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1)
- 2023(10956)
- 2022(9751)
- 2021(9260)
- 2020(7739)
- 2019(17985)
- 2018(17950)
- 2017(34694)
- 2016(18954)
- 2015(21041)
- 2014(21138)
- 2013(20901)
- 2012(19043)
- 2011(17010)
- 2010(16778)
- 2009(15136)
- 2008(14815)
- 2007(12746)
- 2006(10804)
- 2005(9207)
- 学科
- 济(70846)
- 经济(70761)
- 管理(53695)
- 业(51691)
- 企(43337)
- 企业(43337)
- 方法(36290)
- 数学(31402)
- 数学方法(30914)
- 财(18539)
- 学(18355)
- 农(18282)
- 中国(17213)
- 业经(15374)
- 地方(13810)
- 理论(12800)
- 务(12751)
- 财务(12685)
- 财务管理(12661)
- 农业(12531)
- 企业财务(12074)
- 技术(12056)
- 制(12031)
- 贸(11953)
- 贸易(11947)
- 和(11920)
- 易(11601)
- 环境(11135)
- 银(10366)
- 银行(10322)
- 机构
- 大学(266206)
- 学院(263790)
- 管理(106580)
- 济(97890)
- 经济(95593)
- 理学(93442)
- 理学院(92380)
- 管理学(90553)
- 管理学院(90094)
- 研究(87126)
- 中国(62150)
- 科学(57916)
- 京(56473)
- 农(45434)
- 财(44896)
- 所(44359)
- 业大(42966)
- 研究所(40941)
- 中心(39193)
- 财经(36806)
- 江(36700)
- 农业(36037)
- 北京(35374)
- 范(34737)
- 师范(34384)
- 经(33523)
- 院(31779)
- 州(30559)
- 技术(28744)
- 经济学(28473)
- 基金
- 项目(189613)
- 科学(148295)
- 基金(137719)
- 研究(134609)
- 家(121355)
- 国家(120384)
- 科学基金(103064)
- 社会(82607)
- 社会科(78258)
- 社会科学(78236)
- 省(74291)
- 基金项目(73625)
- 自然(69997)
- 自然科(68396)
- 自然科学(68376)
- 自然科学基金(67131)
- 划(63181)
- 教育(61664)
- 资助(57305)
- 编号(54260)
- 成果(43676)
- 重点(42161)
- 部(41212)
- 创(39313)
- 发(39288)
- 课题(37195)
- 科研(37048)
- 创新(36673)
- 计划(35739)
- 大学(34931)
- 期刊
- 济(100259)
- 经济(100259)
- 研究(73972)
- 学报(47331)
- 中国(45785)
- 科学(41808)
- 农(40562)
- 管理(37461)
- 大学(34733)
- 财(33312)
- 学学(32849)
- 教育(28802)
- 农业(28787)
- 技术(22104)
- 融(19014)
- 金融(19014)
- 财经(16993)
- 业经(16407)
- 经济研究(15951)
- 图书(14815)
- 业(14633)
- 经(14292)
- 科技(13819)
- 理论(13315)
- 版(13214)
- 问题(12957)
- 业大(12531)
- 技术经济(12527)
- 实践(12487)
- 践(12487)
共检索到367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长缨 简元才 杜广岑 吴国胜
运用 冬性有极 显著差异 的2 个甘 蓝材料(72249 、旅14154 24) ,对低温 诱导花 芽分化的温度、诱 导的起 始苗龄、诱 导持续 的时 间 及诱 导 后花 芽生 长 的温 度及 时 间进 行了 比 较试 验。 提出以7 ~8 叶苗龄、5 ℃低温诱 导50 d ,光周 期12 h ,而 后转 入昼 温/ 夜 温= 25 ~30 ℃/15 ~20 ℃,15 d ,测定花 芽分化级 数,计算 花芽分化 指数,以 此对甘蓝 进行冬 性鉴 定。运 用此 方法 ,对 2 份 自交 系、8份春早 熟组合 进行了冬 性鉴定。
关键词:
甘蓝 冬性 花芽分化 鉴定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鸿凯 何觉民 莫俊杰 何仪 陆建农
本文通过对101个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在湛江引种试验,以及2个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材料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湛江也有正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参试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籽,2006~2007年度的产量为1238~1944 kg/hm2,2007~2008年度的产量为1350~1951 kg/hm2。然而,湛江冬季气温却达不到阶段发育学说认为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所需要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这表明了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春化阶段也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低温,因此,华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可以种植甘蓝型油菜。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华南 种植 可行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夏 张恩慧 杨安平 许忠民 程永安 高海娜
【目的】研究甘蓝双单倍体(DH)等不同基因纯合度的自交系所配杂种一代的性状差异,确立甘蓝杂交种田间整齐度的测定指标及评价标准,为甘蓝杂交种的品种审定和新品种质量检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蓝DD型(包括DH01×DH02、DH03×DH06、DH05×DH08 3个品种)、DS型(包括DH01×S01、DH03×S05、DH05×S09 3个品种)、SS型(包括S06×S01、S12×S05、S18×S09 3个品种)3种杂交类型的杂交品种为试材,在叶球生理成熟时,测定植株间株高、株幅、外叶宽、叶球周长、叶球横径、叶球纵径及单球质量等农艺性状值并计算变异系数,利用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对不同类型杂...
