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9)
- 2023(3589)
- 2022(3204)
- 2021(2967)
- 2020(2835)
- 2019(6351)
- 2018(6461)
- 2017(11904)
- 2016(7146)
- 2015(8158)
- 2014(8148)
- 2013(7963)
- 2012(7373)
- 2011(6609)
- 2010(6707)
- 2009(6175)
- 2008(6052)
- 2007(5373)
- 2006(4626)
- 2005(4047)
- 学科
- 济(28896)
- 经济(28869)
- 管理(18279)
- 方法(17039)
- 业(16387)
- 数学(15622)
- 数学方法(15263)
- 企(13765)
- 企业(13765)
- 学(7176)
- 中国(6481)
- 农(6068)
- 财(5855)
- 理论(5450)
- 地方(4921)
- 业经(4494)
- 贸(4482)
- 贸易(4480)
- 融(4457)
- 金融(4455)
- 银(4234)
- 易(4232)
- 银行(4211)
- 制(4141)
- 技术(4068)
- 行(4030)
- 环境(3976)
- 和(3973)
- 农业(3728)
- 划(3660)
- 机构
- 大学(99530)
- 学院(98882)
- 济(36788)
- 管理(36212)
- 经济(35978)
- 研究(35160)
- 理学(31591)
- 理学院(31206)
- 管理学(30152)
- 管理学院(29975)
- 中国(24797)
- 科学(24425)
- 农(22371)
- 京(21535)
- 所(19321)
- 业大(19128)
- 农业(18105)
- 研究所(17862)
- 财(16103)
- 中心(16079)
- 江(14608)
- 北京(13604)
- 财经(12909)
- 技术(12562)
- 院(12455)
- 州(12373)
- 范(12269)
- 师范(12086)
- 农业大学(11910)
- 省(11791)
- 基金
- 项目(70680)
- 科学(53964)
- 基金(49742)
- 研究(46952)
- 家(45555)
- 国家(45217)
- 科学基金(37334)
- 省(29442)
- 社会(27650)
- 自然(26246)
- 社会科(26180)
- 社会科学(26176)
- 自然科(25693)
- 自然科学(25683)
- 基金项目(25524)
- 自然科学基金(25192)
- 划(24994)
- 教育(23082)
- 资助(22372)
- 编号(18133)
- 重点(16558)
- 计划(15337)
- 部(15062)
- 成果(14934)
- 发(14774)
- 创(14684)
- 科技(14058)
- 科研(14046)
- 课题(13962)
- 创新(13752)
共检索到142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竹云 李建昌 李少钦 李殿荣 王学芳 郭徐鹏
【目的】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CIMS、同核异质油菜CMS及其同源正常油菜(CMS保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其光合特性的变化和差异。【结果】CIMS和同源正常油菜、同核异质CMS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群体物质净合成量和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相同;CIMS和同源正常油菜光合面积的变化表现为"2峰曲线",而CMS则为"3峰曲线"。CIMS与CMS短柄叶叶片叶绿素含量、绿叶面积的差别变化基本表现为"降低-接近-降低-接近"趋势;在整个叶片生育期内,CIMS叶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耀文 赵小光 田建华 王学芳 李少钦 李殿荣 李永红 董育红
探究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CIMS)和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种间遗传效应的差异,为利用CIMS和CMS途径进行油菜超高产育种提供依据。以3个甘蓝型油菜CMS和同核CIMS与4个恢复系按照ACII不完全双列杂交(3×4)配制2套同核异质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将29个性状指标划分为农艺、产量、品质3类性状,利用QGA Station Microsoft分析软件中的加-显性(AD)模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核CIMS杂种比较,CMS杂种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高21.85%,72.11%,13.48%,显性方差分别高3.58%,94.4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及其杂种F1(AB1×1141B)在武昌、昆明、西宁和湖北秭归高山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育性表现。武昌秋冬季和西宁夏季分期播种表明,播期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多大影响,AB1及其杂种F1每朵花的育性与该朵花分化时期的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处理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逐渐降低。光照长度可能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雄性不育 环境 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应泽 汪良中 刘玉贞
用国外引进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Brongoro 和 Westard 的杂交后代与甘蓝型人工合成系杂交获得了雄性不育株, 与不同的人工合成系回交转育, 培育出了一批新质源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暂定名为 Bro cm s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这批不育系的育性表现、不育基因的遗传特点和杂种优势利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胞质雄性不育系属于高温不育类型, 在秋后迟播或在高海拔区 (2600m 以上) 春播的情况下, 不育系可达到完全不育程度。在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时, 大部分植株有微量花粉,微量花粉中含有较多的有生活力花粉,变化范围为1736% ~8684% 。对己稳定 Bro cm s雄性不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回交-自交转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宝成 陈凤祥 李强生 檀华蓉 李成 王文相 陈维生 张曼琳
