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8)
- 2023(11949)
- 2022(10570)
- 2021(10076)
- 2020(8604)
- 2019(19707)
- 2018(19701)
- 2017(37785)
- 2016(20925)
- 2015(23291)
- 2014(23260)
- 2013(22906)
- 2012(20951)
- 2011(18737)
- 2010(18423)
- 2009(16718)
- 2008(16148)
- 2007(13838)
- 2006(11730)
- 2005(10032)
- 学科
- 济(79692)
- 经济(79609)
- 管理(58589)
- 业(55825)
- 企(47359)
- 企业(47359)
- 方法(42052)
- 数学(36998)
- 数学方法(36432)
- 学(20656)
- 农(19601)
- 财(19471)
- 中国(18744)
- 业经(16776)
- 地方(15188)
- 理论(14226)
- 技术(13294)
- 农业(13163)
- 务(13152)
- 财务(13083)
- 财务管理(13061)
- 贸(13022)
- 贸易(13014)
- 和(12750)
- 制(12722)
- 易(12636)
- 企业财务(12465)
- 环境(12176)
- 划(11179)
- 银(10920)
- 机构
- 大学(293289)
- 学院(291276)
- 管理(115831)
- 济(107266)
- 经济(104849)
- 理学(102328)
- 理学院(101091)
- 管理学(98828)
- 管理学院(98320)
- 研究(96923)
- 中国(68149)
- 科学(66594)
- 京(61855)
- 农(55233)
- 业大(50159)
- 所(50144)
- 财(47583)
- 研究所(46582)
- 农业(44178)
- 中心(43516)
- 江(40324)
- 财经(39270)
- 北京(38257)
- 范(37874)
- 师范(37370)
- 经(35871)
- 院(34889)
- 州(33533)
- 技术(32749)
- 经济学(31167)
- 基金
- 项目(211872)
- 科学(165861)
- 基金(154568)
- 研究(146678)
- 家(137313)
- 国家(136224)
- 科学基金(116436)
- 社会(90004)
- 社会科(85229)
- 社会科学(85206)
- 省(84507)
- 基金项目(82592)
- 自然(80611)
- 自然科(78829)
- 自然科学(78808)
- 自然科学基金(77353)
- 划(71543)
- 教育(67964)
- 资助(64445)
- 编号(58214)
- 重点(47586)
- 成果(46278)
- 部(45581)
- 创(44406)
- 发(43995)
- 科研(41707)
- 计划(41602)
- 创新(41386)
- 课题(40408)
- 大学(38861)
- 期刊
- 济(108821)
- 经济(108821)
- 研究(78574)
- 学报(56239)
- 中国(50862)
- 农(49715)
- 科学(48546)
- 管理(40977)
- 大学(40552)
- 学学(38643)
- 农业(34788)
- 财(34597)
- 教育(30680)
- 技术(24409)
- 融(20164)
- 金融(20164)
- 财经(18319)
- 业经(18041)
- 业(17943)
- 经济研究(17709)
- 科技(15804)
- 业大(15567)
- 经(15450)
- 版(15003)
- 图书(14815)
- 问题(14126)
- 理论(14055)
- 技术经济(13954)
- 实践(13151)
- 践(13151)
共检索到401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宁 金璐 阮颖 陈东红
磺酸转移酶(SOT,EC2.8.2.–)催化的磺酸化反应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甘蓝型油菜BnaSOT12a基因是与拟南芥中aTSOT12基因同源的一个磺酸转移酶基因。为探寻BnaSOT12a基因的抗性相关功能,对其在油菜中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在拟南芥中过表达情况下对转基因植株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naSOT12a基因在甘蓝型油菜的根、叶、花芽和花中都有表达,其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与果荚中没有表达;甘蓝型油菜BnaSOT12a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过表达,能提高转基因植株在发芽和根生长方面对naCl胁迫的耐受能力,但在盐胁迫下,BnaSOT12a的磺酸化作用并不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宝英 阮颖 官春云 刘春林
2011年3月,于湖南农业大学试验田甘蓝型双低油菜GX–49品系中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株,命名为72A。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败育时期花药发育进行观察,通过与双低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系GZ–4和GZ–20–2杂交,对其遗传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2A为典型的无花粉囊败育型,且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吴江生 魏泽兰 刘后利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娜 郎丽娜 卢虹 刘璐 刘亚萍 刘霞 田正书 王阳 黄镇 徐爱遐
低温是影响油菜生产和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为了阐明油菜抗寒性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甘蓝型油菜强抗寒GZ恢和弱抗寒10B杂交获得的147个F_2单株为定位群体、以双亲及F2∶3家系为辅助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生理学指标及自然条件下抗寒性调查对抗寒基因QTL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630对SSR引物中有160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25.40%;160对多态性引物中有102对在F_2群体中有多态性,多态率63.75%,102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229个。10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图谱总长974.70 c M,平均距离为5.70 c M。在自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抗裂角指数 机械化收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志荣 官春云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较大、农艺性状和其他品质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967L,04068-4和246009-2为材料,探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油菜硫苷特性与对菌核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高硫苷品系967H,246009-2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小于低硫苷品系967L,04068-4.高硫苷品系在苗期保持较高的SOD,POD,CAT和PAL等保护酶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量.接种菌核病菌后,各品系MDA含量以及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加,而PPO活性下降,但是高硫苷品系MDA含量和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幅比低硫苷品系低,PP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兵 刘志全 王璐琳 胡建军 唐铭霞 戴成 王克秀 马朝芝
