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5)
2023(1037)
2022(924)
2021(877)
2020(722)
2019(1529)
2018(1425)
2017(2515)
2016(1802)
2015(1885)
2014(1958)
2013(1957)
2012(1944)
2011(1881)
2010(1765)
2009(1626)
2008(1621)
2007(1347)
2006(1172)
2005(1092)
作者
(7938)
(6857)
(6696)
(6194)
(4073)
(3420)
(2882)
(2759)
(2391)
(2375)
(2327)
(2295)
(2196)
(2172)
(2166)
(2136)
(2021)
(1928)
(1908)
(1870)
(1816)
(1652)
(1622)
(1590)
(1554)
(1539)
(1530)
(1485)
(1467)
(1447)
学科
(4579)
经济(4574)
(3918)
地方(2394)
(2287)
(2115)
管理(2082)
农业(1554)
方法(1523)
(1335)
企业(1335)
数学(1274)
水产(1247)
数学方法(1223)
环境(1152)
(1146)
动物(1134)
(1130)
地方经济(1050)
生态(1021)
业经(1011)
动物学(974)
及其(960)
(960)
中国(946)
(894)
虫害(889)
(844)
(836)
防治(833)
机构
学院(25143)
大学(24245)
研究(13837)
科学(12722)
(12345)
农业(10113)
(9666)
研究所(9263)
中国(8384)
业大(8181)
(7385)
(6885)
实验(6629)
实验室(6413)
农业大学(6227)
重点(6119)
(5846)
科学院(5704)
(5620)
(5581)
(5538)
经济(5346)
中心(5315)
管理(5227)
(4914)
技术(4537)
(4305)
理学(4180)
(4178)
研究院(4102)
基金
项目(20627)
(14377)
国家(14268)
科学(14255)
基金(13255)
科学基金(10283)
研究(10077)
(10072)
自然(8809)
自然科(8596)
自然科学(8584)
自然科学基金(8406)
(8376)
科技(7276)
基金项目(7119)
计划(6913)
资助(5765)
(5390)
重点(5279)
专项(5186)
(4877)
(4566)
科研(4478)
社会(4315)
农业(4089)
(3996)
社会科(3991)
社会科学(3990)
技术(3957)
创新(3853)
期刊
学报(12503)
(11733)
科学(8625)
农业(8086)
大学(7724)
学学(7593)
(6386)
经济(6386)
中国(6157)
研究(5573)
(4668)
业大(4134)
农业大学(3366)
林业(3331)
(2882)
自然(2734)
中国农业(2529)
资源(2304)
自然科(2220)
自然科学(2220)
科技(2096)
农林(1819)
(1819)
管理(1735)
西南(1710)
科技大(1685)
科技大学(1685)
(1543)
教育(1510)
(1467)
共检索到38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昔辉  方锋学  张荣华  宋焕忠  杨荣仲  高轶静  区惠平  雷敬超  罗霆  段维兴  张革民  李杨瑞  
以甘蔗属优良甘蔗新品种(系)为母本,以收集于广西的河八王属材料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SSR标记对获得的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从70对甘蔗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用于对5个甘蔗×河八王组合的57个杂交后代植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有14株具有双亲特征带,确定为真杂种。SSR标记可用于甘蔗河八王杂种真实性鉴定,研究结果为甘蔗野生种质河八王属植物的杂交利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家雍  廖江雄  诸葛莹  
用甘蔗近缘植物河八王、五节芒、滇蔗茅与甘蔗栽培品种进行属间有性杂交,结果都获得了杂种实生苗,没有出现完全不可交配性。大多数杂种F1无性系分蘖多,生长旺盛,耐旱性、抗病性、抗虫性和宿根性强;茎硬度大,空心或蒲心,汁少;主要性状如茎径、锤度介于双亲之间,而株高、节间长度则表现超亲现象。茎、节间、芽、叶的形状和叶鞘57号毛群等性状可作为识别杂种的形态标记。杂种F1无性系酶谱表型复杂,除包含来自双亲部分同源酶带外,还产生1~5条新酶带,酶谱表型有双亲酶带互补偏母本型和杂种型两种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维兴  黄玉新  周珊  张保青  高轶静  杨翠芳  刘昔辉  张革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崔娜欣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 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 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 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峰  张垂明  吉家乐  吴其卫  黄忠兴  常海龙  陈俊吕  金玉峰  王勤南  胡后祥  符成  刘少谋  
为探明温水去雄处理对甘蔗杂交后代杂种真实性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在进行甘蔗有性杂交前利用50℃温水对甘蔗母本粤糖91-976及桂糖92-66的花穗浸泡5 min后,将其分别与父本粤糖93-159及粤糖91-976的花穗进行杂交,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其杂交后代的杂种真实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温水去雄可有效减少甘蔗杂交制种过程中的自交过程,提高杂种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国裕  张帆  姜立纲  翟伟卜  李海真  
为利用SSR标记进行快速、准确的南瓜杂交种纯度分析,进行了南瓜EST-SSR标记的开发。从NCBI数据库下载1 457条南瓜属作物EST序列,去除冗余序列后进行SSR位点搜索,共得到215条含有SSR位点的EST序列。这些SSR位点包含111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62个,占28.84%)和三核苷酸(86个,占40.0%)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重复基元中出现最多的是CT(21个,占9.77%),其次为TC(13个,占6.05%)和AAG(12个,占5.58%)。将215个SSR位点设计成EST-SSR引物后,随机合成了其中的43对引物。利用4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南瓜自交系对合成的43对引物进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红莲  李火根  胥猛  冯源恒  
以不同种源的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不同组合的杂交鹅掌楸为试验材料,对176对SSR引物进行初筛、复筛,最后筛选出1对物种特异性SSR引物。该引物在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90bp的产物,在北美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的产物,在杂交鹅掌楸群体中特异性扩增出180bp和190bp2种产物。该引物对鹅掌楸种间鉴别准确率达1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狄义宁  谢林艳  谷书杰  马豪  刘鲁峰  何丽莲  李富生  
