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7)
2023(7732)
2022(6865)
2021(6298)
2020(5760)
2019(13432)
2018(13382)
2017(26103)
2016(14690)
2015(16576)
2014(16908)
2013(16916)
2012(15886)
2011(14409)
2010(14590)
2009(13559)
2008(13706)
2007(12530)
2006(10375)
2005(9305)
作者
(45307)
(38217)
(38168)
(36291)
(24136)
(18499)
(17485)
(15070)
(14126)
(13751)
(12954)
(12856)
(12184)
(12152)
(12063)
(12032)
(11880)
(11297)
(11090)
(10802)
(9577)
(9473)
(9351)
(8668)
(8597)
(8556)
(8537)
(8480)
(7904)
(7763)
学科
(63657)
经济(63601)
管理(39980)
(39765)
方法(36085)
数学(32858)
数学方法(32383)
(32194)
企业(32194)
(15711)
(15683)
(14601)
中国(13951)
地方(11207)
(11161)
贸易(11159)
业经(10945)
(10840)
(10578)
(10299)
财务(10266)
财务管理(10240)
农业(10238)
企业财务(9741)
理论(9638)
(9164)
银行(9136)
(9122)
(8841)
金融(8839)
机构
大学(217787)
学院(216453)
(86309)
经济(84445)
管理(81996)
研究(73102)
理学(71686)
理学院(70835)
管理学(69140)
管理学院(68738)
中国(53386)
科学(48714)
(45638)
(44274)
(39247)
(38614)
业大(37271)
研究所(36096)
农业(35557)
中心(34014)
(32011)
财经(31447)
(28508)
北京(28364)
(27499)
师范(27158)
经济学(26773)
(25945)
(25344)
经济学院(24430)
基金
项目(147778)
科学(115151)
基金(107621)
研究(100870)
(95838)
国家(95111)
科学基金(80222)
社会(62767)
社会科(59538)
社会科学(59517)
(58701)
基金项目(56707)
自然(54856)
自然科(53647)
自然科学(53628)
自然科学基金(52658)
(49853)
教育(47793)
资助(46017)
编号(39942)
重点(33797)
(32896)
成果(32458)
(30857)
(30234)
科研(29376)
计划(29375)
创新(28322)
课题(27834)
教育部(27519)
期刊
(86552)
经济(86552)
研究(56982)
学报(41352)
(39164)
中国(38198)
科学(34911)
(30658)
大学(29633)
学学(28262)
管理(27405)
农业(26245)
教育(20026)
技术(18744)
(17386)
金融(17386)
财经(15524)
(14777)
经济研究(14463)
统计(13688)
业经(13657)
(13235)
(12240)
问题(12073)
(11973)
技术经济(11683)
决策(11199)
业大(10740)
理论(10087)
科技(10065)
共检索到304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王瑞  魏忠芬  李加纳  王军  李大雄  张太平  
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俊平  张书芬  王建平  文雁成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朱家成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平均位点4.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性比率为78.17%;同时利用获得的SSR多态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29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有较好的吻合性。本研究可为油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及材料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王瑞  李加纳  张太平  
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灏  赵卫国  李殿荣  田建华  张文学  赵小平  王爱娜  李永红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对来自我国19个省市和国外8个油菜主产国的104份不同类型、不同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RAPD分析,在3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40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88条,其中具多态性的252条,多态率87.5%,每引物平均多态位点6.3个。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0.3时,可将104份材料分为8大类,其中最大遗传距离0.646 7,最小0.072 9,表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类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海峰  瞿利英  孟倩  张搏  黄伟男  许婷  康文霞  董振生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白花突变材料的三系选育,并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方法】从2004年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材料中发现了1株甘蓝型油菜白花突变体单株,自交产生育性分离;通过连续兄妹交筛选优质不育系,同时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临保系和优质恢复系,最后运用临保系与恢复后代测交出现7∶1的育性分离比的方法来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结果】选育出稳定的白花纯合两型系、白花临保系、白花全不育系及恢复系。在遗传验证中,得到了编号为h25的非恢复株,符合自交61∶3、测交7∶1的分离比例。【结论】实现了白花性状的三系配套,初步证明复等位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文雁成  王汉中  沈金雄  刘贵华  张书芬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amplifiedpolymorphism)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傅廷栋  郑用琏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种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但决定系数较小。SSR及ISSR标记遗传距离难以预测甘蓝型油菜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Stine Tuevesson  Bo Gertsson  
利用ISSR(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技术比较了 2 4份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2 0个引物扩增出了 12 5条多态性带。UPGMA聚类分析将 2 4份材料分为 3组。第一组为 6份瑞典冬性和 8份中国半冬性材料 ,第二组为 2个中国半冬性材料湘油 15号和保 81,第三组为 8份瑞典春性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 ,表明研究所用中国半冬性、瑞典冬性和瑞典春性 3类材料彼此间区分明显 ,中国半冬性油菜与瑞典冬性油菜的遗传关系比与瑞典春性油菜的关系近。结果显示 ,ISSR技术是估计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宝英  阮颖  官春云  刘春林  
2011年3月,于湖南农业大学试验田甘蓝型双低油菜GX–49品系中发现了1株雄性不育株,命名为72A。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败育时期花药发育进行观察,通过与双低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系GZ–4和GZ–20–2杂交,对其遗传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2A为典型的无花粉囊败育型,且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献锋  胡玉梅  于澄宇  葛娟  郭英芬  董军刚  胡胜武  
通过人工气候箱处理、半薄切片观察、田间育性调查以及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甘蓝型油菜温敏雄性不育材料Huiyou50S的温度响应规律、细胞学败育特征、遗传模式及不育基因遗传定位。结果表明:Huiyou50S属于反型温敏不育系,低温不育、高温可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接近昼24℃/夜14℃;Huiyou50S的花药败育发生在单核期,小孢子细胞内容物收缩、解体,最终只剩空壳,绒毡层细胞在单核后期提前降解消失;Huiyou50S×中双11正反交F2、BC1的育性分离比符合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法)筛选到与不育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3个,并将不育基因初步定位在A1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芬芳  杨学乐  彭烨  邬贤梦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赵惠贤  路明  张春红  俞延军  
 从国内外77份甘蓝型油菜材料中筛选出1份Shaan-GMS的恢复材料"96-803",对其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Shaan-GMS育性恢复遗传机制符合2对核基因互作控制假说,假设不育基因为Ms,其对应的隐性可育等位基因为ms,Rf为Ms的显性抑制基因,rf为Rf的隐性等位基因,基因型Ms-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7种基因型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则Shaan-GMS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的基因型为msmsRfRf,隐性测交系"84004"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和其他8份材料的测交结果表明,Shaan-GMS同6CA恢保关系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