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7)
2023(7566)
2022(6599)
2021(6261)
2020(5455)
2019(12662)
2018(12665)
2017(24826)
2016(14023)
2015(16095)
2014(16319)
2013(16544)
2012(15647)
2011(14417)
2010(14665)
2009(13967)
2008(14232)
2007(13355)
2006(11798)
2005(10521)
作者
(43119)
(36963)
(36629)
(34748)
(22956)
(17731)
(16723)
(14582)
(13724)
(13030)
(12490)
(12260)
(11726)
(11634)
(11505)
(11439)
(11283)
(10649)
(10635)
(10394)
(9340)
(9157)
(9038)
(8478)
(8434)
(8405)
(8278)
(8108)
(7677)
(7615)
学科
(62763)
经济(62713)
(45974)
(43873)
管理(33456)
农业(30264)
方法(26255)
数学(23632)
数学方法(23439)
(22795)
企业(22795)
业经(16607)
中国(15193)
地方(13528)
(12909)
(12524)
(12508)
(11538)
贸易(11536)
(11234)
(10920)
农业经济(10115)
(9200)
(9079)
农村(9070)
环境(9015)
(9014)
(8783)
银行(8758)
(8580)
机构
学院(211580)
大学(206869)
(87336)
经济(85440)
管理(79285)
研究(73099)
理学(68170)
理学院(67428)
管理学(66233)
管理学院(65855)
(61721)
中国(56818)
农业(47760)
科学(47587)
(44185)
业大(40972)
(39742)
(36567)
研究所(36176)
中心(35376)
(33634)
农业大学(29227)
财经(29012)
(27854)
师范(27598)
北京(27478)
(26351)
(26277)
(25783)
经济学(25533)
基金
项目(137689)
科学(105572)
研究(100606)
基金(96727)
(84847)
国家(84017)
科学基金(69816)
社会(61797)
社会科(58018)
社会科学(57994)
(56359)
基金项目(51996)
(46015)
教育(44776)
自然(44587)
编号(43958)
自然科(43316)
自然科学(43298)
自然科学基金(42516)
资助(39394)
成果(35272)
(34225)
(31751)
重点(30880)
(30802)
课题(28924)
(27882)
科研(26430)
(26256)
创新(26071)
期刊
(102296)
经济(102296)
(65199)
研究(55674)
农业(44061)
中国(43616)
学报(38457)
科学(33508)
大学(28128)
(27000)
学学(26664)
业经(23427)
管理(22167)
(21388)
(20825)
金融(20825)
教育(18963)
技术(17372)
问题(15432)
农村(14082)
(14082)
农业经济(13941)
财经(13667)
(13392)
经济研究(13353)
资源(13062)
世界(11932)
(11688)
经济问题(11344)
技术经济(11181)
共检索到315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乐欣  周莉  刘翔  刘莉  佘建华  
对9个不同变种及类型的370份甜瓜种质资源24个性状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果实大小、种子大小、植株生长期和果实发育期的性状呈高度极显著正相关,表现果实成熟特性的脱落和黄化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370份甜瓜育种材料在果实发育期、果实性状及种子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个主成分PC1,PC2和PC3对甜瓜变异性的累计贡献率达50.2%,通过PC1和PC2分别能将生态学上的薄皮甜瓜和厚皮甜瓜类型以及具有显著脱落和黄化现象的类型区分开来;另外,未定类型的分布以及不同变种的广泛交叉重叠,表明现代育种资源多为不同变种或类型间相互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来。多变量分析结果为甜瓜育种提供了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戈  王志民  李秀秀  
对甜瓜F2群体的性状遗传进行分析,利用J28-1-4-2(H)-2-2-1和DC-4-1-7-2-1-4-1-1-1杂交得到203个F2个体,2007年对节间长、叶长、叶宽等9个性状进行调查、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全子集法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节间长性状外,其他性状都呈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节间长性状呈双峰分布,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所有测量的性状都与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对于果重的直接影响比较小,节间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主要是由其他性状间接造成的,所以说明节间性状不会影响产量。为甜瓜短节间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丽琼   阳世莹   麻继仙   但忠   陈光平   杨龙   起开斌   木万福  
【目的】对苦瓜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优异苦瓜资源,为苦瓜良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以85份苦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农艺性状作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的苦瓜种质资源数量性状的变异为7.00%~77.00%,苦瓜类型较丰富,亲缘关系较远,适合作为种质创新的亲本材料;相关性分析显示20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彼此促进或抑制的内在关系,可作为苦瓜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关键信息;主成分层次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为7.5时可将85份苦瓜分为5个类群,提取每个类群的典型特征和代表品种,得出类群Ⅰ有17份苦瓜,属易畸形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80、K13、K45、K72、K44;类群Ⅱ有35份苦瓜,属早熟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26、K9、K10、K38、K6;类群Ⅲ有15份苦瓜,属晚熟类种质,代表品种有K17、K16、K74、K62、K59;类群Ⅳ有3份苦瓜,属早熟强雌类种质,品种有K24、K83、K43;类群Ⅴ有15份苦瓜,属高产型种质,代表品种有K2、K84、K28、K30、K37。【结论】参试的85份苦瓜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适合作为种植创新的亲本材料;筛选出的早熟型种质K65、K38、K10、K9、K26,早熟强雌系资源K43、K83、K24,高产类种质K37、K30、K28、K84、K2,以及晚熟型资源K59、K62、K74、K16、K17。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这18份苦瓜种质可作为优异目标亲本选择,易畸形种质K44、K72、K45、K13和K80,可直接淘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巍  王艳秋  邹剑秋  张飞  
选用新育成及育种中常用的5个甜高粱不育系、5个甜高粱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生育期,含糖锤度、叶绿素、产量等5个性状用D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303A,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一般配合力高,是一个较理想的甜高粱不育系,其次为L0202A较好;恢复系LTR108、LTR114表现好,一般配合力高;综合产量和含糖锤度表现,303A/LTR114、L0202A/LTR108及L0202A/LTR114是比较理想的甜高粱杂交组合。本研究为甜高粱的高糖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赫新洲  
对 5 6个冬瓜品种的 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瓜长、瓜肉致密性、横径、单瓜重与总产量有密切关系 ,瓜肉致密性是构成冬瓜单瓜重和总产量的主要性状 ,瓜长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瓜长、瓜肉致密性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中腔与单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长萍  谢军  聂启军  汪李平  
