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9)
- 2023(2890)
- 2022(2591)
- 2021(2511)
- 2020(2129)
- 2019(4863)
- 2018(4825)
- 2017(9180)
- 2016(5107)
- 2015(5595)
- 2014(5347)
- 2013(5268)
- 2012(4836)
- 2011(4395)
- 2010(4264)
- 2009(3867)
- 2008(3568)
- 2007(3106)
- 2006(2525)
- 2005(2120)
- 学科
- 济(18322)
- 经济(18305)
- 业(14555)
- 农(14515)
- 管理(10883)
- 农业(9790)
- 企(7785)
- 企业(7785)
- 方法(7273)
- 数学(6418)
- 数学方法(6367)
- 业经(5429)
- 地方(4636)
- 中国(4519)
- 技术(4228)
- 学(4176)
- 农业经济(3329)
- 制(3233)
- 发(3216)
- 和(3078)
- 理论(3027)
- 财(2987)
- 贸(2839)
- 贸易(2838)
- 教育(2808)
- 研究(2808)
- 易(2756)
- 村(2683)
- 农村(2681)
- 体(2640)
- 机构
- 学院(67658)
- 大学(65555)
- 管理(27091)
- 济(25372)
- 经济(24755)
- 理学(23679)
- 理学院(23444)
- 研究(23142)
- 管理学(23041)
- 管理学院(22934)
- 农(18161)
- 中国(16069)
- 科学(15750)
- 农业(14395)
- 业大(13852)
- 京(13799)
- 所(11955)
- 研究所(11175)
- 中心(10758)
- 江(9748)
- 财(9651)
- 农业大学(9400)
- 范(8972)
- 师范(8879)
- 北京(8367)
- 技术(8015)
- 院(8014)
- 经济管理(7984)
- 州(7955)
- 财经(7945)
- 基金
- 项目(50051)
- 科学(38710)
- 研究(38015)
- 基金(34665)
- 家(30416)
- 国家(30102)
- 科学基金(25305)
- 社会(22658)
- 省(21432)
- 社会科(21260)
- 社会科学(21254)
- 基金项目(19134)
- 划(17249)
- 编号(16591)
- 教育(16520)
- 自然(15993)
- 自然科(15615)
- 自然科学(15608)
- 自然科学基金(15325)
- 资助(13204)
- 成果(12758)
- 创(12130)
- 农(11974)
- 发(11627)
- 课题(11082)
- 重点(11026)
- 创新(10993)
- 部(10739)
- 业(10089)
- 计划(9533)
共检索到93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刘新龙 苏火生 蔡青
滇蔗茅是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资源,通过光周期诱导甘蔗属热带种与野生滇蔗茅花期相遇进行远缘杂交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F1代创新种质材料。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远缘杂交F1代材料云南03-316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 2n=54条;进一步的双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细胞中含有15条来自父本云南95-20的染色体及39条来自母本越南牛蔗的染色体,远缘杂交过程双亲本染色体以n+n的遗传配对方式进行传递。从F1代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可以看出,来自双亲本的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研究结果可为F1代创新材料的...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F1代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家雍 廖江雄 诸葛莹
用甘蔗近缘植物河八王、五节芒、滇蔗茅与甘蔗栽培品种进行属间有性杂交,结果都获得了杂种实生苗,没有出现完全不可交配性。大多数杂种F1无性系分蘖多,生长旺盛,耐旱性、抗病性、抗虫性和宿根性强;茎硬度大,空心或蒲心,汁少;主要性状如茎径、锤度介于双亲之间,而株高、节间长度则表现超亲现象。茎、节间、芽、叶的形状和叶鞘57号毛群等性状可作为识别杂种的形态标记。杂种F1无性系酶谱表型复杂,除包含来自双亲部分同源酶带外,还产生1~5条新酶带,酶谱表型有双亲酶带互补偏母本型和杂种型两种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刘新龙 刘洪博 马丽 徐超华 蔡青
对甘蔗属热带种(Saccharum officinarum)越南牛蔗和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 kEng)云南95-20杂交后代Bc_12个无性系(云南06-278和云南06-279)的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用以鉴定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Bc_1后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110,云南06-278和云南06-279核型公式分别为2n=110=116m+4Sm和2n=110=102m+8Sm,核型分别为2B和2c类型。根据Bc_1后代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推断杂交f1子代与甘蔗商业品种新台糖10号(roc10)杂交时,染色体以2n+n方式遗传到Bc_1后代...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杂交后代 染色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红波 王先宏 何丽莲 李富生