【目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克隆拟南芥MYB-CC家族转录因子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组织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研究,为BnPHL12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序列比对方法(blast)在甘蓝型油菜泛基因组数据库BnIR中鉴定AtPHL12的同源基因BnPHL12,在“Westar”品系中克隆AtPHL12的同源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进化分析。利用qRT-PCR及GUS染色方法检测AtPHL12同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检测BnPHL12的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活性。利用农杆菌侵染介导的转化方法,创建BnA01PHL12过量表达转化植株,并进行BnA01PHL12功能分析。【结果】在“Weatar”材料中克隆到4个AtPHL12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nA01PHL12(705 bp),BnC01PHL12(705 bp),BnA05PHL12(705 bp)和BnC05PHL12(696 bp),分别编码234、234、234、231个氨基酸,与AtPHL12的序列相似性大于70%,均含有保守的MYB DNA结合结构域和Coiled-Coiled结构域。BnA01PHL12与BnC01PHL12分别来源于白菜的BraA01t04110Z、甘蓝的BolC01g050170.2J。BnPHL12的同源基因在根、茎、叶、花蕾中均有表达,在根和叶的表达水平更高;BnA01PHL12与BnC01PHL12在花药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BnA01PHL12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在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中,利用绒毡层特异表达基因BnA9启动子驱动BnA01PHL12表达,导致转基因材料雄性不育。【结论】在甘蓝型油菜中,AtPHL12的4个同源基因具有保守的MYB 和CC结构域,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在绒毡层细胞中过量表达BnA01PHL12,创制了新的雄性不育材料,为研究花药发育提供良好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瑶 丁一娟 汪雷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万华方 刘瑶 梅家琴 丁一娟 梁颖 曲存民 卢坤 李加纳 钱伟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高抗菌核病甘蓝型油菜RB165的几种关键酶编码基因与菌核病抗性的关系。【方法】以RB165及其野生甘蓝抗病亲本BP(Brassica incana)和耐、感病甘蓝型油菜为试材,离体鉴定叶、茎菌核病抗性,并用qRT-PCR对4个病程相关基因(OXO、Cu/Zn SOD、PR2和PR3)在叶片接种0、6、12、24、36 h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参试材料叶片和茎杆的抗病性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93);RB165的抗病性低于RP,但极显著高于耐、感病品(种)系;接种核盘菌后,OXO的表达被抑制,Cu/Zn SOD的表达则先下降后上升,PR2的表达出现2次峰值,PR3的表达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林忠武 董军刚 魏泽兰 石淑稳 张丽丽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心成 贺日升 肖硕定 张振乾 杨柳 刘忠松 陈浩
为促进甘蓝型油菜抗倒伏品种的培育,挖掘甘蓝型油菜茎秆抗倒伏的基因资源,以4份抗倒伏和3份易倒伏种质为材料,取其盛花期下部茎秆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总果胶、原果胶和木质素等5种组分的含量,并对YLS0084(抗倒伏)和YLS1691(易倒伏)的下部茎秆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抗倒材料的纤维素和总果胶平均含量极显著高于易倒伏材料;转录组分析共挖掘到7 397个表达量上调和9 438个表达量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翻译、氨基酸代谢和信号转导等通路;通过qRT-PCR验证了9个与油菜抗倒伏相关的基因(BnaA01G0071800ZS、BnaA01G0175700ZS、BnaA01G0205800ZS、BnaA03G0404800ZS、BnaA03G0517200ZS、BnaA05G0431400ZS、BnaA07G0056300ZS、BnaA09G0031300ZS和BnaC05G0128400ZS)在YLS0084中显著上调表达。研究结果证明了甘蓝型油菜茎秆中纤维素和总果胶的含量对抗倒伏起积极作用,并为甘蓝型油菜抗倒伏提供了一定的重要基因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来强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马朝芝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皇甫海燕 官春云
【目的】建立适合于提取油菜叶片全蛋白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为今后油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菌核菌诱导抗、感菌核病油菜后的蛋白差异表达情况,为寻找抗菌核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以油菜抗菌核病近等基因系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和感菌核病亲本98C40为材料,在其生长的苗期阶段,接种菌核菌72h之后,分别提取其叶片全蛋白。运用双向电泳技术、PD-quest软件、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检测到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与感病亲本98C40之间有4个差异蛋白点,蛋白点a,线粒体ATP合酶F1β亚基(mitochondrial F1ATP synthase be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胜求 张艳 徐久玮 甘莉
对不同抗性油菜品种7-8叶期及盛花期感染油菜菌核病后及对照叶片中几种重要防御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7-8叶期叶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盛花期,而盛花期POD、PPO、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8叶期。与对照相比,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抗病品种变化较小且因品种而异;7-8叶期及盛花期处理叶片中,各品种(系)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达显著水平,并且中R888达极显著水平;7-8叶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盛花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均显著地下降,并以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较多,其中,中R88...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防御酶 抗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平 田保明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