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
- 2023(1087)
- 2022(925)
- 2021(950)
- 2020(845)
- 2019(1778)
- 2018(1658)
- 2017(2649)
- 2016(1743)
- 2015(1899)
- 2014(1851)
- 2013(1920)
- 2012(1899)
- 2011(1807)
- 2010(1790)
- 2009(1732)
- 2008(1734)
- 2007(1483)
- 2006(1342)
- 2005(1236)
- 学科
- 学(7936)
- 济(4704)
- 经济(4702)
- 虫(2227)
- 经济学(2172)
- 理论(1685)
- 害(1590)
- 生物(1460)
- 虫害(1459)
- 教育(1425)
- 水产(1315)
- 及其(1314)
- 防(1254)
- 管理(1244)
- 业(1228)
- 防治(1170)
- 治(1167)
- 动物(1156)
- 病虫(1105)
- 病虫害(1105)
- 方法(1088)
- 其他(1049)
- 农(1038)
- 中国(1024)
- 图书(1002)
- 书馆(975)
- 图书馆(975)
- 和(937)
- 动物学(913)
- 生物学(849)
- 机构
- 大学(28843)
- 学院(27101)
- 研究(14229)
- 农(13036)
- 科学(12847)
- 农业(10795)
- 所(9422)
- 研究所(9014)
- 业大(8891)
- 中国(8103)
- 农业大学(6945)
- 室(6845)
- 实验(6565)
- 京(6511)
- 省(6488)
- 实验室(6312)
- 济(6213)
- 经济(6042)
- 重点(6019)
- 业(5936)
- 中心(5443)
- 科学院(5198)
- 管理(4951)
- 技术(4864)
- 院(4863)
- 江(4573)
- 范(4397)
- 研究院(4227)
- 师范(4221)
- 部(4107)
共检索到40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马骏 肖芬
为合理开发利用甘薯天蛾,研究了甘薯天蛾幼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龄期幼虫的历期、体长、取食量、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及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幼虫共有5个龄期且龄期数不受温度、饲料的影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虫,幼虫体色会出现分化;此外,还测定了虫体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虫体铅含量为1.125g/kg,超过了FAO/WHO规定的食品中铅含量的上限,认为该虫不宜直接作为饲用和食用昆虫.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幼虫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高必达 刘仲华 文礼章 黄小清 曹阳
为评价30%污泥蓼乳油对甘薯天蛾幼虫及其天敌螟蛉悬茧姬蜂的影响,测定了污泥蓼乳油及其对照药剂辛硫磷和毒死蜱对两者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表明,在甘薯天蛾幼虫2龄期施药,污泥蓼,辛硫磷和毒死蜱药后1d的防效分别为0.2%,94.6%和95.7%,药后3d的防效分别为72.7%,87.7%和97.5%,药后5d的防效分别为93.3%,63.6%和91.1%,药后10d的防效分别为86.3%,48.7%和61.2%.30%污泥蓼、50%辛硫磷和50%毒死蜱处理螟蛉悬茧姬蜂成蜂和蛹后,前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8.7%,31.3%%和20.7%,后者的存活率分别为98.6%,41.3%和24.6%;残存成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海明 李有志 肖芬 文礼章 黎家文
为研究污泥蓼(Poloygonum limicola)对甘薯天蛾(Herse convolvuli)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活性及其有效成分,通过叶碟法测定了该植物提取物对甘薯天蛾3龄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并在活性跟踪的基础上,通过萃取、柱层析、薄层制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对其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500mg/L污泥蓼茎甲醇提取物处理甘薯天蛾3龄幼虫48h的生长发育抑制率为57.3%.从污泥蓼茎中分离得到karptioctoxicoral,medicarpin和5-甲氧基黄烷酮(5-methoxyflavone).当甘薯天蛾幼虫每头口服剂量为50,400μg时,karptioct...
关键词:
污泥蓼 甘薯天蛾 生长发育抑制 活性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营养环境 繁殖量 雌雄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逸萍 马代夫 王欣 孙厚俊 唐忠厚 赵永强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关键词:
甘薯 盐胁迫 光合作用 过氧化物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谢逸萍
对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钾,pH为10,菌落直径分别为9.50,8.04,7.52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7.54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甘薯紫纹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97.6%甲基立枯磷和97%氟酰胺效果最佳,EC50值分别为0.28和0.45;87.6%拌种灵的抑制作用其次,EC50值为5.5...
