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0)
2023(5708)
2022(4746)
2021(4264)
2020(3604)
2019(8110)
2018(8196)
2017(14603)
2016(8565)
2015(9670)
2014(9832)
2013(9142)
2012(8474)
2011(7674)
2010(7667)
2009(7112)
2008(6759)
2007(6017)
2006(5200)
2005(4590)
作者
(27972)
(23449)
(23417)
(22057)
(14668)
(11194)
(10630)
(9355)
(8767)
(8401)
(7957)
(7885)
(7655)
(7535)
(7433)
(7161)
(7041)
(6982)
(6828)
(6528)
(5994)
(5953)
(5684)
(5372)
(5356)
(5338)
(5264)
(5028)
(4983)
(4950)
学科
(32116)
经济(32082)
管理(23658)
(18085)
方法(16635)
数学(15159)
(14964)
企业(14964)
数学方法(14810)
(10070)
环境(8588)
中国(8265)
(8184)
理论(6586)
(6396)
(6387)
地方(6228)
(6198)
(6161)
业经(5659)
(5373)
金融(5366)
(5218)
银行(5188)
(5022)
农业(4916)
技术(4727)
(4724)
(4160)
资源(4158)
机构
学院(119954)
大学(118302)
研究(44116)
管理(41535)
(41517)
经济(40500)
理学(36044)
理学院(35593)
管理学(34353)
管理学院(34165)
科学(32174)
(31251)
中国(30665)
(25478)
农业(25356)
业大(24549)
(24392)
研究所(22729)
中心(20010)
(18675)
(18437)
技术(17257)
(16277)
农业大学(16182)
(15806)
(15759)
北京(15509)
(15074)
(15066)
师范(14732)
基金
项目(87048)
科学(67054)
基金(61801)
研究(57102)
(56805)
国家(56390)
科学基金(46930)
(37622)
社会(33693)
自然(33325)
自然科(32598)
自然科学(32588)
基金项目(31992)
自然科学基金(31931)
社会科(31848)
社会科学(31839)
(31367)
教育(27009)
资助(25968)
编号(21801)
重点(20282)
计划(19780)
(18852)
(18471)
科技(17960)
成果(17548)
科研(17506)
(17484)
创新(17373)
课题(16858)
期刊
(43508)
经济(43508)
研究(29587)
学报(29415)
(29014)
中国(26850)
科学(22559)
大学(20311)
农业(19626)
学学(19560)
管理(15628)
教育(14610)
(13666)
技术(11620)
(10658)
业大(9209)
(8479)
金融(8479)
统计(8337)
农业大学(7879)
(7778)
(7485)
业经(7404)
经济研究(6983)
科技(6927)
决策(6800)
财经(6707)
中国农业(5997)
(5725)
技术经济(5596)
共检索到174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忠松  官春云  陈社员  莫鉴国  TomOsborn  
为给克隆无蜡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减少无蜡粉基因分子标记的工作量 ,对用白菜型油菜有蜡粉材料 C1 -33与甘蓝型油菜无蜡粉材料 1 0 47种间杂交获得的 F1 ,自交所得 F2 ,以及与 C1 - 33回交获得的 BC1 ,BC2 代的蜡粉性状分离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1 0 47中显性无蜡粉基因位于甘蓝型油菜的 A染色体组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再云  刘后利  
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观察李再云,刘后利(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130070)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前期ⅠOBSERVATIONONCHROMOSOMEBEHAVIOURDURINGMEIOSISOFBRASSICAN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苗苗  田多成  李海龙  姚丽君  冀瑞琴  康俊根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是克隆甘蓝抗病优质重要基因的基础,以抗枯萎病、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的结球甘蓝自交系R4P1为材料,美国Epicentre公司的CopyControlTMpCC1BACTM为载体,构建了甘蓝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有73 344个克隆,插入片段平均大小约97 kb,空载率<3%,覆盖甘蓝基因组约10.9倍,筛选到甘蓝任一基因的概率为99.99%,这些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质量较好,可用于后续分析。构建的甘蓝BAC文库不仅可用于枯萎病基因的克隆,而且为克隆其他重要的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学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兰玉  陈苇  杨清辉  罗延青  董云松  李根泽  王敬乔  
利用甘蓝型油菜‘Wester’的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娜  郎丽娜  卢虹  刘璐  刘亚萍  刘霞  田正书  王阳  黄镇  徐爱遐  
