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0)
2023(5134)
2022(4640)
2021(4194)
2020(3878)
2019(9300)
2018(9376)
2017(18160)
2016(10232)
2015(11875)
2014(12141)
2013(12237)
2012(11680)
2011(10608)
2010(10676)
2009(10017)
2008(10226)
2007(9474)
2006(7929)
2005(7050)
作者
(32473)
(27550)
(27301)
(26026)
(17237)
(13266)
(12632)
(10858)
(10082)
(9679)
(9202)
(9063)
(8946)
(8746)
(8665)
(8645)
(8608)
(8087)
(8007)
(7826)
(7130)
(6714)
(6691)
(6358)
(6161)
(6143)
(6139)
(6055)
(5672)
(5630)
学科
(43504)
经济(43461)
(25626)
管理(25550)
方法(22912)
数学(20566)
数学方法(20390)
(19741)
企业(19741)
(12321)
(11218)
(11151)
中国(10059)
(9474)
贸易(9471)
(9212)
地方(8735)
农业(8049)
业经(7688)
(7416)
(7223)
(6918)
财务(6905)
财务管理(6882)
企业财务(6450)
环境(6340)
(6194)
银行(6162)
(5927)
金融(5922)
机构
大学(154029)
学院(152823)
(61143)
经济(59823)
管理(54987)
研究(53220)
理学(47380)
理学院(46793)
管理学(45810)
管理学院(45540)
中国(39616)
科学(36198)
(33936)
(32616)
(29243)
(27557)
农业(27312)
业大(27155)
研究所(26850)
中心(24964)
(23683)
财经(22076)
北京(20314)
(19996)
(19874)
师范(19726)
经济学(19318)
(18732)
(18209)
农业大学(17775)
基金
项目(100775)
科学(77110)
基金(71881)
研究(69407)
(63856)
国家(63346)
科学基金(52393)
社会(41725)
(40422)
社会科(39374)
社会科学(39356)
基金项目(38545)
自然(35418)
自然科(34523)
自然科学(34510)
(34413)
自然科学基金(33877)
教育(32156)
资助(29719)
编号(28378)
成果(23566)
重点(23151)
(22116)
(22019)
计划(20517)
(20438)
科研(20363)
课题(19579)
创新(19229)
大学(18684)
期刊
(64860)
经济(64860)
研究(40988)
(30671)
学报(30660)
中国(28034)
科学(25291)
(22600)
大学(21664)
学学(20628)
农业(20351)
管理(17198)
教育(13601)
(12700)
金融(12700)
技术(12659)
(11467)
财经(10893)
经济研究(10607)
业经(10575)
(9312)
问题(9204)
(9058)
技术经济(8016)
统计(7789)
业大(7715)
理论(7599)
(7468)
商业(7327)
图书(7002)
共检索到220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连蔚然  王晋芳  李殿波  石锦  徐凤凤  曹芸运  赵冰  郭仰东  
为探索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在各种非生物逆境条件下Nac转录因子的表达,以"中甘11号"为材料,克隆获得甘蓝Nac转录因子BoNac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片段全长为1 002Bp,编码33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Nac类蛋白的结构特征。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seNU5亚族,并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BNNac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显示,BoNac2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中。qrT-pcr分析表明,BoNac2基因受peG和Nacl诱导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鑫淼   赵孟良   邵登魁   尕桑   任延靖  
为了明晰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在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索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MYB62转录因子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球茎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球茎甘蓝MYB62转录因子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MYB62在球茎甘蓝不同组织间以及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基因克隆结果表明,BocMYB62基因gDNA全长1 353 bp, CDS为837 bp,包括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278个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结果显示,BocMYB62为亲水性蛋白,具有2个SANT-MYB结构域,属于R2R3-MYB型MYB转录因子;空间结构预测显示其具有典型的α-螺旋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cMYB62与甘蓝型油菜MYB62亲缘关系最近。时空表达结果显示,BocMYB62在绿色球茎甘蓝中的表达量始终高于在紫色球茎甘蓝中,且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干旱胁迫后BocMYB62表达量显著升高,胁迫12 h表达量最高,低温胁迫后BocMYB62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在4℃低温胁迫时表达量最低,推断BocMYB62可能参与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并可能参与逆境胁迫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奎  白晓璟  廉小平  张贺翠  罗绍兰  蒲敏  左同鸿  刘倩莹  朱利泉  
【目的】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显花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限制自交衰退、促进杂交优势的一种复杂而完善的重要遗传机制。通过对SI与钙共响应新基因BoSPx的克隆、时空特异性表达分析和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并对BoSPx在自花授粉后刺激柱头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甘蓝SI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转录组测序、自花和异花授粉后差异筛选以及PCR克隆获得BoSPx。利用DNAMAN软件和Smart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通过Expasy在线软件预测BoSPx蛋白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和跨膜结构域;采用MEGA6.0软件中的邻接法构建BoSPx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并推测BoSPx蛋白在甘蓝自花授粉后的功能。利用RT-PCR技术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通过qRT-PCR检测自花和异花授粉后BoSPx的相对表达量。构建GFP表达载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oSPx的亚细胞定位;酵母双杂交技术寻找其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克隆获得一个新基因——BoSPx,其含有1个外显子,无内含子,是单外显子结构。BoSPx的开放阅读框为396 bp,编码具有13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pI为4.54,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域,含有3个保守的EF-hand模体(第48—60、64—80和81—96位)。BoSPx起始密码子上游启动子序列500 bp左右含有生长素响应应答元件。BoSPx在开花前1—2 d的柱头、萼片、叶片、花药、花瓣中均有表达,在柱头中表达量最高,并且在自花和异花授粉的柱头中表达量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在自花授粉15 min时表达量达到最高,而后急剧下降,下降的低值与开花前1—2 d的柱头峰值相当。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BoSPx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BoSPx与SRK、ARC1之间无相互作用,但与生长素家族蛋白BoSAUR71和BoPID均能互作。【结论】BoSPx受自花授粉显著诱导表达,可能是受生长素调节的钙结合蛋白,对SI和钙产生共响应;该蛋白具有多组织表达和核质同在的特性,表明BoSPx可能参与SRK-ARC1-ExO70A1途径以外的未知信号通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王涛涛  张俊红  欧阳波  李汉霞  
