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8)
- 2023(11225)
- 2022(9994)
- 2021(9399)
- 2020(8052)
- 2019(18693)
- 2018(18650)
- 2017(35768)
- 2016(19804)
- 2015(22317)
- 2014(22218)
- 2013(22121)
- 2012(20234)
- 2011(18303)
- 2010(18021)
- 2009(16244)
- 2008(15511)
- 2007(13320)
- 2006(11500)
- 2005(9919)
- 学科
- 济(77222)
- 经济(77139)
- 管理(55895)
- 业(51187)
- 企(43481)
- 企业(43481)
- 方法(40159)
- 数学(35319)
- 数学方法(34760)
- 学(19405)
- 农(18946)
- 中国(18568)
- 财(17570)
- 业经(16029)
- 地方(14996)
- 理论(13753)
- 环境(13335)
- 和(13300)
- 贸(12691)
- 贸易(12684)
- 农业(12633)
- 易(12305)
- 技术(11898)
- 制(11712)
- 务(11340)
- 财务(11273)
- 财务管理(11252)
- 划(11078)
- 企业财务(10657)
- 教育(10111)
- 机构
- 大学(278770)
- 学院(276721)
- 管理(110398)
- 济(102729)
- 经济(100404)
- 理学(96933)
- 理学院(95847)
- 研究(94367)
- 管理学(93652)
- 管理学院(93203)
- 中国(66610)
- 科学(64102)
- 京(60077)
- 农(52456)
- 所(49081)
- 业大(47757)
- 研究所(45405)
- 财(44312)
- 农业(41908)
- 中心(41878)
- 江(39023)
- 北京(37724)
- 财经(36254)
- 范(35862)
- 师范(35387)
- 院(34351)
- 经(33030)
- 州(32195)
- 技术(31274)
- 经济学(29445)
- 基金
- 项目(199996)
- 科学(155231)
- 基金(143985)
- 研究(139192)
- 家(128443)
- 国家(127414)
- 科学基金(107898)
- 社会(84253)
- 省(79773)
- 社会科(79674)
- 社会科学(79649)
- 基金项目(76553)
- 自然(74660)
- 自然科(72926)
- 自然科学(72904)
- 自然科学基金(71546)
- 划(67807)
- 教育(64252)
- 资助(61133)
- 编号(55980)
- 重点(45064)
- 成果(44583)
- 部(42833)
- 发(42080)
- 创(41496)
- 计划(39357)
- 科研(39232)
- 课题(39018)
- 创新(38644)
- 大学(36456)
- 期刊
- 济(106386)
- 经济(106386)
- 研究(76546)
- 学报(52920)
- 中国(49800)
- 农(46914)
- 科学(45875)
- 管理(40098)
- 大学(38269)
- 学学(36276)
- 农业(33260)
- 财(31644)
- 教育(30574)
- 技术(24279)
- 融(18622)
- 金融(18622)
- 业(17559)
- 业经(17176)
- 经济研究(16997)
- 财经(16647)
- 图书(15277)
- 科技(14890)
- 业大(14796)
- 经(14042)
- 版(13834)
- 问题(13653)
- 理论(13561)
- 技术经济(13527)
- 实践(12687)
- 践(12687)
共检索到389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石淑稳 周永明 刘后利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朝芝 傅廷栋 杨光圣 涂金星 杨小牛 但芳
甘蓝型油菜双低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马朝芝傅廷栋杨光圣涂金星杨小牛但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BREEDINGFORSELF-INCOMPATIBILITYLINESWITHDOUBLEZEROONBrasicanapusL.MaChao...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性 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龙飞 张胜 张润生 张志栋
旨在阐明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明确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施硼量的关系。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五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与施硼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每角果粒数则与施硼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量施硼可以协调每株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籽粒产量与每角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82 8**),与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单株角果数则呈一定的负相关性。适量施用硼肥,可明显提高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籽粒产量和产...
关键词:
施硼量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吴江生 李银水
田间条件下,研究了4个双低油菜品种全生育期内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及累积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油菜Ca、Mg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总体呈现降低趋势,S含量呈"M"型变化趋势。收获期每公顷油菜平均从土壤中带走CaO 187.3 kg,MgO 60.2 kg,S 55.7 kg。苗期、蕾薹期及花期CaO积累比例分别占最大吸收量的22.8%~36.7%、20.9%~24.4%、42.4%~52.8%;MgO积累比例分别占21.4%~31.8%、21.2%~29.7%、47.1%~57.3%;S积累比例分别占15.7%~29.2%、21.5%~31.0%、39.8%~62.8%;薹花期是油...
