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9)
2023(9801)
2022(8858)
2021(8317)
2020(7010)
2019(16304)
2018(16292)
2017(31382)
2016(17295)
2015(19432)
2014(19312)
2013(19227)
2012(17473)
2011(15654)
2010(15317)
2009(13758)
2008(13139)
2007(11113)
2006(9544)
2005(8043)
作者
(50954)
(42205)
(42102)
(39790)
(26838)
(20351)
(18998)
(16803)
(16034)
(14888)
(14614)
(14145)
(13270)
(13171)
(13062)
(12918)
(12785)
(12511)
(11910)
(11853)
(10683)
(10122)
(10099)
(9442)
(9431)
(9428)
(9314)
(9193)
(8528)
(8499)
学科
(65584)
经济(65513)
管理(47206)
(45173)
(37480)
企业(37480)
方法(33494)
数学(29222)
数学方法(28910)
(17686)
(16038)
中国(15528)
(14877)
业经(14580)
地方(13471)
农业(11975)
理论(11513)
(11258)
贸易(11254)
(10990)
环境(10950)
(10895)
技术(10672)
(9870)
(9836)
财务(9778)
财务管理(9763)
教育(9713)
(9386)
企业财务(9242)
机构
大学(242750)
学院(240961)
管理(98610)
(89459)
经济(87429)
理学(86908)
理学院(85924)
管理学(84375)
管理学院(83959)
研究(79107)
中国(55068)
科学(53512)
(51382)
(44117)
业大(41405)
(40211)
(37974)
研究所(37398)
中心(35305)
农业(35105)
(33012)
(32269)
北京(32061)
师范(31922)
财经(31658)
(28859)
(28270)
(27657)
技术(26502)
师范大学(25986)
基金
项目(175719)
科学(136859)
基金(126478)
研究(125251)
(111536)
国家(110612)
科学基金(94345)
社会(76357)
社会科(72304)
社会科学(72283)
(69806)
基金项目(68708)
自然(63914)
自然科(62361)
自然科学(62343)
自然科学基金(61212)
(58999)
教育(57300)
资助(51741)
编号(51210)
成果(40650)
重点(39130)
(37889)
(37030)
(36691)
课题(34802)
创新(34142)
科研(34075)
计划(33260)
大学(32426)
期刊
(91739)
经济(91739)
研究(66050)
学报(43728)
中国(40865)
(39204)
科学(38879)
管理(33778)
大学(31880)
学学(30092)
农业(28048)
教育(26858)
(26542)
技术(20263)
业经(15550)
(15162)
金融(15162)
(14874)
财经(14236)
图书(14216)
经济研究(14067)
科技(13045)
理论(12300)
业大(12046)
问题(12007)
(11947)
(11849)
实践(11588)
(11588)
技术经济(11471)
共检索到32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倩  张聪  吴洁  蒲志刚  王大一  阎文昭  邓科君  张勇  郑雪莲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甘薯在潮霉素以及basta选择下的耐受性,为甘薯的遗传转化提供依据,本试验选取了四川省常用甘薯栽培品种(材料),川薯164与西成薯007,以叶片为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含有6-BA、NAA及不同浓度梯度的潮霉素及basta的培养基上,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基因型甘薯的最适抗性压。结果表明,川薯164与西成薯007叶片抗hyg的最适选择压分别为20~30,15~20 mg/L,川薯164与西成薯007叶片抗basta的最适选择压均为1.0 mg/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强翠翠  程家森  谢甲涛  付艳苹  姜道宏  
为了与播前除草措施相配合,达到油菜轻简化栽培的目的,开展了盾壳霉对田间常用灭生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敏感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草甘膦和草铵膦原药对盾壳霉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714.3μg/mL和574.5μg/mL;草甘膦对盾壳霉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弱,EC50为1 019.8μg/mL,而草铵膦原药对孢子的萌发基本没有抑制作用;2种除草剂原药均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EC50分别为1 695.8μg/mL和223.5μg/mL;2种除草剂商品制剂对盾壳霉孢子没有杀灭作用,但延迟孢子的萌发,影响盾壳霉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生产中盾壳霉可以与草甘膦和草铵膦2种除草剂进行混合施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陈国奇  姜英  王庆亚  姚振威  董立尧  
[目的]明确我国稻田发生较多的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crus-galli)、硬稃稗(E.glabrescens)和无芒稗(E.crus-galli var.mitia)3种稗属(Echinochloa spp.)杂草对稻田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水平,以及光头稗(E.colonum)、西来稗(E.crus-galli var.zelayensis)、长芒稗(E.caudata)、水稗(E.phyllopogon)和水田稗(E.oryzoides)5种发生较少的稗属杂草对稻田主要除稗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水平。[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供试杂草对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德滋  李洪杰  李香菊  张艳敏  郭北海  王贵启  