为进一步明确该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特性,通过RT-PCR从番茄中克隆了低温响应NAC转录因子SlNAC80,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Sl NAC80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8.19 k Da,等电点为5.27,N-端具有典型的NAC保守结构域,包含A、B、C、D、E 5个亚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分析表明,Sl NAC80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绿果和衰老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红熟果中的表达量最低。对启动子区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发现,Sl NAC80启动子区含有许多响应激素(ABA、GA、SA及ETH)和逆境(低温、脱水及盐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如ERE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东  李金晶  白智伟  关瑞攀  杨野  曲媛  崔秀明  刘迪秋  
为了揭示三七抗病防卫反应的调控机制,对三七的一个NAC转录因子的全长cDNA进行了克隆和表达特性分析。以一年生三七幼苗为材料,根据编码NAC转录因子的三七转录组Unigene设计引物,采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克隆得到一个新的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PnNAC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815 bp,含有24 bp的5'非翻译区和215 bp的3'非翻译区,以及576 bp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1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NAC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茉莉酸甲酯预处理三七根部大幅提高了PnNA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薇  赵云  安金玲  王茂林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化突变体"NDF-1"和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亲本"3529"中ADP-核糖基化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ARF)基因全长cDNA,分析矮化突变体中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矮化突变体中该基因在甘蓝型油菜茎杆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SH(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和RT-PCR技术,克隆甘蓝型油菜矮化突变体"NDF-1"和野生型"3529"中的ARF基因的全长cDNA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慧  虢慧  官春云  
ACP5基因是参与植物体中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基因之一,在甘蓝型油菜中该基因还未被深入研究。为了弄清楚BnACP5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螺旋结构及功能,以湘油15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法得到一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BnACP5。BnACP5基因CDs序列长417 bp,共编码13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BnACP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15.25 ku,理论等电点(p I)为5.94,其不稳定参数为43.03,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疏水平均系数(GRAVY)为-0.148,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也不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悦梅   任杰   山溪   戴忠良   张振超  
【目的】探究羽衣甘蓝裂叶表型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BoLMI基因对裂叶形成的作用。【方法】以裂叶羽衣甘蓝DH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成功获取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将其命名为BoLMI。【结果】序列分析发现,BoLMI基因全长531 个碱基对,共编码176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20 789.35 Da,理论等电点为7.24。根据Pfam保守结构域分析,BoLMI蛋白包含homeobox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羽衣甘蓝的BoLMI基因与甘蓝型油菜以及结球甘蓝的BoLMI基因同属于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BoLMI蛋白是位于细胞核内的可溶性蛋白,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序列。qRT-PCR分析表明,BoLMI基因在裂叶羽衣甘蓝的幼苗期表达水平较高,在莲座期表达水平较低;在羽衣甘蓝莲座期,裂叶品种不同部位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圆叶品种,其中在第1片叶的表达量最高。裂叶品种和圆叶品种不同叶片BoLMI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推测BoLMI基因在羽衣甘蓝裂叶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为加速羽衣甘蓝叶形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悦  任洪杰  翟笑雨  徐启江  
以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野生型及其在选育过程中发现的2种花瓣数量变化的突变体品种为试材,通过RACE方法克隆了AGL6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oaAGL6,并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BoaAGL6在3种不同花型的羽衣甘蓝各类花器官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克隆的BoaAGL6基因长999 bp(GenBank登录号为KC984301),开放阅读框长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oaAGL6基因属于AGL6–like进化系;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BoaAGL6基因具有较宽泛的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旦望  刘聪  陈社员  官春云  熊兴华  