低温是影响油菜生产和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为了阐明油菜抗寒性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甘蓝型油菜强抗寒GZ恢和弱抗寒10B杂交获得的147个F_2单株为定位群体、以双亲及F2∶3家系为辅助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生理学指标及自然条件下抗寒性调查对抗寒基因QTL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630对SSR引物中有160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25.40%;160对多态性引物中有102对在F_2群体中有多态性,多态率63.75%,102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229个。10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图谱总长974.70 c M,平均距离为5.70 c M。在自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来强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马朝芝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绍红  李云  杨进  王继胜  陈晓华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对F0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生殖器官上都明显区别于非加倍杂交植株,并利用加倍提高了甘白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获得了正常的F2代植株,说明对油菜种间杂交后代进行加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染色体数目不配对、自交不亲和等现象带来的影响,提高杂交后代自交结实,获得正常的F2代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尧锋  张冬青  余华胜  林宝刚  华水金  丁厚栋  傅鹰  
【目的】适合机械化收获是当今油菜育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重要目标。该研究以一个自然变异产生的油菜有限花序(denterminate inflorescence 1,di1)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有限花序的遗传模式,开展有限花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克隆,以期发掘候选基因,为培育适合机械化收获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新思路和新材料,为揭示油菜有限花序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一个稳定遗传的有限花序突变株系FM8与野生型自交系FM7开展正反交,观察F1和F2后代的花序形态,分析有限花序性状的遗传模式。在F2群体中挑选20个有限花序单株和20个野生类型单株构建混合池,对混合池和亲本开展20×和10×覆盖度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定位有限花序性状的关联区间。根据关联区间对应到拟南芥基因组的共线性区段和基因注释信息,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发掘序列变异,筛选关键基因。【结果】油菜有限花序突变性状表现为初花期主花序和侧枝花序顶部形成一个或若干个顶生花,花序无限生长受阻,导致结角期主枝和侧枝有封顶特征即有限花序。有限花序突变株系与野生型正反交F1均表现为野生型,F2代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的分离比符合13﹕3,说明有限花序的遗传受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对混合池及亲本开展全基因组重测序,得到30 12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和107 636个插入缺失标记(In Dels)标记,用于有限花序性状的全基因组定位。定位结果共检测获得7个显著关联区间,分布于油菜A08、A09、A10、C08和C09共5条染色体。其中,A10染色体上的关联区间峰值最高,是控制有限花序性状的主效位点。并且,A10染色体关联区间内的14.36—15.07 Mb的区域与C09染色体2个关联区间显示高度同源性。候选基因预测发现位于A08、A09、A10、C08和C09的5个关联区间包含有8个候选基因,包括TERMINAL FLOWER 1(TFL1)、FLOWERING LOCUS C(FLC)、ATBZIP14(FD)、MULTICOPY SUPPRESSOR OF IRA1 4(FVE)和SCHLAFMUTZE(SMZ)。基因序列分析表明di1突变体TFL1、FVE和SMZ的基因编码区存在序列变异,并导致蛋白序列变异。【结论】油菜有限花序突变由2对隐性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与有限花序性状显著关联的区间有7个,其中,位于染色体A10和C09的关联区间具有高度同源性。TFL1、FVE和SMZ被推断为有限花序性状的候选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石淑稳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吴江生刘后利石淑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STUDIESONANEWGERMPLASMRESOURCEOFDOMINANTGENECONTROLLINGYELLOWSEEDCOATINBrasicanapu...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建辉  张乐强  王汝颖  王彦华  张巍巍  马聪  轩淑欣  申书兴  
为了利用基因标记对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进行鉴定,针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共线性基因序列差异位点设计引物,以大白菜85-1和结球甘蓝11-1为试材,进行了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并在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易位系自交后代及大白菜和结球甘蓝不同商品种间进行了可利用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大白菜和结球甘蓝263个共线性基因共设计特异引物171对,66对引物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间表现出多态性扩增,所占比例为38.60%。66个基因标记中,基于大白菜基因序列获得的2个和基于结球甘蓝基因序列获得的48个,可作为结球甘蓝相对大白菜特异的基因标记,并成功用于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AT1-41和AT1-47及AT1-47自交后代的鉴定。进一步利用这66个基因标记在4个大白菜和4个结球甘蓝商品种中进行了PCR扩增,有52个标记能将供试的大白菜品种和结球甘蓝品种完全鉴定出来,有11个标记在部分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结果为深入研究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互作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聪  刘忠松  