本研究采用12条引物对8份蔗茅与甘蔗杂种F1材料进行ISSR分析,共扩增出133条带,其中11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83.46%,说明栽培甘蔗与蔗茅杂交F1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供试F1代材料与其母本"崖城89-9"及父本"昆明蔗茅"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7和0.44,且从聚类结果来看,各子代材料均与母本聚为一类,说明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材料中占绝对优势;结果还表明子代染色体数目类型与聚类结果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关键词:
甘蔗 蔗茅 F1 ISSR 多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马丽 蔡青
对13份甘蔗创新种质和2个对照种的13个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21%,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以前4个公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2.69时可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其中Ⅰ类和Ⅱ类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甘蔗 创新种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先宏 杨清辉 李富生 何丽莲 何顺长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spp.)与蔗茅(Erianthus fulvus)杂交F1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及核型差异。【方法】以甘蔗与蔗茅间杂交所获得的16份F1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色及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在GISH的基础上对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ISH的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材料中具有7—10条不等的父本染色体;由于母本遗传物质对父本遗传物质的排斥作用引起的染色体消减及片段化导致父本染色体在子代中有断裂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期核中亲本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荣 徐永艳 何丽莲 杨清辉 张汉尧 李富生
【目的】评价甘蔗野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抗逆定向遗传改良挖掘具有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方法】对44份甘蔗野生近缘种材料按照割手密种内、斑茅种内以及种间3个层次运用ISSR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4个种间材料利用13条ISSR引物扩增,获得261条条带,其中259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比为99%;种间多态性依次为甘蔗属割手密种>甘蔗属斑茅种>蔗茅属蔗茅种>芒属五节茅种>金茅属金茅种>河八王属河八王种;44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0.125~0.710,UPGMA聚类结果基本同形态学分类一致,12个斑茅种样品在0.805处聚合,斑茅和割手密在0.775处聚合,采自西藏察隅的编号A30、A32蔗茅关系密切,芒属、蔗茅属、河八王属的亲缘关系更近,与甘蔗属材料在0.73处聚合。【结论】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了种质材料和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超华 李纯佳 陆鑫 刘新龙 李旭娟 毛钧 林秀琴 刘洪博 字秋燕 蔡青
【目的】研究蔗茅无性系气体交换特性,筛选高光效种质资源,为开展高光效品种培育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36份蔗茅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如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36份蔗茅种质资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7.61μmOL·m~(-2)·s~(-1),倍数变化为2.28;平均气孔导度为0.15 mOL·m~(-2)·s~(-1),倍数变化为2.88;平均胞间CO_2浓度为163.49μmOL·mOL~(-1),倍数变化为2.29;平均蒸腾速率为2.17 mmO...