关键词:
双低油菜 钙 镁 硫 养分吸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鲁剑巍 刘锐林 郑智勇 李文西 蒋志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双低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播种后140d(苗期)、140~170d(蕾薹期)、170~199d(花期)和199~212d(角果期)4个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比例分别为12.7%~20.9%、15.3%~20.0%、60.3%~71.7%和-27.4%~-9.1%;氮素积累比例分别为33.3%~47.8%、11.9%~14.7%、15.5%~28.1%和17.7%~28.8%;磷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3.4%~37.9%、22.5%~29.4%、32.7%~54.1%和-17.2%~-3.0%;钾素积累比例分别为24.7%~33.9%、16.2...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氮磷钾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海滨 管荣展
利用RNA5′端模板转换技术,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华双3号幼苗为材料,构建了其全长cDNA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原始滴度为1.25×106pfu·mL-1,重组率为87.3%;扩增后的文库滴度为1.13×109pfu·mL-1。随机挑取12个噬菌斑,利用PCR扩增插入片段,电泳结果显示其长度在0.6~1.5kb之间。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幼苗 cDNA文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俊儒 吴建勇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超才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油菜 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远鑫 李劲峰 张美华 孙学斌 谢永俊 龙肖平
以品质双高雄性不育系932197A为母本,以双低品种(系)84001等为父本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获得芥酸含量<1%、硫甙含量<40μmol/g的双低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96F001A、B。用双高恢复系材料933001、933025与双低品种(系)8840894等杂交,自交分离选择获得了95SF035等双低恢复系。研究表明套帐隔离回交较单株成对交可减少回交世代数,缩短双低转育年限,连续2~3代单株分析筛选可提高双低单株成系的品质稳定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双低转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瑞 李加纳 唐章林 徐新福 谌利 李祥洪 张子龙
【目的】验证显性核不育两用系与波里马三系的基因型,明确Gd1AB和D3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并构建显性细胞核+细胞质不育系统。【方法】通过显性核三系与波里马三系相互杂交验证其基因型,分析Mf和Rfc基因的等位性,采用临保系与显性纯合两用系×显性核不育恢复系F2代核不育株测交的方法,推论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C3B为轮回父本与不育胞质的显性核不育株定向回交,以创建显性核不育+细胞质不育。【结果】鉴别了Gd1AB和D3AB的遗传控制模式,确定甘蓝型油菜显性纯合两用系Gd1AB由一对复等位遗传模式控制,而显性纯合两用系D3AB由两对基因互作控制。初步构建出双低显性杂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坤存 刘淑艳 郭家保 刘忠松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朱家成 何俊平 蔡东芳 曹金华 赵磊 王东国
通过采取不同的常规育种策略和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了提高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改良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杂交转育过程中,采用杂交后代与萝卜质不育系杂交,可使杂交后代分离群体中不具备恢复基因的单株在花期表现出来,无须测交即可进行选择;杂交后代通过小孢子培养,可将稳定纯合时间由传统自交8个世代缩短到3个世代;通过萝卜特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减少筛选所需的人力、土地和时间,选择效率提高90%。试验筛选出19个在萝卜质不育恢复系中能够扩增出单一、易于辨别的谱带的SCAR标记引物,其中10个引物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育恢复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社员 官春云 王国槐 李栒 刘忠松
为适应优质油菜发展的需要,以湘油11号为母本,湘油10号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多年选育,育成了高产高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5号.湖南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878.9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5.7%,增产效果极显著.育成品种油中芥酸含量为0.52%,饼中硫苷含量为20.29μmol/g,种子含油量41%左右.该品种为目前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中综合性状特别优良的品种之一.
关键词:
油菜 湘油15号 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万渠 莫鉴国 余勤
用于甘蓝型油菜标记杂种选育的标记研究和筛选*李万渠莫鉴国余勤STUDIESANDSCREENINGONTHEGENETICMARKERSUSEDFORGENETICMARKERBREEDINGINBrasicanapusL.LiWanquMoJian...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遗传标记,标记杂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瑞茂 王华
以低芥酸油菜隐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和双低不育材料388A与黄籽双低品系杂交,F1去雄正反回交,以BC1后代B2代中的A株与原父本国交,再与B3中的A株测艾转育,经7代即可有效地育成黄籽频率在80%以上、硫苷含量<30μmol/g、芥酸含量<1%、且植株性状整齐而稳定的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以B3A×BC2测交一代的B株作选黄籽测硫苷选育,其黄籽频率虽可达到87.7%~91.6%,但需花费8代时间。以BC1后代B2或B3代B株选黄籽测硫苷选育,虽可在5或6代育成,但其黄籽频率只能保证在70%左右,硫苷含量也都不很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