以 2 4个冬小麦品种 (或品系 )为试材 ,研究测定了冬小麦对莠去津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在苗前土壤喷 30 0 0mL/hm2 莠去津的条件下 ,出苗后 30d有 6个品种表现不敏感 (T) ,7个品种表现中感 (MS) ,4个品种表现中抗 (MT) ;小麦根部受莠去津的为害重于地上部。观察了不同反应型小麦品种之间杂种F1、F2 和BC1的敏感和不敏感植株分离比例 ,小麦对莠去津反应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与细胞质基因无关。该基因属单基因遗传 ,敏感性为隐性 ,不敏感性为显性。研究了莠去津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低浓度莠去津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 ,高浓度莠去津降低了愈伤组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玲  赵永强  徐振  杨冬静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和育种工作,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己唑醇等7种杀菌剂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3株镰刀菌的抑菌活性最强,EC50最大为0.002 3μg/mL;世苗和己唑醇对12Z-1和12Z-2 2种病菌具有较好的菌丝生长抑制活性,EC50为0.002 5~0.86μg/mL,EC90为11.01~46.48μg/mL,但对12Z-3的抑制活性较低,EC50分别为1.54,12.36μg/mL,EC90分别为1 893.29,1 101.14μg/mL;利用针刺法接种不同甘薯品种,结果表明,烟薯25对12Z-1和12Z-2具有较好的抗耐性,其次分别为栗子香和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利军  曾炳山  刘英  李湘阳  裘珍飞  
以巨桉无性系Eg5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试验了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Km)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芽分化、芽生根的影响,并且试验了头孢霉素(Cefotaxime,Cef)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及其对根癌农杆菌GV3101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抑制愈伤组织增殖培养的卡那霉素浓度为17.5 mg/L,完全抑制芽分化的卡那霉素浓度为60 mg/L,完全抑制生根的卡那霉素浓度为400 mg/L;Cef在0~500mg/L范围内,0~300mg/L Cef对外植体的生长分化影响最小;共培养结束后的外植体经过500 mg/L的Cef处理后,共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的Cef便可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玲  韩一凡  
植物遗传转化时,选用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用来分析已转化植株的基因整合及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eo)是在遗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标记基因,它对卡那霉素具有很高的抗性。作为杨树基因转化的显性选择记号,首先要将杨树不同种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进行测定。本文报道了这方面研究的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霞  李永丰  张自常  陆凡  邱光  李建伟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雪   邓登超   杨明王   霍超   曹继芬   谢勇   赵志坚  
【目的】监测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新型高效杀菌剂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探究氰霜唑的抑菌作用,为晚疫病的绿色防控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2015—2020年分离自中国四大马铃薯优势区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敏感性,计算EC_(50)、抗性倍数和抗性指数,评估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离体法测定氰霜唑对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表型及其对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中国4个马铃薯优势区域160株晚疫病菌对氰霜唑敏感性的频率分布表现为连续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EC_(50)值处于0.0666~3.8498μg/mL,平均EC_(50)值为(0.5286±0.5394)μg/mL;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敏感,且敏感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为89.0%,为优势群体,同时检测到低抗菌株,未检测到中抗和高抗菌株。抗药性水平表明,4个优势区域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平均EC_(50)值和平均抗性倍数无显著性差异,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的低抗菌株频率超过10%。氰霜唑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等生长发育阶段有显著抑制,严重削弱了其致病性。【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为敏感,4个优势区域的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性指数相近且极低,抗药性风险较低,仍是目前晚疫病绿色防控的理想药剂。氰霜唑抑制了晚疫病菌的生长发育,从而削弱了其对寄主的致病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坚  杨红  蒋木庚  
