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7)
2023(8898)
2022(8075)
2021(7656)
2020(6446)
2019(15035)
2018(15111)
2017(29258)
2016(15999)
2015(18155)
2014(18180)
2013(17975)
2012(16286)
2011(14545)
2010(14293)
2009(12929)
2008(12354)
2007(10500)
2006(9005)
2005(7601)
作者
(46949)
(38623)
(38511)
(36603)
(24708)
(18759)
(17481)
(15436)
(14807)
(13710)
(13443)
(12955)
(12208)
(12129)
(11915)
(11848)
(11756)
(11507)
(11088)
(10961)
(9704)
(9332)
(9286)
(8728)
(8684)
(8667)
(8602)
(8436)
(7782)
(7765)
学科
(61528)
经济(61459)
管理(45347)
(42617)
(36298)
企业(36298)
方法(31904)
数学(27602)
数学方法(27174)
(15423)
(15265)
(14463)
中国(14357)
业经(13482)
地方(12415)
理论(11090)
(10751)
农业(10291)
(10194)
贸易(10189)
技术(10089)
(9874)
环境(9856)
(9757)
财务(9696)
财务管理(9678)
(9287)
企业财务(9164)
教育(8871)
(8770)
机构
大学(225643)
学院(223356)
管理(93126)
(82333)
理学(81806)
理学院(80888)
经济(80356)
管理学(79349)
管理学院(78968)
研究(72482)
中国(51423)
科学(48503)
(48155)
(36694)
(36295)
业大(36175)
(35796)
研究所(34007)
中心(32405)
(30425)
北京(30420)
财经(29754)
(29491)
师范(29210)
农业(28756)
(27049)
(26758)
(25794)
技术(24364)
师范大学(23767)
基金
项目(161960)
科学(126315)
基金(116825)
研究(116508)
(102399)
国家(101571)
科学基金(87061)
社会(70477)
社会科(66712)
社会科学(66692)
(63583)
基金项目(62849)
自然(59088)
自然科(57701)
自然科学(57687)
自然科学基金(56596)
(53913)
教育(52993)
资助(48943)
编号(47815)
成果(38135)
重点(35745)
(34974)
(33687)
(33464)
课题(32443)
科研(31533)
创新(31137)
计划(30093)
大学(29852)
期刊
(84890)
经济(84890)
研究(62508)
学报(38084)
中国(37265)
科学(34498)
管理(32745)
(31943)
大学(27931)
学学(26274)
(25207)
教育(24672)
农业(23109)
技术(19461)
(14329)
金融(14329)
业经(14120)
图书(13747)
财经(13190)
经济研究(12968)
科技(12068)
理论(11998)
(11542)
实践(11371)
(11371)
技术经济(11033)
(10995)
问题(10911)
情报(10864)
(10191)
共检索到307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启涣  陆漱韵  王莉莉  武崇光  
本试验对甘薯黑斑病接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发病条件、对接种用薯块的要求和抗病、感病标准品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甘薯黑斑病采用薯块接种时,正确和规范的甘薯黑斑病鉴定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忆  蔡辉儒  张敏  蒲志刚  阎文昭  
根据常规分离土传病菌的方法结合甘薯黑斑病菌的特性,对甘薯黑斑病菌进行分离。并用2种改良的DNA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与常用DNA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所获得的甘薯黑斑菌DNA质量最高,用该提取方法获得的高质量DNA为构建黑斑病菌基因组文库构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忆  蔡辉儒  蒲志刚  张敏  阎文昭  
通过DNA提取方法对比,采用CTAB/LiCl法提取甘薯黑斑病菌基因组DNA,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对纯化的甘薯黑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获得大小为15kb左右的DNA片段。将经BamHI酶切消化的Lambda DASH II载体臂与DNA片段相连,然后以大肠杆菌XL1BlueMRA(P2)为寄主细胞,在国内首次成功构建了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基因组文库,所构建基因文库效价为4.12×105pfu/m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绳桃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杨绳桃(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培养条件;产孢量THEEFFECTOFDIFFERENTINCUBATIONCONDITIONONTHESPOREPRODUCTIONINCER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张成玲  徐振  赵永强  谢逸萍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等测定了XZ-1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浓度XZ-1发酵液对薯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XZ-1对甘薯黑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平均直径可达25.3 mm;该菌株对黑斑病菌菌丝没有明显的致膨大或致畸作用,但可以导致黑斑病菌产孢类型的改变,同时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以抑制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薯块黑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分别为12.64,13.84和15.75 mm3,3种不同浓度的XZ-1发酵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均与对照病斑体积35.08 mm3呈极显著水平差异;而多菌灵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为26.00 mm3,与对照薯块发病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分析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02%,58.19%和54.14%,而多菌灵1600倍液处理对黑斑病防治效果仅为23.99%,XZ-1 3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黑斑病的防效与多菌灵对黑斑病的防效呈极显著水平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XZ-1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储藏期甘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唐静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  李合生  
选用对黑斑病菌具有不同抗感程度的甘薯品种2399(抗)和徐—18(感)块根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膜脂过氧化、各种酶及抗氰呼吸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均出现一膜脂过氧化高峰,它对早期杀伤和抑制病原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都有利于抗病。此处,抗氰呼唤增强与磷酸戊糖呼吸途径增强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薇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对320份(次)甘薯品种(系)进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lHalsted)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系)10份,抗病品种56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文昭  王大一  
1989年至1992年采用薯块针刺接种培养方法,对473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未发现免疫抗性品种;抗病品种共19份,占4.0%;感病与高感病品种共367份,占77.6%;中间型耐病品种共87份,占18.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孙厚俊  陈晓宇  邢继英  谢逸萍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张斌  王超楠  李梅  黄志银  刘俊峰  
为辅助青麻叶大白菜的抗病育种研究,以青麻叶大白菜秋绿60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了5种接种方法(菌土法、密封菌土法、蘸根法、注射法、浸种法)不同土壤p H值、菌液浓度、光照及根系分泌物等接种条件对人工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菌土法与其他接种方法相比效果更好、更稳定,浸种法效果最差。在土壤p H值为酸性时更易发病,且p H值达到6.5时,病情指数最高;每g土接种0.050 g病根是最适宜的接种浓度;光照对病害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番茄和抗、感根肿病的白菜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因此,在青麻叶大白菜的人工接种试验中可采用以上最佳接种方法及条件提高接种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生力  王崇明  杨丛海  许小幸  
对虾白黑斑病是养殖中国对虾的常见病,曾被怀疑是细菌性疾病。本试验通过对病虾肝胰腺、血液和病灶组织的细菌分离,对正常虾用自黑斑病虾投喂感染,与病虾共栖感染以及用分离于病虾的细菌注射感染等一系列试验发现:细菌或其它生物性病原与对虾白黑斑病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病虾的酚氧化酶活力测定.血细胞的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认为该病是由于对虾长期营养不良在应激状态下所引发的一种生理性疾病。腹部每节两侧基部和尾肢等部位出现的病灶──白班或黑斑是在对虾处于应激状态下,酚氧化酶诱导相关基质山酚到醌最终产生黑色素形成的。此外还讨论了相关基质的来源以及与对虾应激反应有关的几项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云琴  
蜡梅花黑斑病是蜡梅花部的重要病害,也可为害嫩叶.病原为属半知菌亚门之 Alternariacalycanthi(Carr.)Joly.该文为1989~1991年系统研究的总结,对发病规律,包括适温、越冬与越夏以及防治试验均作了报道.用退菌特(80%,500倍液)防治该病,效果最好.并对蜡梅花黑斑病的全面防治,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一芝  张黎玉  吴纪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