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
- 2023(928)
- 2022(889)
- 2021(771)
- 2020(696)
- 2019(1452)
- 2018(1469)
- 2017(2553)
- 2016(1545)
- 2015(1690)
- 2014(1553)
- 2013(1566)
- 2012(1413)
- 2011(1409)
- 2010(1284)
- 2009(1210)
- 2008(1163)
- 2007(1016)
- 2006(853)
- 2005(753)
- 学科
- 济(4008)
- 经济(4003)
- 管理(3186)
- 业(3083)
- 企(2176)
- 企业(2176)
- 方法(2162)
- 学(2053)
- 数学(1884)
- 数学方法(1868)
- 农(1745)
- 农业(1060)
- 贸(1026)
- 贸易(1026)
- 易(992)
- 中国(989)
- 水产(987)
- 动物(880)
- 业经(838)
- 米(804)
- 玉(790)
- 玉米(784)
- 人事(770)
- 人事管理(770)
- 黍(766)
- 玉蜀黍(765)
- 蜀(765)
- 蜀黍(765)
- 财(758)
- 划(733)
- 机构
- 大学(22964)
- 学院(22887)
- 农(10736)
- 研究(10252)
- 农业(9069)
- 科学(8664)
- 业大(7475)
- 济(7010)
- 经济(6896)
- 管理(6795)
- 中国(6654)
- 所(6415)
- 农业大学(6174)
- 研究所(6164)
- 理学(6143)
- 理学院(6037)
- 管理学(5851)
- 管理学院(5828)
- 京(5113)
- 业(4899)
- 室(4796)
- 实验(4654)
- 实验室(4465)
- 中心(4313)
- 省(4305)
- 重点(4242)
- 科学院(4006)
- 江(3539)
- 技术(3382)
- 院(3378)
共检索到29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婷 侯明杰 尚占环 王虎成
为研究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和玉米(Zea mays)青贮型饲粮育肥肉羊的羊肉肌纤维组织特点及其相关肉质性状,选取体况相似,身体状况良好的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母羊各8只,同一品种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两组试验饲粮,即:杜泊羊饲喂甜高粱青贮组(DG)和饲喂玉米青贮组(DY),小尾寒羊饲喂甜高粱青贮组(HG)和饲喂玉米青贮组(HY),为期82d单栏饲养后,进行屠宰采样。用石蜡切片的方法,测定不同处理组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和结缔组织含量,并测定背最长肌的系水力和剪切力。结果表明,品种、饲粮对羊肉的肌纤维直径、面积及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二者的互作对肌纤维直径有极显著影响(P<0.01);玉米青贮组(DY和HY)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组(DG和HG)(P<0.05);甜高粱组(DG和HG)的背最长肌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DY和HY)(P<0.05);同一青贮饲粮组,杜泊羊的肌纤维密度和结缔组织含量低于小尾寒羊,且甜高粱处理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肉羊品种和青贮饲草种类对肉羊背最长肌组织学特性产生影响,从肌纤维组织形态对比,甜高粱青贮育肥的羊肉品质优于玉米青贮,且杜泊羊较小尾寒羊的改善响应更明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力 侯生珍 王志有 杨葆春 吴振岭 桂林生
试验旨在阐明10%小麦替代玉米对高原型藏羊肌纤维类型及其肌肉脂肪酸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相近[(19.35±2.18) kg]且发育良好的2~3月龄高原型藏羊公羔6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组设置5个重复),即对照组精料补充料为玉米组(Corn group, CG),小麦组饲喂10%小麦粉料替代精料中玉米(Wheat group, WG)。试验分预试期10 d和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CG组相比,WG组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Ⅱ型肌纤维数量则呈相反趋势(P<0.01);(2)WG组的MyHC Ⅰ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CG组(P<0.01),而MyHC Ⅱ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亦呈相反趋势(P<0.01);(3)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酸(C22:0)显著高于WG组(P<0.05),CG组的肌肉二十二碳三烯酸(C22:3)显著低于WG组(P<0.05);(4)两组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以10%小麦替代部分玉米对高原型藏羊的肉质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斐 何振富 陈平 谢建鹏 贺春贵
以50只健康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分别以0 (对照组)、25%、50%、75%、100%(以干物质计)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青贮替代玉米(Zea mays)青贮,饲喂90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指标,旨在探明甜高粱青贮以不同比例替代玉米青贮对肉羊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以甜高粱替代不同比例玉米青贮对肉羊平均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 0.05)。2)不同处理对各组肉羊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经90 d试验期后各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和中间细胞比率、 25%组的白细胞总数、对照组和25%~75%组的血小板总数及75%组的血小板比容均较第1天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25%组和75%组的淋巴细胞比率及25%组和50%组的红细胞总数均较第1天显著升高。