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84)
2023(12284)
2022(10879)
2021(10378)
2020(8704)
2019(19955)
2018(19900)
2017(38572)
2016(21291)
2015(23794)
2014(23901)
2013(23375)
2012(21592)
2011(19446)
2010(19566)
2009(17826)
2008(17406)
2007(15094)
2006(13348)
2005(11660)
作者
(60909)
(50514)
(49794)
(47812)
(32316)
(24075)
(22747)
(19842)
(19150)
(18163)
(17252)
(16995)
(16034)
(15906)
(15536)
(15514)
(15119)
(14929)
(14508)
(14250)
(12547)
(12283)
(12064)
(11433)
(11250)
(11234)
(11227)
(11094)
(10115)
(9891)
学科
(79782)
经济(79695)
管理(65211)
(59090)
(49695)
企业(49695)
方法(35562)
数学(30508)
数学方法(30077)
(22987)
(22945)
中国(20321)
(18868)
地方(18521)
业经(18051)
环境(16418)
(15276)
农业(15223)
财务(15211)
(15187)
财务管理(15182)
贸易(15178)
(14925)
(14731)
企业财务(14407)
(14036)
理论(13754)
(13441)
(13113)
技术(12882)
机构
学院(294911)
大学(294291)
管理(119329)
(113187)
经济(110470)
理学(103114)
理学院(101986)
管理学(100277)
管理学院(99758)
研究(99378)
中国(73700)
(63241)
科学(63006)
(53524)
(49828)
(47549)
研究所(45423)
中心(45303)
业大(44711)
(42962)
财经(42352)
北京(40213)
(39512)
师范(39203)
(38420)
农业(37086)
(36654)
(35562)
经济学(31973)
师范大学(31572)
基金
项目(204349)
科学(159948)
研究(150537)
基金(146998)
(127903)
国家(126815)
科学基金(108637)
社会(92172)
社会科(87240)
社会科学(87219)
(79838)
基金项目(78712)
自然(72078)
自然科(70204)
自然科学(70186)
自然科学基金(68860)
教育(68204)
(67594)
编号(62597)
资助(60557)
成果(51023)
重点(45653)
(44613)
(43500)
课题(42726)
(41998)
创新(39092)
科研(38765)
项目编号(38237)
教育部(37846)
期刊
(125542)
经济(125542)
研究(86538)
中国(53668)
学报(45941)
(42779)
管理(42646)
科学(42632)
(40162)
大学(34210)
教育(32741)
学学(32206)
农业(30091)
(25962)
金融(25962)
技术(24384)
业经(21250)
财经(19431)
经济研究(18877)
(16407)
问题(16263)
图书(16134)
(15459)
理论(14932)
科技(14679)
资源(14539)
实践(13935)
(13935)
现代(13834)
(13417)
共检索到429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妙旭华  董战峰  郝春旭  
政策机制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定、管得住"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的重点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框架要基于空间管控对象的特征情况。祁连山保护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着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黄河径流补给,维护着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政策体系是祁连山保护的迫切需要。文章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构建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234"政策框架,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伟宏  王莉娜  张金龙  
及时掌握祁连山草地植被生长状况、演变趋势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对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科学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采用MOD13Q1与Landsat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分析了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与不同草原类型的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草地面积减少,主要转出为林地、耕地和水域;2) 2000–2018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夏季草地植被NDVI的改善状况最佳,其他季节均以轻微改善为主;3)不同草原植被NDVI均呈现增加的趋势,以荒漠草原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是典型草原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原;4)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降水量变化对不同草原植被NDVI的影响高于气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越  李雨珊  单姝瑶  杨磊  徐浩杰  
基于水量平衡及水源涵养深度计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34.23 mm,水源涵养总量为8.56×10~8 m~3·a~(-1)。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水源涵养深度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地(P <0.05),与叶面积指数和气温负相关。建议将保护区中东部设为水源涵养保护优先区,强化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未来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将保持稳定态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
关键词: 祁连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加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底线""红线"要求,协调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利益关系,构建系统性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包括管控主体、管控客体、管控机制和制度保障四个子系统,其中管控机制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管控机制包括多元协商治理机制、分级分类跨区管控机制、区域生态红线空间预警机制等。最后,为了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有效落实,提出完善管控办法、强化责任落实、创新保护模式和推动绩效考核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全生1  汪有奎2  李进军2  郭生祥2  张建奇2  王零2  
摘 要:祁连山天然林生态服务功能巨大。2001 ~ 2010 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加强了森林保育。采用样地调查及“3S”技术监测资料对该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期间,保护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 4.8%、26.9%、54.3%、283.6%,每年新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55.82 亿元 a-1;森林覆盖率增长 1.3%,活立木蓄积增加 212.47 万 m3;封山育林区与未封育区相比,天然更新幼树密度、青海云杉幼树年均高生长量、植物种数量、灌木盖度、灌木平均高分别增加了557.6%、28.7%、18.8%、57.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虹  冯宏元  汪有奎  郭生祥  李进军  孙小霞  
明确主要保护对象及保护区类型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制定保护区管理法规政策的主要依据。应用"3S"技术,调查了保护区内林地、草地、湿地、冰川等主要资源分布现状,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包括:(1)我国特有树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和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组成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2)保护区内分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组成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系统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资源。根据保护区生态功能定位及《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93),认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类型应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和"野生生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进  雷浩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实现其精准脱贫对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脱贫攻坚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文明视阈入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外驱动力,以激发思想活力为内生动力,以政策制度为保障,加快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政策的落实、完善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基础设施;筑牢生态理念,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扶志、扶智的方式转变其发展理念与思路;实施金融扶持政策、严格法律制度、厉行生态恢复保护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加速机制,不断加大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使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以破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双重压力,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脱贫路径进行深度探析,以期为2020年实现该地区精准脱贫提供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春华  陈瑜琦  吕春艳  孟超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接下来如何科学管控成为能否守住、可否持续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基础,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内部结构和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护红线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夏锋  袁志伟  张宏亮  
生态效益是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益的中心,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效益计量的理论方法,并以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具体计量和评估了其生态效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丽丽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设路径。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的良好成效,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增加,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原生态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整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依然面临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保护修复难度较大以及生态产品短缺等问题。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须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坚持保护优先,加强综合统筹谋划;坚持绿色理念,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
关键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惠兰  冯茹  范文安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森林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林缘社区居民寻找长久的可持续生计是森林生态效益保护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出甘肃白水江林缘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不可持续,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指出生态补偿对于改善居民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慧玲  李励恒  
通过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农牧民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着生活水平低、生产资金短缺、产业结构单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对保护区周边农牧民抽样问卷调查,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新兴农牧业发展等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雄  马怀义  马正学  杜品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4属19种、蛱蝶科21属32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20属25种、弄蝶科7属9种。其中,粉蝶科和蛱蝶科为优势种群,灰蝶科和眼蝶科为次优势种群,绢蝶科和弄蝶科为常见种群,凤蝶科和蚬蝶科为罕见种群。136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有95种,占69.85%;东洋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