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6)
2023(15125)
2022(13106)
2021(12101)
2020(10138)
2019(23237)
2018(23485)
2017(44704)
2016(24038)
2015(26945)
2014(27203)
2013(27159)
2012(25433)
2011(23182)
2010(23388)
2009(21710)
2008(21142)
2007(18612)
2006(16736)
2005(15163)
作者
(71563)
(59551)
(58979)
(56253)
(38045)
(28493)
(26779)
(23385)
(22671)
(21419)
(20194)
(20186)
(19060)
(19051)
(18337)
(18210)
(17540)
(17257)
(17037)
(16952)
(14921)
(14784)
(14371)
(13664)
(13467)
(13220)
(13209)
(13011)
(12101)
(11708)
学科
(119733)
经济(119624)
管理(67747)
(65033)
(52183)
企业(52183)
方法(44866)
数学(38739)
数学方法(38396)
中国(30850)
地方(30741)
(28758)
业经(24794)
(24150)
(23781)
农业(19958)
(18370)
(17888)
贸易(17875)
地方经济(17452)
(17151)
环境(17036)
(16937)
金融(16936)
(16482)
(16345)
银行(16301)
理论(16191)
技术(15796)
(15730)
机构
大学(351432)
学院(349243)
(148904)
经济(145733)
管理(136764)
研究(125473)
理学(117280)
理学院(115923)
管理学(114069)
管理学院(113457)
中国(92560)
科学(75873)
(75667)
(65918)
(64013)
研究所(57968)
(56699)
中心(55250)
(52450)
财经(52164)
业大(50670)
北京(48653)
(47463)
(47262)
师范(47064)
(45124)
经济学(44515)
农业(43905)
(42671)
经济学院(39713)
基金
项目(231665)
科学(181926)
研究(170885)
基金(166891)
(144676)
国家(143415)
科学基金(122822)
社会(107779)
社会科(102043)
社会科学(102012)
(91549)
基金项目(88938)
自然(78907)
教育(77388)
自然科(77022)
自然科学(77003)
(75810)
自然科学基金(75599)
编号(69756)
资助(68847)
成果(56947)
(53343)
重点(51682)
(50891)
课题(48497)
(47664)
创新(44444)
国家社会(43654)
教育部(43642)
科研(43530)
期刊
(175589)
经济(175589)
研究(110593)
中国(70967)
学报(53364)
(52266)
管理(52193)
科学(50172)
(48212)
大学(40254)
教育(39360)
学学(37799)
农业(36249)
(32985)
金融(32985)
技术(31298)
经济研究(28098)
业经(27557)
财经(25901)
问题(22378)
(22189)
技术经济(19012)
图书(18422)
(18350)
理论(17012)
(16781)
科技(16489)
现代(16289)
世界(16177)
商业(15976)
共检索到536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振东  潘从银  贾琼  
论文通过对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1986~2017年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益趋势数据分析,找出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最后从发展机制、规划引领、资源倾斜、村级班子建设、制度管理、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花静  孙楠  
本文在了解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甘肃1978-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弹性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飞  
甘肃省地处偏远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机遇。针对甘肃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以及碳排放强度较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甘肃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科技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农业、新型能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是甘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袁观林  
以1994—2009年的甘肃省GDP和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到的结论有:(1)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2)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属于单向因果关系。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引导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元  刘国平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文春  卢嘉鑫  张社平  孙凤茹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跟山  
甘肃省自2007年成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以全国试点省为契机发展循环经济1.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都",是一座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然。金昌模式的具体做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雷小宁  江小丽  
综合甘肃省平凉市十年间经济金融数据,分析社会融资规模的总体特点和结构特点;选取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作为变量进行了因果检验,讨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区域融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扩大融资总量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培育和发展区域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雷小宁  江小丽  
综合甘肃省平凉市十年间经济金融数据,分析社会融资规模的总体特点和结构特点;选取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指标作为变量进行了因果检验,讨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合区域融资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扩大融资总量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培育和发展区域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文广  时保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东部地区比较,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影响了甘肃全省发展的进度和速度。为了说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并检验各个因素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方法,运用双对数线性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