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1)
- 2023(8843)
- 2022(8051)
- 2021(7717)
- 2020(6485)
- 2019(14975)
- 2018(15073)
- 2017(28885)
- 2016(16104)
- 2015(18093)
- 2014(18122)
- 2013(17974)
- 2012(16327)
- 2011(14617)
- 2010(14308)
- 2009(12876)
- 2008(12307)
- 2007(10367)
- 2006(8864)
- 2005(7471)
- 学科
- 济(58447)
- 经济(58382)
- 管理(43768)
- 业(41326)
- 企(34921)
- 企业(34921)
- 方法(29616)
- 数学(25601)
- 数学方法(25303)
- 学(15479)
- 农(15260)
- 中国(14089)
- 财(13849)
- 业经(13002)
- 地方(12291)
- 理论(10549)
- 和(10306)
- 农业(10235)
- 贸(10088)
- 贸易(10084)
- 易(9780)
- 技术(9722)
- 环境(9663)
- 务(9241)
- 财务(9170)
- 财务管理(9156)
- 制(9089)
- 教育(8736)
- 企业财务(8671)
- 划(8442)
- 机构
- 大学(224081)
- 学院(222168)
- 管理(89901)
- 济(79650)
- 理学(79089)
- 理学院(78168)
- 经济(77704)
- 管理学(76727)
- 管理学院(76361)
- 研究(74663)
- 科学(51623)
- 中国(51578)
- 京(47933)
- 农(41860)
- 所(39016)
- 业大(38773)
- 研究所(36310)
- 财(34356)
- 农业(33422)
- 中心(33126)
- 江(30773)
- 北京(29960)
- 范(29191)
- 师范(28810)
- 财经(28525)
- 院(27086)
- 经(25992)
- 州(25849)
- 技术(25714)
- 师范大学(23391)
- 基金
- 项目(162734)
- 科学(125859)
- 基金(116649)
- 研究(114884)
- 家(103422)
- 国家(102565)
- 科学基金(86912)
- 社会(68631)
- 省(65100)
- 社会科(64875)
- 社会科学(64857)
- 基金项目(63151)
- 自然(59780)
- 自然科(58370)
- 自然科学(58350)
- 自然科学基金(57278)
- 划(55036)
- 教育(52224)
- 资助(48078)
- 编号(46906)
- 成果(37506)
- 重点(36177)
- 部(34767)
- 发(34210)
- 创(34069)
- 课题(32257)
- 科研(32006)
- 创新(31740)
- 计划(31667)
- 大学(29786)
共检索到305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志刚 唐静 王大一 谭文芳 吴洁 阎文昭
以南薯88等12个抗感黑斑病品种为材料,通过甘薯黑斑病室内抗性鉴定,确定其抗感病程度。通过DNA提取、酶切、PCR扩增、凝胶电泳等系列程序摸索和优化,建立了甘薯黑斑病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并用该体系找到了与甘薯抗黑斑病紧密相关的特异性DNA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该DNA片段由320个碱基组成,为进一步分析该片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甘薯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 抗性 分子标记 AFL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波薇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对320份(次)甘薯品种(系)进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EliselHalsted)抗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系)10份,抗病品种56份。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文昭 王大一
1989年至1992年采用薯块针刺接种培养方法,对473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黑斑病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未发现免疫抗性品种;抗病品种共19份,占4.0%;感病与高感病品种共367份,占77.6%;中间型耐病品种共87份,占18.4%。
关键词:
甘薯 黑斑病 种质资源 鉴定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英 李合生
选用对黑斑病菌具有不同抗感程度的甘薯品种2399(抗)和徐—18(感)块根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菌的抗性与膜脂过氧化、各种酶及抗氰呼吸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病原菌侵染初期均出现一膜脂过氧化高峰,它对早期杀伤和抑制病原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都有利于抗病。此处,抗氰呼唤增强与磷酸戊糖呼吸途径增强密切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永强 孙厚俊 陈晓宇 邢继英 谢逸萍
为了明确硅对甘薯苗期黑斑病抗性的影响,以胜利百号(Triumph 100)薯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硅酸盐溶液预处理5 d后接种甘薯黑斑病菌,每24 h调查薯苗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硅能够延长甘薯黑斑病的潜伏期,显著降低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减轻其对薯苗的危害,提高甘薯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
关键词:
硅 甘薯 黑斑病 抗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启涣 陆漱韵 王莉莉 武崇光
本试验对甘薯黑斑病接种方法的影响因素、发病条件、对接种用薯块的要求和抗病、感病标准品种的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甘薯黑斑病采用薯块接种时,正确和规范的甘薯黑斑病鉴定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忆 蔡辉儒 蒲志刚 张敏 阎文昭
通过DNA提取方法对比,采用CTAB/LiCl法提取甘薯黑斑病菌基因组DNA,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对纯化的甘薯黑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部分酶切,获得大小为15kb左右的DNA片段。将经BamHI酶切消化的Lambda DASH II载体臂与DNA片段相连,然后以大肠杆菌XL1BlueMRA(P2)为寄主细胞,在国内首次成功构建了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基因组文库,所构建基因文库效价为4.12×105pfu/mL。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噬菌体 基因组文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文芳 李明 李育明 何素兰 王大一
