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4)
- 2023(14547)
- 2022(12610)
- 2021(11861)
- 2020(9922)
- 2019(22759)
- 2018(22830)
- 2017(43084)
- 2016(23973)
- 2015(27051)
- 2014(27190)
- 2013(26785)
- 2012(24822)
- 2011(22614)
- 2010(22718)
- 2009(20726)
- 2008(20079)
- 2007(17666)
- 2006(15628)
- 2005(13903)
- 学科
- 济(99893)
- 经济(99800)
- 管理(64514)
- 业(61651)
- 企(50227)
- 企业(50227)
- 方法(43006)
- 数学(37087)
- 数学方法(36531)
- 中国(28537)
- 农(26281)
- 地方(25084)
- 学(24463)
- 业经(22052)
- 财(20859)
- 农业(17694)
- 理论(17317)
- 贸(16216)
- 贸易(16201)
- 制(16185)
- 和(15910)
- 环境(15646)
- 易(15614)
- 技术(15598)
- 银(15521)
- 银行(15464)
- 融(15070)
- 金融(15068)
- 行(14877)
- 教育(13899)
- 机构
- 大学(336707)
- 学院(336673)
- 管理(130232)
- 济(128528)
- 经济(125511)
- 研究(117660)
- 理学(112038)
- 理学院(110691)
- 管理学(108397)
- 管理学院(107794)
- 中国(86439)
- 科学(76437)
- 京(73791)
- 所(60925)
- 农(60277)
- 财(57712)
- 研究所(55576)
- 业大(53319)
- 中心(52848)
- 江(50318)
- 农业(47385)
- 北京(47095)
- 范(46887)
- 师范(46390)
- 财经(45717)
- 院(42558)
- 州(41694)
- 经(41403)
- 技术(38770)
- 经济学(37288)
- 基金
- 项目(229642)
- 科学(178737)
- 研究(166114)
- 基金(162948)
- 家(143137)
- 国家(141884)
- 科学基金(120529)
- 社会(101038)
- 社会科(95560)
- 社会科学(95537)
- 省(92504)
- 基金项目(86060)
- 自然(79839)
- 自然科(77970)
- 自然科学(77951)
- 划(77586)
- 教育(77191)
- 自然科学基金(76491)
- 编号(68528)
- 资助(68303)
- 成果(56203)
- 发(52164)
- 重点(51754)
- 部(49182)
- 课题(48692)
- 创(47521)
- 创新(44229)
- 科研(43822)
- 计划(42565)
- 大学(41872)
- 期刊
- 济(145376)
- 经济(145376)
- 研究(99329)
- 中国(69488)
- 学报(58036)
- 农(55663)
- 科学(51326)
- 管理(48734)
- 教育(44205)
- 大学(42565)
- 财(41950)
- 学学(39888)
- 农业(39316)
- 技术(31091)
- 融(28677)
- 金融(28677)
- 业经(24793)
- 经济研究(22819)
- 财经(21391)
- 业(20538)
- 图书(19794)
- 问题(18492)
- 经(18160)
- 科技(17274)
- 技术经济(16418)
- 理论(16417)
- 版(15709)
- 统计(15413)
- 业大(15365)
- 实践(15186)
共检索到503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可琪 曾新华 袁荣 闫晓红 吴刚
【目的】明确甘蓝型油菜温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TE5A花药败育的时期及细胞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温度(16℃和22℃)处理试验材料不育系TE5A,分别观察植株的育性及花器形态;并采用常规半薄切片技术,通过甲苯胺蓝、苯胺蓝和苏丹黑B等染料进行染色,观察并比较该不育系TE5A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花药发育的显微结构、胼胝质以及脂质体等脂类物质的异同;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对其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当把可育株油菜从16℃光照培养箱移到22℃光照培养箱后7 d,观察到花朵的育性转变为雄性不育。把22℃光照培养箱的不育株油菜移到16℃光照培养箱后,观察到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傅廷栋
对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宜3A 花药发育过程中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 宜3A 雄性败育发生于花粉母细胞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 不能形成二分体或四分体; 花粉母细胞原生质体浓缩并逐步收缩, 最后解体; 在相当于正常油菜的单核小孢子阶段, 花粉母细胞壁上形成“类花粉壁”; 同时, 其绒毡层细胞质浓缩, 并逐步解体。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核雄性不育 花药 解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NCa不育系是从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的远缘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NCa不育系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NCa雄性败育发生于单核花粉晚期。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释放出的单核小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并在早期形成花粉壁,但是晚期单核花粉细胞质和细胞核相继降解,仅剩下含大液泡或内空的花粉壁;在四分体时期以前绒毡层与正常花药组织的无异,但随后细胞质开始逐渐小液泡化并最终解体。与已经研究过的其它油菜细胞质不育系相比,该不育系的败育时期相对较晚;其花药败育特点明显不同于已研究过的所有油菜胞质不育类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军刚 董振生 刘绚霞 刘创社 李红兵
对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系533S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了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533S的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不能形成正常的孢原细胞进而分化出花粉囊,属无花粉囊型不育系。在败育过程中,花药的大小一直在增加,但始终无花粉囊的分化。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533S的部分花药可分化出1~2个花粉囊,产生少量可育花粉粒。最终,随着生态条件的进一步变化,花药的发育完全正常,产生大量正常可育花粉粒。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不育系 花药发育 细胞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欢 姚家玲 涂金星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以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不能分化形成花粉囊。S45A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发生在小孢子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败育的特点为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逐渐变形解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C022A不育系的花药在小孢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退化解体;有些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还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并伴随...
