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
- 2023(386)
- 2022(371)
- 2021(322)
- 2020(310)
- 2019(684)
- 2018(703)
- 2017(977)
- 2016(804)
- 2015(926)
- 2014(847)
- 2013(925)
- 2012(915)
- 2011(855)
- 2010(892)
- 2009(792)
- 2008(767)
- 2007(714)
- 2006(620)
- 2005(505)
- 学科
- 学(2178)
- 水产(1043)
- 动物(902)
- 害(789)
- 虫(754)
- 动物学(725)
- 济(679)
- 经济(678)
- 生物(676)
- 及其(675)
- 防(618)
- 业(609)
- 虫害(597)
- 治(593)
- 防治(593)
- 物(549)
- 植(499)
- 病虫(497)
- 病虫害(497)
- 管理(496)
- 植物(489)
- 企(459)
- 企业(459)
- 壤(425)
- 土壤(424)
- 其他(410)
- 生物学(384)
- 鱼(383)
- 麦(362)
- 微(332)
- 机构
- 大学(12581)
- 学院(12294)
- 农(9106)
- 农业(7606)
- 科学(7285)
- 研究(6778)
- 业大(6040)
- 农业大学(5077)
- 所(4960)
- 室(4885)
- 实验(4827)
- 研究所(4774)
- 实验室(4677)
- 重点(4462)
- 业(4182)
- 省(3878)
- 中国(3826)
- 技术(3159)
- 京(3049)
- 科学院(2778)
- 生物(2700)
- 中心(2673)
- 部(2648)
- 工程(2550)
- 江(2417)
- 院(2277)
- 家(2243)
- 林(2197)
- 科技(2166)
- 科学研究(2124)
共检索到17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清安 张馨允 冯郁蔺 史芳芳
【目的】明确甜杏仁分离蛋白的相关理化性质,研究蛋白质性质变化与产品加工特性间的关系,开发高质量的甜杏仁产品。【方法】通过碱溶酸沉法制得甜杏仁粗蛋白,经Osborne分级法制备分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环境电子扫描显微镜(ESEM)、圆二色光谱(CD)、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A)及流变仪等,研究甜杏仁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表面形态特征、二级结构、热性质及流变性,并拟合出温度与分离蛋白黏度间的线性方程,计算其活化能Ea及频率因子K0。【结果】甜杏仁4种
关键词:
甜杏仁 分离蛋白 氨基酸 热性质 流变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龙斐斐 张清安 张志华
【背景】近年来,过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过敏人群数量持续上升。坚果是常见的过敏诱因之一,苦杏仁为常见的坚果,因其含有致敏的苦杏仁球蛋白(amandin),成为最易引起过敏的坚果之一,因此,脱敏已成为其研究热点。苦杏仁加工一般要经过去皮、脱苦和干制等工序,而在这些加工过程中,其致敏性是否会受到影响尚未见到相关报道。【目的】探究加工工序对苦杏仁致敏性的影响,并以苦杏仁致敏性、品质和营养特性为评价指标,优化加工工序使苦杏仁产品致敏性最低,为低致敏性苦杏仁产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试验研究不同去皮、脱苦和干制方法对苦杏仁中amandin免疫反应性的影响;采用圆二色光谱、外源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和zeta电位测定以研究各加工工序对amandin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分析致敏蛋白免疫反应性变化的机理;最后采用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探究加工前后苦杏仁中amandin的消化稳定性,并对消化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探究苦杏仁潜在致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就致敏性而言,苦杏仁经饱和热空气去皮和热烫去皮后的amandin免疫反应性分别降低了8.41%和13.15%,再经超声快速脱苦后amandin的免疫反应性又降低6.79%,热水脱苦对其免疫反应性无显著影响;脱苦杏仁经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后amandin的免疫反应性分别显著上升4.58%和2.81%(P<0.05)。结合加工工序对苦杏仁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最终优化得到低致敏性苦杏仁的加工工序为饱和热空气去皮、超声快速脱苦和热风干制,经此工序加工后苦杏仁免疫反应性降低15.03%。就致敏蛋白结构而言,致敏蛋白的二级结构组成、三级结构、表面疏水性以及zeta电位在加工过程中都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其中超声快速脱苦显著改变了amandin的三级结构并使其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强(P<0.05),从而使其免疫反应性降低最显著。就消化稳定性而言,加工后的amandin消化稳定性明显降低,致敏蛋白中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相关结构降解速度加快,导致苦杏仁的潜在致敏性进一步降低。【结论】不同加工工序处理可通过改变amandin的结构而对苦杏仁致敏性产生影响,生产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加工方式来降低苦杏仁的致敏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忠义
