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9)
2023(9476)
2022(8295)
2021(7694)
2020(6673)
2019(15471)
2018(15229)
2017(30305)
2016(16769)
2015(19059)
2014(19138)
2013(19302)
2012(18601)
2011(16781)
2010(16982)
2009(15895)
2008(16008)
2007(14798)
2006(12894)
2005(11582)
作者
(50057)
(41972)
(41843)
(40193)
(26723)
(20031)
(19117)
(16493)
(15791)
(15289)
(14233)
(13879)
(13366)
(13362)
(13343)
(13164)
(12981)
(12335)
(12183)
(12131)
(10590)
(10344)
(10321)
(9686)
(9571)
(9446)
(9422)
(9223)
(8608)
(8438)
学科
(74938)
经济(74877)
(48189)
管理(45982)
(37702)
企业(37702)
方法(32313)
数学(28319)
数学方法(28034)
(24396)
地方(19315)
中国(18287)
(18149)
业经(17009)
农业(15798)
(15096)
贸易(15090)
(14639)
(14242)
(14215)
(11758)
产业(11092)
(11070)
(11066)
银行(11043)
技术(10927)
环境(10629)
(10551)
(10299)
金融(10297)
机构
学院(245263)
大学(241932)
(106695)
经济(104412)
管理(95348)
研究(85950)
理学(81443)
理学院(80568)
管理学(79302)
管理学院(78834)
中国(65169)
科学(52622)
(50864)
(48051)
(47628)
(44931)
研究所(40603)
中心(40429)
(39928)
业大(38207)
农业(37471)
财经(37221)
(33549)
经济学(32231)
(31779)
北京(31728)
师范(31507)
(31239)
(30286)
经济学院(29260)
基金
项目(158977)
科学(124550)
研究(117073)
基金(113378)
(98228)
国家(97390)
科学基金(82695)
社会(73217)
社会科(69488)
社会科学(69466)
(65540)
基金项目(59862)
(53371)
自然(52827)
教育(52706)
自然科(51512)
自然科学(51493)
自然科学基金(50568)
编号(48418)
资助(46897)
成果(39485)
(36595)
重点(35893)
(35133)
课题(33906)
(32975)
创新(30829)
科研(30183)
发展(29863)
(29615)
期刊
(120844)
经济(120844)
研究(71565)
中国(48154)
(43845)
学报(37454)
(36718)
科学(34749)
管理(33558)
农业(29796)
大学(27655)
学学(26208)
(24807)
金融(24807)
教育(23032)
技术(21377)
业经(21278)
经济研究(18831)
财经(18005)
问题(16542)
(16107)
(15630)
技术经济(13477)
(13430)
统计(12280)
理论(12100)
商业(11959)
(11658)
(11448)
资源(11320)
共检索到37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瑞玉  何继红  董孔军  张磊  杨天育  
小杂粮是甘肃省资源和区位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4.67万hm2左右,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2.5%,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6.8%。从21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政策导向和利益所驱,致使甘肃小杂粮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不足,供种体系不健全,加工技术缺乏,产业化程度不高,使得小杂粮产区小杂粮的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导致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并存。随着人们对小杂粮需求的增加,小杂粮的各个主产区积极发展小杂粮产业,势必使小杂粮产业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该文结合实际调查,对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培育优异小杂粮产业化集聚区,构建以专用、特色为主体的优异小杂粮产品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瑞玉  杨天育  何继红  董孔军  
甘肃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生产优势,适宜发展抗逆性强、市场潜力大的小杂粮作物。该文提出了发展壮大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对策:即区域种植,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注重产品深加工,加强产后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祎鸿  赵贵宾  董孔军  何继红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15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小杂粮种植面积、产量等多方数据调查,分析甘肃省小杂粮在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粮食安全、区域优势、主产县区和种植规模等多个方面的演变特点。发现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布局分散,产地市场效应不突出;良种扩繁体系缺乏,生产中良种供应短缺;适合产业化加工的专用型品种少,栽培技术粗放且不规范;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精深开发程度低;产业扶持力度小,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甘肃杂粮种植规划建议和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品种扩繁体系扶持、加快选育和扩繁优质专用品种、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培育力度、依靠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优质高产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娜   赵旭强  
[目的]对山西省小杂粮生产时空变化和竞争力进行分析,确定小杂粮作物生产优劣分区,为区域小杂粮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全国及山西省2013—2022年小杂粮生产数据,运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究山西省主要小杂粮生产格局变化,并借助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析山西省主要小杂粮市场占有率、资源禀赋系数和比较优势指数,确定小杂粮优劣产区。[结果](1)山西省是我国谷子、高粱、燕麦的主要产区,小杂粮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产量呈现上升趋势;(2)山西省主要小杂粮生产重心发生不同程度迁移,其中谷子、高粱、荞麦生产重心变化幅度较大,燕麦生产重心变化幅度小,主产区较为稳定;(3)山西省谷子、高粱、燕麦、荞麦生产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谷子、高粱的生产较为粗放,效率水平较低;(4)生产分区上,山西省谷子种植优势区6个,高粱种植优势区3个,燕麦种植优势区3个,荞麦种植优势区3个。[结论]当前,山西省小杂粮生产在规模化和专业化上还有所不足,需进一步优化省内各地区小杂粮作物的空间格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小杂粮生产效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祝小宁  冯皓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进入经济转型状态,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而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它的发达与否关系着整体经济的动向。虽然近几年甘肃旅游业发展迅猛,但是,与其他旅游发达省份相比,甘肃仍有诸多不足。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甘肃旅游业的竞争力因素,提出了实现旅游交通的深度开发,促进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现有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和开发等一系列优化路径,以此来带动甘肃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提升甘肃旅游业的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志瑞   王闰平  
