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84)
2023(4804)
2022(4200)
2021(3921)
2020(3623)
2019(8167)
2018(8039)
2017(15674)
2016(8916)
2015(9640)
2014(9798)
2013(9650)
2012(8847)
2011(8025)
2010(8036)
2009(7358)
2008(7306)
2007(6292)
2006(5196)
2005(4535)
作者
(27895)
(23714)
(23641)
(22243)
(14946)
(11539)
(10619)
(9363)
(8806)
(8545)
(8062)
(7838)
(7745)
(7572)
(7536)
(7177)
(7097)
(6912)
(6873)
(6600)
(6038)
(6033)
(5755)
(5480)
(5378)
(5251)
(5188)
(5140)
(5028)
(4827)
学科
(38497)
经济(38464)
管理(24333)
(24218)
方法(24026)
数学(22121)
数学方法(21747)
(20834)
企业(20834)
(9682)
(8702)
中国(7600)
(7139)
理论(6106)
业经(5920)
(5901)
财务(5882)
财务管理(5871)
地方(5849)
技术(5780)
企业财务(5707)
(5671)
贸易(5669)
(5606)
(5489)
(5204)
金融(5201)
(5117)
银行(5091)
(4844)
机构
大学(128265)
学院(127068)
(47635)
管理(46859)
经济(46694)
研究(44036)
理学(42086)
理学院(41526)
管理学(40195)
管理学院(39983)
科学(31645)
中国(30421)
(29321)
(26159)
业大(24734)
(24285)
农业(23749)
研究所(22711)
(21128)
中心(19392)
(17703)
财经(17702)
(16236)
北京(15843)
农业大学(15644)
(15329)
(15306)
师范(15051)
(14902)
经济学(14735)
基金
项目(93534)
科学(72976)
基金(69474)
(63866)
国家(63419)
研究(58394)
科学基金(53366)
自然(38660)
自然科(37907)
自然科学(37893)
(37449)
自然科学基金(37219)
社会(36961)
基金项目(36436)
社会科(35108)
社会科学(35098)
(32204)
资助(30221)
教育(28202)
重点(21666)
编号(20613)
计划(20563)
(20218)
(19524)
科研(19049)
(18722)
创新(18278)
科技(18179)
教育部(16750)
大学(16699)
期刊
(44081)
经济(44081)
研究(31096)
学报(30147)
(25782)
科学(24315)
中国(21997)
大学(21312)
学学(20693)
农业(17469)
管理(17184)
(15955)
教育(10406)
技术(10181)
(9702)
(9126)
金融(9126)
业大(9028)
统计(8961)
财经(8845)
(8286)
经济研究(7951)
(7777)
农业大学(7543)
(7525)
决策(7406)
科技(6879)
业经(6499)
技术经济(6416)
林业(5978)
共检索到172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军强  武军艳  刘丽君  马骊  杨刚  蒲媛媛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分析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在低温环境中气孔运动的特征,明确抗寒性与气孔运动的关系,为解析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培育强抗寒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4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测定半致死温度、低温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判断抗寒性差异,同时测定24℃处理12 h、0℃处理1 h和0℃处理12 h六叶期植株叶片下表皮的12个气孔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抗寒性评价指标显著相关的气孔评价指标。【结果】依据半致死温度测定结果鉴定参试品种的抗寒性为gau-1(-8.06)>gau-24(-7.83)>gau-30(-7.58)>gau-39(-7.44)>ts309(-7.28)>ts312(-7.08)>nts158(-6.81)>npz269(-6.62)>天油14号(-5.98)>16-2444(-5.4)>17-2251(-5.13)>天油2266(-4.8)>天油2238(-4.6)>天油2288(-4.38)。依据生理指标综合评价值评价的抗寒性结果为gau-1(0.990)>gau-24(0.876)>gau-30(0.693)>gau-39(0.644)>ts309(0.534)>ts312(0.463)>nts158(0.439)>npz269(0.388)>天油14号(0.352)>16-2444(0.307)>17-2251(0.282)>天油2266(0.236)>天油2238(0.126)>天油2288(0.000)。以半致死温度测定的抗寒性与以生理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一致。12个气孔运动相关指标在低温处理后有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常温下及0℃处理1 h后12个气孔指标与半致死温度相关性不显著,0℃条件下处理12 h后气孔孔隙长、气孔孔隙面积、气孔孔隙周长、气孔器长、气孔器面积、气孔器周长和气孔关闭率与抗寒性显著相关,半致死温度与气孔综合评价值Z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72。【结论】低温处理可显著影响甘蓝型冬油菜的气孔运动,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气孔趋向关闭的特征更为明显。同时,不同感温性品种其气孔的相对变化差异大,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低温处理后气孔保持张开的能力更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卿   李静   刘海霞   王燕琴   周莹莹   张忠财   苏芸芸   孙于卜   孙万仓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春播,测定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分析春化特性;秋播冬前测定株高、根长、根颈直径、生物量,并统计越冬率,同时结合低温发芽试验,利用抗寒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品种春化特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6个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为20.9%~74.4%,根颈直径为10.7~18.0 mm,根鲜质量为9.3~23.2 g/株;4℃发芽率为26.4%~56.4%,各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2251>16-2444>天油14>天油2238>甘杂9号>秦早1号。