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8)
- 2023(10548)
- 2022(9342)
- 2021(8586)
- 2020(7759)
- 2019(17622)
- 2018(17737)
- 2017(33533)
- 2016(19262)
- 2015(21800)
- 2014(22146)
- 2013(22044)
- 2012(20920)
- 2011(18908)
- 2010(19281)
- 2009(17861)
- 2008(18198)
- 2007(16612)
- 2006(14245)
- 2005(12782)
- 学科
- 济(79243)
- 经济(79153)
- 管理(51683)
- 业(49487)
- 方法(42127)
- 企(40252)
- 企业(40252)
- 数学(37473)
- 数学方法(36795)
- 学(20701)
- 农(20245)
- 财(19401)
- 中国(18881)
- 地方(15077)
- 业经(14508)
- 制(14180)
- 理论(13600)
- 贸(13471)
- 贸易(13466)
- 农业(13144)
- 易(13039)
- 务(12448)
- 银(12407)
- 财务(12379)
- 银行(12362)
- 财务管理(12341)
- 和(12236)
- 融(11996)
- 金融(11993)
- 行(11737)
- 机构
- 大学(285387)
- 学院(282859)
- 济(108169)
- 经济(105630)
- 管理(103897)
- 研究(99503)
- 理学(89825)
- 理学院(88683)
- 管理学(86330)
- 管理学院(85820)
- 中国(73215)
- 科学(67176)
- 京(61924)
- 农(57491)
- 所(53867)
- 财(49800)
- 研究所(49593)
- 业大(48664)
- 农业(45939)
- 中心(45473)
- 江(43736)
- 财经(39920)
- 北京(38733)
- 范(37910)
- 师范(37422)
- 经(36057)
- 院(35335)
- 州(34920)
- 经济学(33048)
- 技术(32216)
- 基金
- 项目(191258)
- 科学(148164)
- 基金(137534)
- 研究(131243)
- 家(123346)
- 国家(122385)
- 科学基金(102312)
- 社会(80039)
- 社会科(75775)
- 社会科学(75748)
- 省(75682)
- 基金项目(71858)
- 自然(69771)
- 自然科(68233)
- 自然科学(68204)
- 自然科学基金(66961)
- 划(64866)
- 教育(62446)
- 资助(58967)
- 编号(52306)
- 重点(44276)
- 成果(43856)
- 部(42078)
- 发(39958)
- 创(38601)
- 计划(38122)
- 课题(37743)
- 科研(37675)
- 创新(36207)
- 教育部(34871)
- 期刊
- 济(113165)
- 经济(113165)
- 研究(76935)
- 学报(55483)
- 中国(54439)
- 农(51088)
- 科学(47097)
- 大学(39918)
- 财(39270)
- 学学(37864)
- 管理(36399)
- 农业(34369)
- 教育(31182)
- 技术(25601)
- 融(23362)
- 金融(23362)
- 财经(19398)
- 业(19387)
- 统计(18255)
- 经济研究(18154)
- 业经(17421)
- 经(16604)
- 版(16206)
- 策(15938)
- 问题(15293)
- 业大(14861)
- 决策(14712)
- 技术经济(14568)
- 科技(13499)
- 图书(13269)
共检索到412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海峰 瞿利英 孟倩 张搏 黄伟男 许婷 康文霞 董振生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白花突变材料的三系选育,并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方法】从2004年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材料中发现了1株甘蓝型油菜白花突变体单株,自交产生育性分离;通过连续兄妹交筛选优质不育系,同时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临保系和优质恢复系,最后运用临保系与恢复后代测交出现7∶1的育性分离比的方法来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结果】选育出稳定的白花纯合两型系、白花临保系、白花全不育系及恢复系。在遗传验证中,得到了编号为h25的非恢复株,符合自交61∶3、测交7∶1的分离比例。【结论】实现了白花性状的三系配套,初步证明复等位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傅廷栋 郑用琏
对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材料90-2441A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0-2441A核不育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甘蓝型油菜均可作为它的恢复系;等位性测验表明:90-2441A,117A,S45A均受2个相同位点的隐性重叠基因控制,它们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 遗传 等位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赵惠贤 路明 张春红 俞延军
从国内外77份甘蓝型油菜材料中筛选出1份Shaan-GMS的恢复材料"96-803",对其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Shaan-GMS育性恢复遗传机制符合2对核基因互作控制假说,假设不育基因为Ms,其对应的隐性可育等位基因为ms,Rf为Ms的显性抑制基因,rf为Rf的隐性等位基因,基因型Ms-rfrf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7种基因型都表现为雄性可育,则Shaan-GMS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的基因型为msmsRfRf,隐性测交系"84004"的基因型为msmsrfrf。"96-803"和其他8份材料的测交结果表明,Shaan-GMS同6CA恢保关系相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回交-自交转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邬贤梦 肖钢 官春云
