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7)
- 2023(10436)
- 2022(8772)
- 2021(7871)
- 2020(6368)
- 2019(14421)
- 2018(14002)
- 2017(26369)
- 2016(14154)
- 2015(15563)
- 2014(15584)
- 2013(15584)
- 2012(15120)
- 2011(14001)
- 2010(14346)
- 2009(13260)
- 2008(12772)
- 2007(11506)
- 2006(10539)
- 2005(9920)
- 学科
- 济(85811)
- 经济(85756)
- 管理(35023)
- 业(32026)
- 地方(28853)
- 方法(23347)
- 中国(23277)
- 企(22279)
- 企业(22279)
- 农(20790)
- 数学(20479)
- 数学方法(20301)
- 业经(17111)
- 地方经济(16994)
- 学(15540)
- 农业(14992)
- 环境(13069)
- 发(12648)
- 融(11877)
- 金融(11876)
- 财(11759)
- 制(11363)
- 银(10809)
- 银行(10795)
- 贸(10718)
- 贸易(10707)
- 行(10591)
- 和(10232)
- 易(10170)
- 产业(9246)
- 机构
- 学院(207525)
- 大学(204056)
- 济(95310)
- 经济(93326)
- 研究(83262)
- 管理(73900)
- 中国(61975)
- 理学(61709)
- 理学院(60878)
- 管理学(59950)
- 管理学院(59562)
- 科学(50317)
- 京(44787)
- 所(43462)
- 财(40043)
- 研究所(39230)
- 农(36915)
- 中心(36758)
- 江(34137)
- 财经(30670)
- 范(30572)
- 师范(30321)
- 院(30116)
- 业大(29552)
- 经济学(29444)
- 北京(29046)
- 农业(28398)
- 省(28317)
- 经(27479)
- 州(27283)
- 基金
- 项目(133320)
- 科学(104586)
- 研究(99575)
- 基金(92766)
- 家(80861)
- 国家(80169)
- 科学基金(67507)
- 社会(63901)
- 社会科(60626)
- 社会科学(60606)
- 省(56481)
- 基金项目(48802)
- 划(45315)
- 教育(43760)
- 自然(40663)
- 编号(40135)
- 自然科(39571)
- 自然科学(39560)
- 自然科学基金(38755)
- 资助(37432)
- 发(36789)
- 成果(32353)
- 重点(31221)
- 发展(30071)
- 课题(29876)
- 展(29566)
- 部(28284)
- 创(26979)
- 国家社会(26142)
- 创新(25443)
- 期刊
- 济(122005)
- 经济(122005)
- 研究(69054)
- 中国(50099)
- 农(34928)
- 学报(30269)
- 科学(29398)
- 财(28740)
- 管理(28357)
- 教育(24364)
- 农业(24240)
- 大学(22548)
- 融(21461)
- 金融(21461)
- 学学(21215)
- 技术(20277)
- 经济研究(19737)
- 业经(19498)
- 财经(15421)
- 问题(15269)
- 经(13531)
- 业(12977)
- 资源(12968)
- 技术经济(12470)
- 贸(11111)
- 统计(11091)
- 世界(11075)
- 商业(10204)
- 策(10149)
- 经济问题(10117)
共检索到340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晓文 李卓恒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赵梦婵
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两大流域1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熵权法、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分析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定量探测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高质量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呈现较为一致的波浪式阶段性发展特征,总体保持“民生-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力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在地理空间上扩张分散化趋势明显,空间溢出作用有所凸显。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每万人公共交通数、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和人均消费支出是两大流域高质量发展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的驱动力均比单因子作用强,且交互作用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为新征程上新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生动实践,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安排的系统支撑之一。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甘肃省社科院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侯宗辉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思考。本刊将侯宗辉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文章基于黄河流域65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多维演化是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媒介,产业多维演化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使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游、下游地区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上游地区未产生显著影响,且数字经济仅可带动下游地区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永旺 周欣欣 赵敏娟 汪红梅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协调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对2003—2020年黄河流域9省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讨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短板弱项与路径选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随时间变动呈逐步提高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山东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具有优势,但是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较低,即各省份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与弱项。鉴于此,需要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地区特色农业全面均衡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强特色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 夏同水 马宗国
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衍变2个方面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存在内部不平衡性,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但呈显著上升发展趋势;各省区均存在与地区特征相匹配的长处与短板,山东、河南、四川在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维度起引领作用,甘肃、山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绿色发展更具有优势;各维度对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不一,创新、绿色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开放是短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抓住政策红利,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动各省区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忠
文章在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各子效应差异性明显,地区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逐渐提升的阶梯型态势,上、中、下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子效应的分布趋势存在一致性特征。基于实证的结果,文章从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弥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加强区域协同及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治理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