为进一步挖掘甘蔗栽培种及其亲缘野生种中内生菌的功能与价值,筛选出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功能活性的微生物菌株,用于促进甘蔗产业的增收增产。以前期分离纯化获得的589株甘蔗内生细菌为基础,筛选并鉴定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促生长特性的功能菌株。在此基础上,对菌株产生的有机酸、吲哚乙酸(IAA)和嗜铁素也进行了定量测定与种类划分。结果表明:共有12株功能菌株被筛选得到,分别编号为B7、B9、C9、D5、E12、F5、G3、H5、J8、L9、M3、O9,其中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固氮溶磷解钾等生物学活性;12株菌株分别属于Pantoea、Pseudomonas、Enterobacter、Serratia、Acinetobacter和Bacillus 6个属。进一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3与C9对于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1 386.97±331.96与2 523±68.17mg/L;菌株M3解钾能力较强,解钾量为8.59±0.08mg/L;各菌株所产生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其次为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12株功能菌株可产生IAA及嗜铁素,但产生嗜铁素的种类随菌株而异;各菌株与甘蔗种苗共培养过程中均能促进甘蔗种苗芽长与根长的生长,其中表现较优的有E12、C9、G3菌株处理组。该研究可为后续微生物菌肥开发奠定材料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辉  KHERA Pawan  李双铃  任艳  袁美  庄伟建  VARSHNEY Rajeev K  郭宝珠  谢联辉  
以24份花生材料为亲本,配制22个杂交组合,并利用40对SSR引物对24份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运用多态性引物鉴定92个F1代杂种的真伪.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亲本间多态性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两亲本(GT-C20-D和Tamrun OL07)的多态性引物比例为65%.SSR标记法鉴定出49个单株为真杂种;而田间表型鉴定出62个单株为真杂种,与标记鉴定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证实利用分子标记鉴定真假杂种非常必要,且准确可行.同时,本试验证明40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直接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杂种鉴定以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成  陈瑞丹  曲春苗  吕晓倩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以‘淡丰后’(或‘丰后’)为母本,分别与其他梅花品种及近缘种杂交的F1代及其亲本进行杂种鉴定。用47对从梅花近缘种(包括桃、李、杏、酸樱桃、甜樱桃)中已开发出的SSR引物和3对梅花EST-SSR引物对亲本进行SSR-PCR扩增,其中8对引物(aprigms18、BPPCT001、BPPCT002、BPPCT004、BPPCT034、UDP96005、UDP98409、PES16)对23个父本中的21个有稳定、特异扩增(相对于母本),包括12个梅花品种和9个近缘种,有效扩增率为91.3%。再用以上8对引物对10个杂交组合进行扩增,有6对引物(BPPCT001、BPPCT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骏驰  郭印山  刘镇东  李坤  杨晓旭  石广丽  牛早柱  李成祥  郭修武  
葡萄是遗传上高度杂合的木本果树,获得真实性杂种是有效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玫瑰香×红地球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单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筛选出在双亲间有特异位点的SSR引物,对210株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10株杂交后代中有183个单株具有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结合田间形态学分析,确定为真实性杂种。SSR分子标记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於朝广  殷云龙  徐建华  
In this paper,the authenticity of 4 reciprocal progenies from Taxodium distichum and T.mucronatum was identified by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arkers.Firstly,48 SRAP primer combination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polymorphism primers between two parents(T.distichum and T.mucrona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莉莉  朱文莹  王海滨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对菊属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菊蒿属菊蒿(Tanacetum vulgare)(JJ),菊属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亚菊属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DD),菊属大岛野路菊(C.crassum)×芙蓉菊属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DF)3个属间杂种的自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J自交不结实,未获得种子。DD自交获得种子8粒,出苗3株,成苗1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11、37.50%和33.33%;自交一代未能获得后代。DF自交获得种子52粒,出苗16株,成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红波  王先宏  何丽莲  李富生  
本研究采用12条引物对8份蔗茅与甘蔗杂种F1材料进行ISSR分析,共扩增出133条带,其中11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率达83.46%,说明栽培甘蔗与蔗茅杂交F1材料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供试F1代材料与其母本"崖城89-9"及父本"昆明蔗茅"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7和0.44,且从聚类结果来看,各子代材料均与母本聚为一类,说明母本的遗传物质在子代材料中占绝对优势;结果还表明子代染色体数目类型与聚类结果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