为了充分探讨草鱼内脏的利用途径并深入了解草鱼消化生理学,将草鱼肠道用冰丙酮脱脂,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提取,然后经过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纯化,分离得到一种碱性蛋白酶,并对其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酶是一种胰蛋白酶(GT-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75 ku;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8.0,在pH 6.0~10.0保持稳定,在65℃加热20 min其活性丧失95%。表明草鱼肠道中含有在低温下能很好发挥水解作用的胰蛋白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娜娜 钱冬 赵海泉
分离纯化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血清免疫球蛋白(Ig),并对其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与分析。采用山羊-IgG(Goat-IgG)免疫花鲈并制备血清,分别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A蛋白亲和层析法及Goat-IgG偶联亲和层析法提取花鲈Ig,对提取组份进行了蛋白浓度测定、间接ELISA效价测定、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的花鲈Ig主要集中在硫酸铵饱和度为30%~50%的区间,其中45%饱和度硫酸铵富集的的抗体比活最高,ELISA效价为2×104/mg蛋白,比血清ELISA效价提高2.2倍;A蛋白柱亲和层析可得单一蛋...
关键词:
花鲈 免疫球蛋白 纯化 亲和层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云 孙峰 姜国良
运用Sephacryl S-200凝胶层析和HiTrap r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2种方法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牙鲆免疫球蛋白分布于33%~50%的硫酸铵饱和溶液中,其中45%的分离效果最好。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样品均出现2个蛋白峰,用还原SDS-PAGE检测确定牙鲆免疫球蛋白存在于第2个蛋白峰中。牙鲆免疫球蛋白重链分子量约为75.4 kD,轻链分子量约为29.9 kD和28.2 kD,推测牙鲆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为836 kD。制备了兔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双扩散法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炳芳 陶宁萍
对青梅果实中苦杏仁苷酶的研究结果表明:核仁中酶的活力为果肉的17倍;此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为46,pH稳定范围4.0 ̄7.0。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出青梅原汁酶法脱苦工艺条件的优化组合为:温度45 ̄50℃,pH4.6,酶液稀释度(粗酶液∶青梅原汁)1∶25,反应时间1h。
关键词:
青梅 果汁 苦杏仁苷酶 脱苦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海泽 赵忠 渠美 朱海兰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
关键词:
苦杏仁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丽 刘洪明 战文斌 宋微波
分别用SDS、Sarkosyl及PMSF法分离制备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溶藻胶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主要外膜蛋白(MOMP),通过SDS-PAGE分析比较2种弧菌主要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SDS、Sarkosyl和PMSF法分离提取的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中,SDS PAGE电泳图谱不同,鳗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38kD;溶藻胶弧菌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7~104kD,其中,45kD、30kD和27kD外膜蛋白为鳗弧菌和溶藻胶弧菌所共有。经比较,Sarkosyl法对2种弧菌外膜蛋白的提取效果较好。对3种方法提取的2种弧菌的主要外膜蛋...
