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34)
- 2023(22944)
- 2022(19509)
- 2021(18170)
- 2020(15328)
- 2019(34923)
- 2018(34656)
- 2017(66124)
- 2016(36667)
- 2015(41037)
- 2014(41029)
- 2013(40784)
- 2012(38236)
- 2011(34735)
- 2010(35100)
- 2009(32741)
- 2008(32716)
- 2007(29607)
- 2006(26542)
- 2005(23825)
- 学科
- 济(151621)
- 经济(151453)
- 业(116177)
- 管理(108756)
- 企(95416)
- 企业(95416)
- 方法(63533)
- 农(53058)
- 数学(52496)
- 数学方法(51876)
- 中国(42001)
- 财(41414)
- 业经(39613)
- 农业(35152)
- 地方(34011)
- 学(33034)
- 制(30287)
- 贸(28439)
- 贸易(28422)
- 易(27569)
- 务(26854)
- 财务(26768)
- 财务管理(26719)
- 理论(25542)
- 企业财务(25284)
- 技术(24897)
- 和(24876)
- 银(24103)
- 银行(24008)
- 策(23289)
- 机构
- 学院(529143)
- 大学(526764)
- 济(211638)
- 经济(206896)
- 管理(201812)
- 研究(184673)
- 理学(172708)
- 理学院(170681)
- 管理学(167717)
- 管理学院(166752)
- 中国(140267)
- 科学(117099)
- 京(113654)
- 农(106915)
- 财(97990)
- 所(96402)
- 研究所(87439)
- 业大(86005)
- 中心(84348)
- 农业(83492)
- 江(83159)
- 财经(76910)
- 北京(71753)
- 范(70201)
- 经(69789)
- 师范(69422)
- 州(66213)
- 院(65964)
- 经济学(62578)
- 省(60737)
- 基金
- 项目(350038)
- 科学(272490)
- 研究(251418)
- 基金(250671)
- 家(221159)
- 国家(219187)
- 科学基金(185548)
- 社会(156713)
- 社会科(148065)
- 社会科学(148018)
- 省(139368)
- 基金项目(132761)
- 自然(122140)
- 自然科(119245)
- 自然科学(119207)
- 自然科学基金(117064)
- 划(116875)
- 教育(115096)
- 编号(103195)
- 资助(102942)
- 成果(84268)
- 重点(79134)
- 发(77396)
- 部(76019)
- 创(72949)
- 课题(71844)
- 创新(67849)
- 科研(67014)
- 计划(64587)
- 教育部(63879)
- 期刊
- 济(244837)
- 经济(244837)
- 研究(155923)
- 中国(109020)
- 农(101426)
- 学报(92250)
- 科学(81964)
- 财(76848)
- 管理(75653)
- 农业(68368)
- 大学(68308)
- 学学(64591)
- 教育(59079)
- 融(51794)
- 金融(51794)
- 技术(45613)
- 业经(43217)
- 财经(37755)
- 经济研究(37237)
- 业(36602)
- 问题(32734)
- 经(32455)
- 版(27658)
- 技术经济(26783)
- 图书(26433)
- 科技(25756)
- 贸(24262)
- 业大(24207)
- 现代(24102)
- 理论(23799)
共检索到805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继军 张璇玥
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的深入发展影响着西北各省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借此探讨甘肃省各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甘肃省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技术因子 市场机制 农业产业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强 郭恒 赵国良 王娟 温宏昌 赵春燕
分析天水市近30年来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的变化,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定量分析了粮食产量与影响因素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天水市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变化的总体特征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粮食单产、总人口、水平梯田、耕地面积、粮食面积和保灌面积等是粮食生产的主要驱动因子。
关键词:
种植结构 粮食生产 灰色关联分析 天水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朝阳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拓宽农业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有效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当前西部农村发展中的迫切任务。本文以甘肃庆阳市为例,探讨从特色农业入手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全面论述了特色农业部门产业化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部门的选择,产业化组织系统的构建和产业化发展条件改善等问题。
关键词:
特色农业 农业产业化 庆阳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民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粮食 欠发达地区 结构调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明奎
课题组在经过为期3个月的不定期实地调研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河西地区19个县(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河西地区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提出了SO对策、ST对策、WO对策和WT对策。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县域经济 农业产业化 SWOT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开录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十分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由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及市场环境效力孱弱,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转化效率异常低下,农业生产至今仍未摆脱低层次、低效能循环的困境。本文立足甘肃农业的地带性差异,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瓶颈,提出了分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剑平 乔宇佳
重点考察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农业低碳发展等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甘肃省及14个市州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和LMDI加法分解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增加、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畜牧业约占40%;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现河西、陇东南地区高,陇中地区低的分布特征,经济贡献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口对农业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碳农业合作机制等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剑平 乔宇佳
重点考察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农业低碳发展等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甘肃省及14个市州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和LMDI加法分解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增加、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畜牧业约占40%;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现河西、陇东南地区高,陇中地区低的分布特征,经济贡献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口对农业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碳农业合作机制等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诗连
该文针对粮食高产创建整乡制推进的需求,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尤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研究,得出各乡域间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快尤溪县粮食作物优化布局与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佳欣 杨庆媛 胡涛
选取休耕试点区域之一的甘肃省环县为研究区域,将339户休耕户作为样本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休耕户对现行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并构建有序logit模型分析各相关因素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88.5%的受访农户对休耕政策持满意和非常满意态度;家庭成员中有村干部的休耕农户比其他休耕农户对休耕的满意度高;家庭年收入越高、休耕补偿标准满意度越高、对休耕必要性认识程度越深的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越高;休耕宣传越到位,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越高;在不同的补偿方式中,对货币补偿方式的满意度最高。研究休耕农户对休耕政策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完善我国休耕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课题组 黄秉信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本文试图研究提出用于测度评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程、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就甘肃现代农业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琼 李振东
采用ELES模型和结构变动度计量分析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居民收入低、农村基础设施与金融信贷发展滞后、惠农政策投入水平低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城镇化发展缓慢等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雪梅 赵珊珊
论文以2015年120家甘肃省小额贷款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可持续的衡量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小额贷款公司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小额贷款公司的单笔贷款规模、资产规模、贷款损失准备率与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正相关;贷款利率、短期贷款占比、非信用贷款占比和三农贷款占比与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负相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君锋 宋长青 石晶 张学斌 高培超
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发展到新历史阶段的必然指向,明晰和美乡村发展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新路径。论文基于和美乡村概念多角度深入解析,探究和美乡村与乡村振兴两者内在逻辑,构建“要素—过程—目标—机制”的和美乡村分析框架,以甘肃省1230个乡镇单元为研究区,从和美乡村建设内涵出发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美乡村基础发展水平,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研究影响和美乡村发展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 2020年和美乡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乡镇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分维度间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产业发达指数最高,其次为环境优美指数,村庄富裕指数最低。另外,不同地区和美乡村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空间差异。(2)乡镇尺度和美乡村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高发展水平地区对邻近乡镇的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和美乡村发展热点区在河西地区张掖市、酒泉市及甘南州部分县域形成集聚,冷点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天水市、平凉市、定西市、白银市以及陇南市等地。(3)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乡村交通发展条件对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和美乡村发展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根植于自然地理基础的经济社会条件是和美乡村发展的“驱动性重要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约束下的交通发展条件是和美乡村发展的“导向性基础条件”。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和美乡村 乡镇尺度 甘肃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