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92)
2023(3854)
2022(3427)
2021(3153)
2020(2972)
2019(6638)
2018(6703)
2017(12142)
2016(7341)
2015(8327)
2014(8420)
2013(8145)
2012(7673)
2011(7108)
2010(7190)
2009(6658)
2008(6506)
2007(5906)
2006(4986)
2005(4428)
作者
(24725)
(20890)
(20672)
(19410)
(13226)
(10121)
(9369)
(8235)
(7854)
(7569)
(7259)
(7018)
(6898)
(6890)
(6748)
(6377)
(6133)
(6103)
(6051)
(5895)
(5431)
(5382)
(5140)
(4884)
(4753)
(4689)
(4665)
(4564)
(4493)
(4328)
学科
(28305)
经济(28282)
管理(17084)
方法(16334)
(15460)
数学(14702)
数学方法(14340)
(13051)
企业(13051)
(8765)
中国(6790)
(6324)
理论(5679)
地方(4863)
业经(4769)
(4702)
(4590)
贸易(4587)
(4448)
(4359)
(4330)
银行(4290)
(4269)
金融(4266)
(4145)
(4118)
技术(3872)
农业(3837)
环境(3730)
(3703)
机构
学院(103096)
大学(102719)
研究(41354)
(36152)
经济(35276)
管理(35251)
理学(30328)
科学(30110)
理学院(29946)
中国(28883)
管理学(28802)
管理学院(28640)
(27962)
(24136)
(23284)
农业(22646)
研究所(22421)
业大(22275)
中心(18113)
(16217)
(15076)
(15058)
(14942)
技术(14765)
北京(14727)
农业大学(14503)
(13630)
(13318)
科学院(13295)
(12812)
基金
项目(74234)
科学(55564)
基金(51465)
(48656)
国家(48326)
研究(46586)
科学基金(38951)
(31524)
自然(28550)
自然科(27940)
自然科学(27923)
自然科学基金(27395)
(26723)
基金项目(26269)
社会(26217)
社会科(24779)
社会科学(24774)
资助(23379)
教育(22474)
编号(17686)
重点(17636)
计划(17526)
科技(16809)
(15469)
(15107)
(15035)
科研(14902)
成果(14725)
创新(14178)
课题(14143)
期刊
(36445)
经济(36445)
学报(27200)
研究(26481)
(25452)
中国(21945)
科学(20700)
大学(18698)
学学(17971)
农业(17525)
管理(14018)
教育(11825)
(10897)
技术(10290)
(10151)
业大(8755)
统计(7941)
(7500)
金融(7500)
农业大学(7226)
(6961)
(6660)
决策(6468)
林业(6467)
科技(6295)
经济研究(6165)
财经(5357)
技术经济(5305)
业经(5298)
自然(4989)
共检索到153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发明  洪登峰  刘平武  谢彦周  何庆彪  杨光圣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及其临保系T45与来源不同的几个自交系和常规品种杂交和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提出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的新遗传模式,即育性受2对育性基因Ms3和Rf控制。其中Ms3有2个等位基因,Ms3为野生型显性可育基因,ms3为隐性不育基因;Rf位点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Rfc为野生型可育基因,Rfa为突变恢复型可育基因,而Rfb为突变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Rfa>Rfb>Rfc。按照这一遗传模式,9012AB可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不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临保系基因型为ms3ms3RfcRfc;恢复系基因型为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王瑞  李加纳  张太平  
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田保明  文雁成  刘建明  任乐建  
通过多年大量的筛选 ,在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一批恢复系 ,并利用筛选的恢复系中的恢复基因 ,转育出一批恢复性能良好、品质优良、配合力高的恢复系。对这些恢复系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为一对主效基因 ,但这些不同来源的恢复基因的等位性不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唐章林  徐新福  谌利  李祥洪  张子龙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平  田保明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宋文光  
对9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分析表明,杂种的产量优势明显,组合间差异较大。全株总有效角果数不仅优势明显,而且与单株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单株产量的贡献最大。大多数性状存在程度不同的杂种优势,全株总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幼苗鲜重,幼苗干重的优势较强,可以作为杂种优势鉴定和杂交组合选择的主要性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傅廷栋  
对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S45A和117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相同,其雄性败育于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小孢子不形成花粉壁并开始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径向扩大和小液泡化并逐渐解体。9012A雄性败育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胼胝质壁不降解和不释放出四分体,并且四分体开始液泡化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逐步大液泡化,直至最后解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可琪  曾新华  袁荣  闫晓红  吴刚  
【目的】明确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TE5A花药败育的时期及细胞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温度(16℃和22℃)处理试验材料不育系TE5A,分别观察植株的育性及花器形态;并采用常规半薄切片技术,通过甲苯胺蓝、苯胺蓝和苏丹黑B等染料进行染色,观察并比较该不育系TE5A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药发育的显微结构、胼胝质以及脂质体等脂类物质的异同;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当把可育株油菜从16℃光照培养箱移到22℃光照培养箱后7 d,观察到花朵的育性转变为雄性不育。把22℃光照培养箱的不育株油菜移到16℃光照培养箱后,观察到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典进  陈爱武  段志红  姜华  张梅  黄继武  王军民  
利用不育系 986A和 114 1A与恢复系 5 90 0进行杂交制种 ,在设置不同行比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中 ,调查了不育系 986A的生育特性 ,初步研究了利用该不育系制种的技术。结果表明 ,不育系 986A具有营养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异交结实性高等优良特性 ;合理播期、初花期摘顶、终花后割除恢复系等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杂交种的关键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傅廷栋  
对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 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宜3A 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 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 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 最后解体; 在相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 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 同时, 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 并逐步解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油菜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GCMS)三系是在综合了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途径。本文根据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的显隐性的不同,将GCMS分成显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DGCMS)和隐性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RGCM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