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3)
2023(5934)
2022(4949)
2021(4610)
2020(4220)
2019(9826)
2018(9463)
2017(18097)
2016(9955)
2015(10753)
2014(10464)
2013(10357)
2012(9488)
2011(8596)
2010(8683)
2009(7849)
2008(7731)
2007(6736)
2006(5765)
2005(5244)
作者
(30012)
(25213)
(24932)
(23853)
(16106)
(12169)
(11327)
(9767)
(9355)
(9176)
(8491)
(8365)
(8364)
(8056)
(8055)
(7739)
(7460)
(7380)
(7249)
(6976)
(6309)
(6236)
(6087)
(5784)
(5672)
(5671)
(5471)
(5413)
(5346)
(5049)
学科
(41656)
经济(41616)
管理(25210)
(24751)
方法(22378)
(21187)
企业(21187)
数学(19986)
数学方法(19544)
(10509)
(9588)
中国(9525)
(8527)
理论(7301)
业经(7020)
地方(6750)
(6695)
(6247)
财务(6218)
财务管理(6205)
(6075)
贸易(6069)
企业财务(6009)
(5939)
金融(5939)
(5928)
银行(5909)
(5888)
技术(5885)
(5614)
机构
大学(137601)
学院(135519)
(52522)
经济(51504)
研究(49458)
管理(49100)
理学(43053)
理学院(42488)
管理学(41120)
管理学院(40868)
中国(35353)
科学(33390)
(29927)
(29145)
(26597)
(24481)
研究所(24470)
业大(24315)
农业(23963)
中心(22010)
(20151)
财经(19550)
北京(18010)
(17868)
(17461)
(17386)
师范(17115)
(16372)
(16292)
经济学(16210)
基金
项目(96878)
科学(76371)
基金(72154)
(65717)
国家(65259)
研究(63553)
科学基金(55185)
社会(40029)
自然(38752)
(38350)
社会科(38061)
社会科学(38049)
自然科(37978)
自然科学(37967)
基金项目(37280)
自然科学基金(37266)
(33080)
资助(30624)
教育(30450)
编号(23297)
重点(22664)
(20995)
计划(20332)
(20212)
(19856)
科研(19530)
成果(19007)
创新(18934)
大学(17673)
教育部(17531)
期刊
(51755)
经济(51755)
研究(37607)
学报(30169)
中国(28706)
(26686)
科学(24438)
大学(21526)
学学(20419)
(19582)
管理(19216)
农业(17751)
教育(15140)
技术(11911)
(11551)
金融(11551)
(10465)
财经(9853)
经济研究(9330)
统计(9297)
(8493)
业大(8485)
(8322)
(7967)
决策(7440)
业经(7201)
农业大学(7135)
科技(6932)
技术经济(6916)
问题(6864)
共检索到199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丽平  倪西源  黄吉祥  雷伟侠  曹明富  赵坚义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绍红  李云  杨进  王继胜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YH)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以期改变甘蓝型油菜的遗传特性,获得特殊的油菜育种资源。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通过对F1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不等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生殖器官上都明显区别与非加倍杂交植株,并利用加倍提高了甘白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在F3代中获得了遗传稳定的早代稳定系。对早代稳定系进行细胞学、形态学、SSR分子标记鉴定。确定早代稳定系遗传稳定,获得早代稳定系的方法为油菜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对早代稳定系的细胞学、形态学、分子标记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灏  赵卫国  李殿荣  田建华  张文学  赵小平  王爱娜  李永红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对来自我国19个省市和国外8个油菜主产国的104份不同类型、不同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RAPD分析,在3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40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88条,其中具多态性的252条,多态率87.5%,每引物平均多态位点6.3个。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0.3时,可将104份材料分为8大类,其中最大遗传距离0.646 7,最小0.072 9,表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类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石淑稳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吴江生刘后利石淑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STUDIESONANEWGERMPLASMRESOURCEOFDOMINANTGENECONTROLLINGYELLOWSEEDCOATINBrasicanapu...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汪洁  傅鹰  董红利  陈致富  张沁芸  毛少帅  贺亚军  钱伟  
【目的】油菜胚胎的发育与油菜产量的构成因子、粒重和每荚果粒数密切相关。通过对油菜胚珠发育障碍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和生理特性分析,揭示油菜胚胎的发育机制。【方法】对一个胚珠发育障碍的突变株OVA047的胚珠发育进行了组织解剖学观察,并对可能影响败育的硼营养以及发育中的温度变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法鉴定OVA047的花粉育性,选取OVA047植株上即将开放的花蕾,人工去雄授粉后,每隔4 h剥取子房,观察花粉管伸长情况。对正常材料和突变体OVA047一个月龄的幼苗进行叶面施硼处理,调查营养生长情况,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对OVA047人工剥蕾去雄并授粉,标记授粉时间,分别在授粉后不同时期观察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赖运平  王丽容  何巧林  张浙峰  张新明  堵苑苑  余毅  
