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5)
- 2023(2170)
- 2022(1864)
- 2021(1682)
- 2020(1431)
- 2019(3166)
- 2018(3098)
- 2017(5850)
- 2016(3443)
- 2015(3868)
- 2014(3683)
- 2013(3726)
- 2012(3393)
- 2011(3079)
- 2010(2995)
- 2009(2582)
- 2008(2510)
- 2007(2097)
- 2006(1829)
- 2005(1551)
- 学科
- 济(12335)
- 经济(12328)
- 业(7190)
- 管理(7054)
- 方法(6994)
- 数学(6553)
- 数学方法(6498)
- 农(5417)
- 企(4381)
- 企业(4381)
- 农业(3490)
- 学(3093)
- 业经(2650)
- 贸(2375)
- 贸易(2375)
- 中国(2311)
- 易(2303)
- 环境(2301)
- 地方(2167)
- 划(1726)
- 技术(1688)
- 财(1667)
- 发(1656)
- 理论(1634)
- 资源(1591)
- 教育(1484)
- 产业(1365)
- 生产(1347)
- 制(1296)
- 市场(1284)
- 机构
- 学院(49676)
- 大学(48715)
- 研究(19586)
- 济(19295)
- 农(19154)
- 经济(19005)
- 管理(17622)
- 理学(15902)
- 农业(15704)
- 理学院(15698)
- 管理学(15377)
- 管理学院(15299)
- 科学(14767)
- 业大(13293)
- 中国(12557)
- 所(11411)
- 研究所(10847)
- 农业大学(10162)
- 京(10087)
- 中心(8498)
- 业(8211)
- 科学院(7617)
- 省(7419)
- 江(7363)
- 室(6808)
- 技术(6340)
- 财(6332)
- 实验(6265)
- 经济管理(6258)
- 范(6228)
共检索到66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代夫 李强 李秀英 李洪民 唐忠厚 胡玲 曹清河 谢逸萍 王欣
【目的】甘薯对人体有较强的保健作用,特别是富含胡萝卜素的品种保健价值更高。采用分子标记和农艺性状相结合评价亲本亲缘关系,可提高甘薯高胡萝卜素食用品种的选育效果。【方法】评价15个亲本及其集团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结合RAPD、I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筛选亲本。【结果】亲本间胡萝卜素含量和鲜薯产量两个重要性状的变异范围较大。胡萝卜素含量与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呈负相关。可溶性糖、蛋白质、胡萝卜素含量几个重要的品质性状之间未发现不利相关现象。亲子代间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2**。基于农艺性状分析供试材料亲缘关系与已知系谱不吻合,基于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结果与已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鹏 包兢兢 秦玉芝 陆英
以水果薯、水果花叶薯、紫羽1号、紫羽2号、农大紫1号、农大紫2号、浙紫1号、紫薯2号、高淀粉、叶用薯1号、叶用薯2号等11种不同品种甘薯茎叶为试验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薯茎叶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50℃超声提取3次,每次40 min,能较完全提取甘薯茎叶中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HPLC以甲醇–水(95∶5)、甲醇–乙腈–四氢呋喃(70∶20∶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分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5.8%和101.5%;叶黄素及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是甘薯茎叶中的成熟叶,其次为新叶,茎的含量最低;成熟叶中叶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 傅玉凡 王大一 谭文芳 杨春贤 张启堂
通过"渝苏162","2-19-99","渝紫263"、"2-I19-43","徐薯18"等5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的交互嫁接,设置25个嫁接组合,分析嫁接后65、95、125 d各嫁接组合的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等20个性状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受到砧木、接穗、生长期及其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②嫁接后,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因砧木和接穗的基因型差异而不同,不同接穗对同一砧木和同一接穗对不同砧木的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均是不一致的。嫁接后,砧木β-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期间的变化分为显著变化(类型Ⅰ)和不显著变化(类型Ⅱ)两种类型。③类型Ⅰ砧木在嫁接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后猛 张允刚 王欣 唐维 刘亚菊 唐忠厚 靳容 闫会 马代夫 李强
【目的】研究橘红肉甘薯块根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试验于栽插后50、64、78、92、106、120和134 d调查15个橘红肉甘薯品种的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测定鲜薯类胡萝卜素含量,薯干淀粉、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茎、叶、柄、块根干重,整株鲜重、干重,茎、叶、柄、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数值,以及类胡萝卜素积累量与其余产量性状的变化和品质性状积累量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橘红肉甘薯块根类胡萝卜素含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总体平稳型、一直增加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对最长蔓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玲 金同铭
应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法(RP-HPLC),经Nova-PakC18柱进行梯度洗脱,在454nm处检测。测定29个不同品种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含量,其总平均值为3.56mg100g-1。英国品种Nan-tura含量最高为6.92mg100g-1;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β-胡罗卜素含量超过6.0mg100g-1,接近总平均值的2倍。中国和法国的品种β-胡萝卜素的含量相对较低,中国4个品种的总平均仅为测试样品总平均值的56%,而法国的B180品种含量用本实验方法无法检出,含量低于7ng100g-1。
关键词:
胡萝卜,β-胡萝卜素,反相高压液相色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平 吴增茹 王永健
对4 个 品种的胡 萝卜( 新 黑田五寸 人参、 H E R T A G E、 X P H3910 和 T E B E) 进 行贮 藏期 间干物质和 β胡萝 卜素动态 研究。结 果表明, 贮藏期间 干物质 含量( 干/ 鲜) 呈下降 趋势。β胡 萝卜 素含量的变 化受贮 藏温度的 影响,呈 现四个阶 段:第一 阶段温度 降低,肉 质根进入 休眠状 态,β胡萝 卜素含量略 有下降 ;第二阶段 温度稳 定,肉 质 根 处于 休 眠 状态 ,β胡 萝卜 素 含 量稳 定; 第 三阶 段 温 度回升,生理 休眠打 破,β胡萝卜 素含量剧 增,其增 加量可 达一 倍 以上; 第四 阶 段温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慧聪 王茜 薛毓才 王伟隆 黄旭雄