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抗(避)、耐病性研究表明,90A比其保持系90B四年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49.8%和68.6%,年度间相关系数r=0.92;转育成新不育系92A后,其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同核保持系92B低48.4%和51.8%。不育系的这种相对抗病性与其花辦粘附率呈正相关(r=0.94),实质上是种避病性,而且能伴随着雄性不育细胞质所控制的小花辦性状而遗传。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油菜茎杆氮代谢和表皮花青素含量有关。初花期不育系和保持系茎杆内氨基酸总量无差异,青角期不育系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保持系;盛花到青角期不育系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有着完全不同的恢保关系;分别以纯合型显性核不育系和显性核不育系杂种为显性核不育基因的供体,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tfA中;用测交和连续回交方法,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GCMS-Yi-3A和DGCMS-153A及其保持系Yi-3B和153B;并从波里马的恢复系中筛选出2个显性细胞核+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92-5916和92-594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远鑫 李劲峰 张美华 孙学斌 谢永俊 龙肖平
以品质双高雄性不育系932197A为母本,以双低品种(系)84001等为父本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获得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40μmol/g的双低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96F001A、B。用双高恢复系材料933001、933025与双低品种(系)8840894等杂交,自交分离选择获得了95SF035等双低恢复系。研究表明套帐隔离回交较单株成对交可减少回交世代数,缩短双低转育年限,连续2~3代单株分析筛选可提高双低单株成系的品质稳定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转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赵磊 曹金华
为了选育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并将该雄性不育系统杂交种投入生产应用,通过10多年自交和测交,从甘蓝型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掺合型杂交种Corrida中筛选出了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2008。R2008在不同年份均能使萝卜质雄性不育系完全恢复育性,从而实现了萝卜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遗传分析表明,R2008的恢复性状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rr),恢复系的基因型为(RR),现有的甘蓝型油菜均为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基因型均为N(rr)。与当地甘蓝型油菜相比,R2008生育期长(240d)、芥酸和硫甙含量高(分别为12.93%和78.63μ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平 田保明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萌 王敬乔 寸守铣 邱仕芳 李根泽 曾黎琼 和江明
用携带TA29—Barnase雄性不育基因的农杆菌转化“双低”花培油菜,获得了大量转基因植株。用油菜的带柄子叶及下胚轴等外植体与携带载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诱导愈伤组织及芽的培养基上培养,并同时进行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2~4周后,在子叶柄基部及愈伤组织上出现小丛芽,将其切下转入B5加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进一步筛选并生根,再将生根的正常绿色植株移栽于花盆中。在五叶期,用50mg/m1的卡那霉素注射于真叶的叶脉中,进一步筛选,可得到完全正常的绿苗,说明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NPTⅡ)已转入油菜植株,进一步的植株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另文详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金陵 甘莉 程必芳
从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和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中,分别获得了稳定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E398和JN223。NE398在恢保关系上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趋向一致,部分材料对低温较敏感。JN223的遗传基础显然不同于NE398,它除了具芥菜型油菜的细胞质外,还对低温不敏感。对这两类材料已分别转育出双低雄性不育系,不育度多在90%以上。讨论了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的不育系,拓宽甘蓝型油菜不育胞质类型的重要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典进 陈爱武 段志红 姜华 张梅 黄继武 王军民
利用不育系 986A和 114 1A与恢复系 5 90 0进行杂交制种 ,在设置不同行比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中 ,调查了不育系 986A的生育特性 ,初步研究了利用该不育系制种的技术。结果表明 ,不育系 986A具有营养生长势强、抗逆性好、异交结实性高等优良特性 ;合理播期、初花期摘顶、终花后割除恢复系等措施是获得高产优质杂交种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系 制种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茂 王华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