[目的] 对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杂粮产业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理论,分别从产业生产规模概况、种类和区域分布、集群发展模式、企业和品牌建设等多方面分析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并通过区位商、集中系数、优势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杂粮竞争力。[结果] 山西省杂粮生产集群发展态势明显,杂粮种类的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发展模式仍以小户经营为主,缺乏杂粮龙头企业,区域品牌发展滞后,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不足。2015—2021年山西省杂粮种植优势明显,专业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近两年优势开始呈现减弱趋势,表现为规模缩减,效益提升有限。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山西谷子生产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大豆种植优势递减;高粱规模和生产效率均提升较快,发展势头强劲;马铃薯生产规模变化不大,生产效率提升明显。[结论] 山西省杂粮产业集群发展整体基础较好,但有减弱趋势,企业和品牌建设严重滞后,需要因地制宜对全省杂粮产业进行科学的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科技水平,重点培育杂粮生产和加工龙头企业,完善杂粮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李曼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甘肃省各市州自身的特点,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侯兰功  
在分析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省域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特定省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构建既能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又能反映城市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以甘肃省的14个城市为例,计算得出了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并把14个城市分为5种类型,指明了各类型城市的相对优劣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樊红梅  
基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数据体系,对甘肃省2011—2014年期间科技进步发展水平与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甘肃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同时与西部省市科技进步发展水平进行具体对比,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促进甘肃科技进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甜  石培基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波  
酒泉种子产业发展具有制种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普遍掌握制种技术的人才群体、完善的种子产业管理体系、种子质量好以及杂交和常规育种技术等竞争优势,同时存在种子企业数量多但集中度底、基地分散、生物工程新技术弱、营销能力不强等劣势。优质的制种基地、过硬的制种技术等是酒泉种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采取一定措施敦促企业兼并重组;政府、企业互相协作,进一步深化基地建设,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种子企业、协会、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使种子科研技术高新化;并且企业种子营销创新化,各方保障措施常态化,才能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提高整个种子产业化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顾亮  王久梗  
甘肃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应用偏移—份额分析法及其扩展模型,针对甘肃工业强省战略提出的7大重点产业和细分的27个制造行业,研究了甘肃制造业的结构效应和竞争力,发现甘肃冶金、石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相对较好,其他制造行业增长受到结构和竞争力的制约。据此,提出了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的滚动完善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双奎  袁洁  孙旖彤  
甘肃河西走廊作为中国葡萄酒的十大产区之一,在我国葡萄酒行业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整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在了解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市场占有率角度测算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状况,同时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影响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甘肃省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欣旺  李莹  陈伟维  陈丹梅  
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实力的农业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因而对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角度对该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蕴含的政策涵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燕玲  张爱宁  田愉  朱亚红  
本文分析了"十二五"甘肃省科技投入机制及特点,测算了科技投入目标实现程度及差距,认为投入差距大、投入结构不合理、主体投入增速不平衡、社会风险投入机制不完善等是甘肃省科技投入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创新人才短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的四点建议,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