采用近红外方法,分析104份甘蓝型油菜种子中的芥酸、油酸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运用简化基因组技术(ddRADseq)对全部材料进行基因分型;结合性状与基因型的数据,利用Tassel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与硫代葡萄糖苷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芥酸、硫代葡萄糖苷呈极显著负相关;群体结构分析将104份材料划分为4个亚群;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与芥酸、油酸含量显著关联的SNP标记主要分布在A08与C03染色体上,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显著关联的标记分布在A05、A02与C09染色体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兰玉  陈苇  杨清辉  罗延青  符明联  董云松  李根泽  王敬乔  
利用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贮存蛋白基因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 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而且获得的转基因种子通过脂肪酸含量分析表明,油酸含量比对照有了很大的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栗根义  高睦枪  杨建平  
以白菜和甘蓝种间对应性状作为遗传标记性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建立白菜—甘蓝附加系,并用附加系研究种皮颜色、花色和雄性不育等三个质量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在甘蓝的染色体组和甘蓝型油菜所含的甘蓝染色体组中,控制种皮颜色和控制花色的基因分别载于不同染色体上,控制所用白菜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基因与控制种皮颜色和花色的基因也分别载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选择种间对应质量性状有显隐性差异的白菜和甘蓝材料合成的甘蓝型油菜附加系,可用所选择性状作遗传标记对其进行区分和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志林   靳丰蔚   刘婷婷   王毅   谭莹莹   杨春慧   李蕊彤   王博   刘克德   董云  
【目的】表皮蜡质是覆盖植物叶片和茎秆等部位的疏水层,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甘蓝型油菜作为世界上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研究表皮蜡质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为实现油菜高产稳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油菜光叶突变体M8和普通蜡质叶中双11(ZS11)和C20的叶片表征进行记载,使用便携式植物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测定叶片光合速率;利用M8和ZS11、C20分别杂交获得2个F_1、自交构建2个F_2分离群体,用于分析油菜光叶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M8和ZS11杂交的F_2群体中光叶和蜡质叶表型单株分别进行混池,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结合靶向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克隆,结合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并通过RT-PCR验证候选基因。【结果】甘蓝型油菜光叶表型叶片气孔导度更大、光合效率更高;遗传分析表明M8光叶性状受1对基因控制,光叶相对蜡质叶为隐性。图位克隆将光叶控制基因定位至A08染色体0.134—0.699 Mb物理区间内。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ZS11,光叶突变体M8中A08染色体0.22—0.58 Mb区间存在大片段缺失,ZS11在该区段中的Bna A08G0006900ZS(Bna A08.SAGL1)可能为光叶的候选基因,该基因编码一个Kelch-F-box蛋白,在ZS11叶片中表达量高而M8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缺失可能导致了M8光叶表型。【结论】甘蓝型油菜光叶新突变体M8相比野生型蜡质叶片光合速率更高,该光叶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图位克隆鉴定到光叶性状调控基因为Bna A08.SAGL1,基因缺失产生了光叶表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郎丽娜  赵娜  马兵  刘亚萍  田正书  刘璐  卢虹  刘霞  王阳  徐爱遐  黄镇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花叶性状的遗传特点,开发与花叶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以甘蓝型油菜品系2205(圆叶)、1423(花叶)为亲本,构建了3个世代群体:F1、BC1和F2,探讨花叶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叶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1植株叶形表现为花叶,BC1(F1×2205)和F2中花叶与圆叶的植株分离比分别符合1∶1和3∶1,说明甘蓝型油菜的花叶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筛选637对SSR引物,共筛选到了3个与花叶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CB10079、BNGMS114和BNGMS385。连锁分析发现,这3个连锁标记均位于花叶基因的一侧,其中BNGMS1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