过强化政策调整与资本分配,有助于实现我国不同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动态均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龙鹏  汤志伟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国家"五年计划(规划)"文件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政策对资源误置的影响,并对微观机制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拉大了行业内企业间的生产率离散程度,产生了资源误置效应;所有的产业政策工具均导致了行业的资源误置;中国产业政策的资源误置效应来源于产业政策执行的差异化问题,产业政策倾向于支持少数低生产率企业,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拉大了企业间生产率离散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铮  董亚珍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设立的非均衡产业结构安排,虽然带来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却损失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失了应当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就业岗位,也剥夺了一些人的公平发展机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追求以人为本、机会公平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应当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循环经济、节能、少污染产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燕  邓峰  
产业政策作为国家调整资源在产业内与产业间配置的政策工具,传递着经济资源差异性配置的信号。通过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及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产业政策的有效性问题、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问题,尚未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结论。对于现阶段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中国而言,相对于过去我们较多使用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今后可能更加需要"市场加强型"的功能型产业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莉  朱光顺  李世刚  李夏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如何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作用,是重中之重。本文以政府主导的广泛实施的重点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企业TFP的影响。以省级的"九五"、"十五"、"十一五"规划中提及的重点产业为依据,利用1999~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微观层面系统地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重点产业政策整体上显著抑制了相应行业内企业TFP的提升。进一步地,本文从地区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企业所有制等角度对重点产业政策的异质性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对企业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内;且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完善以及要素市场扭曲的改善有助于缓解重点产业政策的负面作用。重点产业政策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将资源从非重点行业流向重点行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投资效率降低,最终使得整体的TFP水平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平   李同舟   董康  
提升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方式,而产业政策的有效使用将对这一过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数字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支持显著促进了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市场准入则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明显效果,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异质性和作用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数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产权、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方面的异质性作用,信贷支持和市场准入则分别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加剧企业过度投资的方式影响数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制定更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钟廷勇  何玲  孙芳城  
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01—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业政策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产权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基于市场化程度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受到产业政策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对其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因此,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缓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梦弋   夏青  
本文从产业政策实施手段出发,实证检验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和关税等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显著提高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对中小“专精特新”企业的促进效果比对大企业更显著,在市场化程度更高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好的地区,产业政策的促进效果更显著。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产业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对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本文认为,"政府是否需要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一个伪问题。中国政府实施的旨在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质量的产业政策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对理论的误解:一是混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概念,导致各级政府和大小经济体都朝着同一方向和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恶性竞争并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不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质量内生于生产要素的结构和质量"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时与市场机制错位,产业政策作用的重点错误地置于产业、企业和产品,而不是生产要素的结构和质量,甚至讨论"政府是否有必要和有可能实施产业政策"这样的伪问题。我们的建议是,把政府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质量的产业政策作用的重点转移到生产要素上来:一是政府应保护自然要素、提高自然要素质量和利用效率并保障可持续利用;二是政府应直接或间接地积累公共物质资本,主要是投资建设各类公共基础设施;三是政府应通过加强教育和优化教育结构,积累人力资本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有意识地把国家的教育政策与产业政策对接起来,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供普惠化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逐步改革现有高等教育投入结构,让职业教育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四是政府应优化科学技术投入结构,强化技术资本积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相宇  彭培慧  
产业政策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指导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衡量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文章以2010-2017年我国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断点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效果上,产业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及大规模企业。作用机制上,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政府加大补贴发放,并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同时,产业政策可通过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主要作用于民营企业和大规模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