克隆并对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时空表达和逆境表达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结合同源克隆与半定量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甘蓝型油菜湘油15 LPAT5的1条全长1 041 bp的CDs序列,并命名为BnLPAT5。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LPLAT_LCLAT1样结构域,属于LPLAT超基因家族。时空表达分析表明,BnLPAT5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是茎和胚的2倍。逆境分析表明,BnLPAT5在NaCl、PEG4000、水渍、6BA和ABA的胁迫下呈现2种不同的表达模式,他们均对BnLPAT5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在NaCl、PEG4000及水渍处理下,BnLPAT5呈"骤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风伟  江一  赵惠新  
水孔蛋白是位于质膜和液泡膜等生物膜上主要负责水分跨膜运输的通道蛋白。为了分析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水分调控的分子机制,采用RT-PCR法从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克隆了液泡膜内在蛋白(TonoP lasT inTRinsiC PRoTeins,TiPs)TiP4;1基因片段序列,并对甘蓝型油菜种子TiP4;1基因在种子萌发过程及干旱、低温和盐胁迫下的表达进行了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TiP4;1基因在干种子中表达水平很低,但是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表达量增加。此外,在干旱、低温及盐的胁迫处理下,TiP4;1基因的表达上调,结果暗示着该基因可能参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明科  俞金健  黄晓龙  刘琼瑶  黄华宏  林二培  童再康  
【目的】克隆与杉木次生壁形成相关的Cl NAC1基因,在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基础上开展该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连锁不平衡(LD)分析,以期为深入解析该基因功能和开展LD作图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杉木根、茎、叶等混合样本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相关数据,分离杉木Cl NAC1的c DNA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树构建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检测Cl NAC1的表达模式。通过MEGA 6.0和Dna SP 5.0分析Cl NAC1在40个杉木无性系的SNP变异,以及LD衰减程度。【结果】分离到Cl NAC1基因c DNA序列1 28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92 bp,编码蛋白质在N端含有1个由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NAC结构域。相应基因组序列长2 546 bp,有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且第1个内含子位于5’非翻译区(UTR)。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l NAC1蛋白位于B分支,与拟南芥的NST1/2/3、毛果杨的Ptr WND2A/B等聚在一起,属于次生生长相关的NAC转录因子类别。Cl NAC1在雄球花中的表达量最大,在当年生成熟叶中最小;该基因在当年生半木质化茎中的表达量是未木质化茎的2.8倍,且在去年生茎木质部中的表达量比皮层大3倍左右。利用来自6个地理种源的40个无性系发现Cl NAC1内存在104个常见SNP位点,平均发生频率为1/24 bp,多样性水平达到0.012 53。编码区域有32个SNP位点,其中25个属于同义突变,7个属于错义突变。SNP多样性指数πtot、πsil、πs、πn在6个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且不同群体的非同义突变多样性πn皆小于同义突变多样性πs。LD分析显示,当r2>0.1时,在6个群体中LD衰退序列长度在1 025~2 460 bp间变化,在基因内部LD水平已衰退至不显著。【结论】杉木Cl NAC1基因可能参与次生壁的发育。Cl NAC1在不同无性系间存在丰富的SNP变异,且在进化中主要受纯化选择作用。不同杉木群体中Cl NAC1基因SNP位点间的LD皆在较短序列长度内迅速消失,表明基于候选基因的LD作图策略在杉木关联作图研究中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春雷  姚明哲  王新超  金基强  陈亮  
MY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包含一段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广泛地参与植物发育和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根据前期芯片杂交和文库筛选得到的2个MYB转录因子的部分序列,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得到它们的全长基因:CsMYB1和CsMYB2,在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HQ660373和HQ660374。序列分析表明:CsMYB1基因全长1132bp,开放阅读框长879bp,编码29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2.9ku,理论等电点为8.13;CsMYB2基因全长1020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5.4ku,理论等电点为9.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本川  张锦芳  李浩杰  柴靓  崔成  蒋俊  蒲晓斌  牛应泽  蒋梁材  
【目的】研究开花调控转录因子CONSTANS(CO)同源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特征。【方法】以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D626-6和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D125-5为材料,依据甘蓝型油菜CONSTANS同源基因Bn1CON19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CO基因全长编码区,并根据获得的cDNA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I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CO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内,早熟和晚熟甘蓝型油菜品系的CO基因以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花蕾和茎中表达量次之,且早晚表达量高于中午时分;在不同生育时期内,抽薹期表达量最大,且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系CO基因在叶片和花蕾中的表达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恒久  姚立萍  王爽  王彦涛  郭萧  李天红  
为研究FaGaMYB基因在草莓成花诱导和花发育中的作用,以‘卡姆罗莎’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caMarosa’)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和rT-Pcr技术分离了一个赤霉素信号途径中的MYB转录因子基因FaGaMYB。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689BP,编码56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FaGaMYB蛋白含有高度保守的r2r3Dna结合域,以及GaMYB基因家族所特有的Box1,Box2和Box3保守区域。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FaGaMYB蛋白定位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FaGaMYB基因具有组成型表达特性,但在雄蕊、花芽、茎尖生长点和果实等生殖生长组织与器官的表达丰度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