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6)
- 2023(6955)
- 2022(6192)
- 2021(5754)
- 2020(5260)
- 2019(11982)
- 2018(11829)
- 2017(23110)
- 2016(13170)
- 2015(14827)
- 2014(15193)
- 2013(15257)
- 2012(14620)
- 2011(13238)
- 2010(13419)
- 2009(12507)
- 2008(12751)
- 2007(11713)
- 2006(9779)
- 2005(8906)
- 学科
- 济(53836)
- 经济(53781)
- 业(34605)
- 管理(33912)
- 方法(28507)
- 企(27358)
- 企业(27358)
- 数学(25403)
- 数学方法(25124)
- 财(14804)
- 农(14720)
- 学(14412)
- 中国(12662)
- 贸(10779)
- 贸易(10777)
- 易(10485)
- 制(10391)
- 地方(10017)
- 业经(9924)
- 农业(9668)
- 务(9549)
- 财务(9530)
- 财务管理(9505)
- 企业财务(9038)
- 银(8721)
- 银行(8681)
- 融(8294)
- 金融(8289)
- 行(8214)
- 和(8153)
- 机构
- 大学(196535)
- 学院(194681)
- 济(76460)
- 经济(74684)
- 管理(69684)
- 研究(69577)
- 理学(60288)
- 理学院(59508)
- 管理学(58178)
- 管理学院(57814)
- 中国(50795)
- 科学(47581)
- 农(45383)
- 京(41717)
- 所(38496)
- 农业(36578)
- 业大(35691)
- 财(35608)
- 研究所(35372)
- 中心(32152)
- 江(30027)
- 财经(28433)
- 北京(25799)
- 经(25740)
- 范(24817)
- 师范(24433)
- 院(24050)
- 经济学(23945)
- 州(23807)
- 农业大学(23637)
- 基金
- 项目(131182)
- 科学(100875)
- 基金(94932)
- 研究(88152)
- 家(85728)
- 国家(85064)
- 科学基金(70335)
- 社会(53716)
- 省(52344)
- 社会科(50835)
- 社会科学(50816)
- 基金项目(50387)
- 自然(48478)
- 自然科(47375)
- 自然科学(47351)
- 自然科学基金(46522)
- 划(44619)
- 教育(41056)
- 资助(39666)
- 编号(34480)
- 重点(30351)
- 部(28966)
- 成果(28552)
- 发(27856)
- 计划(27245)
- 创(26836)
- 科研(26426)
- 创新(25259)
- 课题(24422)
- 科技(24281)
共检索到281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蕾 马建 吕红豪 颉建明 郁继华 康俊根
旨在发掘甘蓝抗枯萎病基因FOC1中与抗性相关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进一步开发FOC1特异分子标记提供理论依据。在对11份甘蓝自交系材料枯萎病抗病表型鉴定基础上,通过基因测序,对每份材料中FOC1等位基因及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OC1等位基因序列之间共存在92处SNP变异和2处INdel变异,其中包含C381A/G等18个在抗、感材料中表现出特异性差异的SNPS。此18个特异的SNP中转换型比率为86.11%、颠换型比率为13.89%,4种碱基变异率以T/C、G/A最高,分别占47.22%和38.89%,而C/G和A/C变异率共占13.89%。本研究也发现抗、感...
关键词:
甘蓝 抗枯萎病 特异SNP 序列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吕复兵 聂以春 郭介华 孙济中 刘金兰
在发病严重而均匀的田间病圃中,对棉花8个亲本(4抗十4感)和28个F_1代进行了抗枯萎病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抗性与亲本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4个抗病品种的抗性为中棉12>苏棉3号>鄂62-1>鄂抗棉1号,但苏棉3号的抗性传递能力高于中棉12。抗病×感病组合F1抗性为部分显性,发病率、病指和病级偏向抗病亲本,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8.5%,-33.3%和-47.0%。抗×感、高抗×感组合一般为中抗,中抗×感组合一般为感病,抗性低的抗病品种×病指高的感病品种的组合F1也表现感病。抗×抗、抗×高抗、抗×中抗、中抗×高抗组合表现抗或高抗,甚至超双亲。而感×感组合仍表现为感病。发病率、病指和病级三者间呈极显...
