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9)
- 2023(11410)
- 2022(10208)
- 2021(9639)
- 2020(8269)
- 2019(19171)
- 2018(19033)
- 2017(36760)
- 2016(20439)
- 2015(23005)
- 2014(22947)
- 2013(22773)
- 2012(20855)
- 2011(18837)
- 2010(18578)
- 2009(17045)
- 2008(16512)
- 2007(14271)
- 2006(12337)
- 2005(10729)
- 学科
- 济(79824)
- 经济(79732)
- 管理(56159)
- 业(52482)
- 企(44412)
- 企业(44412)
- 方法(41435)
- 数学(36260)
- 数学方法(35658)
- 学(21216)
- 农(19488)
- 中国(18775)
- 财(18331)
- 业经(16542)
- 地方(15648)
- 理论(14313)
- 贸(13759)
- 贸易(13751)
- 和(13484)
- 易(13348)
- 农业(13054)
- 环境(12595)
- 制(12337)
- 技术(12254)
- 务(11617)
- 财务(11550)
- 财务管理(11527)
- 划(11054)
- 企业财务(10934)
- 教育(10568)
- 机构
- 大学(291405)
- 学院(287888)
- 管理(113617)
- 济(107062)
- 经济(104637)
- 理学(99527)
- 研究(99441)
- 理学院(98389)
- 管理学(96110)
- 管理学院(95641)
- 中国(70258)
- 科学(67643)
- 京(63126)
- 农(54985)
- 所(52213)
- 业大(50121)
- 研究所(48323)
- 财(46675)
- 中心(43887)
- 农业(43851)
- 江(41020)
- 北京(39854)
- 财经(38180)
- 范(37537)
- 师范(37037)
- 院(36427)
- 经(34754)
- 州(33726)
- 技术(32258)
- 经济学(30966)
- 基金
- 项目(207154)
- 科学(160247)
- 基金(148996)
- 研究(143529)
- 家(133361)
- 国家(132328)
- 科学基金(111567)
- 社会(86661)
- 省(82072)
- 社会科(81929)
- 社会科学(81904)
- 基金项目(78915)
- 自然(77319)
- 自然科(75409)
- 自然科学(75383)
- 自然科学基金(73969)
- 划(69930)
- 教育(65947)
- 资助(63793)
- 编号(57341)
- 重点(46779)
- 成果(46159)
- 部(44427)
- 发(43446)
- 创(42700)
- 计划(40824)
- 科研(40686)
- 课题(40170)
- 创新(39835)
- 大学(37750)
- 期刊
- 济(110904)
- 经济(110904)
- 研究(80022)
- 学报(56113)
- 中国(51213)
- 农(48855)
- 科学(48373)
- 管理(41040)
- 大学(40736)
- 学学(38621)
- 农业(34524)
- 财(33213)
- 教育(31433)
- 技术(24648)
- 融(19606)
- 金融(19606)
- 业(17989)
- 经济研究(17742)
- 业经(17682)
- 财经(17576)
- 业大(15835)
- 图书(15759)
- 科技(15481)
- 经(14853)
- 版(14548)
- 问题(14363)
- 理论(13983)
- 技术经济(13948)
- 林业(13883)
- 统计(13349)
共检索到406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锦芳 蒲晓斌 李浩杰 黄驰 刘培 李蒲 唐俊华 蒋梁材
本文对861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的NIRS法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以NIR法测试甘蓝型油菜自然种粗脂肪含量普遍较自交种高,自交种粗脂肪含量与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绝对值差异达1%显著水平。自交种和自然种粗脂肪含量的NIR法测试结果间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达1%显著水平,说明在已知自交种粗脂肪(x)含量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可通过回归方程y=16.844+0.614x预测自然种粗脂肪(y1)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萍 张赛群
以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的种间杂种为母本,以青花菜为父本进行回交,给开花后不同天数的柱头一次性授以成熟花粉。结果表明:开花时间越长的柱头授粉后结角率越低,以花开1~3d的结角率较高,达90%以上。但受精指数仍然较低,很难获得回交种子。总之,回交系和性很低,回交后代败育严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万渠 莫鉴国 余勤
用于甘蓝型油菜标记杂种选育的标记研究和筛选*李万渠莫鉴国余勤STUDIESANDSCREENINGONTHEGENETICMARKERSUSEDFORGENETICMARKERBREEDINGINBrasicanapusL.LiWanquMoJian...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遗传标记,标记杂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杨小牛 但芳
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马朝芝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杨小牛但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BREEDINGFORSELF-INCOMPATIBILITYLINESWITHDOUBLEZEROONBrasicanapusL.MaChao...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性 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叶桑 崔翠 郜欢欢 雷维 王刘艳 王瑞莉 陈柳依 曲存民 唐章林 李加纳 周清元
【目的】菜籽油在烹饪、食品加工及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根据生产需要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通过对2种环境下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分析,寻找甘蓝型油菜脂肪酸组分的QTL及影响本群体脂肪酸组分的候选基因。【方法】以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10D130和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高世代重组自交系(RIL)为研究材料,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2个年度在重庆市北碚区2个不同的环境中设置田间试验,收获自交种子,采用气相色谱法3次重复对种子的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该RIL群体进行基因分型,DNA样品预处理及芯片处理严格按照Illumina Inc公司Infinium HD Assay Ultra操作说明进行。取最小阈值LOD 2.0利用JoinMap4.0软件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通过QTL IciMapping V4.1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定位。【结果】2种环境中,两亲本各性状间差异及RIL群体各性状在株系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6种脂肪酸含量在2个环境中均表现为连续分布,适合进行QTL检测。构建用于QTL定位的遗传图谱包含1 897个多态性SNP标记,覆盖甘蓝型油菜基因组3 214.19 cM,平均图距1.69 cM。利用此图谱,在2个环境共检测到位于8条染色体上的23个控制脂肪酸组分QTL位点,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6、3、4、5、2和3个,其中在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发现多种脂肪酸含量的QTL"富集区"。在A05染色体上检测到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亚油酸与亚麻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同;在A08和C03上都检测到油酸、廿碳烯酸和芥酸含量重叠的主效QTL,油酸与廿碳烯酸及芥酸表现加性效应相反。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在17个QTL置信区间内筛选到22个候选基因,主要通过编码脂肪酸去饱和酶、全羧化酶合酶、碳链延长酶和参与酰基辅酶A生物合成等途径调控脂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结论】利用甘蓝型油菜6K SNP芯片准确定位了2种环境条件脂肪酸组成的QTL位点,筛选到位于A05、A08和C03染色体上多种脂肪酸QTL的"富集区",并与拟南芥脂肪酸代谢基因比对出该群体油菜脂肪酸代谢基因,可作为改善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重要区段及候选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学芳 李少钦 李殿荣 李永红 董育红
