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1)
- 2023(14891)
- 2022(12621)
- 2021(11810)
- 2020(9559)
- 2019(21973)
- 2018(21779)
- 2017(41505)
- 2016(22779)
- 2015(25435)
- 2014(25687)
- 2013(25337)
- 2012(23537)
- 2011(21166)
- 2010(21254)
- 2009(19225)
- 2008(18638)
- 2007(16470)
- 2006(14491)
- 2005(12899)
- 学科
- 济(96774)
- 经济(96685)
- 管理(62222)
- 业(60359)
- 企(49270)
- 企业(49270)
- 方法(38343)
- 数学(31637)
- 数学方法(31287)
- 中国(28840)
- 农(27296)
- 地方(26656)
- 业经(24436)
- 财(19926)
- 学(19694)
- 农业(18627)
- 贸(16503)
- 贸易(16489)
- 理论(16448)
- 制(16181)
- 和(16145)
- 技术(15948)
- 易(15903)
- 环境(15411)
- 地方经济(14595)
- 产业(14594)
- 银(14561)
- 银行(14521)
- 发(14448)
- 融(14178)
- 机构
- 学院(319736)
- 大学(318240)
- 管理(125719)
- 济(125468)
- 经济(122611)
- 研究(110520)
- 理学(108125)
- 理学院(106884)
- 管理学(105170)
- 管理学院(104596)
- 中国(80757)
- 京(69394)
- 科学(68825)
- 财(55733)
- 所(55524)
- 农(51858)
- 研究所(50466)
- 中心(49471)
- 江(47843)
- 业大(47312)
- 范(45330)
- 师范(44938)
- 北京(44423)
- 财经(44298)
- 院(40436)
- 农业(40276)
- 经(40125)
- 州(39746)
- 经济学(36322)
- 师范大学(36201)
- 基金
- 项目(217909)
- 科学(171060)
- 研究(163331)
- 基金(154523)
- 家(133954)
- 国家(132724)
- 科学基金(113658)
- 社会(101303)
- 社会科(95948)
- 社会科学(95927)
- 省(87305)
- 基金项目(82371)
- 教育(74614)
- 划(72794)
- 自然(72281)
- 自然科(70532)
- 自然科学(70518)
- 自然科学基金(69219)
- 编号(68334)
- 资助(62583)
- 成果(55819)
- 发(51002)
- 重点(48950)
- 课题(47808)
- 部(46990)
- 创(45601)
- 创新(42353)
- 项目编号(41898)
- 发展(40994)
- 国家社会(40622)
- 期刊
- 济(144873)
- 经济(144873)
- 研究(97516)
- 中国(65745)
- 学报(49169)
- 农(48813)
- 管理(47269)
- 科学(46154)
- 教育(43445)
- 财(39898)
- 大学(37176)
- 学学(34612)
- 农业(34400)
- 技术(28862)
- 融(27622)
- 金融(27622)
- 业经(26076)
- 经济研究(22429)
- 财经(20752)
- 图书(18979)
- 问题(18948)
- 经(17775)
- 业(17704)
- 科技(16362)
- 技术经济(15548)
- 理论(15342)
- 现代(14967)
- 商业(14966)
- 版(14186)
- 实践(14106)
共检索到479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润羊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飞
甘肃省地处偏远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机遇。针对甘肃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以及碳排放强度较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甘肃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科技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农业、新型能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是甘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艳萍 岳强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三大形态之一。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正在促成传统产业的样态变革。数字文化产业就是这一变革浪潮的典型代表。数字文化产业具有数字化、文化化、工业化三大基本特征,数字化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更好满足个体的差异化需求,并促使文化服务产业跳出“停滞部门”行列。高质量发展数字文化产业,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建设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重点发力:提升文化生产的数字化水平,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建设,不断扩大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以平台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并不断提高平台建设水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然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本文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特征的分析发现:技术驱动、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和“双效”提升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数字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文化产业有高度的适配性,数字化通过效率提升机制、协同发展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文化产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和推进文化产业法治化与组织建设三方面,提出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
关键词: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宝军 冯等田
转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甘肃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对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四个现实路径:重构产业结构、重塑经济地理、优化要素配置和创新制度安排。
关键词:
甘肃省 经济转型 跨越发展 路径设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霁荣
为推动甘肃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技能甘肃”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重点产业和区域职业人才,甘肃职业院校准确认识内部审计对促进甘肃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作用,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咨询和建议的职能作用,以高质量内部审计助力甘肃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内部审计 甘肃 职业院校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麟
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现生产要素聚合、推动农业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归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机遇及困难问题,借鉴国内一些地方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从做实“一个基础”、建立“两大机制”、统筹“三项工作”、解决“四类问题”四个方面提出了甘肃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园区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培峰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时必须充分关照其独特性,这对于保护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文化安全等意义巨大。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规模较小、文化生态脆弱以及文化安全风险较高等问题,在坚持差异化原则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应该科学、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蕴涵的深层价值,在开发利用中注重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并注重培育其所具有的文化安全的现实功能,使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中闯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在这一地区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实施特色文化产业和产品品牌工程,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延长产业链,坚定地走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困难。应围绕已确定的重点领域,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基地循环化发展;突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突出用好市场化激励机制,完善落实扶持政策。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路径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正强 岳云 赵小文 陈炳东 葛玉冰
马铃薯产业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文通过对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了甘肃省下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是完善良繁体系,提高脱毒种薯和良种应用率;扶持脱毒种薯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对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实行补贴;支持马铃薯良种贮藏设施建设;建立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单产水平;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产品研发;培育中介组织;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
关键词:
甘肃 马铃薯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晓文 李卓恒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萍
文化与科技从对立走向融合是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者究竟如何实现融合是问题之关键。本文在深入分析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甘肃省实现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甘肃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促进甘肃省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发展 融合 甘肃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香梅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精神养料,因而也是文化产业深度发展、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需发挥好传统文化与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优势,赋能地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产业升级 高质量 融合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晨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中国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长征主题、国家象征、文化本质、公园属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15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本省段的建设方案、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保护成效明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一条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包含内容丰富,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西北地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策略。甘肃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长征文化资源普查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联合陕宁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解说系统、坚持科技引领和内容创新、培育长征文化的甘肃品牌、深入挖掘体验式参与式活动等方面发力,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明家园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