甘薯种质材料"BB30-224"是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BB系列杂交种子中选育出的品系。经鉴定:"BB30-224"具有生产力强、干物质含量高、抗黑斑病、贮藏性好、嫁接诱导开花多、结实率高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干物质含量和黑斑病抗性遗传能力强、后代品系入选率高等特点。"BB30-224"是现有育种材料中表现较好,优点突出的优秀种质资源。
关键词:
甘薯 种质资源 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张成玲 徐振 赵永强 谢逸萍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等测定了XZ-1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浓度XZ-1发酵液对薯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XZ-1对甘薯黑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平均直径可达25.3 mm;该菌株对黑斑病菌菌丝没有明显的致膨大或致畸作用,但可以导致黑斑病菌产孢类型的改变,同时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以抑制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薯块黑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分别为12.64,13.84和15.75 mm3,3种不同浓度的XZ-1发酵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均与对照病斑体积35.08 mm3呈极显著水平差异;而多菌灵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为26.00 mm3,与对照薯块发病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分析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02%,58.19%和54.14%,而多菌灵1600倍液处理对黑斑病防治效果仅为23.99%,XZ-1 3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黑斑病的防效与多菌灵对黑斑病的防效呈极显著水平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XZ-1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储藏期甘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甘薯黑斑病 生物防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忆 蔡辉儒 张敏 蒲志刚 阎文昭
根据常规分离土传病菌的方法结合甘薯黑斑病菌的特性,对甘薯黑斑病菌进行分离。并用2种改良的DNA提取法提取基因组DNA与常用DNA提取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AB法所获得的甘薯黑斑菌DNA质量最高,用该提取方法获得的高质量DNA为构建黑斑病菌基因组文库构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绳桃
不同培养条件对甘薯黑斑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杨绳桃(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培养条件;产孢量THEEFFECTOFDIFFERENTINCUBATIONCONDITIONONTHESPOREPRODUCTIONINCERA...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培养条件 产孢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常亚丽 何桥 唐敏 邬秀红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4对引物组合对样品进行扩增,共扩增得到851条带,多态性条带648条,多态性比率76.10%,其中有5对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比率高于80%;通过聚类分析,28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与茶树的原产地有相关性,在相似系数为0.77时分为两个复合组和一个独立组。0302与早白尖5号、0301、0303及0310均从早白尖群体种中单株选育出来,却独立构成这个独立组,表明了其遗传特异性。
关键词:
茶树品种材料 AFLP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莹 柳李旺 谢学文 孟霖 刘博 王晓武 李宝聚 武剑
【目的】鉴定白菜类作物黑斑病抗性,同时进行白菜黑斑病抗病QTL定位研究,为白菜抗黑斑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喷雾法接种芸薹生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icola)分生孢子液于30 d苗龄的白菜离体叶片或植株,黑暗保湿处理后统计病情指数,比较在接种后不同接种部位和不同保湿天数抗性的差异。以优化后的方法鉴定白菜品种的黑斑病抗性,利用白菜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黑斑病抗性QTL定位。【结果】优化了白菜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鉴定了70份白菜类作物品种的黑斑病抗性,筛选出14份抗黑斑病材料。同时利用白菜RILs群体,定位出两个黑斑病抗性QTL位点,分别位于A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杨瑞环 管炜 邓强 曹明明
为建立黄瓜抗黑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以黄瓜感黑斑病母本L 63和抗黑斑病父本L 9及其F1、F2分离群体为试材,将与黑斑病抗性相关基因连锁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E-CC/M-CAT进行了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SCEM126/122,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共显性SCAR标记,经验证该标记与黄瓜抗黑斑病相关基因连锁遗传距离为4.4 cM,可以作为黄瓜抗黑斑病辅助选择的标记。且该标记具有迅速、简便、成本低、不受环境条件限制的优点,扩增条带清晰,无杂带和拖尾现象,适合用于大量样本分析。利用引物SCEM126/122对290份材料进行抗病性检测,结果表明有64份抗病材料,为进...
关键词:
黄瓜 黑斑病 SCAR 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