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4)
- 2023(8004)
- 2022(7048)
- 2021(6451)
- 2020(5756)
- 2019(13134)
- 2018(13067)
- 2017(24878)
- 2016(13519)
- 2015(15303)
- 2014(14948)
- 2013(14841)
- 2012(13954)
- 2011(12607)
- 2010(12705)
- 2009(12018)
- 2008(12057)
- 2007(11281)
- 2006(9476)
- 2005(8277)
- 学科
- 济(54851)
- 经济(54806)
- 业(43305)
- 管理(41935)
- 企(36407)
- 企业(36407)
- 方法(26708)
- 数学(23357)
- 数学方法(23147)
- 技术(16506)
- 农(15087)
- 中国(14565)
- 财(13937)
- 技术管理(12070)
- 业经(12059)
- 学(11580)
- 地方(11426)
- 贸(10405)
- 贸易(10399)
- 制(10181)
- 易(10055)
- 农业(10003)
- 理论(9021)
- 银(8927)
- 银行(8900)
- 和(8710)
- 务(8557)
- 财务(8540)
- 财务管理(8516)
- 行(8464)
- 机构
- 学院(193748)
- 大学(193499)
- 济(80219)
- 经济(78557)
- 管理(76228)
- 理学(65922)
- 理学院(65193)
- 研究(64137)
- 管理学(64111)
- 管理学院(63715)
- 中国(47865)
- 科学(40528)
- 京(39966)
- 财(35697)
- 农(34784)
- 所(32900)
- 中心(30148)
- 江(30116)
- 业大(30054)
- 研究所(30054)
- 财经(28421)
- 农业(27622)
- 经(25633)
- 北京(24924)
- 范(24597)
- 经济学(24588)
- 师范(24341)
- 州(24051)
- 院(22680)
- 经济学院(22343)
- 基金
- 项目(129324)
- 科学(101897)
- 研究(94028)
- 基金(92458)
- 家(80776)
- 国家(80090)
- 科学基金(68598)
- 社会(59109)
- 社会科(56038)
- 社会科学(56020)
- 省(53265)
- 基金项目(49718)
- 自然(44372)
- 划(44046)
- 教育(43604)
- 自然科(43408)
- 自然科学(43394)
- 自然科学基金(42618)
- 编号(37886)
- 资助(36635)
- 创(33008)
- 成果(30507)
- 创新(29917)
- 重点(29398)
- 发(28577)
- 部(28299)
- 课题(26545)
- 业(25098)
- 科研(24938)
- 大学(24379)
共检索到282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应雄美 刘新龙 苏火生 马丽 蔡青
对13份甘蔗创新种质和2个对照种的13个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21%,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以前4个公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2.69时可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其中Ⅰ类和Ⅱ类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甘蔗 创新种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俊 张华 徐良年 吕建林 陈如凯
利用CI-301PS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甘蔗品种间光合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对152个甘蔗品种资源的光合性状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将152个品种分为7大类,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甘蔗光合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3个光合参数,建立了7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 杨荣仲 方锋学 李杨瑞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纯佳 覃伟 徐超华 刘洪博 毛钧 陆鑫
【目的】探明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遗传变异特征,筛选优良基因型,并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大伸长期对50份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顶端全展叶6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包括净光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E)、固有水分利用效率(WUEin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nst)。通过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明确气体交换参数变异特征,并通过聚类和判别分析筛选优异基因型。【结果】所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在参试基因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程度依次为gs>A>E>Ci>WUEintr>WUEinst。各项参数广义遗传力较高,除WUEinst为58.8%外,其余参数均达70%以上。除WUEinst与E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气体交换参数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气孔导度同其他参数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相关,体现了其对气体交换的重要调控作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两项公因子,可分别解释为"碳同化性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二者在基因型间的变化彼此独立,表明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材料的筛选是可能的。通过聚类分析最终筛选出B4362、B51-410、US67-22、BH10-12、C323-87、Co685等6个碳同化能力突出、且同时具有极佳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基因型。【结论】国外引进甘蔗栽培品种中蕴含丰富的气体交换参数变异,遗传差异是该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鉴定筛选到6份兼具高碳同化性能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优异材料,为甘蔗高光效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种质资源和优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才文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侯朝祥
选用24个不同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甘蔗亲本与国内品种杂交,选配组合45个,研究了引进种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父本、母本及选配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64.2%)>母本(57.5%)>父本(26.8%);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有效茎>锤度>糖产量>蔗产量>茎径;24个引进亲本中,CP80-1827、L75-20、P indar、POJ2878和CP57-614等作为母本,CP84-1198、HOCP93-750、CP86-1633、CP72-359和CP57-614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
关键词:
甘蔗 引进亲本 创新利用 育种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鑫 苏火生 林秀琴 毛钧 刘洪博 蔡青
以热带种路打士(Saccharum officinarum)与滇蔗茅(Erianthus rockii)云南95-19属间远缘杂交F1群体的62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相关、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单茎重、株高、茎径、有效茎、节间长度、小区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分布频率接近正态分布,单茎重、株高、茎径、节间长度在后代群体中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有效茎平均表型值高于母本,小区产量平均表型值低于母本;有效茎、节间长度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48.9%、3.4%的变异信息;单茎重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并解释小区产量32.3%的变异信息;株高、茎径主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亮亮 施祖麟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荣江 张万琴 王文峰 朱明哲
对河南省2006年10个春棉区试品种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8个数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公因子对所考察性状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3.20%,反映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信息;根据各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将10个供试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差异聚为5大类;在各类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多元方差分析中探讨其改良目标的针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高岭 徐尚忠
对160份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8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6%。以前8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60份玉米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聚成了15大类。
关键词:
玉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吉亮 彭灿
简要介绍了区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以及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与横向比较,揭示了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特征。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杰 龚新蜀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新疆21个城市的经济集聚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从选取的变量中找出合适的因子,计算出各城市的因子得分,然后将这些因子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新疆各城市集聚能力的排名进行探讨。这些结果为政府进行城市整体布局、推动新疆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和整体进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集聚能力 多元统计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光 周吉
本文构建了包括规模质量、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和资源环境在内的工业强省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计算各地的工业技术进步指数、工业化进程指数、规模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我国工业强省指数总体呈典型的"金字塔"型和"东强西弱"空间布局;三大子指数具有不同步性,工业技术整体落后于工业化和产业规模扩张。经过两次聚类分析,31个省份大致可分为综合强省、工业化强省、规模强省、中等水平省、欠发达省和非工业化省6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英 庄南生 高和琼 黄东益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6份甘蔗种质(39份祖亲种、57份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利用筛选出的7对多态性较强的引物,构建了甘蔗96份种质的ISSR指纹图谱,这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5条谱带,其多态性为100%.96份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9~0.918,平均0.656.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结合线的不同,可分别将参试的甘蔗种质从属间(甘蔗属与斑茅种)、野生种(割手密种、大茎野生种、印度种、中国种)与栽培种(热带种)间、栽培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间区别开来.各祖亲种与杂交栽培品种(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热带种、印度种和中国种、大茎野生种、云南割...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ISSR 遗传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昝逢刚 应雄美 吴才文 赵培方 陈学宽 马丽 苏火生 刘家勇
【目的】甘蔗蔗糖产量约占中国食糖总量的92%。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甘蔗种质资源是甘蔗杂交育种的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和组合的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研究9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甘蔗杂交组合选配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甘蔗幼叶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10个国家的98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产物在5%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
关键词:
甘蔗 种质 AFLP 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