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5)
2023(4559)
2022(3753)
2021(3571)
2020(3107)
2019(6841)
2018(6880)
2017(12431)
2016(7309)
2015(8022)
2014(8039)
2013(7762)
2012(7509)
2011(6571)
2010(6671)
2009(5809)
2008(6129)
2007(5603)
2006(4620)
2005(4294)
作者
(23844)
(19938)
(19843)
(19043)
(12856)
(9804)
(9133)
(7822)
(7414)
(7360)
(6791)
(6717)
(6705)
(6679)
(6466)
(6453)
(6182)
(5907)
(5884)
(5587)
(5138)
(4867)
(4818)
(4648)
(4580)
(4538)
(4429)
(4330)
(4270)
(4241)
学科
(22026)
经济(21999)
管理(17670)
(17631)
(14257)
企业(14257)
方法(11289)
数学(9667)
数学方法(9412)
(8748)
(7381)
中国(6093)
(5793)
(5359)
财务(5343)
财务管理(5327)
(5318)
企业财务(5117)
(4944)
银行(4922)
理论(4819)
(4720)
贸易(4718)
(4612)
(4611)
业经(4596)
(4273)
金融(4271)
技术(4161)
农业(3823)
机构
学院(100723)
大学(100411)
研究(38826)
(33211)
管理(32575)
经济(32222)
科学(28521)
中国(28351)
理学(27939)
理学院(27461)
管理学(26572)
管理学院(26380)
(26068)
(22433)
(22400)
农业(21104)
研究所(20761)
业大(19517)
中心(17684)
(16797)
(15816)
(14106)
北京(14086)
(14064)
技术(13904)
(13453)
(13286)
财经(13253)
师范(13177)
(12968)
基金
项目(70342)
科学(53382)
基金(49906)
(46864)
国家(46475)
研究(45590)
科学基金(37688)
(28468)
自然(27351)
自然科(26739)
自然科学(26731)
自然科学基金(26234)
社会(25944)
基金项目(25913)
(24830)
社会科(24561)
社会科学(24556)
资助(21359)
教育(21358)
编号(17306)
重点(16635)
计划(16041)
成果(14910)
(14742)
(14735)
科技(14630)
(14388)
科研(14368)
创新(13543)
(13371)
期刊
(34623)
经济(34623)
学报(25858)
研究(25401)
(23325)
中国(22433)
科学(20115)
大学(17501)
学学(16744)
农业(15828)
(14333)
教育(12036)
管理(12022)
(9174)
金融(9174)
(9109)
技术(8271)
业大(7440)
(6815)
财经(6438)
农业大学(6133)
经济研究(5786)
图书(5613)
(5505)
科技(5389)
林业(5160)
统计(5093)
业经(5040)
中国农业(4823)
财会(4585)
共检索到15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洽  俞世敏  
甜(辣)椒主要性状显隐性遗传表现及应用GeneticExpressionandApplicationofDominanceandRecessivityofMainCharacteristicsinSweetPepper我国甜、辣椒一代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计萍  许钢垣  仇松英  
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递给后代;④杂种后代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宝贵的原始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尚建立  吕品  王吉明  马双武  
为了明确西瓜果实形状、果肉颜色等7项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相关性,采用西瓜材料B132-8为母本、B133-4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后代遗传群体,得到F292株。通过标准化采集后代单株的果实形状、果形指数、果皮覆纹形状、果肉颜色、果肉番茄红素含量、种皮颜色及种子千粒质量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形状、果肉颜色、种皮底色表现出质量性状遗传特征,但F2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分离比例分别为1∶3∶1。果皮覆纹形状、西瓜种子千粒质量表现出质量性状遗传,其中齿条和小种子性状分别为显性单基因遗传。果形指数、果肉番茄红素含量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F2符合正态分布。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莉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崔娜欣  顾俊杰  
以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杂交组合26个,并对结实种子数超过10粒的13个杂交组合F1的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种一代的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F1代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22.4%和121.1%;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在F1代有衰弱的趋势,F1代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5.4%和84.7%。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晓娟  祁旭升  王兴荣  
为了有效的利用蚕豆种质资源,促进育种工作,本研究对194份甘肃新征集蚕豆种质资源的3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鉴定,分析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新征集蚕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8018,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8465,育成品种、国外资源及地方资源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介于1.8436-1.7585之间。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蚕豆形态多样性的80.23%,包含了全部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益虎  苗永美  胡能兵  赵岩  周玉丽  
研究辣椒产量性状即单株果实数量、单果鲜质量以及单株果实干质量的遗传规律,为辣椒育种提供选择参考。以干制型辣椒材料9007-2和干、鲜兼用型材料1110B作亲本,采用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法,构建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结果表明:3个性状的分离群体均表现为多峰分布,呈现数量遗传特征;辣椒单株果实数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B-1)模型,单个果实鲜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E-0)模型,单株果实干质量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模型。辣椒单株果实数量B1、B2和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军  郭爽  张维  沈火林  