关键词:
甘薯紫纹羽病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徐振 张成玲 谢逸萍
本试验对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pH 9,菌落直径分别为4.28,3.96,5.10 cm。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菌落直径为5.01 cm,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 min或58℃、5 min。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杀菌剂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96.3%苯醚甲环唑抑制作用最佳,EC50值为2.52;其次为97%甲基托布津,EC50值为...
关键词:
甘薯黑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文礼章 王继东
为探明长沙地区甘薯天蛾的发生规律,于1999至2002年对其进行了室内饲养和室外调查.结果表明,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每年发生4代,第一代卵始见期的物候学特征为牵牛花藤70~100cm长,第一代幼虫寄主集中为牵牛花,第2~4代幼虫寄主则包括牵牛花、甘薯和蕹菜等,越冬代虫源主要来自牵牛花.甘薯天蛾产卵选择性明显,喜在向阳、通风、寄主长势好的田块产卵,田间卵量逐代增加.寄生蜂对田间甘薯天蛾幼虫的自然寄生率高达79.2%~93.4%,天敌控制作用明显,现阶段甘薯天蛾在长沙地区难暴发成灾.
关键词:
甘薯天蛾 发生规律 长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雪莲 胡南 黄云 董兆克 张国安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关键词:
二化螟 年龄结构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清 陈长琨 李显春 韩召军 王荫长
研究了棉铃虫和小地老虎幼虫不同蛾龄的卵在初孵和3龄时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并对不同龄期和同龄内不同日龄的害虫幼虫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1)由4日龄到7日龄的蛾所产的卵发育而成的初孵幼虫对测定的4种药剂(速灭菊酯、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2)不同蛾龄的棉铃虫和小地老虎的卵发育至3龄幼虫时的LD50值差异显著,以4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对药剂敏感性最低,7日龄蛾所产卵发育的幼虫敏感性最高,而5,6日龄的则差异不大;(3)棉铃虫和小地老虎不同龄期的个体其LD50值随龄期增高而上升,同一龄期的个体,LD50值则随日龄的增大而增加,尤以龄末增加最为迅速。用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时,除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安琪 李嘉政 张俊波 万荣 杨金龙 梁箫
探究纤维素对海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marina)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海假交替单胞菌(初始细菌密度 5×10~(8 )个/mL)分别与浓度为0.02、0.2、2、20 mg/L的纤维素共孵育形成生物被膜,检测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变化,比较生物被膜成膜能力、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并分析其与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关系。纤维素浓度为2或20 mg/L时,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显著降低。分析纤维素加入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发现,随着纤维素浓度升高,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分布更为分散,细菌密度和膜厚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物被膜胞外产物中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而蛋白无明显变化。在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纤维素主要通过降低胞外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产生,进而间接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研究结果为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纤维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整治生物污损等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安琪 李嘉政 张俊波 万荣 杨金龙 梁箫
为探究纤维素对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设置海假交替单胞菌(初始细菌密度5×10~8个/m L)分别与浓度为0.02、0.20、2.00、20.00 mg/L的纤维素共孵育形成生物被膜,检测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变化,比较生物被膜成膜能力、胞外产物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并分析其与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关系。纤维素浓度为2.00或20.00 mg/L时,所形成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显著降低。通过分析加入纤维素后海假交替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被膜生物学特性发现,随着纤维素浓度升高,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分布更为分散,细菌密度和膜厚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物被膜胞外产物中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而蛋白无明显变化。在海假交替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纤维素主要通过降低胞外α-多糖、β-多糖和脂质的产生,进而间接调控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研究结果为探究海假交替单胞菌纤维素对生物被膜形成及对厚壳贻贝附着变态调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整治生物污损等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华潮 徐金华 张立钦 林海萍 杨萍 程剑明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其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菌体的1端或2端形成蛋白晶体,这种蛋白晶体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al crystalproteins,ICPs)或δ-内毒素(delta-endotoxin)。因ICPs具有杀虫高效、广谱、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关键词:
茶细蛾 成虫 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苗苗 舒金平 王井田 华正媛 刘达富 王浩杰 徐天森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叫茶子树,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与油橄榄(olea europaea l.)、椰子(CoCos nuCifera l.)、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山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被誉为"东方橄榄油",
关键词:
油茶织蛾 油茶 生活史 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