关键词:
陆地棉 枯萎病 抗病性 杂种一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秀梅 王继华 王丽花 吴学尉 彭绿春 瞿素萍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关键词:
百合 枯萎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罗根 陈之浩 张晓飞 李忠英
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 ,以小菜蛾的敏感品系作为驱赶扩增子 ,抗杀螟丹近等基因系作为检测扩增子 ,通过 3轮消减杂交得到大小为 15 0~ 30 0bp的差异片段 ,经亚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等数据库同源比较 ,发现其中一个亚克隆序列与P4 5 0基因有部分同源性 ,其余亚克隆与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低 ,判断这些序列可能是新基因的片段。
关键词:
小菜蛾 杀螟丹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明 赵越 颉建明 田仁鹏 陈延阳 康俊根
【目的】开发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甘蓝抗枯萎病基因跟踪、鉴定,为甘蓝抗枯萎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方法】以高抗枯萎病的甘蓝自交系8024与感病自交系6A为亲本构建F2代分离群体和相应F3代家系,通过F3代家系抗病性分离表现确认F2代单株的基因型,选择10株纯合基因型显性抗病单株和10株纯合基因型隐性感病单株,利用BSA法构建甘蓝抗感基因池,筛选出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克隆测序后根据序列差异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42株F2代分离群体连锁验证该标记与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的连锁关系,并利用两个不同的抗感分离F2群体共100株对SCA...
关键词:
甘蓝 枯萎病 抗性 AFLP SCA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建明 郭绍贵 吕桂云 陈年来 张海英 宫国义 许勇
对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1诱导的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测序获得的4 000条EST进行分析,经过前处理后拼接得到1 487条unigene序列,全长为759 kb。在其中978条unigene序列中共检索出2 136个EST-SSR,出现频率为53.4%。EST-SSR的平均分布距离和平均长度分别是1/0.36 kb、19.59 bp。EST-SSRs中的重复单元以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二者在总EST-SSRs中的出现频率为98.08%。GA/TC和GAA/TTC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分别占二、三核苷酸重复的25.78%和12.97%。西瓜抗枯萎病相关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
关键词:
西瓜 枯萎病 EST 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以危害我国黄瓜的优势枯萎病生理小种4为供试菌源,运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病圃检测2种方法对43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枯萎病的抗性评价,苗期接种筛选出抗病材料7份,中抗材料16份,感病和高感材料20份。其中抗(含中抗)材料占53.5%,感病材料占46.5%。欧洲血缘的抗病(中抗以上)材料占39.5%;华北和日本血缘的抗和中抗材料占13.9%。成株期田间病圃的鉴定结果与苗期接种基本一致,符合率达86.7%。说明苗期接种结果准确,接种方法可靠。同时还表明了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对改良枯萎病抗性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其中欧洲黄瓜抗源较丰富,华北和日本类型的黄瓜枯萎病抗源相对匮乏。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抗性 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康德贤 陈振东 吴永官 李文嘉 黄慧俐 黎炎 范世超
在大田自然发病状态下,对36份来自国内外的冬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7份材料表现高抗,占总数的19.4%;11份材料表现中抗,占总数的30.6%;10份材料表现轻抗,占总数的27.8%;8份材料表现感病,占总数的22.2%;不同冬瓜种质资源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枯萎病的抗性表现明显不同;研究发现,不同皮色的冬瓜资源对枯萎病的田间抗病性也明显不同,其中黑皮冬瓜资源最为抗病,其次为粉皮冬瓜资源,而青皮冬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较差;通过对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对瓜类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研究,将引起广西冬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目的】黄瓜枯萎病和黑星病是危害中国黄瓜生产的两种主要病害,明确黄瓜品系WIS2757对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抗性基因遗传与连锁关系,为黄瓜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的黄瓜材料WIS2757和感病材料津研2号为亲本,获得98个F3代株系,分别对双亲、F1和F3代株系进行苗期抗枯萎病和黑星病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枯萎病与黑星病的抗性遗传及两个抗病基因的连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亲本WIS2757抗枯萎病生理小种4和黑星病,津研2号高感两种病害。F1群体抗两种病害。根据F3株系对两种病害的抗病表现推断F2对应株的抗病基因型并进行卡方测验,结果表明,F2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江荣 王冬梅 李晓荣 李建平 黄乐平