6个甘蓝型冬油菜春播的春化率为0~79.3%;株高标准化值为0.017~0.892,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秦早1号、甘杂9号>天油2238>天油14号>16-2444>17-2251。通过计算综合春化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17-2251和16-2444为抗寒性品种,天油14号和天油2238为弱抗寒性品种,甘杂9号和秦早1号为不抗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抗寒系数与越冬率、根颈直径、4℃发芽期抗寒系数、根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春播综合春化系数、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强冬性品种16-2444和17-2251可在北方寒旱区种植,越冬率、低温冻害前根颈直径大小、根鲜质量、4℃发芽率、春播春化率是北方地区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抗寒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媛媛  赵玉红  武军艳  刘丽君  白静  马骊  牛早霞  金姣姣  方彦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_(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骊  孙万仓  刘自刚  赵艳宁  杨刚  刘海卿  武军艳  方彦  李学才  刘林波  钱武  侯献飞  
为探究白菜型与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机理差异的原因。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待油菜长至5~6片真叶时,大田试验进行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测定,盆栽试验按24℃→10℃→5℃→0℃→-5℃→-10℃各48 h依次降温处理后测定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冬前生长点洼陷,幼苗匍匐生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地下部分,其中白菜型冬油菜地下部鲜质量与地下部干质量较甘蓝型冬油菜平均增加了236.1%,263.0%,说明抗寒性强的冬油菜能够在营养生长阶段将光合有机产物优先运输到地下部,建立庞大的根系,为安全越冬提供代谢能量。随着温度的变化,不同类型冬油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曾军  朱慧霞  刘雅丽  张亚宏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海卿  孙万仓  刘自刚  武军艳  钱武  王志江  郭仁迪  马骊  侯献飞  刘林波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10 d)分别对6份不同抗寒等级冬油菜摸拟低温和干旱胁迫,分析其形态、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冬油菜品种越冬率相差很大(20.1%—94.7%)。抗寒性强的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表现为幼苗匍匐贴地生长、生长点洼陷低于地表、叶色深绿色、真叶刺毛多。且低温胁迫之后抗寒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娜  郎丽娜  卢虹  刘璐  刘亚萍  刘霞  田正书  王阳  黄镇  徐爱遐  
低温是影响油菜生产和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因子。为了阐明油菜抗寒性的遗传基础并定位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甘蓝型油菜强抗寒GZ恢和弱抗寒10B杂交获得的147个F_2单株为定位群体、以双亲及F2∶3家系为辅助研究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生理学指标及自然条件下抗寒性调查对抗寒基因QTL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630对SSR引物中有160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25.40%;160对多态性引物中有102对在F_2群体中有多态性,多态率63.75%,102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229个。102个SSR标记构建连锁图,图谱总长974.70 c M,平均距离为5.70 c M。在自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宁宁  孙万仓  刘自刚  史鹏辉  方彦  武军艳  曾秀存  孔德晶  鲁美宏  王月  
【目的】低温是影响中国北方冬油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冬油菜抗寒机制研究至关重要。从形态、生理、解剖等水平对冬油菜抗寒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各相关指标与冬油菜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可靠的抗寒鉴定指标,建立冬油菜抗寒性评价数学模型,为中国北方冬油菜抗寒种质筛选及品种抗寒性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对7个不同抗寒性代表性冬油菜品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观察其生长习性和叶片解剖特征,测定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根颈直径及根部干重,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抗寒性进行分析并建立抗寒性评价模型。【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与越冬率、5—0℃的POD活性变化、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音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杨刚  马骊  郭仁迪  方圆  侯献飞  刘林波  钱武  刘海卿  袁金海  王治江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自刚  孙万仓  杨宁宁  王月  何丽  赵彩霞  史鹏飞  杨刚  李学才  武军艳  方彦  曾秀存  