对 2 3份苦瓜品种 (系 )的 2 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中 16个差异显著的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得出前 3个主成分分别为早熟因子、产量因子和生长势因子。这 3个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 76 .2 % ,可用于苦瓜品种性状的综合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设  张立杰  唐晓伟  宋曙辉  
以长蔓品种状元和短蔓资源1A533与1A440为材料,分析了甜瓜短蔓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两份短蔓资源均携带1对隐性短蔓基因,而且彼此间互为非等位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相玉  张裕舒  刘柳  刘识  高鹏  王迪  王学征  
【目的】基于甜瓜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挖掘SNP位点并开发CAPS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初步为甜瓜单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为甜瓜单果重相关基因挖掘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栽培甜瓜品系M4-130为母本,野生甜瓜品系X207为父本,构建F2:3群体材料。对甜瓜果实单果重、果实长宽、果肉厚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亲本材料进行20×深度重测序,利用BWA、SAMTools、VCFTools等软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挖掘双亲SNP位点,利用SNP2CAPS软件结合甜瓜基因组上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开发CAPS标记,建立遗传连锁图谱。最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果实单果重、果实长宽、果肉厚度、果形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及果肉厚度呈显著相关。开发得到可利用CAPS标记185个,构建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总长度为1 600.45 cM,标记间的平均遗传距离8.65 cM。定位发现与单果重相关QTL位点7个(FW3.1、FW4.1、FW5.1、FW6.1、FW8.1、FW8.2、FW11.1),与果实长度相关QTL位点7个(FL2.1、FL3.1、FL4.1、FL5.1、FL6.1、FL8.1、FL11.1),与果实宽度相关QTL位点5个(FWID3.1、FWID4.1、FWID8.1、FWID10.1、FWID11.1),与果肉厚度相关QTL位点2个(FT6.1、FT11.1),与果形指数相关QTL位点1个(FS2.1),与可溶性固形含量相关QTL位点2个(SS6.1、SS12.1)。【结论】获得了24个QTL位点。确定了一个主效QTL位点FW8.1,贡献率高达25.8774%,LOD值为16.8746。发现单果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及果肉厚度密切相关,定位区间相同或相邻,紧密集中在3、4、5、6、8、11染色体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海宇  江禹奉  周锦国  谢小东  覃兰秋  曾艳华  谢和霞  程伟东  谭贤杰  
【目的】利用外国自交系和西南区骨干自交系创建玉米前育种"桂A"群体,并从中选育早熟、脱水快、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为广西和西南区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基础。【方法】以7份西南区骨干玉米自交系为受体材料,11份外国优良自交系为供体材料创建玉米前育种群体"桂A",从中选育出20份一环系,采用NC-Ⅱ设计与5份骨干系配制100个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研究其利用潜力。【结果】从"桂A"群体选育的A32-1、A11、A21、A7等4个自交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大,骨干系GRL62491、GRL737、GRL15111与"桂A"群体选系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高。【结论】"桂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选育出的一环系与热带种质材料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降低穗位、缩短生育期,具有较高利用价值,有望应用于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颖敏  朱亚萍  李冬梅  
对甜玉米含糖量与各农艺性状间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千粒重>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产量>株高>穗粗>生育期>出籽率。其中,千粒重对含糖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p=1.5007,因此要提高含糖量应着重注意千粒重的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峰  李欣禹  唐朝臣  刘惠芬  裴忠有  孙守钧  
为探究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选取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验,分析主要目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构建目标性状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株高、茎粗和茎节数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和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重以环境效应为主;影响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环境互作三者平均作用的结果。锤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昼夜温差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关系,与降水量等8个其他因子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温度、昼夜温差、土壤pH以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pH效应最大且为负效应;≥10℃有效积温、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锤度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贡献率最高,为正效应;影响粗蛋白含量的关键因子为降水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瑞环  刘殿林  哈玉洁  陈德富  夏立新  
通过对黄瓜杂种一代苗期及成株33个性状的性状值、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黄瓜丰产及早熟两个性状的主要构成因素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瓜条数、单瓜重、主枝瓜重量、主枝单瓜重、主枝瓜条数、侧枝瓜条数、侧枝单瓜重、侧枝瓜重量、茎粗和生育天数等性状是决定总产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无论在性状值、超亲还是超中优势中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前期产量主要决定于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及主侧枝瓜条数和瓜重、株高、叶面积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在性状值、超亲和超中优势中都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这两个性状是决定黄瓜早熟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立英  冯志红  李晓丽  王久兴  张慎好  宋士清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礼凤  李伟  徐冉  戴海英  王彩洁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