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0)
- 2023(5029)
- 2022(4256)
- 2021(3968)
- 2020(3494)
- 2019(7858)
- 2018(8086)
- 2017(14344)
- 2016(8620)
- 2015(9843)
- 2014(10049)
- 2013(9471)
- 2012(8816)
- 2011(7944)
- 2010(7997)
- 2009(7422)
- 2008(7076)
- 2007(6369)
- 2006(5456)
- 2005(4837)
- 学科
- 济(30534)
- 经济(30493)
- 管理(21329)
- 业(17725)
- 方法(16362)
- 数学(14818)
- 企(14725)
- 企业(14725)
- 数学方法(14454)
- 学(9974)
- 中国(7942)
- 农(7834)
- 财(6991)
- 制(6955)
- 理论(6628)
- 体(6174)
- 地方(5910)
- 业经(5193)
- 银(5175)
- 银行(5118)
- 融(5065)
- 金融(5058)
- 行(4913)
- 农业(4677)
- 环境(4626)
- 和(4474)
- 划(4175)
- 教育(4093)
- 技术(4065)
- 贸(3957)
- 机构
- 学院(118890)
- 大学(118155)
- 研究(45068)
- 管理(39792)
- 济(39268)
- 经济(38264)
- 理学(34284)
- 理学院(33805)
- 科学(33563)
- 管理学(32453)
- 管理学院(32261)
- 农(32229)
- 中国(32188)
- 京(26424)
- 农业(26093)
- 所(25715)
- 业大(25569)
- 研究所(23807)
- 中心(20247)
- 江(19362)
- 财(18596)
- 省(17686)
- 技术(17502)
- 农业大学(16850)
- 室(16481)
- 院(16393)
- 北京(16313)
- 州(15520)
- 范(15308)
- 师范(14985)
- 基金
- 项目(85438)
- 科学(64678)
- 基金(59812)
- 家(55910)
- 国家(55489)
- 研究(54647)
- 科学基金(45211)
- 省(36429)
- 自然(32922)
- 自然科(32177)
- 自然科学(32163)
- 自然科学基金(31540)
- 划(30873)
- 社会(30871)
- 基金项目(30720)
- 社会科(29104)
- 社会科学(29097)
- 教育(26343)
- 资助(26020)
- 编号(21290)
- 重点(20068)
- 计划(19827)
- 科技(18583)
- 发(17821)
- 成果(17751)
- 创(17390)
- 科研(17302)
- 部(17013)
- 课题(16765)
- 创新(16357)
共检索到179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静 单亚楠 何豆 陈淞渝 庄炜 王爱荣
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了油菜中的突触融合蛋白BnSYP122,其由一个N端syntaxin结构域、一个典型的SNARE基序及一个C端跨膜结构域组成,并且N端结构域包含被称为Ha、Hb、Hc基序的3个α-螺旋束.进一步利用Gateway技术成功将目的蛋白构建于植物表达载体pEarleyGate 104上,与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pEGAD分别转化农杆菌GV3101菌株,采用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在油菜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能够在油菜叶片中成功表达目的蛋白,同时验证了BnSYP122定位在细胞膜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云 于一帆 潘淑芬 周研 葛会敏 刘立军
为建立甘蓝型油菜异三聚体G蛋白各组分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以油菜叶片为试材,从试材选取、平摇时间和聚乙二醇浓度方面优化了油菜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和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选取30 d苗龄叶片、平摇10 min时原生质体游离状态最佳,产量为10.73×10~6/m L,活力可达96.4%。采用30%PEG转化原生质体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WEstErn BoLt的检测分析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各组分均参与了甘蓝型油菜对ABA的应答反应,当ABA浓度分别为100,150,100,50 mmoL/L时,Bn GA1、Bn GB1、Bn GG2和BnrGs1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原生质体瞬时表达 异三聚体G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婷 岳彩鹏 黄进勇 华营鹏
了解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中AMT基因家族的功能,为进一步克隆和利用基因改良甘蓝型油菜的氮素利用效率和铵毒抗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出20个BnaAMTs基因,其中14个为AMT1亚家族成员,6个为AMT2亚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地分布在油菜的12条染色体上。进化与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BnaAMTs蛋白亚家族内的蛋白质序列保守性较高,但亚家族之间的差异较大。BnaAMTs基因在油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显示,该基因家族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根部在供应高浓度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时,BnaA7.AMT1;3表达量最高;在硝态氮缺乏条件下,BnaA5.AMT1;1表达量最高;在上述几种处理下,BnaC6.AMT1;1都是地上部表达量最高的拷贝。