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1)
- 2023(13682)
- 2022(11944)
- 2021(11043)
- 2020(9116)
- 2019(20968)
- 2018(20912)
- 2017(39666)
- 2016(21909)
- 2015(24571)
- 2014(24672)
- 2013(24663)
- 2012(22952)
- 2011(20830)
- 2010(20898)
- 2009(18886)
- 2008(18184)
- 2007(15901)
- 2006(14077)
- 2005(12573)
- 学科
- 济(91007)
- 经济(90922)
- 管理(58118)
- 业(56915)
- 企(45098)
- 企业(45098)
- 方法(37513)
- 数学(32185)
- 数学方法(31840)
- 中国(26660)
- 农(25795)
- 地方(24500)
- 业经(21163)
- 学(20375)
- 财(18696)
- 农业(17647)
- 制(16047)
- 贸(15624)
- 贸易(15611)
- 环境(15057)
- 易(15046)
- 理论(14654)
- 技术(14635)
- 和(14444)
- 银(14054)
- 银行(14000)
- 融(13703)
- 金融(13702)
- 发(13635)
- 行(13475)
- 机构
- 大学(311044)
- 学院(310447)
- 管理(121001)
- 济(120213)
- 经济(117301)
- 研究(110687)
- 理学(104282)
- 理学院(103020)
- 管理学(101223)
- 管理学院(100673)
- 中国(79860)
- 科学(71199)
- 京(68161)
- 农(57772)
- 所(57471)
- 财(52596)
- 研究所(52550)
- 业大(50194)
- 中心(49268)
- 江(46649)
- 农业(45342)
- 北京(43468)
- 范(43442)
- 师范(42993)
- 财经(41831)
- 院(39807)
- 州(38286)
- 经(37995)
- 技术(35054)
- 省(34754)
- 基金
- 项目(213752)
- 科学(166754)
- 研究(155245)
- 基金(152130)
- 家(133673)
- 国家(132476)
- 科学基金(112539)
- 社会(95129)
- 社会科(90062)
- 社会科学(90039)
- 省(85857)
- 基金项目(81479)
- 自然(74021)
- 自然科(72250)
- 自然科学(72227)
- 划(72173)
- 教育(71173)
- 自然科学基金(70898)
- 编号(63891)
- 资助(62362)
- 成果(51999)
- 发(49683)
- 重点(48107)
- 部(46021)
- 课题(45044)
- 创(44495)
- 创新(41436)
- 科研(40757)
- 计划(39518)
- 发展(39149)
- 期刊
- 济(138182)
- 经济(138182)
- 研究(92771)
- 中国(66309)
- 学报(53488)
- 农(53247)
- 科学(48226)
- 管理(44376)
- 教育(40056)
- 大学(39299)
- 农业(37480)
- 财(37002)
- 学学(36786)
- 技术(27318)
- 融(26352)
- 金融(26352)
- 业经(23710)
- 经济研究(20982)
- 财经(19419)
- 业(19255)
- 图书(18153)
- 问题(17556)
- 经(16493)
- 科技(16263)
- 理论(15133)
- 技术经济(14953)
- 版(14600)
- 业大(14133)
- 资源(14133)
- 现代(13991)
共检索到463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付枚 王爽 田雨婷 乔奇 王永江 张德胜 张振臣
【目的】明确甘薯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毒病发生率和严重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之间的关系,建立甘薯苗期病毒病预测预报方法和种薯质量早期预警技术,为甘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和病毒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随机采集的不同来源的甘薯种薯进行病毒检测,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病毒C(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甘薯病毒G(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潜隐病毒(sweet potato latent virus,SPLV)和甘薯病毒2(sweet potato virus 2,SPV2),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的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和黄瓜花叶病毒属(Cucumovirus)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以及甘薯双生病毒(sweepoviruses)等我国甘薯上常见的8类主要病毒。然后对检测的种薯进行育苗,出苗后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分析种薯携带的病毒种类与苗期病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2018年和2019年分别在河南、宁夏和陕西等地设置试验点,种植背景相同的甘薯品种商薯19原原种苗和脱毒试管苗,在甘薯生长期,采用黄板诱虫法调查各试验点烟粉虱发生量并采集烟粉虱活体,检测烟粉虱SPCSV带毒率。种薯收获后,随机取样对种薯SPCSV带毒率进行检测,分析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对种薯带毒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665块甘薯种薯中,有463块种薯携带病毒,育苗后有333块种薯的薯苗表现出叶片黄化、明脉、皱缩和植株矮化等病毒病症状。当种薯携带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60.6%;1级占31.8%);当种薯携带甘薯双生病毒或甘薯双生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组合时,薯苗病毒病症状主要为0—1级(其中,0级占55.3%;1级占32.9%);当种薯携带SPCSV时,苗期病毒病症状显著加重,特别是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显症率为100.0%,症状主要为3—9级(其中,3级和5级占49.0%、7级和9级占51.0%)。连续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回归方程为Y=9.628X1+0.008X2+6.537,R2=0.914,其中,Y为种薯SPCSV的带毒率,X1为烟粉虱带毒率,X2为烟粉虱发生量。【结论】种薯携带SPCSV是苗期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关键因素,当种薯同时携带SPCSV与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时,薯苗病毒病显症率和严重度显著增加。甘薯田烟粉虱发生量和SPCSV带毒率与种薯带毒率密切相关,烟粉虱是影响种薯携带SPCSV的关键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穗 宋万昌 傅伟 余道先 王秀珍 赵梦霞
