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8)
- 2023(12887)
- 2022(11105)
- 2021(9922)
- 2020(8464)
- 2019(19585)
- 2018(19289)
- 2017(37571)
- 2016(20340)
- 2015(23202)
- 2014(23611)
- 2013(23767)
- 2012(22937)
- 2011(21148)
- 2010(21483)
- 2009(20192)
- 2008(19978)
- 2007(18170)
- 2006(16119)
- 2005(14822)
- 学科
- 济(113853)
- 经济(113758)
- 管理(55172)
- 业(54602)
- 方法(44705)
- 企(41795)
- 企业(41795)
- 数学(39969)
- 数学方法(39677)
- 地方(29767)
- 中国(28711)
- 农(27829)
- 财(22350)
- 业经(21889)
- 学(20409)
- 农业(19233)
- 贸(17416)
- 贸易(17406)
- 制(17310)
- 地方经济(17046)
- 易(16691)
- 融(16028)
- 金融(16026)
- 环境(15474)
- 银(15410)
- 银行(15382)
- 行(14795)
- 和(14493)
- 发(14136)
- 技术(13113)
- 机构
- 学院(307485)
- 大学(306852)
- 济(138930)
- 经济(136105)
- 管理(115196)
- 研究(111925)
- 理学(97786)
- 理学院(96641)
- 管理学(95233)
- 管理学院(94653)
- 中国(84571)
- 科学(66995)
- 京(65424)
- 财(61695)
- 所(58290)
- 农(54429)
- 研究所(52478)
- 中心(50878)
- 江(48573)
- 财经(48424)
- 业大(44573)
- 经(43707)
- 经济学(43549)
- 农业(42450)
- 北京(41885)
- 范(41254)
- 师范(40870)
- 院(39447)
- 经济学院(39071)
- 州(38398)
- 基金
- 项目(195241)
- 科学(153111)
- 研究(143128)
- 基金(139707)
- 家(120828)
- 国家(119782)
- 科学基金(101883)
- 社会(91869)
- 社会科(87143)
- 社会科学(87114)
- 省(78942)
- 基金项目(73671)
- 教育(65316)
- 划(64860)
- 自然(63692)
- 自然科(62155)
- 自然科学(62133)
- 自然科学基金(61002)
- 资助(58440)
- 编号(57703)
- 发(47809)
- 成果(47250)
- 重点(44409)
- 部(43768)
- 课题(41148)
- 创(39817)
- 发展(38793)
- 展(38155)
- 国家社会(37592)
- 创新(37394)
- 期刊
- 济(163870)
- 经济(163870)
- 研究(96255)
- 中国(64473)
- 农(50021)
- 财(47462)
- 学报(46473)
- 科学(43064)
- 管理(41534)
- 大学(34775)
- 农业(33879)
- 学学(32778)
- 融(32026)
- 金融(32026)
- 教育(30792)
- 技术(27998)
- 经济研究(26725)
- 业经(25840)
- 财经(25098)
- 经(21664)
- 问题(21514)
- 业(18334)
- 技术经济(18058)
- 统计(16852)
- 贸(16840)
- 世界(15386)
- 商业(15229)
- 策(14979)
- 资源(14426)
- 国际(14238)
共检索到479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体系 制约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永凯 陈润羊
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处于中间水平,且二者呈现出高度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较低,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有限,但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关键词:
甘肃省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岳立 高新才 张钦智
通过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定性描述,构建了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搜集2008年甘肃省及全国的相关各指标的数据,分别计算出了全国及甘肃省、东中西部的资源系统指数、环境系统指数、经济社会系统指数及循环经济发展指数。结果显示:虽然甘肃省循环经济有所发展,但水平依旧比较低。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熵值法 指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元 刘国平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鸿 程贵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运用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即经济金融化程度、证券经济化程度、保险经济化程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甘肃经济金融化程度指标C/GDP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金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作用;保险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甘肃 实证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跟山
甘肃省自2007年成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以全国试点省为契机发展循环经济1.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都",是一座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然。金昌模式的具体做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甘肃 发展模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秦静 牛叔文 孙红杰 胡莉莉
近年来,甘肃经济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同时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耗量也居高不下。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1985—2007年甘肃省能源消费总量和GDP数据为基础,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能源节约将是未来甘肃经济总量增长的源泉。为了保持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手段,通过政策的最佳组合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文春 卢嘉鑫 张社平 孙凤茹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 甘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卢少波 谢芳
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及其扩大是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样也会对社会经济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本文借助MoP.H的增长机制理论模型,利用1989—2008年的数据对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效应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阶段内,甘肃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拉动了投资率提高、促进了总体的经济增长。最后结合分析结果,讨论了这种增长效应与公平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 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投资主体 开放型经济 经济增长 甘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文广 时保国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甘肃省和全国一样,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与东部地区比较,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整体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弱,影响了甘肃全省发展的进度和速度。为了说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受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并检验各个因素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方法,运用双对数线性模型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花静 孙楠
本文在了解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甘肃1978-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弹性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灰色关联度 弹性分析 甘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