104S是一个从自交系99104植株群体中发现的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材料.育性调查表明,104S的育性变化与现有已育成的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具有相似的规律性,但其花器形态与后者有所不同,为一种较大花瓣的温敏核不育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4S的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和1对主效及若干微效温敏基因共同控制.104S的不育基因与湘油402S中的不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而且两者的温敏基因只对其相对应的不育基因起调控作用,而对其他不育基因不起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温敏核不育 花器形态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王瑞 魏忠芬 李加纳 王军 李大雄 张太平
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魏忠芬 王军 王瑞 李加纳 张太平
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茂 王华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慧 胡胜武 李玮 于澄宇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杂种优势,阐明其雄性不育的机理。【方法】以引进的油菜杂交种"皖油14"为材料,采用自交、姊妹交、测交的方法,对其后代进行选育;通过石蜡切片法,对选育得到的纯合两型系中的可育株1740B、不育株1740A及全不育系1740CA植株的雄蕊发育特点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选育得到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临保系1740C和纯合两型系1740AB。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可育株1740B的雄蕊发育正常,可形成成熟的花粉粒,花药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孢原细胞时期、造孢细胞时期、花粉母细胞期、减数分裂期、单核花粉期、二核花粉期和三核花粉期;纯合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俊平 张书芬 王建平 文雁成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朱家成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平均位点4.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性比率为78.17%;同时利用获得的SSR多态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29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有较好的吻合性。本研究可为油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及材料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涂金星 郑用琏 傅廷栋
通过BSA法,对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45A的育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98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与可育基因连锁的2个RAPD标记UBC158-600、UBC187-600,其遗传图距分别为9.564cM(LOD,21.495)、17.700cM(LOD,13.244)。
关键词:
油菜 核不育基因 RAPD标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芬芳 杨学乐 彭烨 邬贤梦
100S是一个甘蓝型油菜新型温敏核不育系。利用油菜2个自交系(09157和09254)、3个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和Z094S)和4个隐性核不育系(402AB、104AB、209AB和127AB)与之测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0S的育性受2对隐性不育基因和2对主效温敏基因及微效基因的共同调控,而不受细胞质的影响。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100S与温敏核不育系湘油402S、104S、Z09S的育性受不同的遗传系统调控,它们的不育基因均为非等位基因,同时100S的温敏基因对其他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不起调控作用,且其他不育系的温敏基因对100S的不育基因也不起调控作用。100S的不育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露申 牛应泽 余青青 郭世星 柳丽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与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受2套完全不同的基因系统控制。所被研究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均带有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2对主效恢复基因Ms1和Ms2。2个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是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保持系,不带有主效恢复基因Rfc,但带有一定数目的温度敏感基因Ts。Ms1或Ms2与Rfc是独立遗传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镇 许婷 班元元 刘欢 范胜栩 杨丽 徐爱遐
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是一种有用的指示性状,本研究以甘蓝型白花油菜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法(BSA)对白花基因进行AFLP分析,在256对AFLP引物中共获得6个与白花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EA11MC04与EA12MC01为基因两侧最近的分子标记,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1.0 cM。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花 遗传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