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5)
- 2023(11817)
- 2022(10139)
- 2021(9095)
- 2020(7901)
- 2019(18088)
- 2018(17461)
- 2017(33088)
- 2016(18546)
- 2015(20602)
- 2014(20510)
- 2013(20357)
- 2012(19047)
- 2011(17168)
- 2010(16979)
- 2009(15709)
- 2008(15689)
- 2007(14052)
- 2006(12156)
- 2005(10554)
- 学科
- 济(75980)
- 经济(75907)
- 业(50349)
- 管理(50007)
- 企(38976)
- 企业(38976)
- 方法(36648)
- 数学(32613)
- 数学方法(32260)
- 农(23611)
- 财(18607)
- 中国(18314)
- 学(18000)
- 业经(17025)
- 地方(16582)
- 农业(16029)
- 贸(15144)
- 贸易(15141)
- 易(14704)
- 制(12639)
- 技术(11894)
- 环境(11828)
- 务(11467)
- 财务(11432)
- 财务管理(11405)
- 理论(11119)
- 和(10893)
- 企业财务(10791)
- 银(10104)
- 融(10047)
- 机构
- 学院(270078)
- 大学(270033)
- 济(108706)
- 经济(106479)
- 管理(101015)
- 研究(95237)
- 理学(88703)
- 理学院(87644)
- 管理学(85931)
- 管理学院(85456)
- 中国(68517)
- 科学(64552)
- 农(63594)
- 京(56320)
- 所(51246)
- 业大(51109)
- 农业(50974)
- 研究所(47521)
- 财(46128)
- 中心(43624)
- 江(40932)
- 财经(37526)
- 范(34764)
- 北京(34330)
- 师范(34196)
- 经(34126)
- 农业大学(33604)
- 院(33441)
- 经济学(33057)
- 省(32720)
- 基金
- 项目(190562)
- 科学(147755)
- 基金(137037)
- 研究(128989)
- 家(124386)
- 国家(123357)
- 科学基金(103101)
- 社会(81015)
- 省(78394)
- 社会科(76766)
- 社会科学(76735)
- 基金项目(73573)
- 自然(70314)
- 自然科(68676)
- 自然科学(68649)
- 自然科学基金(67445)
- 划(65521)
- 教育(59446)
- 资助(55384)
- 编号(50477)
- 重点(44033)
- 发(41611)
- 部(41098)
- 创(40068)
- 计划(39366)
- 成果(39082)
- 科研(37747)
- 创新(37552)
- 课题(35530)
- 科技(35349)
- 期刊
- 济(112684)
- 经济(112684)
- 研究(69948)
- 农(56747)
- 学报(55695)
- 中国(50625)
- 科学(46763)
- 大学(39786)
- 农业(38670)
- 学学(38120)
- 财(34991)
- 管理(33475)
- 教育(24877)
- 技术(22526)
- 业(21572)
- 业经(19538)
- 融(19342)
- 金融(19342)
- 经济研究(18392)
- 财经(17728)
- 版(15724)
- 问题(15538)
- 业大(15376)
- 经(15213)
- 科技(14282)
- 技术经济(13966)
- 资源(13230)
- 农业大学(13187)
- 统计(12783)
- 商业(12487)
共检索到381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联度 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尚明瑞
自从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得到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上的普遍关注。文章采用CALT模型,从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力、水平及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等4个方面量化考察了甘肃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分析了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CALT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石培基
基于甘肃省87个县区的统计数据,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聚类结果划分为5种空间类型;采用耕地变化强度指数、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甘肃省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甘肃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县际差异较大,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县区全部位于河西走廊干旱内陆河流域;县域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与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和俱乐部趋同态势。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关键词:
广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文星 杨子生 罗妮
根据云南省1996~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80.28%,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11.88%,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因素是影响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经济投入水平次之。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为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优劣。为了保障边疆山区省份的粮食安全,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大力改造和提高耕地资源质量,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大经济技术投入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慧军 吕丽华 李英杰 孙世刚 王桂荣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四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科技具有基础性效应,优质增产效应,节约效应和产业化效应,未来需从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明晰研发目标和方向,突出研发重点;完善推广体系和增强农民科技采用意识四方面促进科技支持效应发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云涛 林巧文
文章首先对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其次对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了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3类因素10个指标,同时选取2004~2014年上述10个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与粮食总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大;其它影响因素按照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列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从业人员、农村用电量、人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它们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较大。最后提出充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