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参考范围值;对照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0%组和100%组;75%组的白蛋白显著低于25%组,但肌酐含量显著高于25%组;其他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 50%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10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7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以甜高粱青贮替代玉米青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有效保护其肝脏和肾脏,同时可提高肉羊机体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聪 卢庆萍 唐湘方 张继泽 丁泽民 张宏福
目的氨气是鸡舍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之一,探讨不同氨气浓度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试验在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昌平基地的呼吸舱中进行。选择2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743.6±8.2)g的AA肉公鸡320只,随机分于4个呼吸舱中饲养,一个舱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组内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氨气浓度控制在(3±3)μL·L-1,3个试验组氨气浓度分别控制在(25±3)、(50±3)、(75±3)μL·L-1。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42日龄时试验结束,试验期间记录肉鸡的日采食量和健康状况,分别于肉鸡32日龄和42日龄时按重复称重,计算肉鸡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并从每个重复中随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樊月圆 富国文 昝林森 李卫真 王绍卿
以6个牛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安格斯和夏南牛)共计717个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与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PPARδ基因全部编码区及部分内含子区域的SNPs位点进行检测,并分析了SNPs位点与秦川牛的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检测样本中,未检测到编码区的突变,仅在PPARδ基因第2内含子上发现了1个61 C→T的突变。χ2检验显示,在该位点,南阳牛和夏南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余4个群体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除夏南牛群体处于中度多态,其余5个群体均属于低度多态;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彬 陈映 李强 钟志君 谭娅 张顺华 朱砺
[目的]通过对5个不同品种和不同性别猪只的肉质性状比较,探究品种和性别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效应。[方法]对5个品种共87头达适宜屠宰体重的商品猪进行屠宰,测定肉质性状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除了屠宰后45 min的pH值(pH_1),剪切力无显著差异外(P>0.05),品种效应对于屠宰后24 h的pH值(pH_2)、肉色(L值)、熟肉率、滴水损失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杜凉杂交猪母猪的肉质性状优于公猪。表现为母猪的pH_2显著高于公猪(P<0.05)。凉山猪公猪的滴水损失显著高于母猪(P<0.05),说明在个别品种的某些性状中存在性别效应,而在其他品种中没有呈现相同的规律。[结论]品种对猪肉质性能影响差异显著,性别对个别品种的肉质性状存在影响。
关键词:
猪肉 品种 性别 交互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珍芳 陈文广
养猪业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猪肉及其制品的消费需求 ,这既包括对其量的需要 ,也包括对其质的需求。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和高瘦肉型猪种的饲养 ,猪的肉质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阐述了评定猪胴体和肉质的主要性状、遗传力及其遗传相关
关键词:
肉质 遗传力 遗传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华 魏玉兵 童建伟 张明军 王建福 王欣荣 成述儒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甘肃境内典型养殖模式下甘肃高山细毛羊、小尾寒羊、藏羊、蒙古羊和滩羊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多态性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相关性,探讨以PRKAG3为候选基因,提高绵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技术对5个绵羊品种的PRKAG3基因外显子4,5和内含子4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就PRKAG3基因多态性与9月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PRKAG3基因2 689 bP处发生了A>G的突变,位于第4内含子第23 bP处,表现出3种基因型,AA、Ab和bb。纯合度(Ho)分别为0.67,0.69,0.76,0.69,0.59,杂合度(He)分别为0.3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鹏 张稳 冯登侦 强浩 荣轩 孟科
