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0)
- 2023(14605)
- 2022(12735)
- 2021(11761)
- 2020(9741)
- 2019(22328)
- 2018(22491)
- 2017(43262)
- 2016(23405)
- 2015(26457)
- 2014(26767)
- 2013(26643)
- 2012(24771)
- 2011(22662)
- 2010(22889)
- 2009(21034)
- 2008(20281)
- 2007(17858)
- 2006(16079)
- 2005(14544)
- 学科
- 济(114764)
- 经济(114652)
- 管理(64049)
- 业(60617)
- 企(48680)
- 企业(48680)
- 方法(42513)
- 数学(36501)
- 数学方法(36159)
- 中国(30626)
- 地方(29617)
- 农(27266)
- 学(24715)
- 业经(23811)
- 财(21636)
- 农业(18748)
- 制(17598)
- 贸(17198)
- 贸易(17185)
- 地方经济(17001)
- 环境(16822)
- 易(16494)
- 和(16395)
- 发(15996)
- 理论(15834)
- 融(15798)
- 金融(15796)
- 银(15775)
- 银行(15723)
- 行(15165)
- 机构
- 大学(340456)
- 学院(339243)
- 济(141776)
- 经济(138710)
- 管理(131120)
- 研究(123611)
- 理学(112316)
- 理学院(110911)
- 管理学(109079)
- 管理学院(108473)
- 中国(91493)
- 科学(76685)
- 京(74598)
- 所(63806)
- 财(62447)
- 研究所(57953)
- 农(56100)
- 中心(54059)
- 江(50692)
- 业大(49913)
- 财经(49420)
- 北京(48128)
- 范(46907)
- 师范(46494)
- 经(44733)
- 院(44685)
- 农业(43543)
- 经济学(42546)
- 州(41380)
- 经济学院(37893)
- 基金
- 项目(226415)
- 科学(177203)
- 研究(165307)
- 基金(162778)
- 家(142168)
- 国家(140956)
- 科学基金(119925)
- 社会(103738)
- 社会科(98172)
- 社会科学(98147)
- 省(88337)
- 基金项目(86761)
- 自然(77607)
- 自然科(75717)
- 自然科学(75700)
- 划(74573)
- 教育(74570)
- 自然科学基金(74310)
- 编号(67314)
- 资助(67102)
- 成果(54780)
- 发(52499)
- 重点(51021)
- 部(49353)
- 课题(47093)
- 创(46239)
- 创新(43137)
- 科研(42687)
- 国家社会(42120)
- 发展(41959)
- 期刊
- 济(167967)
- 经济(167967)
- 研究(106682)
- 中国(69398)
- 学报(53529)
- 农(51736)
- 科学(50775)
- 管理(50040)
- 财(45217)
- 大学(39805)
- 教育(37821)
- 学学(37434)
- 农业(35897)
- 融(30645)
- 金融(30645)
- 技术(29777)
- 经济研究(27098)
- 业经(26529)
- 财经(24388)
- 问题(21380)
- 经(20916)
- 业(18318)
- 图书(17973)
- 技术经济(17924)
- 资源(16588)
- 理论(16430)
- 科技(16330)
- 现代(15896)
- 商业(15611)
- 世界(15322)
共检索到518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保鹏 朱道林 陈英 徐思超 白志远
为揭示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借助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者不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不可否认,2001—2011年二者的相关性较强;2)滞后1、2期时,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滞后2期时,经济增长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二三产业发展不是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Granger因,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是二三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工矿用地变化没有明显的Granger因果关系;3)城镇工矿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解释力度不到1%,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工矿用地变化的影响一直呈...
关键词:
城镇工矿用地 经济发展 动态效应 甘肃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关键词:
结构变动 经济发展 数学模型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投资主体 开放型经济 经济增长 甘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福祥 欧阳娣
基于甘肃省1990-2011年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经济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甘肃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得出:城镇化发展对甘肃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且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和甘肃省实情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述实,甘德霞
In this paper,authors analysed the change of urban residents' employment pattem in Gansu province,the elementary form of the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income disparity.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就业 收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培基 李丽娜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甘肃省城乡发展呈现出诸多的不协调与不和谐,尤其城乡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问题将是摆在其统筹城乡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甘肃省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状况两个维度,对其城乡发展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对策与措施做了相应的探讨。结果表明: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收入结构、储蓄水平等方面差距仍较为显著,且不断扩大;城乡居民间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差距明显,城镇消费层次高于农村,但其消费倾向实现逆转。⑵历史产业结构基础、城乡社会"二元"体制、城镇化水平滞后和城乡二元结构强度是影响甘肃省城乡差距的主要因素。⑶提出应从加快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打破制度体制分异、推...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发展差距 二元结构强度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振东 潘从银 贾琼
论文通过对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1986~2017年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益趋势数据分析,找出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最后从发展机制、规划引领、资源倾斜、村级班子建设、制度管理、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村集体经济 经济组织 区域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甘肃 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花静 孙楠
本文在了解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甘肃1978-2011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弹性分析方法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灰色关联度 弹性分析 甘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张朋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采用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甘肃省城镇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甘肃省城镇化的长期趋势,揭示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集聚的过程。研究发现在2022年左右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这对于甘肃省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肃省 城镇化 预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广裕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首先对研究消费的文献做了简要的述评,并对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由消费不足所导致。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居民收入。
关键词:
甘肃省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治寇
一、甘肃械镇体系结构现状及特点 甘肃现有各级各类城市12个,建制镇174个。按城镇行政职能结构分,有地级市5个(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县级市7个(西峰,平凉,武威,张掖,酒泉,玉门,临夏)。县治所在城关镇68个。 1.各级城市职能单调,以专业化和高度专一的原料开采加工型城市所占比重较大。经统计,甘肃12个市中,除兰州(以机械、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福祥 徐雪
城镇化、工业化与金融发展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甘肃省1983~2014年金融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工业化促进金融发展,且工业化对金融发展的贡献大于城镇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并不协调,城镇化能够促进工业化,而工业化阻碍城镇化发展;金融发展虽能够促进城镇化发展,但滞后于工业化。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和甘肃省实情分析相关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金融发展 工业化 VAR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海飞
甘肃省地处偏远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但矿产资源相对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发展低碳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又充满机遇。针对甘肃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化正处于初期向中期迈进、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以及碳排放强度较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甘肃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指出只有依托科技和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农业、新型能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才是甘肃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选择,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