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3)
- 2023(9905)
- 2022(8813)
- 2021(8374)
- 2020(6998)
- 2019(16159)
- 2018(16391)
- 2017(31224)
- 2016(17046)
- 2015(19310)
- 2014(19440)
- 2013(19331)
- 2012(17674)
- 2011(15800)
- 2010(15656)
- 2009(13911)
- 2008(13319)
- 2007(11373)
- 2006(9816)
- 2005(8442)
- 学科
- 济(65770)
- 经济(65702)
- 管理(50613)
- 业(49361)
- 企(41600)
- 企业(41600)
- 方法(32450)
- 数学(28049)
- 数学方法(27745)
- 农(17416)
- 技术(16421)
- 中国(16048)
- 学(15489)
- 财(15294)
- 业经(14573)
- 地方(13321)
- 贸(12164)
- 贸易(12160)
- 农业(11941)
- 易(11807)
- 理论(11619)
- 和(11438)
- 环境(10666)
- 制(10248)
- 务(10128)
- 财务(10057)
- 财务管理(10042)
- 企业财务(9519)
- 教育(9450)
- 划(9392)
- 机构
- 大学(242085)
- 学院(240418)
- 管理(98967)
- 济(90432)
- 经济(88346)
- 理学(86565)
- 理学院(85619)
- 管理学(84160)
- 管理学院(83730)
- 研究(79710)
- 中国(55930)
- 科学(52461)
- 京(51640)
- 农(41035)
- 所(40543)
- 业大(39210)
- 财(38402)
- 研究所(37413)
- 中心(35567)
- 江(33547)
- 北京(32561)
- 农业(32387)
- 范(31933)
- 财经(31718)
- 师范(31627)
- 经(28914)
- 院(28813)
- 州(28235)
- 技术(27656)
- 师范大学(25676)
- 基金
- 项目(172411)
- 科学(134249)
- 研究(124963)
- 基金(123634)
- 家(108483)
- 国家(107597)
- 科学基金(91810)
- 社会(75894)
- 社会科(71891)
- 社会科学(71869)
- 省(68149)
- 基金项目(66868)
- 自然(61440)
- 自然科(59979)
- 自然科学(59965)
- 自然科学基金(58879)
- 划(57434)
- 教育(56855)
- 编号(51224)
- 资助(50600)
- 成果(40855)
- 重点(38351)
- 部(37404)
- 创(36634)
- 发(36412)
- 课题(34912)
- 创新(34142)
- 科研(33094)
- 项目编号(31821)
- 计划(31811)
共检索到338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王鑫腾
【目的】中国种植甘薯约670万hm2,年产量1亿t,因贮藏不当,霉烂变质15%左右。论文研究甘薯采后呼吸类型、贮藏温度和贮藏期主要病害,探讨不同贮藏方法对主要病害和采后生理的影响,为甘薯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方法】以陕西省主栽品种秦薯5号为试材,采用气流法测定呼吸强度,分别在(10±0.5)、(11±0.5)、(12±0.5)、(13±0.5)℃温度下贮藏,通过比较腐烂指数确定贮藏温度。对病原菌进行科赫氏验证、ITS序列分析和形态学鉴定,根据病原菌孢子繁殖情况确定噻苯咪唑(TBZ)熏蒸用量,以目前采用的甘薯杀菌剂甲基托布津粉剂作对照。贮期用DNS比色法测定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
关键词:
甘薯 采后生理 甘薯交链孢霉菌 贮藏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有林 张润光 孙刚 陈婷
【目的】研究伽师瓜采后生理和贮期病害,探讨贮藏保鲜技术。【方法】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采后呼吸类型和贮期主要病害,探讨贮藏温度、pH、噻苯咪唑(TBZ)熏蒸、壳聚糖涂膜对伽师瓜贮期品质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影响,测定TBZ和壳聚糖处理后伽师瓜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果胶酶(P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伽师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贮期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鲜绿青霉(P.viridicatum Westling),TBZ熏蒸和壳聚糖涂膜对PPO、POD、PE酶活性和病原菌抑制作用...