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种间遗传效应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油菜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甘蓝型油菜CMS和同核CIMS与4个恢复系按照ACII不完全双列杂交(3×4)配制2套同核异质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将29个性状指标划分为农艺、产量、品质3类性状,利用QGA Station Microsoft分析软件中的加-显性(AD)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高21.85%,72.11%,13.48%,显性方差分别高3.58%,94.4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任乐见 栗根义 张晓伟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了2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合成的品系中79%自交不亲和、34%品系抗寒、96%的品系耐热、8%品系抗病毒病。84%的品系抗油菜霜霉病、78%避开了菌核病。3个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是41A的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且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正反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性彻底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正反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仍高达80%,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这些正反后代中3个组合抗寒,大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了菌核病。它们的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
关键词: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甘蓝 大白菜 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卓 李健 李栒 官春云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丹 胡庆一 张振乾 王悦 官春云
提高油菜籽品质一直是育种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的栽培措施对油菜不通脂肪酸合成有一定影响,为从分子方面促进油菜脂肪酸组成改良研究的发展,以甘蓝型油菜420为材料,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栽培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及fad2、fad3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硼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fad2、fad3的表达量变化与叶绿素含量规律相同,且通过线性拟合分析发现,fad2、fad3基因表达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竹云 赵兴忠 陈娜 陈文杰 李殿荣 李敏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时期甘蓝型油菜光合性状杂种优势的真实表现,为油菜的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套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种F1(杂油59、秦优7号、秦杂油3号、秦杂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比较了其光合面积、主要气体交换参数、群体生长量、群体生长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性。【结果】①在整个生育期内,甘蓝型油菜杂种F1在光合面积、群体生长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主要气体交换参数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正向优势,叶绿素含量无明显的杂种优势,群体生长速率则在大多时期表现为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②甘蓝型油菜各个光合性状之间的杂种优势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赵惠贤 张春宏 路明
以6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不育系同恢复系按NC (6×5)设计配成的3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杂种产量优势、特殊配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23个RAPD引物在6个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间共扩增出89条多态性条带,据此计算出亲本间的相似系数为0.2706~0.6164。聚类分析将参试的6个保持系和5个恢复系分为4组,第1组包括6个保持系和1个恢复系C5,第2组包括C1和C42个恢复系,第3组包括1个恢复系C2,第4组包括1个恢复系C3,亲本分组结果与其地理来源关系不大;方差分析表明,组合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与产量、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江禹奉 但芳 但巴 傅廷栋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有望解决大量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困难。通过对国外和国内 5 0份材料对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2 71”、“SI 130 0”恢复性或保持性的研究 ,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中找到了SI系的保持系 ,并得到 4个保持效果好的双低 (低芥酸、低硫苷 )材料 ,大部分材料能恢复自交不亲和特性 ,因而易于选育到优良杂交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保持系配制的单交和三交杂种都有一定的产量潜力 ,通过筛选适当的恢复系有望得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杂种。
关键词:
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 保持系 杂交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