以辣椒软果自交系830(P1)和硬果自交系832(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硬度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在分离世代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均比主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很高比重,即环境对果实硬度的遗传影响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雄泽  陈文超  张竹青  熊科  刘志敏  
对中国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94份辣椒资源果实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田间观察,并对果实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所有资源中,低辣度的18份,占资源总数的19.1%;中辣度的56份,占资源总数的59.6%;高辣度的20份,占资源总数的21.3%.辣度小于1 000 SHU的果实,辣味低,干物质含量低,适宜鲜食;辣度为1 000~5 000 SHU的果实,辣味中等,可鲜食或加工;辣度大于5 000 SHU的果实,主要为小辣椒,味辣,干物质含量高,适宜加工.2)86.2%资源的辣椒素含量大于二氢辣椒素含量,其中,11份材料(占总资源的11.7%)的辣椒素与二氢辣椒素含量比大于2.5;13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杜威  邰丽梅  杨涛  
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在昆明地区生态条件下,对杂种F2世代的主要形态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体的穗颈长、每穗实粒数、秕粒数和结实率的遗传力最高,且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选择潜力较大。②该群体各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度不同。利用本群体进行新品种选育时,除应考虑各形态性状的表现特点和遗传潜力大小外,还应考虑籼粳的遗传差异和特点。③形态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粳稻性状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籼稻,对F2粳稻进行早期世代间接选择的效果强于籼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虎  曹雄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邝炳朝  郑淑珍  罗明雄  林明平  
采用聚合遗传值法,对9年生的印度、秦国、缅甸、尼日利亚等柚木种源9种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保存率外,各种性状在种源之间存在显著至极显著差异,并主要受遗传所控制。生长的早晚期呈紧密相关表明:对苗高进行汰劣性选择和在幼林生长初期作种源的生长评价,具有一定价值。为两个试验点评选的3071、3070、3074、3072、3078种源,在材积生长、质量和生活力方面具有很高的遗传效益,其中3071种源为最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友洪  周安莲  肖丽蓉  肖文福  肖金树  
对我国生产上正在使用的两对春用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审定时比较,健康性相对稳定,其它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茧丝质成绩表现出相当大的变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同品种不同来源间比较,除健康性表现一致外,其它性状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山东的菁松×皓月产量最高,丝质最优;四川的871×872产量最高,重庆的871×872丝质最优。建议各省选原种单位扩大饲养蛾区,增大选择力度,注重茧丝质量的选择,并采用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固有性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龙  汪娅梅  揭红东  马玉申  杨奕涵  丁俊  唐艳仪  吕雪莹  刘小春  揭雨成  
苎麻(Boehmeria nivea)杂交F_1代的性状分离变异十分复杂,为掌握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本研究将‘中苎1号’和‘湘饲纤兼用1号’杂交,构建1 012个子代F_1代无性扩繁的群体,并对其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_1代遗传多样性丰富,各性状的遗传性在正反交中基本一致,属于细胞核遗传。对F_1代杂交群体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发现株高、茎粗、皮厚、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表现出较强的正向优势,更倾向于高值亲本‘中苎1号’遗传,鲜皮出麻率、单纤维细度表现出较强的负向优势,更倾向于低值亲本‘湘饲纤兼用1号’遗传,除单兜原麻干重的超亲优势较强外,其他性状的超亲优势均为负向,以单纤维细度的负向最为显著;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株高、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单纤维细度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主效基因控制,茎粗的遗传可能受两对相等的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皮厚、鲜皮出麻率的遗传可能受1对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属于中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了解苎麻F_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苎麻杂交育种和后代优良单兜选育提供工作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万林  李先平  吴毅歆  阎发祥  隋启君  
研究了mira等10个马铃薯品种的2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单个块茎重遗传的父本遗传力达56.7%,淀粉含量遗传的母本遗传力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分别达40.5%、44.9%,皮色、块茎产量和结薯数遗传的非加性效应分别达69.1%、82.8%、88.8%;肉色、块茎外观和薯形遗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在42.2%—57.8%之间,相差不大。两个亲本(至少有一个)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乃荣  陆长苹  李云华  刘文明  李素文  
应用方差—协方差分析法,研究了花椰莱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进度及性状间的表现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系数,以及在选择单一性状时,单株花球重和成熟期的相关遗传进度,为进一步开展花椰莱育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