以转SNC1基因的棉花中35和军棉1号和对应的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为材料,接种棉花枯萎病病菌,以分析与主要抗病性有关的5类防御酶系。接菌后,和对照相比,转SNC1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基因中35的PAL、SOD、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中35,并且在接菌第2,4天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CAT酶活性低于非转基因中35,随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转基因军棉1号的PAL、SOD、PPO和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同转基因中35,而POD酶活性变化趋势却相反,低于非转基因军棉1号。通过本试验表明,以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为受体得到的转基因棉在受到病原菌侵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红梅 简桂良 倪万潮 杨红华 王志兴 孙文姬 张保龙 王晓峰 马存 贾士荣
枯、黄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传统育种缺乏抗源,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是植物防御体系中的两种防卫因子,两者之间存在协同增效作用。据此构建了4个单价和2个双价基因(分别定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以及1996~2000年温室及病圃多代筛选鉴定,已培育出对枯、黄萎病抗性提高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将抗病基因导入国产抗虫棉品种GK19中,还获得了兼抗病、虫的转基因优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金桓 王丽霞 高洪波 吕桂云
【目的】克隆西瓜抗枯萎病相关基因CIMYB转录因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为进一步解析CIMYB在西瓜抗枯萎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西瓜与枯萎病菌不亲和互作的抑制差减文库和MICroarraY数据分析,获得与西瓜抗枯萎病相关的基因CIMYB,采用rT-PCr技术分离克隆CIMYB C DNa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及序列特征;使用MEGa5.0对CIMYB蛋白序列及其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同源物种间系统进化树;采用GFP标记的方法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编码蛋白表达位置;将该基因片段通过NDE I和XBa I双酶切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 Cz...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泽刚 赵曾强 何兰兰 柴蒙亮 李会会 张薇
为了探究ERF转录因子家族与棉花枯萎病抗性之间的关系,也为海岛抗枯萎病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新的基因资源,从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的棉花基因表达谱中筛选探针序列,通过电子克隆结合RT-PCR技术从高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中棉所12中克隆到一个新的ERF-B1亚组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Gh ERFB101(Gen Bank:KF850521)。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738 bp,编码24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保守的AP2/ERF结构域,在进化上与拟南芥At ERF11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枯萎病菌诱导后,Gh ERFB101基因在抗病品种根中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在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鄄胜 肖培村 陈勇 黄湘 王玉平 李仕贵
【目的】明晰水稻抗瘟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了解广谱、持久抗瘟性的分子遗传基础。【方法】利用25个稻瘟病鉴别品种(系)和20个水稻品种(系)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的对稻瘟病单孢菌株的抗性表型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多态性进行聚类比较分析。【结果】以单孢菌株接种的抗性表型聚类,取相似系数0.45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分为A、B两大类;取相似系数0.618,A、B两大类又分别可分为ⅰ、ⅱ、ⅲ、ⅳ等4个亚类。以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聚类,取遗传相似系数0.620,可将45个品种(系)划归Ⅰ,Ⅱ两类,这两类明显地趋向籼粳两亚种划分;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姚婷 张健 叶雪凌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苦参活性成分黄酮物质,研究不同浓度的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抗病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黄酮对黄瓜枯萎菌菌丝表现为各浓度(0.25,0.5,1,2,4 g/L)下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4 g/L苦参黄酮处理,菌丝抑制率达到93.08%。在治疗处理中,连续施用60 mg/L苦参黄酮效果最好,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7.79%,71.55%,48.20%,123.80%,151.48%,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较对照降低了60.43%...
关键词:
苦参 黄酮 枯萎菌 抗性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