敌草强〔R(-)Napropamide〕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旋光性除草剂.它以α-萘酚、α-氯丙酸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α-(1-萘氧基)丙酸和 N,N-二乙基-2-(1-萘氧基)丙酰胺,分别用成盐拆分法和优先结晶法制得.经 HPLC 检测,光学纯度>98%.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与分子结构相符.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左旋体的药效是右旋体的8倍,是一般工业品的1.7~2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翔  张帆  金宗来  邓香芹  吴灵通  Warusawitharana Hasitha  周伟军  
【目的】分析大麦对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的生理反应,研究该除草剂处理对大麦幼苗的生理指标及根系细胞亚显微结构、有丝分裂的影响,为明确丙酯草醚在大麦田的使用安全性和作用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在大麦四叶期喷施不同浓度丙酯草醚,分析处理后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蛋白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并研究100 mg·L-1浓度丙酯草醚对根尖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田间推荐浓度100 mg·L-1丙酯草醚在处理初期对大麦幼苗的影响较小,但随处理时间延长,该浓度处理对大麦叶片ALS活性、蛋白含量、光合系统各项参数的抑制作用加剧,并造成根尖细胞液泡体积减小、数量减少、微粒体数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志祥  严婉荣  陈圆  陈绵才  肖敏  肖彤斌  
从海南白沙、文昌等市县生姜主要种植区采样,经分离、纯化,获得生姜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27株,采用抑菌圈法对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进行了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生姜青枯病菌对农用链霉素敏感性差异明显,同一来源地的不同菌株也有一定的差异。ec50值分布在3.22~71.07μg/m l,平均ec50为34.69μg/m l;其中,白沙荣邦RB-2菌株最敏感,ec50为3.22μg/m l;而白沙邦溪BX-3菌株敏感性最低,ec50为71.07μg/m l。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ec50值表现连续,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ec50值3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将将  王金洲  孙平  朱文琰  徐靖  卢昌艾  
【目的】评估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管理和氮循环模拟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 1980—2020 年已发表的 423 组氮添加试验数据,整合分析地上生产力响应比(ln RR)和氮素敏感系数(ln RR/N,即 ln RR 与氮添加量的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直线、双直线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估了 ln RR/N 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ln RR 随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当氮添加量超过(21.1±5.5)g N·m~(-2)·a~(-1)(平均值±95%置信区间)时,ln RR 达到最大值(0.60±0.08)。整合分析结果显示,ln RR/N总体平均为 0.043±0.004,即单位氮添加量(1 g N·m~(-2)·a~(-1))可提高地上生产力(4.36±0.38)%,且因草地类型、氮添加量、试验持续年限和年代而异。时间尺度上,过去 40 年来 ln RR/N 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在相对湿润(年降水量 MAP>450 mm)和温暖区(年均温 MAT>4.5℃)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干旱(MAP≤450 mm)和寒冷区(MAT≤4.5℃)的 1.5—1.7 倍。空间尺度上,降水量和土壤养分是 ln RR/N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ln RR/N 随着 MAP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对湿润区,ln RR/N 的变化由土壤氮含量和 MAP 共同占主导,而在相对干旱和温暖区则分别由 MAP 和 MAT 占主导。【结论】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仍受氮限制,但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产力氮限制强度或氮素敏感性持续减弱,尤其以相对湿润区和温暖区最为明显。要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需更多关注生产力关键限制因子及其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