为筛选一组适合甘蓝型油菜DNA指纹鉴定的核心SSR引物,进而构建甘蓝型油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库,本研究采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952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进行筛选。采用入选的核心引物,以等位变异大小形式,构建184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对影响等位变异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条带清晰度、重复性及染色体分布,确定47对核心引物。结果表明,47对引物检测到51个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2.6个,PIC值介于0.2314~0.9253,平均为0.6004。等位变异大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荧光基团(6-FAM、HEX、ROX和TA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海玉  王欣  李劲峰  
引进四川的甘蓝型杂交组合89-50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双低、高配合力的自交系8840894、92103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双低、高油分、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99F114AB、99F121AB。其具有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李媛媛  朱家成  王建平  马朝芝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德文  王瑞  魏忠芬  李加纳  王军  李大雄  张太平  
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学金  刘根科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基因工程已成为油菜种质资源扩增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已创造出一大批优良新种质,其中包括抗病、抗虫、高油酸、高芥酸材料和新型不育材料。传统育种手段,如人工合成、远缘杂交和诱变等技术仍是重要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玉秀  张生萍  许唱唱  马小岗  杜德志  
【目的】克隆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上的sBnFLD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研究,为该基因的功能及其在成花转变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拟南芥和白菜型油菜FLD同源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和RT-PCR扩增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86号品系(光周期不敏感)的FLD同源基因,用qRT-PCR技术检测sBnFLD基因在86号品系不同发育时期茎、叶和茎尖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出了sBnFLD基因,命名为sBnFLD,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kR003079.1。sBnFLD基因CDnA全长2 376BP,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编码791个氨基酸残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柳  冯韬  张振乾  邹玉良  谭太龙  
以双低油菜高含油品系855和低含油品系868为材料,对9个光合基因(Bna0391450、Bna0449040、Bna0104450、Bna0501620、Bna0197350、Bna0305890、Bna0087590、Bna0084310、Bna0280620)在叶片、花蕾和种子中的表达及其与油分积累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Bna0280620基因在高油品系855中、Bna0084310基因在低油品系868授粉后15 d的种子中基本不表达外,其他基因在叶片、花蕾和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基因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油品系855中的基因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0 d;低油品系868中的基因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5 d;2个品系中,光合基因表达差异集中在苗期叶片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主要集中在授粉后30~40 d种子中。品系855中,除Bna0197350和Bna0280620外,油分积累与光合基因表达量均呈负相关,且相关性不显著;品系868中,除Bna0501620基因外,油分积累与光合基因表达量也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说明油菜光合基因在种子中有表达,但不影响种子中的油分积累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贺慧  虢慧  官春云  
ACP5基因是参与植物体中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基因之一,在甘蓝型油菜中该基因还未被深入研究。为了弄清楚BnACP5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螺旋结构及功能,以湘油15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法得到一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BnACP5。BnACP5基因CDs序列长417 bp,共编码13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表明,BnACP5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15.25 ku,理论等电点(p I)为5.94,其不稳定参数为43.03,属于不稳定蛋白;其总疏水平均系数(GRAVY)为-0.148,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不含跨膜结构,也不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