旨在分析滩羊与杜泊羊和小尾寒羊肉品质变化和肌肉内基因的表达情况,初步揭示它们肉质性状差异的分子机理,为其他绵羊品种选育与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8月龄杜泊羊、滩羊和小尾寒羊的肉品质分析比较,并采用Illumina HiSeq~(TM) 4000平台对背最长肌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挖掘它们肉质性状差异的相关调控基因。结果显示:共筛选出82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杜泊羊与滩羊之间99个,杜泊羊与小尾寒羊之间436个,滩羊与小尾寒羊之间552个。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各比较组分别显著富集在224,517,657个GO条目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DEGs富集在cAMP、MAPK、AMPK、嘌呤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和脂肪酸代谢以及糖酵解/异生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筛选出FOS、PLA2G4E、LPIN1、AMPD1、AMPD3、NT5C1A、GPI、PFKM和PKM等与肉品质调控和风味物质代谢有关的候选基因。对随机挑选的几个差异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转录组测序结果表达趋势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靠,研究获得的这些差异基因可作为宁夏优质肉羊新品种(系)培育的基础资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付晓悦 侯明杰 尚占环 王虎成
为研究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和全株玉米(Zea mays)裹包青贮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养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杜泊羊[(38.0±0.65)kg,♀]、小尾寒羊[(29.8±0.94)kg,♀]各14只,将同一品种试羊按体重相近原则等数分为两组,分别饲喂裹包青贮(玉米青贮或饲用甜高粱青贮);各组自由采食青贮料,所有动物根据体重的1%及0.5%饲喂精料补充料和苜蓿颗粒,日投喂量分两次饲喂。结果显示,1)饲用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与玉米青贮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此之外,前者粪氮损失极显著低于后者(P<0.05)。综合分析,在本研究条件下,饲用甜高粱青贮可以安全地饲喂肉羊,在肉羊育肥中饲用甜高粱青贮比例较高时,应适当降低非蛋白氮的比例、补充可利用的蛋白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此提高氮的利用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晴 曹珂 朱更瑞 方伟超 陈昌文 王新卫 刘扩展 游双红 王力荣
以大久保、08-9-106和08-9-107为试材,分析了果实成熟后期中果皮果肉硬度变化、粘离核性状的形成以及中果皮和近核处果肉的乙烯释放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中果皮中,大久保在成熟期果肉硬度下降快,乙烯释放明显,同期PpPG、PpACS1、PpYUC11相对表达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08-9-106果肉硬度下降较快,但没有明显的乙烯释放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PpACS1和PpYUC11)的表达;08-9-107在成熟后期硬度下降不明显,没有检测到明显的乙烯释放和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近核处果肉中,大久保的果实表现为离核性状,同期检测到明显的乙烯释放和相关合成基因(主要为PpACS1)的表达;而08-9-106的果实也表现为离核,但乙烯释放和基因表达与中果皮类似,均无明显检出;08-9-107表现为粘核,虽然乙烯释放量和PpACS1表达较低,但PpACO1和PpYUC11却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综上,大久保属于响应乙烯的离核溶质类型,08-9-106属于不响应乙烯的离核溶质类型,08-9-107属于响应乙烯的粘核硬质类型。桃果肉硬度的变化及粘离核性状的形成与PpPG基因的表达相关,PpACS1而非PpACO1是3份桃种质中调控乙烯含量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桃 质地 粘离核 基因表达 乙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亚轩 肖石军 郭长明 陈福珍 林金玉 陈晓燕 沈金清 杨锋 林长光
选择对仔猪腹泻有显著影响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F4ac的受体基因MUC13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NaPshot判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544头大白猪核心育种群进行基因判定及基因型与生长、肉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MUC13基因型分布大小为:腹泻易感杂合基因型GA>腹泻抗性纯合基因型GG>腹泻易感纯合基因型AA,腹泻抗性有利基因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669,腹泻易感不利基因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331.3种基因型个体达100kg日龄及其估计育种值(EBV)、达100 kg背膘厚及其EBV的大小为:AA>GA>GG;眼肌面积、肌内脂肪含量和估计瘦肉率的大小为:G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又兵 钱凯凤 刘永建 任旭鸽 周臣 游祥宾
通过测定约180日龄的8个群体(梅山、大白、长白、大白×梅山F1代、梅山×大白F1代、长白×大白F1代、大白×长白F1代以及大白×梅山F2代)459头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以及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分析MYOG在猪群体中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MYOG在猪群体中呈现3种基因型,即AA、AB、BB;群体瘦肉率的提高与BB基因型显著相关,相较于AA与AB基因型,其提高幅度分别为3.57%和3.28%;在大白×梅山F2代群体中,MYOG的基因型与背最长肌pH值、股二头肌pH值呈显著相关;在大白×梅山F1代群体中,MYOG基因型与股二头肌大理石纹MM2呈显著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