关键词:
甘蓝 DH系 杂种一代 变异系数 整齐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传龙 郭熙盛 王文军 武际
【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kg·ha-1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
关键词:
甘蓝 轮作制 氮肥用量 砂姜黑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祁魏峥 颉建明 郁继华 康俊根
对108个甘蓝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计算出胚率,分析表型与出胚难易的关系。经流式细胞仪对其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计算自然加倍率。以流式细胞仪的结果为基准对再生植株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数目,保卫细胞长、宽以及周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圆球、早熟、春甘蓝3个特性的甘蓝品种易出胚,而扁球、中熟、晚熟以及越冬甘蓝不易出胚;再生植株的自然加倍率会因基因型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倍性的再生植株叶片保卫细胞周围叶绿体平均个数所得规律为:单倍体6~9个,二倍体9~12个,四倍体12~23个,且随着倍性的增加,叶绿体个数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保卫细胞长度变化范围为:单倍体18~23μm,二倍体25~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蒲媛媛 赵玉红 武军艳 刘丽君 白静 马骊 牛早霞 金姣姣 方彦 李学才 孙万仓
【目的】通过对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进行比较,并运用3种鉴定方法对其抗寒性进行明确划分,为北方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改良提供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及优良的抗寒种质。【方法】以12个北方强冬性甘蓝型油菜为材料,通过观察记载冬前植株形态、统计田间越冬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测定冬前低温下生理指标和比较分析冬油菜春播后品种(系)间生长发育的差异、春化率的差异与抗寒性的关系,来比较分析品种间抗寒性的差异,接着运用LT_(50)、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法和春化差异比较的方法对参试材料的抗寒性强弱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划分。【结果】参试材料在甘肃天水(34°60′N,海拔1 084—1 650 m)越冬率为92.1%—97.8%,北移至兰州(36°73′N、海拔1 517 m)和上川(36°03′N、海拔2 150 m),越冬率大幅度降低,兰州越冬率为36.0%—78.6%(地膜覆盖),上川越冬率仅为0—14.4%(地膜覆盖),甘肃农业大学新育成的16TS 309-4、16TS 306-3、16TS 309-10、15NS 45-4、2016 8(G)和2016TSG(10)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品系,平均越冬率为10.2%—14.4%(上川)。上述品系越冬前植株生长习性趋于匍匐生长,心叶色和幼茎色呈黄绿色或紫色,叶片颜色深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大于地上部,根冠比增加,介于0.23—0.95,且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道军 陈国康 杨晓琴 姚永红 马强 肖崇刚
根肿病是甘蓝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但目前国内对其危害程度仍没有统一分级标准。本文依据室内接种试验和田间调查自拟了一个分级标准,并参考国内常用的陶伟林、司军、王恩彦提出的3种分级标准。应用这4种分级标准分别对田间随机抽取的150株甘蓝进行分级,调查分析了4种分级方法的病情指数差异,比较分析了4种分级标准不同级数与地上部分鲜重、结球鲜重之间相关系数大小差异,计算了4个标准中最高级数未结球株数占未结球总株数的比率。结果表明,作者自拟分级标准所获得病情指数大小居中,能较好地评估病害发生情况。地上部鲜重和结球鲜重与作者自拟标准级数相关性均为最大,表明作者自拟标准在4种分级标准中最为合理,应用结球鲜重大小变...
关键词:
甘蓝 根肿病 分级标准 应用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油菜生产效益的提高有赖于机械化进程的推进,而机械化收获要求油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裂角性。为明确我国最新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品系)对机械化收获的适应性,以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对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指数为0.020~0.470,对照品种中油杂2号的抗裂角指数为0.218,大致处于中间值。将抗裂角指数范围分为:>0.4,0.3~0.4,0.2~0.3,0.1~0.2及<0.1五个区域,被鉴定的50份甘蓝型油菜在这5个区域的分布频数分别为5,5,10,17和13个,表明我国最近育成的油菜杂交种(或新品系)的抗裂角性存在较大的...
