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8)
- 2023(4940)
- 2022(4498)
- 2021(4095)
- 2020(3823)
- 2019(9074)
- 2018(8905)
- 2017(17522)
- 2016(10024)
- 2015(11530)
- 2014(11965)
- 2013(12127)
- 2012(11620)
- 2011(10699)
- 2010(10709)
- 2009(10117)
- 2008(10337)
- 2007(9569)
- 2006(8029)
- 2005(7234)
- 学科
- 济(43266)
- 经济(43229)
- 业(25602)
- 管理(24987)
- 方法(23178)
- 数学(20897)
- 数学方法(20690)
- 企(19577)
- 企业(19577)
- 农(12629)
- 学(11287)
- 财(10584)
- 中国(10023)
- 贸(9295)
- 贸易(9295)
- 易(9030)
- 地方(8445)
- 农业(8306)
- 业经(7701)
- 制(7273)
- 和(6761)
- 务(6494)
- 财务(6479)
- 财务管理(6457)
- 企业财务(6062)
- 银(5963)
- 理论(5945)
- 银行(5935)
- 融(5729)
- 金融(5726)
- 机构
- 大学(153343)
- 学院(151699)
- 济(60390)
- 经济(59049)
- 管理(55026)
- 研究(54292)
- 理学(47339)
- 理学院(46751)
- 管理学(45774)
- 管理学院(45499)
- 中国(39444)
- 科学(36947)
- 农(34581)
- 京(32790)
- 所(30328)
- 研究所(27952)
- 农业(27827)
- 业大(27735)
- 财(26900)
- 中心(24852)
- 江(23633)
- 财经(21631)
- 北京(20670)
- 范(19886)
- 师范(19630)
- 经(19504)
- 州(18882)
- 经济学(18850)
- 院(18805)
- 农业大学(18008)
- 基金
- 项目(100923)
- 科学(76662)
- 基金(71482)
- 研究(68928)
- 家(64184)
- 国家(63681)
- 科学基金(52147)
- 社会(41276)
- 省(40565)
- 社会科(38980)
- 社会科学(38964)
- 基金项目(38106)
- 自然(35345)
- 自然科(34488)
- 自然科学(34470)
- 划(34423)
- 自然科学基金(33847)
- 教育(31948)
- 资助(30398)
- 编号(28004)
- 成果(23300)
- 重点(23246)
- 部(22255)
- 发(21703)
- 计划(20763)
- 科研(20342)
- 创(20314)
- 课题(19532)
- 创新(19094)
- 科技(18945)
共检索到219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刘新龙 苏火生 蔡青
滇蔗茅是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资源,通过光周期诱导甘蔗属热带种与野生滇蔗茅花期相遇进行远缘杂交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F1代创新种质材料。本研究首先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远缘杂交F1代材料云南03-316染色体数目进行鉴定,结果 2n=54条;进一步的双色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细胞中含有15条来自父本云南95-20的染色体及39条来自母本越南牛蔗的染色体,远缘杂交过程双亲本染色体以n+n的遗传配对方式进行传递。从F1代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可以看出,来自双亲本的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研究结果可为F1代创新材料的...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F1代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先宏 杨清辉 李富生 何丽莲 何顺长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spp.)与蔗茅(Erianthus fulvus)杂交F1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及核型差异。【方法】以甘蔗与蔗茅间杂交所获得的16份F1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色及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在GISH的基础上对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ISH的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材料中具有7—10条不等的父本染色体;由于母本遗传物质对父本遗传物质的排斥作用引起的染色体消减及片段化导致父本染色体在子代中有断裂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期核中亲本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林秀琴 陆鑫 毛钧 刘新龙 刘洪博 马丽 徐超华 蔡青
对甘蔗属热带种(Saccharum officinarum)越南牛蔗和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 kEng)云南95-20杂交后代Bc_12个无性系(云南06-278和云南06-279)的根尖进行染色体制片,用以鉴定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Bc_1后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110,云南06-278和云南06-279核型公式分别为2n=110=116m+4Sm和2n=110=102m+8Sm,核型分别为2B和2c类型。根据Bc_1后代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推断杂交f1子代与甘蔗商业品种新台糖10号(roc10)杂交时,染色体以2n+n方式遗传到Bc_1后代...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杂交后代 染色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家雍 廖江雄 诸葛莹
用甘蔗近缘植物河八王、五节芒、滇蔗茅与甘蔗栽培品种进行属间有性杂交,结果都获得了杂种实生苗,没有出现完全不可交配性。大多数杂种F1无性系分蘖多,生长旺盛,耐旱性、抗病性、抗虫性和宿根性强;茎硬度大,空心或蒲心,汁少;主要性状如茎径、锤度介于双亲之间,而株高、节间长度则表现超亲现象。茎、节间、芽、叶的形状和叶鞘57号毛群等性状可作为识别杂种的形态标记。杂种F1无性系酶谱表型复杂,除包含来自双亲部分同源酶带外,还产生1~5条新酶带,酶谱表型有双亲酶带互补偏母本型和杂种型两种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红波 王先宏 何丽莲 李富生
本研究采用12条引物对8份蔗茅与甘蔗杂种F1材料进行ISSR分析,共扩增出133条带,其中11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83.46%,说明栽培甘蔗与蔗茅杂交F1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供试F1代材料与其母本"崖城89-9"及父本"昆明蔗茅"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7和0.44,且从聚类结果来看,各子代材料均与母本聚为一类,说明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材料中占绝对优势;结果还表明子代染色体数目类型与聚类结果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关键词:
甘蔗 蔗茅 F1 ISSR 多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维兴 黄玉新 周珊 张保青 高轶静 杨翠芳 刘昔辉 张革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祖湖 赖丽萍 林炜乐 符成 林彦铨
对甘蔗斑茅杂种BC1后代崖城01-21和崖城01-36进行内转录间隔(ITS)鉴定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探讨甘蔗斑茅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行为.结果表明,崖城01-21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4=100m+4 sm(4SA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4.25,平均臂比1.35,染色体属2C型,分子鉴定结合细胞学研究表明其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其染色体遗传为n+n;崖城01-36经ITS鉴定为真实杂种,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32=130m+2 sm,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为3.94,平均臂比1.27,染色体属2B型,结合其性状的进展,推断亲本向其传递染色体可能以2n+n...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嘉云 刘少谋 邓祖湖 杨川毓 廖振阳 符成 黄忠兴 黄永吉 林彦铨 陈如凯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抗病 抗旱 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超华 李纯佳 陆鑫 刘新龙 李旭娟 毛钧 林秀琴 刘洪博 字秋燕 蔡青
【目的】研究蔗茅无性系气体交换特性,筛选高光效种质资源,为开展高光效品种培育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36份蔗茅种质资源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如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叶片饱和水汽压亏缺、蒸腾效率、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36份蔗茅种质资源平均净光合速率为17.61μmOL·m~(-2)·s~(-1),倍数变化为2.28;平均气孔导度为0.15 mOL·m~(-2)·s~(-1),倍数变化为2.88;平均胞间CO_2浓度为163.49μmOL·mOL~(-1),倍数变化为2.29;平均蒸腾速率为2.17 mmO...
关键词:
蔗茅 气体交换参数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丽 覃伟 赵培方 刘家勇 赵俊 武晋宇 吴才文
选用15个CP系列甘蔗亲本与国内育成的21个亲本选配的4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借助R软件对F1群体的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丛重、丛含糖量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力、配合力及经济育种(遗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皆表现为表型变异系数(PCV)大于遗传变异系数(GCV),其中丛有效茎、丛重及丛含糖量变异较大,株高、茎径及锤度变异较小;平均遗传力表现为组合最高(42.53%),其次是母本(34.35%),最后是父本(27.07%);除株高、茎径受父本影响大于母本外,其余4个性状皆是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荣仲 贤武 廖诗童 周会 梁强 桂意云 李杨瑞
为了解甘蔗不同耐寒亲本杂交组合耐寒差异与遗传特点,选用8个耐寒性不同的甘蔗亲本配制9个杂交组合,用F1代无性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进行耐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杂交组合耐寒表现存在明显差异,耐寒表现受到母本和父本的共同影响,且母本的作用强于父本。按亲本耐寒性,强×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70%~90%;强×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60%~70%;中×中或中×弱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机率的为30%~40%;弱×强或弱×中组合后代耐寒性较好的机率为15%~30%。进一步进行耐寒表现主效因子估计发现,在研究群体中存在主效因子,且估计的结果随组合与性状不同而异。
关键词:
甘蔗 耐寒 亲本 遗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磊 钟鸣 李俊 于长海 朴基正 张涛 秦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沈黄1号、选大1号及F1代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卵期,正反交F1代的酯酶活性较两亲本的活性高,正反交F1代的酯酶活性OD值分别为0.6305,0.5515;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正反交F1代的酶带宽、颜色深,表明F1代酯酶活性较强。采用RAPD技术,从30个引物中筛选出11个引物对4个柞蚕群体扩增出差异性条带,从F1代扩增出的非亲性位点及其基因组DNA较亲本具有更丰富的多态性两个方面,探讨了柞蚕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经艳芬 边芯 郎荣斌 桃联安 董立华 朱建荣 周清明 安汝东 杨李和 孙有芳
为科学评价云瑞系列创新亲本及组合的育种潜力,文章以云瑞甘蔗创新亲本选配的32个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分别应用R软件分析、灰色接近度评估、同异分析、模糊综合评判4种方法对参试组合有性世代主要工、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比较4种方法对杂交组合优劣评价的准确度、区分度、以及评价等级与杂种圃材料入选率高低的吻合程度,4种方法得出较为一致的结果:除6号组合外的1~9号组合均为优级、较优级,29~32号组合为较差级、差级;除少数组合外,评价等级的优劣与其杂种圃入选率的高低基本吻合;灰色接近度评估对组合的区分度好,但准确度较差;同异分析、模糊综合评判对组合的区分度、准确度均为最优或优,可作为甘蔗杂交组合评价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溪 龚睿 奉树成 张春英
【目的】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结果】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结论】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映山红亚属 花色苷 花色 液质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