关键词:
伽师瓜 采后生理 贮藏病害 保鲜技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郑永华 席玙芳 应铁进 严珏敏
枇杷果实采后呼吸速率逐渐下降,膜透性逐渐增加。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和膜透性增加。随采后时间的延长,果实的糖分、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不断下降。采后生理研究表明枇杷为非冷敏果实,其适宜贮藏温度为1~5℃。在此温度下结合薄膜包装贮藏30d,好果率可达90.0%以上。但枇杷果实贮藏中酸分的损失远大于糖分的下降,导致糖酸比例失调,果实风味变淡。因此枇杷果实不耐久藏,大红袍果实的贮藏期以15~20d为宜。
关键词:
枇杷 贮藏生理 果实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海啸 张娜 陕娟娟
为研究温度和湿度对贮藏甘薯病害发生的影响,利用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查询法得到甘薯贮藏时期易发病害与环境温度、湿度的关系,再使用Matlab数据分析及算法开发软件,对这些甘薯贮藏病害发生的温湿度与发病概率等数据进行规律拟合,通过对甘薯贮藏病害发生等级的划分,建立甘薯贮藏病害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对甘薯贮藏条件进行评价,得到甘薯贮藏的最佳温湿度条件。将甘薯贮藏产生的病害的温湿度数据进行系统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甘薯贮藏病害模型将有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有利于甘薯安全贮藏,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
甘薯 温湿度 数据拟合 病害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弋顺超 饶景萍 邵景侠
对不同温度结合不同孔径包装的白芦笋MA贮藏保鲜及其采后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白芦笋采后生理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决定因素,其中以4℃贮藏效果最好。不同包装中,以0.04 mm厚、0.5 cm大孔PE包装的白芦笋呼吸强度低、硬度大、营养成分损失少,在4℃贮藏18 d仍有较好的品质。
关键词:
白芦笋 MA贮藏 采后生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润光 田呈瑞 张有林
【目的】石榴采后易出现果皮褐变、籽粒劣变、软化腐烂等问题,导致贮期短,贮后质量差,商品价值降低。优选石榴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方,研究保鲜剂对石榴采后生理、贮藏品质及贮期病害的影响,为石榴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净皮甜’石榴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保鲜剂组分比例,通过生理变化和感官鉴评确定最佳配方。用复合保鲜剂涂膜处理石榴,于温度(1.0±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以未经保鲜剂处理的石榴作对照。贮期测定各处理果实呼吸速率、相对电导率、果实硬度,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籽粒可溶性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宇轩 倪文荣 刘正一 吕尊富 崔鹏 庞林江 陆国权
旨在明确愈伤处理对贮藏期甘薯品质影响,为甘薯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2种鲜食型甘薯心香与烟薯25分别进行贮藏,在不同的贮藏期(0,7,15,30,60,90 d)分别取样,在贮藏期设置不同程度的模拟损伤,分别为对照、高温愈伤、浅层损伤后愈伤、深层损伤后愈伤。愈伤条件为相对湿度85%,室温35℃的培养箱中愈伤48 h,随后测定接种软腐病病原菌后的发病病斑直径,表皮防御酶活性(PPO、POD、PAL),薯块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延长,甘薯块根接种软腐病病菌后病斑直径增大。经过愈伤处理的甘薯较普通环境贮藏的甘薯具有更强的软腐病抗性。贮藏至90 d, 2个品种薯块受到浅层损伤愈伤后处理的病斑扩散直径仅为对照处理的74.6%,71.1%。贮藏前期0~30 d各处理防御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贮藏后期90 d 2个品种损伤处理愈伤后防御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60 d 2个品种块根受到损伤愈伤后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贮藏期甘薯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经过愈伤处理可以显著提升甘薯表皮的防御酶活性,降低感染软腐病后病菌扩散速度,提高甘薯的软腐病抗性。损伤程度对甘薯愈伤效果存在影响,受到浅层损伤愈伤后在防御酶活性及贮藏品质方面均优于受到深层损伤后愈伤的甘薯。
关键词:
甘薯 贮藏期 损伤 贮藏品质 软腐病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曦 张润光 韩军岐 张有林
【目的】核桃鲜果在贮藏期间易出现青皮褐变腐烂,果仁哈败、发霉、失水等问题,鲜食期很短,生产中常采用干制保藏。研究气体成分对核桃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核桃鲜果供应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方法】以主栽品种‘香铃’为试验材料,采用气流法测定脱青皮核桃鲜果和带青皮核桃鲜果呼吸强度,研究核桃鲜果呼吸类型。分别采用塑料袋抽真空贮藏、塑料袋限气贮藏、试验箱气调贮藏和自然裸放等4种贮藏方法,于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贮期测定各贮藏核桃鲜果果仁水分含量、还原糖含量、油脂含量、蛋白质含量、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脂质氧化终产物丙二醛含量和...
