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6)
2023(7708)
2022(6781)
2021(6095)
2020(5428)
2019(12542)
2018(12362)
2017(24174)
2016(13510)
2015(15392)
2014(15410)
2013(15408)
2012(14329)
2011(12981)
2010(13080)
2009(12072)
2008(12316)
2007(11256)
2006(9609)
2005(8432)
作者
(41657)
(35080)
(34998)
(33389)
(21827)
(17030)
(16153)
(13759)
(12917)
(12314)
(11856)
(11744)
(11121)
(11028)
(10976)
(10970)
(10963)
(10389)
(10124)
(9956)
(8827)
(8637)
(8618)
(8018)
(7759)
(7754)
(7733)
(7676)
(7139)
(7083)
学科
(58050)
经济(58002)
管理(37973)
(37658)
方法(30822)
(29334)
企业(29334)
数学(28006)
数学方法(27774)
(16274)
(15869)
(13209)
中国(13011)
业经(11122)
(10931)
贸易(10930)
农业(10739)
(10587)
地方(10580)
(10511)
财务(10498)
财务管理(10472)
企业财务(9632)
(9464)
环境(9094)
(8429)
(7871)
银行(7828)
理论(7654)
技术(7617)
机构
大学(200303)
学院(199138)
(83084)
经济(81391)
管理(75654)
研究(68457)
理学(65769)
理学院(65010)
管理学(63844)
管理学院(63497)
中国(50361)
科学(44621)
(41883)
(41174)
(36614)
(36213)
业大(34540)
研究所(33413)
农业(33026)
中心(31911)
(30136)
财经(29753)
(26979)
经济学(25993)
北京(25814)
(25526)
师范(25226)
(23992)
经济学院(23795)
(23319)
基金
项目(136279)
科学(106387)
基金(99278)
研究(94625)
(88360)
国家(87697)
科学基金(73811)
社会(59871)
社会科(56854)
社会科学(56829)
(53777)
基金项目(53439)
自然(49189)
自然科(48039)
自然科学(48023)
自然科学基金(47226)
(45800)
教育(43703)
资助(40465)
编号(37788)
重点(31386)
(30515)
成果(30057)
(29598)
(28133)
科研(27040)
计划(26785)
创新(26436)
课题(25769)
教育部(25544)
期刊
(84856)
经济(84856)
研究(53543)
学报(36302)
(35669)
中国(34789)
科学(31915)
(29683)
大学(26290)
学学(25063)
农业(24065)
管理(23840)
教育(17068)
技术(16765)
财经(14574)
(14511)
金融(14511)
经济研究(14108)
(13847)
业经(13518)
(12537)
问题(11835)
技术经济(10980)
(10819)
统计(10086)
资源(9924)
理论(9285)
商业(9144)
科技(9137)
(9107)
共检索到281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立朴  马凤娇  谢光辉  刘金铜  
为总结我国甜高粱品种、生产技术以及不同区域生产成本和能源效率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间调查,采用数值描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有甜高粱品种的特性、生产技术以及对冷凉地区(内蒙)、干旱地区(新疆)和盐碱地区(山东)的生产成本和能源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品种生育期113~130d,锤度9.0%~16.0%,鲜秸秆产量31.2~64.7t/hm2,株高223.1~312.7cm,茎粗1.48~1.89cm,籽粒产量在2.07~3.39t/hm2之间。籽粒、秸秆产量和锤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1%、50.5%和41.9%。耕作、灌溉、施肥、除分蘖、施用农药和防止倒伏等农艺措施都会对甜高粱的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瑞恒  李素英  吕芃  刘国庆  籍贵苏  侯升林  马雪  王建平  杨娜  
针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中存在的原料不足、产品成本高等问题,根据近10年甜高粱育种与栽培研究成果以及与企业的合作经验,对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如品种、种植区域、技术、政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虽有较好的品种,但不能满足所有地区以甜高粱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原料基地不足的首要原因。我国的边际土地面积巨大、类型众多,不都完全适合种植甜高粱来生产燃料乙醇,选择种植区域不当是甜高粱种植不足的第2个原因。在甜高粱高产种植、加工技术方面,重视了高产栽培、发酵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忽略了配套技术研究,这是造成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国家虽然制定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不足以引导生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艳敏  董会忠  
采用考虑非期望SBM模型测算我国2007~2018年工业能源生态效率,利用趋势图、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阶段变化特征和动态演化规律,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工业能源生态效率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2007~2013年为平稳期,效率值始终在0.400附近波动,2014~2018年为显著增长期,且增幅逐渐加强;地区差异性由低效率聚拢向均匀分布演化;②空间上呈现中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主要为H-H集聚、L-H集聚和L-L集聚;③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环境规制对我国整体及分区域抑制作用明显,而产业结构、研发投入则主要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治  李国平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城市能源效率水平并不稳定,低效率高投入城市将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本文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平均气温、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各类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的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群伟  周德群  沈璇  张力菠  
考虑到能源与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间普遍存在的替代效应,本文通过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考察我国能源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各分解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及区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自2001年起出现了退化现象,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显著,且有扩大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密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改善均具有促进作用,"软"技术的贡献甚至已超越了传统科技进步的功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海峰  葛林  王美昌  