为探究β-胡萝卜素强化对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以渤海湾卤虫(Artemia)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β-胡萝卜素强化剂梯度(1、3、5、7、9mg·L~(-1)),并设1个无添加对照组,分别比较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在强化后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强化后的卤虫体内检测到β-胡萝卜素、角黄素和海胆酮3种类胡萝卜素。营养强化后,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强化剂量增大显著上升(P<0.05);无节幼体海胆酮和成虫体内角黄素含量变化大致上与β-胡萝卜素强化梯度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饥饿12h后,β-胡萝卜素下降显著,但强化组β-胡萝卜素沉积量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现出良好的富集效果。因此,通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不仅可以作为外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载体,还可以利用其体内代谢转化为养殖苗种提供多级类胡萝卜素营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滨 任丹丹 张民 吕伟 杜鹃 张声华
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 ,对冻干菹草类胡萝卜素的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 ,得到的最佳参数是 :浸提液为石油醚 -丙酮 (1∶3,v/v)混合溶剂 ,料液比为 90mL/ g ,在常温下分 3次浸提 ,总浸提时间为 1.5h。在此条件下冻干菹草粉中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为 95 .5 %。
关键词:
菹草 类胡萝卜素 提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雅珊
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卡素广泛存在自然界中。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可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可淬灭与清除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能预防癌症和减缓癌症的发展,细胞缝间联结的理论支持了类胡萝卜素的具有这一效果的看法,但是根据人群调查也出现类胡萝卜素具有负结果的报道。本文就类胡萝卜素的营养功能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要综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付 陈媛梅 郑彩霞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番茄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以丙酮∶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番茄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分离纯化后作供试液,确定了HPCE法检测番茄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检测波长为450nm,运行缓冲液为pH 4.5的HAc-NaAc溶液,电泳电压24kV,0.5MPa压力下进样6s,电泳温度为20℃。最佳工艺下,样品可在16min内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同时检测样品中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此外,按照最佳条件对5种不同成熟期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番茄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的含量逐渐升高,β-胡萝卜素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含量均在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丽缺 赵明超 林拥军 陈浩
为了使水稻种子积累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将人工合成的来源于欧文氏菌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crtI)和来源于玉米的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基因(psy)导入水稻中,且在水稻胚乳中特异性表达。结合PCR和Southern blotting的检测结果,从psy/crtI转化植株中分离得到1个外源基因单拷贝插入且无选择标记(Marker-free)的纯合转基因家系ky1-4。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分离得到ky1-4的T-DNA插入位点右边界的侧翼序列,结合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推测该插入位点位于水稻第11号染色体上。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结果表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丹丹 彭光华 黄红霞 张声华
通过MT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测定肿瘤细胞膜唾液酸(SA)含量、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细胞培养液中NO和NOS含量等的变化,研究菹草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 extracts fromPotamogeton crispusL.,CEPC)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EPC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Hela细胞表面的SA含量,诱导Hela细胞ΔΨm下降,导致iNOS活性增强,NO含量显著升高。CEPC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细胞膜SA含量,使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i、NOS的活性增强、NO的浓度升高而引起肿瘤细胞凋...
关键词:
菹草 类胡萝卜素 抗癌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平 吴增茹 王永健
对 4个品种的胡萝卜 (新黑田五寸人参 ,HERTAGE ,XPH3910和TEBE)进行栽培和取样 ,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和 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在胡萝卜生长过程中 ,随着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建成 ,其干物质积累不断增加 ,干 /鲜比例呈上升趋势 ;β -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不是均匀递增的 ,β-胡萝卜素大量形成期主要在莲座期以后的肉质根生长期 ,此间 β -胡萝卜素的合成量占全生长期的 75%以上 ;不同熟性的品种β -胡萝卜素快速形成期和达到最大含量所需的时间不一样 ,但各类型品种都在生理成熟期时达到β -胡萝卜素含量的最大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