在缺硼或缺磷条件下,油菜BnaAMTs基因整体呈现表达上升的趋势;但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下降;镉胁迫对BnaAMTs基因的表达影响较小。这些基因可能在铵态氮与其他必需营养元素的互作、镉胁迫、盐胁迫等逆境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为进一步深入解析甘蓝型油菜AMT家族基因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华 王志方 陈水森 徐芳森 石磊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油10号幼苗期根系为材料,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酚提法及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分别提取甘蓝型油菜根系可溶性蛋白。以牛血清蛋白为标样,使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计算蛋白提取率,并对所提取的蛋白样品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双向电泳(2-DE)检测,所得2-DE凝胶图片经PD Quest软件分析,分别检测得到644、645、669个蛋白点。对双向电泳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改进的酚提法提取蛋白,采用17 cm(pH 5~8)的IPG胶条、蛋白上样量150μg及10%的SDS-PAGE胶含量,可以获得分辨率高、重现性高的2-DE凝胶图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根系 蛋白质提取 双向电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辉 王学芳 李殿荣 赵兴忠 王竹云
为探究油菜叶片与角果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为材料,在不同光照、CO2浓度、温度和一日之内不同时间点等条件下比较了叶片和角果间气体交换参数的差别,结果显示:叶片和角果的气体交换参数随光强、CO2浓度、温度、一日之内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同等光照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高于角果,而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低于角果;叶片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呼吸速率明显比角果低,而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角果。在同等CO2浓度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均明显高于角果,而胞间CO2浓度低于角果;叶片的CO2饱和点、CO2补偿点均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凯琴 罗延青 俎峰 王敬乔 李劲峰 陈苇 张云云 杨清辉
【目的】通过表达外源GlgC基因增加甘蓝型油菜种子淀粉积累,从而可能增加含油量,为油菜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种潜在的新途径。【方法】本研究将定点突变的大肠杆菌AGPase基因GlgC分别和2个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DOF(拟南芥球形胚阶段启动子)、Cruc(油菜种子特异蛋白启动子)重组,构建2个GlgC过表达载体pMB-DOF-TG和pMB-Cruc-TG。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PCR及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GlgC基因已导入油菜再生植株基因组并获得表达。【结论】获得了甘蓝型油菜转GlgC基因阳性株,为利用遗传改良技术实现上述途径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奠定前期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金海 刘自刚 孙万仓 曾秀存 马骊 方园 刘海卿 郭仁迪 王治江 陈奇 王凯音 刘林波
为了研究质外体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的作用机理,以陇油7号五叶期叶片为试材,采用2种不同提取液(提取液A:0.1 mol/l p H值=7.6 Tris-HCl、0.2 mol/l KCl、1 mmol/l pmsF,提取液B:0.05 mol/l p H值=7.6 Tris-HCl、0.01 mol/l EDTA-NA2、0.02 mol/l VC、1 mmol/l pmsF)进行质外体蛋白提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液A的蛋白提取率达到了(0.073±0.004 6)mg/g,比提取液B提高了42.88%;经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检测,提取液A提取的蛋白质污染率较提...
关键词:
质外体 陇油7号 蛋白 双向电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亚宏 孙万仓 魏文慧 武军艳 曾军 刘雅丽 叶剑
以连续自交四代的甘蓝型油菜品系03武291-2X和03武240-1为材料,以开放授粉为对照测定了S1,S2,S3,S4不同生育期叶片的SOD,CAT,APX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花期对照叶片的SOD,CAT,APX活性均显著高于自交后代,说明自交对常异花授粉植物甘蓝型油菜有一定伤害,避免过分严格的自交对于保持常规品种的优良特性是有益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亚宏 孙万仓 曾军 李斌 刘雅丽 叶剑
以连续自交4代的甘蓝型油菜品种03武291-2X和03武240-1为材料,以开放授粉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生育期自交1代、2代、3代、4代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连续自交后,植株叶片保护酶活性与对照(开放授粉)相比差异不大,自交后代衰退不明显.