1989~1993年对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动态关键因素的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小麦生长期的日均温度、品种抗病性、播期、播量和施肥水平等有密切关系.小麦拔节期以后,日均气温超过10℃,种植感病品种.播种期提前,播种量过大和偏施氮肥等是加重纹枯病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品种抗病性 农业防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小丁 李玉侠 唐君 张允刚 张华
甘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据国际马铃薯中心1991年统计,世界甘薯产量的85%来自中国。近几年来甘薯病毒病危害不断加重,成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即使耐病毒品种感染病毒后产量也会减少20%以上,因而甘薯病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张成玲 孙厚俊 徐振 陈晓宇 谢逸萍
为了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我国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选择徐薯18、徐薯22、徐薯25和徐薯27等4个甘薯品种,分别在同一发病苗床剪取有症苗和无症苗栽种,对其产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栽种后35 d,4个甘薯品种苗床无症苗的SPVD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18.06%、0.22%、5.81%和54.56%,苗床有症苗的田间病情指数分别为82.27%、88.14%、78.09%和81.42%;参试的4个甘薯品种收获期产量理论损失率分别为77.84%、80.14%、68.16%和31.06%。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SPVD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王继东
为探明长沙地区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于1999至2002年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始见期的物候学特征为牵牛花藤70~100cm长,第一代幼虫寄主集中为牵牛花,第2~4代幼虫寄主则包括牵牛花、甘薯和蕹菜等,越冬代虫源主要来自牵牛花.甘薯天蛾产卵选择性明显,喜在向阳、通风、寄主长势好的田块产卵,田间卵量逐代增加.寄生蜂对田间甘薯天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高达79.2%~93.4%,天敌控制作用明显,现阶段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难暴发成灾.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发生规律 长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希太 张彦波 肖磊 董策 谢淑芹
为了改进传统指示植物法检测甘薯病毒的技术,在已成功的巴西牵牛组织培养基础上,对巴西牵牛和甘薯试管苗茎段进行嫁接,培养,并检测甘薯病毒。结果显示,与带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叶片均能表现出黄化、花叶等阳性反应;与无病毒的甘薯试管苗茎段嫁接的巴西牵牛,试管苗茎段叶片均能健康生长。经5年对369个样本的检测,"甘薯、巴西牵牛试管苗嫁接法"和传统检测法对各个样本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甘薯、巴西牵牛试管苗嫁接法"可以替代传统的"巴西牵牛种子苗网室嫁接检测法"检测甘薯组培苗是否带有病毒,它是一种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不受季节性和环境影响的新检测方法。
关键词:
指示植物 巴西牵牛 检测 甘薯,病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产量 叶绿素含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长江 姜庆华 刘永红
以河北省高职毕业生为例,运用粗糙集理论识别了自主创业的9个关键因素,即性别、家庭价值观、社会舆论、政策落实情况、家庭主要社会关系、创业教育、创业经验积累、风险偏好和就业满意度,并据此构建了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关键因素的三螺旋模型,这一模型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3个能极。依据这一研究结果,政府、高职院校和高职毕业生个人需要共同努力,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明 蒲志刚 谭文芳 张聪 杨松涛 冯俊彦 屈会娟 王大一 阎文昭
为了分析空中甘薯嫁接栽培系统在块根形成关键过程中的光合能力变化情况,利用MINI-IMAGING-PAM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该时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压蔓0~20 d藤蔓长根期,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Ⅱ)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增后降;压蔓20~45 d须根开始膨大,Fv/FM、YIeldⅡ和eTR持续增高,NPQ则先降后增,说明PSII反应中心的能量捕获效率增高,光合能力提高;压蔓45~60 d,光合能力又有降低。
关键词:
甘薯 空中甘薯 块根 叶绿素荧光参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志纯
当前,我国的师范院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质量为核心,促进内涵为目的,探索了进一步的转型发展。师范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诸要素之间的协同,通过协同治理、教师队伍协同建设、学科协同发展提升师范学院转型发展核心能力。
关键词:
师范院校转型 协同治理 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候利霞 李惟基 周海鹰 季卫 刘庆昌 陆漱韵
将甘薯的近缘野生种Ipomoeatrifida(2x与I.littoralis(4x)杂交,得到三倍体杂种。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中观察到可被醋酸洋红染色的可育大粒花粉(2n花粉),该花粉频率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二分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三倍体2n花粉系为父本与甘薯杂交,观察到花粉萌发、受精、胚发育和结实,但结实率很低,且种子大多没有生活力。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柱头花粉附着量和花柱中花粉管较少,受精后合子停止发育和胚未能发育成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克服子房水平的上述不亲和性有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丹 周珞晶 刘晓元 张春元
针对我国工科类型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分析了影响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结合与法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的比较,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 质量 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保 许志刚
1990年夏季,在甘肃省春蚕豆区采集到蚕豆病毒病标样30余份,经单斑分离得到3个病毒分离物,接种8科24种植物,只侵染豆科和藜科的8种植物。它们都能通过桃蚜和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体外失毒温度55~60℃,稀释限点10~(-3)~10~(-4),体外存活期(20~30℃)1~2d.病毒粒体均为线形,750nm×15nm.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都能与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根据以上特性,将G17,G12和 G8三个分离物鉴定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YMV)。
关键词:
蚕豆 病毒病 菜豆黄花叶病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华伟 刘中华 张鸿 许泳清 李国良 林赵淼 邱永祥 罗文彬 纪荣昌 汤浩 邱思鑫
【目的】甘薯的病毒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引起相应的症状变化,田间自然发病的甘薯表型不一,这可能与病毒感染类型有关。论文旨在鉴定和研究甘薯中与不同甘薯病毒感染相关的micro RNA(mi RNA)。【方法】采用Illumina公司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福建泉州地区同一品种(龙薯9号)、具有不同症状的叶片样本(畸形黄化、疱疹、褪绿矮化和曲叶,样本编号分别为Fj01、Fj02、Fj03和1H)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挖掘和分析差异表达mi RNA,并对差异mi RNA和病毒表达进行PCR验证,鉴定基因和病毒在样本中表达情况,分析测序数据的可靠性,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mi RNA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探究差异mi RNA与病毒种类的相关性。【结果】通过与病毒数据库的比对,发现Fj01、Fj02、Fj03样本(除1H外)均感染了甘薯常见病毒,如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甘薯病毒2号(Sweet potato virus2,SPV2)、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甘薯G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G,SPVG)、甘薯C病毒(Sweet potato virus C,SPVC)等,但Fj01、Fj02和Fj03这3个样本的症状并不一致,样本之间只在甘薯不常见的病毒种类中有差异,通过PCR验证了SPFMV和SPVC病毒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与测序数据基本一致。在4个样本中共鉴定出679个已知的mi RNA和1 004个新的mi RNA,通过配对比较分析,其中288个已知的mi RNA和433个新的mi RNA在4个样本之间有差异性表达,并且这些mi RNAs,如mi R-156、mi R-157、mi R-166等家族的成员在4个样本中表达模式各异。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几个差异mi RNAs(如mi R-156、novel-mi R-40和mi R-319m)在各个样本间的表达情况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另外,与脱毒苗样本进行比较,检测到3个mi RNA(mi R-160a、mi R-2096和mi R-5387b)在4个症状样本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证明mi RNA的表达与植株的表型有关。通过对mi RNA靶基因的预测与分析,发现这些差异mi RNA的靶基因多数为转录调控因子,编码蛋白多含有ZFP、WD、Myb、SPL等功能区域,这些因子多参与调控植物的基因、代谢通路和抗原识别等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抗逆性,表明这些mi RNA靶基因的功能多样性。【结论】不同病毒感染确实能够引起mi RNA差异表达,并且这些mi RNA通过其靶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抗胁迫性和防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立军 孙树栋
宁夏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已经形成了马铃薯淀粉加工、鲜食生产区。本文通过分析宁夏马铃薯产业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产前、产中、产后分别入手建立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甄选出关键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链的措施,以期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宁夏 马铃薯 产业链 因素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