借鉴多阶段DEA模型原理,构建三阶段空间计量SBM模型,以管理和环境双重视角对我国2001-2012年276个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和解析,并对其外生环境进行了识别,提出了改善能源效率的路径和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以省域作为评价单元,多阶段DEA模型忽略了评价单元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全要素能源效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依然偏低,节能潜力可达34%-46%,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和区域不平衡特征,管理无效率和环境无效率是能源低效的原因,而不断恶化的外生环境是主要原因;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和能源禀赋是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环境劣势地区提高能源效率的重点方向;东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茹  石自忠  胡向东  
[目的]测定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内在机理,为奶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0—2018年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我国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2010—2018年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2%,中规模、小规模及散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2.42%、1.58%和2.48%。纯技术进步是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除大规模外,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散养、中小规模养殖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规模效率变化及规模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效率提升支撑作用明显。不同地区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散养及中小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具备较强优势。[结论]应加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政策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要素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建设,助推奶业发展科技进步支撑力度及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盛鹏飞  杨俊  
基于非径向非意愿投入距离函数构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框架,采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探讨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中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较低;全国层面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煤炭非效率导致,而东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主要由石油非效率造成;整体上煤炭非效率对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在样本期内逐渐下降,而清洁能源非效率的贡献则明显增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宏志  卢平  
基于SBM-UndeSiraBle方向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3~2013年间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尤其是考察丝绸之路经济带省份能源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从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两方面深度剖析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成因,得出能源低效率普遍存在、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等重要结论。此外,将非绿色发展视角下的能源效率测度与之对比,再次论证了"波特假说"的有效性,肯定了绿色发展理论的生命力,为绿色经济下能源的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益助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珍   何增国  
分别引进4个甜高粱和4个粒用高粱品种在甘肃中部的武威市古浪县进行生产性能和饲喂价值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应性强、饲喂价值高,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的高粱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在株高、草产量、糖锤度方面更具优势,而粒用高粱的粗蛋白、粗脂肪、总脂肪酸和相对饲喂质量都显著高于甜高粱。在参试的8个高粱品种中百绿18号和吉甜杂5号具有适应性好、草产量高的优势,干草产量分别达到44557.12kg/hm2和38860.53kg/hm2;而平试10号和平杂8号除具有粗蛋白(CP)、粗脂肪(EE)、总脂肪酸(FA)含量好的优势外,相对饲喂质量也在8个参试品种中更高,分别为189.39、203.01。将各品种草产量、糖锤度及影响饲喂质量的营养价值因素应用隶属函数进行计算,在8个参试品种中隶属函数值较高的3个品种是吉甜杂5号、平试10号和平杂8号,分别为0.634、0.617、0.560。因此,根据田间表现和综合分析认为,吉甜杂5号、平试10号、平杂8号和百绿18号更适宜在该地区及自然条件相似的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金颖  成云雪  
运用在C2R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超效率DEA模型,以能源消费量、劳动力、资本存量作为输入指标,以GDP产出作为输出指标,分析了1998~2008年河北省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有效提升河北省的能效水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1990-2014年间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分要素特征。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1990-2014年间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70,提升了7%;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提升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仅仅起到协助推进作用;tFP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下降波谷的五阶段变化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对GDP增长率的贡献度均值为59.2%,且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划分为高增长率城市、低增长率城市及负增长率城市等三种类型;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为强相关,与经济发展规模及经济增长速度为中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