关键词:
保护酶活性 多代自交 连续自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培武 赵永国 丁小霞 张文 陈小媚 李云昌 谢从华 傅廷栋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规律,分析叶片硫甙与种子硫甙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甘蓝型油菜叶片与种子硫甙含量和组分。【结果】高硫、低硫甘蓝型油菜叶片硫甙含量变化规律显著不同,高硫油菜中油821叶片硫甙苗期含量最高,达33.15μmol·g-1,在随后的生育时期其硫甙含量持续下降;而低硫材料从越冬到现蕾逐渐升高,薹期降低,初花期又升高,盛花时降到最低。高硫品种中油821和其它低硫品系在薹期叶片硫甙含量接近,分别为7.63和6.55μmol·g-1,为甘蓝型油菜抗性改良和菜-油兼用型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所有供试低硫材料叶片硫甙组分含量与种子...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片 种子 硫甙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秋平 文李 张振乾 王峰 官春云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菌核病病原核盘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挖掘分别与甘蓝型油菜抗、感病相关的基因,以高抗菌核病品种湘油15(Xiangyou 15)及其感病的近等基因系98C40NL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2个品种盛花期叶片接种核盘菌前及接种后12,24 h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部分基因表达进行验证。测序得到34.16 G Clean bases,6个样本中共鉴定出78 582个基因。相对于高感品种,湘油15在3个时间点共有1 296个基因下调表达,1 495个基因上调表达; 54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表现显著差异,其中18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下调,27个基因在3个时间点都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钙信号通路、苯丙烷类代谢、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途径。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BnaA03g09060D、BnaA01g26640D、BnaA03g09090D、BnaA04g12120D、BnaA01g26920D 5个基因在高抗品种的表达显著高于高感品种,可能与寄主植物防御核盘菌的侵染有关;BnaA06g10010D、BnaA09g16180D、BnaAnng19580D、BnaC01g40400D、和BnaC06g05340D 5个基因则在高感品种中表达显著高于高抗品种,可能与核盘菌感病受体相关。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菜与核盘菌互作机理及挖掘菌核病抗性和受体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勇 常玮 刘小烛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油体钙蛋白(caleosin)基因BnClo1,并进行原核表达研究。【方法】在获得甘蓝型油菜BnClo1基因全长cDNA的基础上,根据BnClo1基因编码区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甘蓝型油菜种子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获得了约750bp的cDNA片段,T/A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随后将该蛋白成熟肽cDNA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YB12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TYB12-BnClo1,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 ER2566(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RT-PCR获得的cDNA全长768bp,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皇甫海燕 官春云
【目的】建立适合于提取油菜叶片全蛋白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为今后油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菌核菌诱导抗、感菌核病油菜后的蛋白差异表达情况,为寻找抗菌核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以油菜抗菌核病近等基因系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和感菌核病亲本98C40为材料,在其生长的苗期阶段,接种菌核菌72h之后,分别提取其叶片全蛋白。运用双向电泳技术、PD-quest软件、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检测到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与感病亲本98C40之间有4个差异蛋白点,蛋白点a,线粒体ATP合酶F1β亚基(mitochondrial F1ATP synthase be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孙学成 张献龙
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9506品系的下胚轴为受体,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进行了除草剂Glufosinate抗性基因(pat)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选择剂的小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Kan和羧苄青霉素(Cb)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含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进行预培养和选择培养基中附加AgNO3均能促进转化细胞的生长和芽的再生。转化植株对Glufosinate除草剂的抗性和分子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晓峰 卢长明 吴刚 武玉花 肖玲
【目的】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负责将羧基从生物素羧化酶转移到羧基转移酶上,对于长链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种子含油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基因组DNA中分离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包括内含子的数量、长度与分布,蛋白质保守区疏水性特征等)和功能关系。【方法】基因克隆采取同源序列法进行。【结果】分离得到的bccp基因全长均为1600bp左右,根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3种类型,它们均包含5个内含子。bcc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备完整的生物素化功能结构域,是唯一功能完整的基因序列;bccp2和bccp3由于移码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