关键词:
蔗茅 气体交换参数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才文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侯朝祥
选用24个不同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甘蔗亲本与国内品种杂交,选配组合45个,研究了引进种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父本、母本及选配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64.2%)>母本(57.5%)>父本(26.8%);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有效茎>锤度>糖产量>蔗产量>茎径;24个引进亲本中,CP80-1827、L75-20、P indar、POJ2878和CP57-614等作为母本,CP84-1198、HOCP93-750、CP86-1633、CP72-359和CP57-614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
关键词:
甘蔗 引进亲本 创新利用 育种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郎荣斌 边芯 朱建荣 孙有芳 桃联安 董立华 安汝东 周清明 俞华先 经艳芬
利用含甘蔗野生血缘的云瑞2013系列创新亲本间相互杂交的68个组合及双对照,分析组合后代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瑞创新亲本及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用亲本的遗传力表现明显不同,锤度、株高、茎径、丛有效茎、单茎重5个性状在组合、父本和母本中的遗传力均大于50%;一般配合力表现优异的材料有作为母本的云瑞09–928、云瑞05–628、云瑞10–559、云瑞10–648,云瑞09–525等超过双对照的21个材料和作为父本的云瑞05–458、云瑞06–4337、云瑞05–785、云瑞05–160,云瑞05–770等17个材料;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有高产、高糖型组合云瑞0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昝逢刚 吴才文 赵培方 赵俊 夏红明 杨昆 姚丽 覃伟 刘家勇
为提高国外引进甘蔗种质的利用效率,为甘蔗种质的杂交和种质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以104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为材料,分析其22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研究其种间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104份国外甘蔗种质的质量性状在曝光后节间颜色、芽形、57号毛群、蒲心、曝光前节间颜色、内叶耳和脱叶性的多样性十分丰富;数量性状中有效茎和分蘖的遗传变异较大;聚类结果把104份种质分为3个大类群、5个亚类群及8个小类群。
关键词:
国外引进 甘蔗种质 表型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勇 赵培方 胡鑫 赵俊 昝逢刚 姚丽 赵丽萍 杨昆 覃伟 夏红明 刘家勇
【目的】采用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对甘蔗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为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精准评价和杂交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在成熟期选择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花叶病、锈病、褐条病等叶部病害田间自然发病的综合反映)和总体生势等5个重要农艺性状,对317份国内外甘蔗种质资源(2重复)进行分级评价。每个性状分为5级,其中株高以1级为最高,依次递减,5级最矮;同理,茎径以1级最粗,5级最细;有效茎以1级最多,5级最少;总体生势以1级最好,5级最差;叶部病害以1级为无或轻,5级最严重。各性状分级由分级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基于农艺性状分级数据,采用方差、广义遗传力、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对317份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次旋光法,对筛选出的优良种质资源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方差和广义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317份甘蔗种质各个农艺性状指标分级数据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广义遗传力在0.61—0.72,其中广义遗传力最高为茎径(0.72),最低为株高(0.6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农艺性状可简化为1个主成分因子,即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叠加,且此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占全部信息量的63.57%,特征根显著高于其他主成分的特征根之和。基于主成分结果,对317份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20份种质,第Ⅱ类包含97份,第Ⅲ类包含82份,第Ⅳ类包含80份,第Ⅴ类包含38份;农艺性状表现以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17份种质资源最优(占全部种质数的36.91%)。聚类结果的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平均判对概率为95.85%。聚类结果充分体现了种质资源在田间试验中的实际表现。基于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对第Ⅰ类和第Ⅱ类共计117份种质的甘蔗糖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17份种质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在5.0%—17.10%,最高为云蔗09-1601(17.1%),最低为CP79-318(5.0%)。平均蔗糖分15.0%以上的种质有43份,其中有11份超过16.0%。【结论】株高、茎径、有效茎、叶部病害程度和总体生势等是反映甘蔗种质资源田间表现的重要农艺性状指标。基于重要农艺性状快速分级的方法可以作为大量甘蔗种质资源评价的另一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才文 王炎炎 夏红明 李复琴 杨昆 侯朝祥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本文选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与国内外常用亲本杂交,配制组合26个,研究了云南甘蔗创新亲本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创新亲本及组合选配方式对后代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86.7%)>父本(79.3%)>母本(58.4%);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锤度>有效茎>蔗产量>茎径>糖产量>株高;在11个云南甘蔗创新亲本中,云瑞03-417、云瑞99-113、云蔗97-84和云蔗03-97等作为母本,云蔗71-790、云蔗89-351、云蔗94-343和云瑞99-151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产或高糖母本和...
关键词:
甘蔗 创新亲本 遗传力 配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