【目的】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观察、比色法、冰晶消长法、显微测微、光合测定等技术,探讨北方寒旱区主要冬油菜品种抗寒性差异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结果】冬前低温阶段,弱抗寒品种多数气孔关闭或半开放,而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气孔仍保持完全开放状态,且光合速率、根冠比、根部干物质积累均较高;可溶性蛋白与抗寒性显著正相关,而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与抗寒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天油2号相比,低温下陇油7号质外体蛋白提取液形成冰晶体积小、分布均匀,形态以五边形、椭圆形和双菱形为主,具有明显重结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积铭   张耀文   郭安强   翟兰菊   李和平   李爱国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寒旱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进展,对寒旱区冬油菜育种与生产提供理论支撑。从选择指标与方法、遗传规律、选育方法、筛选效果、种质分类、分子机理研究等6个方面和选育方法、育成品种、品种的抗寒性分级和品种的适应性筛选等4个方面分别对冬油菜的抗寒性、抗寒性品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途径创制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筛选出核心种质、开展抗寒机理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构建育种体系多途径开展抗寒性品种选育、综合筛选提高品种的适应性、推行配套栽培技术促进品种产量水平的发挥提高效益等6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寒旱区油菜的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志荣  官春云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较大、农艺性状和其他品质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967L,04068-4和246009-2为材料,探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油菜硫苷特性与对菌核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发生和人工接种条件下,高硫苷品系967H,246009-2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小于低硫苷品系967L,04068-4.高硫苷品系在苗期保持较高的SOD,POD,CAT和PAL等保护酶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量.接种菌核病菌后,各品系MDA含量以及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加,而PPO活性下降,但是高硫苷品系MDA含量和SOD,POD,CAT和PAL活性增幅比低硫苷品系低,PPO...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胜求  张艳  徐久玮  甘莉  
对不同抗性油菜品种7-8叶期及盛花期感染油菜菌核病后及对照叶片中几种重要防御酶类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7-8叶期叶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盛花期,而盛花期POD、PPO、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7-8叶期。与对照相比,感病品种处理叶片中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抗病品种变化较小且因品种而异;7-8叶期及盛花期处理叶片中,各品种(系)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达显著水平,并且中R888达极显著水平;7-8叶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盛花期各品种(系)处理叶片中PAL活性均显著地下降,并以抗(耐)菌核病品种(系)下降较多,其中,中R8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华贵  杨焕文  饶勇  杨斌  朱英  张文龙  
【目的】揭示甘蓝型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气孔特征参数与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突变材料的黄化机理和在育种实践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突变体NY及其野生型NG,及组配的F1(NY×NG)、rF1(NG×NY)为研究材料,进行五叶期心叶和平展叶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气孔特征参数调查、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光合特性测定及农艺性状考察。【结果】突变体NY黄化心叶和黄绿平展叶的叶绿体发育程度均差于野生型NG及F1、rF1;NY黄化心叶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较NG少40%左右,黄绿平展叶中数目与NG等相近;NY的Chla、Chlb、Chl(a+b)、Car含量及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华  张晓红  陈秀斌  郑红裕  胡立勇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苗期喷施烯效唑、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肥量等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发生-4~4℃低温时,早播(10月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品种均进入抽薹开花期,植株冻害明显,品种(系)间的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冻害指数为25.0~82.5;以28-2010、中油116抗寒性最好;晚播(10月29日播种)条件下所有品种均处于苗期,冻害较轻,品种(系)间差异不大,冻害指数为24.2~29.2。早播处理幼苗5叶期喷施烯效唑使抗寒性明显提高,品种(系)间的冻害指数比对照平均降低4.76。氮磷钾配合施用,不同施肥量对油菜抗寒性影响差异不大,但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