关键词:
核桃鲜果 气调贮藏 采后生理 品质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红梅 王薛修
钙处理对桃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肖红梅王薛修(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南京210095)EFFECTOFCALCIUMTREATMENTTOTHEPOSTHARVESTPHYSIOLOGYANDFRUITQUALITYINSTORAGEOFPEA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华 鲁玉妙 王雷存 万怡震 赵政阳 胡艳妮
以早熟苹果新品种秦阳为试材,研究了秦阳苹果采后室温贮藏与低温冷藏中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水率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0~1℃冷藏能明显降低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室温贮藏乙烯最高峰值是0~1℃冷藏的1.72倍。0~1℃冷藏42d后,秦阳苹果较新鲜,较室温贮藏果肉硬度高出26.4%,总酸高0.31%。
关键词:
苹果 秦阳 贮藏 乙烯 采后生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彬 郑伟 李胜海 何绪晓 邓仁菊 周俊良
为了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火龙果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火龙果新品种晶红龙为试材,从火龙果贮藏期果实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着手,研究了不同温度贮藏对火龙果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5)℃恒温冷库贮藏与室温(20~30℃)贮藏相比,可显著降低火龙果的呼吸强度,抑制果实水分缺失、腐烂,并可抑制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的增加,减缓火龙果果实整个贮藏期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关键词:
火龙果 贮藏温度 采后生理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磊 杨延杰 林多
研究贮藏温度对蒲公英采后生理指标和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蒲公英贮运技术的发展与延长供应期提供指导。设置25,10,2,-18℃4种贮藏温度,测定了蒲公英在贮藏过程中外观、营养成分含量和采后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后蒲公英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叶片逐渐黄化,粗纤维的含量升高,维生素C和绿原酸含量下降,硝酸盐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下贮藏能够使采后蒲公英具有较高的叶绿素、维生素C、绿原酸,较低的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较低的细胞膜渗透率、MDA含量和较高的SOD活性,显著地延缓其衰老进程,延长贮藏寿命。
关键词:
贮藏 温度 蒲公英 采后生理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冰 王文生 石志平
【目的】从气调组分入手研究不同的气体指标对冬枣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以期得出比较理想的组分指标。【方法】采用2%~3%O2,0~0.5%CO2;5%~6%O2,0~0.5%CO2;8%~9%O2,0~0.5%CO2的气体指标,在温度为(-1.5±0.5)℃、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进行了冬枣气调贮藏研究,以(-1.5±0.5)℃、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无气调控制的冬枣作对照(21%O2,0~0.5%CO2)。【结果】在90 d的贮藏期内,5%~6%O2、0~0.5%CO2的气体成分,能更好地延缓冬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果肉硬度的降低,降低乙烯释放量,减少乙醇和乙醛在果肉内的积累量。【结论】试验...
关键词:
冬枣 气调贮藏 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丛枝 张子德 唐霞
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下半红赞皇大枣的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效果。结果表明,赞皇大枣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逐渐降低,乙醇和MDA含量前期缓慢上升、后期上升加快,PG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降低。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对保持枣果品质效果更好。
关键词:
赞皇大枣 采后生理 贮藏条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燕
该文对芍药两个耐贮藏性不同的品种,在低温干燥贮藏过程中水分、乙烯、呼吸速率及呼吸途径等生理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花枝水分状况与切花寿命相关,没有发现呼吸、乙烯与切花寿命关联,呼吸途径变化与水分变化有一定联系
关键词:
芍药,贮藏生理,呼吸,乙烯,抗氰呼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