关键词:
鳗弧菌 溶藻胶弧菌 外膜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锋 王振忠 钱丽丽 李丹 关琛
为探寻芸豆蛋白加工利用新途径,采用乙酰化处理对芸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改性过程中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游离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变化,探讨乙酰化改性对芸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乙酸酐与芸豆蛋白质量比为0.2时,蛋白酰化度达到89%,改性过程基本完成,改性后的芸豆分离蛋白在中性条件下(pH6~8)表现出较高的溶解度;2)随乙酰化改性程度的增加,芸豆蛋白总游离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下降,表面巯基、二硫键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未改性蛋白相比,乙酰化改性后芸豆分离蛋白的表面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表面疏水性显著性提高,增强了凝胶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
关键词:
芸豆分离蛋白 乙酰化 乙酸酐 凝胶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辰曦 史奎春 邹玉峰 徐幸莲 周光宏
研究谷氨酸螯合钙可以实现食盐部分替代的内在原因。以兔腰大肌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对比钙盐组(1.25%谷氨酸螯合钙+1.20%食盐,质量分数)和对照组(常规食盐添加量组,添加3%食盐,质量分数)的盐溶性蛋白溶解度、溶解和未溶解组分中的蛋白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热凝胶形成前后的蛋白分子高级结构(拉曼光谱)和水分子存在状态(低场核磁共振NMR)变化以及凝胶微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钙盐组的蛋白溶解度为24.24%,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文 谢笔钧 王益 杨尔宁 罗锐
选用江苏省泰兴市大佛指白果为原料,采用盐溶和盐析的方法,从白果中分离制备出清蛋白(GAP)、球蛋白(GGP)和盐溶蛋白(GSP)。白果蛋白中以清蛋白和球蛋白为主,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和复合蛋白含量很少。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制得的GAP、GGP和GSP中以GAP的蛋白质纯度高,氨基酸组成丰富、合理,属于优质蛋白质。活性试验结果表明GAP的抗氧化活性远高于GGP。
关键词:
白果 盐溶 盐析 清蛋白 抗氧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芳芳 张清安
【目的】探究超声耦合不同pH柠檬酸溶液脱苦对苦杏仁颜色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各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脱苦酸溶液对苦杏仁品质的评价指标;运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酸度脱苦溶液进行分类,为科学合理选择脱苦溶液从而减少苦杏仁营养及感官品质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苦杏仁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质构仪等仪器对苦杏仁的质构、β-葡萄糖苷酶活性、苦杏仁苷和水分含量等进行测定,并评定脱苦后杏仁的感官特性。同时,测定脱苦溶液中总酚、蛋白质、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6种不同酸度脱苦液中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未脱苦杏仁相比,6种不同酸度脱苦溶液处理后,脱苦杏仁的颜色、硬度、脆性、咀嚼性、回复性、胶着性及感官评价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脱苦杏仁中水分含量增多,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显著。当脱苦柠檬酸溶液pH为5时,苦杏仁脱苦所需时间最短,仅需90 min,且苦杏仁中各营养物质损失较少、口感也较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CA、CA的分析结果一致,即二者均可将6种脱苦溶液分为3大类,且同一大类中各脱苦溶液之间的相关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分析,pH为5的柠檬酸溶液可以作为超声快速脱除苦杏仁苦味的较优脱苦溶液,这样既可以加速苦杏仁脱苦,又能减少苦杏仁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最大程度保持苦杏仁固有的口感特性,可为苦杏仁的产业化快速脱苦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磊 罗永康 沈慧星 孙云云
通过对鲫肌原纤维蛋白加热过程中浊度、粘度、Ca2+-ATPase活性以及总巯基含量的测定,结合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鲫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鲫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浊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36℃、42℃和48℃条件下变化显著;粘度在20~47℃期间下降,在35℃和47℃出现显著的变化。Ca2+-ATPase活性28~40℃间显著下降,并且在36℃条件下变化显著。总巯基含量结合SDS-PAGE电泳显示,当溶液温度在40℃以上时,蛋白质分子间通过二硫键产生了肌球蛋白重链聚合物以及其它大分子物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海鹏 吴菊清 李美琳 徐幸莲 周光宏
比较了3种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及理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8 mg·mL-1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肉的溶解度和乳化能力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质量浓度大于8 mg·mL-1时,两者的变化不显著。随着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增加,3种肉的黏度显著增大(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锦锋 沈慧星 尤娟 宋永令 罗永康
考察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各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48℃时上升迅速;黏度呈反S型曲线下降,46℃时下降剧烈;Ca2+-ATPase活性下降,在36~42℃略有上升,46℃时完全失活;总巯基含量从40℃开始显著下降,60~70℃时下降显著。分别于45、55和65℃恒温加热,Ca2+-ATPase活性和黏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浊度上升,温度越高变化越显著;大于50℃恒温加热,总巯基随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DSC扫描图谱在46.37℃和62.59℃出现2个焓变点。SDS-PAGE电泳表明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大于45℃)产...
关键词:
草鱼 肌原纤维蛋白 热变性 理化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