关键词:
油菜 雄性不育 细胞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傅廷栋
对三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S45A和117A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相同,其雄性败育于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至单核小孢子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减数分裂完成后,小孢子不形成花粉壁并开始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径向扩大和小液泡化并逐渐解体。9012A雄性败育于花粉母细胞至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其主要特点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胼胝质壁不降解和不释放出四分体,并且四分体开始液泡化解体;同时,绒毡层细胞逐步大液泡化,直至最后解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明建 王国槐 朱卫平
【目的】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类型雄性不育系的败育时期与细胞学特征。【方法】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92A、隐性核不育系86A与显性核不育系629A为材料,保持系392B作对照,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的花药败育过程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86A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629A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分裂后解体、不能完成减数分裂;而392A是否败育,则受温度的影响,在高温下(日均温≥10℃)不产生花粉囊,花药败育,低温条件下则发育正常,雄蕊可育。【结论】86A和629A同属花粉母细胞败育型,392A属无花粉囊败育型,392A的温度敏感时期是在孢原细胞期前。392A、86A和62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华娟 李凤扬 董云麟
通过两年分期播种试验,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419A的育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419A属于高温不育型,育性表现年度间差异较小,比较稳定。在2月27日至3月13日,不育系419A主花序出现少量花朵带微粉。微量花粉花朵的出现同时受控于孕蕾期和开花期的温度。日平均气温低于4℃,对不育系419A花蕾的发育和花的育性变化有很大影响。10月17日播种,不育系419A的净不育花率为97.5%。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播种,不育系419A的净不育花率均达100%。考虑到对产量和育性的要求,在成都地区利用不育系419A进行杂交制种的播种期以10月17~23日为宜,繁殖不育系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瞿波 李海渤 傅廷栋
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观察表明 ,RGCMS S45A和RGCMS 117A中表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polCMS)的植株 ,其花器形态和花药发育的解剖学特点与polCMS相同 ,即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较小 ,表现彻底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表现部分雄性不育 ,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并产生一定数量可育花粉。表现核质不育 (RGCMS)的植株 ,在高温条件下 ,花瓣小 ,表现彻底的polCMS不育 ,无花粉囊的分化 ;在低温条件下 ,花瓣变大 ,也表现彻底雄性不育 ,具有核、质不育的共同特点 ,每个花药可分化出 1~ 4个花粉囊 ,但无可育花粉 ,其...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 形态学 解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典进 陈爱武 段志红 姜华 张梅 黄继武 王军民
利用不育系 986A和 114 1A与恢复系 5 90 0进行杂交制种 ,在设置不同行比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中 ,调查了不育系 986A的生育特性 ,初步研究了利用该不育系制种的技术。结果表明 ,不育系 986A具有营养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异交结实性高等优良特性 ;合理播期、初花期摘顶、终花后割除恢复系等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杂交种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唐章林 徐新福 谌利 李祥洪 张子龙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泽荣 曹诗琴 李思锦 岳宁燕 洪波 谢毅雪 陈雨蝶 邬贤梦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Y09AB和PolCMS保持系11217及恢复系11354为试验材料,分析Y09AB的遗传特性。选Y09AB中的不育株与保持系11217和恢复系11354杂交,两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F2代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符合15∶1,表明Y09AB的育性由2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将Y09AB与另2个隐性核不育二型系104AB和湘油402AB进行正反交,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说明Y09AB的不育基因与104AB和湘油402AB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关系。利用20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与Y09AB广泛测交,调查杂交F1代的育性情况,分析各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各组合F1代的所有植株均表现可育,恢复株率达100%,说明Y09AB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源广泛。组合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个测交组合中有18个组合比对照品种(沣油520)增产,其中增产15%以上的有7个;10个组合超中亲优势在25%以上;2个组合超高亲优势在30%以上。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参试组合中有7个比对照品种增产,其中增产5%以上的有3个,最高增幅达8.62%。从组合鉴定试验和组合比较试验的结果来看,Y09AB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强的杂种优势潜力,是1个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核不育二型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发明 洪登峰 刘平武 谢彦周 何庆彪 杨光圣
通过对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及其临保系T45与来源不同的几个自交系和常规品种杂交和测交后代的遗传分析,提出了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的新遗传模式,即育性受2对育性基因Ms3和Rf控制。其中Ms3有2个等位基因,Ms3为野生型显性可育基因,ms3为隐性不育基因;Rf位点存在3个复等位基因,Rfc为野生型可育基因,Rfa为突变恢复型可育基因,而Rfb为突变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为Rfa>Rfb>Rfc。按照这一遗传模式,9012AB可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不育株基因型为ms3ms3RfbRfb;临保系基因型为ms3ms3RfcRfc;恢复系基因型为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