关键词:
油菜 品种筛选 抗裂角指数 机械化收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昌 S.KENNEDY
采用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 (DH)是甘蓝类蔬菜自交不亲和系选育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 ,花药培养后代是倍性水平不同的混合群体 ,及早鉴定出真正的 DH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阐述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和形态学鉴定法在花培苗倍性鉴定上的应用 ,并以抱子甘蓝的花培苗群体为材料 ,采用这两种方法鉴定其倍性组成 .结果表明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可以鉴别群体的各种倍性水平 ,而形态学鉴别法可以把群体中的二倍体与单倍体、四倍体及其它倍体分开 .若以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的鉴定结果为标准 ,苗期形态学鉴定的准确率可达 94.2 % .与 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相比 ,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更快速、简便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海娜 张恩慧 李殿荣 王灏 马英夏 许忠民
【目的】分析甘蓝杂交种纯度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甘蓝杂交种纯度的方法。【方法】选用SSR分子标记,筛选杂交种具有父母本互补带型的引物,用其鉴定"秦甘50"杂交种的纯度,并与田间常规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300对SSR分子标记引物中,有1对引物SQ1019对"秦甘50"杂交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利用引物SQ1019标记鉴定"秦甘50"大田杂交种的纯度为96.3%;"秦甘50"大田杂交种经田间鉴定纯度为96.0%,2种鉴定结果的一致性高达99.7%。【结论】SQ1019是SSR分子标记"秦甘50"杂交种的特异引物,SSR分子标记是...
关键词:
甘蓝 SSR分子标记 种子纯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对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油菜育种材料进行小孢子产胚率鉴定,并以11种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供体材料,在武汉田间,分别于初花期和盛花期分离培养小孢子,研究基因型、生态条件、开花时间对小孢子产胚率的影响及秋水仙碱处理的加倍效果,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孢子再生苗的DNA含量鉴定其倍性,并种植验证。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及不同基因型间产胚率差异很大,西宁春播种植产胚率显著高于武汉秋播种植;大田条件下,初花期分离的小孢子产胚率显著高于盛花期。不同基因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苗的自然加倍率也有差异,变异幅度为8.62%~20.88%。用50 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可以显著增加二倍体...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DNA含量 倍性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吴江生 魏泽兰 刘后利
利用显性雄性不育特性,通过混合选择法获得了3个连续的轮回选择基础群体(Co、C1和C2)。对选自上述基础群体S1家系的产量和菌核病发病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来自Co、C1和C2各轮S1家系群的平均产量水平分别为对照中油821的85.9%、77.4%和94.5%,但各S1家系群的变异幅度较大,并均有超过对照的家系。菌核病发病率的表现与产量表现相似。S1家系选株衍生选系的平均产量水平与世代数相同的杂交后代选系相当,但前者的变异幅度远大于后者,且有超过对照的选系出现,而后者却没有。来自C0和C1的2个S1家系群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5%和7.5%。经过连续2次产量鉴定所得C0群体后代选系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利 黄建新 王红 王神云 丁万霞 李建斌
在经过高代自交选育出结球甘蓝高抗霜霉病自交系R103和感霜霉病自交系S101的基础上,根据苗床田间自然发病的S101病害症状,以及病原物镜检和回接鉴定,明确该病害的病原是十字花科霜霉菌。经过苗期田间自然诱发和十字期人工室内接种抗性鉴定,以感病亲本为回交亲本的BC1群体中抗病株和感病株的比例,田间是0.91∶1,室内为0.96∶1,经卡平方适合性检测均符合1∶1分离比例;F2分离群体中自然鉴定和人工鉴定抗病单株和感病单株的比例分别为2.93∶1和3.01∶1,检测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证明均符合3∶1的分离比例,2种抗性鉴定方法都表明这些群体中结球甘蓝霜霉病抗性受单基因显性控制,为了缩短抗性鉴定时间,...
关键词:
结球甘蓝 霜霉病 抗性鉴定 遗传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邮洲 杜艳 乔俊卿 梁雪杰 王神云 李建斌
近年来,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引起的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筛选生防菌并研究其对甘蓝根肿病的控制作用,为其生物防治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拮抗细菌并进行拮抗细菌抑菌谱的测定,常规PCR方法扩增拮抗细菌16S rDNA序列,应用BLAST进行同源性搜索,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拮抗细菌的种属鉴定,用地衣红染色法测定拮抗细菌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对甘蓝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多黏芽胞杆菌N3-4和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具有较好的抑菌谱,对多种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