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9)
- 2023(6192)
- 2022(5196)
- 2021(4679)
- 2020(3890)
- 2019(8625)
- 2018(8709)
- 2017(15604)
- 2016(8930)
- 2015(10073)
- 2014(10342)
- 2013(9596)
- 2012(8558)
- 2011(7678)
- 2010(7759)
- 2009(6984)
- 2008(6736)
- 2007(6141)
- 2006(5497)
- 2005(4868)
- 学科
- 济(29962)
- 经济(29900)
- 管理(21095)
- 业(19129)
- 农(12966)
- 企(12888)
- 企业(12888)
- 中国(11241)
- 财(10649)
- 学(9963)
- 方法(9807)
- 环境(9153)
- 农业(8900)
- 收入(8531)
- 地方(8514)
- 数学(8189)
- 数学方法(8095)
- 制(7211)
- 发(7089)
- 业经(6655)
- 体(6294)
- 生态(5985)
- 融(5860)
- 金融(5852)
- 银(5570)
- 银行(5540)
- 发展(5529)
- 展(5517)
- 理论(5479)
- 划(5399)
- 机构
- 学院(121320)
- 大学(119529)
- 研究(48825)
- 济(45216)
- 经济(44102)
- 管理(40330)
- 理学(34156)
- 中国(34136)
- 理学院(33682)
- 科学(33068)
- 管理学(32896)
- 管理学院(32695)
- 农(29985)
- 京(26617)
- 所(26410)
- 研究所(24431)
- 农业(23480)
- 业大(22625)
- 财(21594)
- 中心(21497)
- 江(19922)
- 院(17736)
- 范(17626)
- 省(17493)
- 师范(17358)
- 北京(16808)
- 财经(16421)
- 科学院(15407)
- 州(15394)
- 技术(15228)
- 基金
- 项目(86811)
- 科学(66248)
- 基金(60808)
- 研究(60783)
- 家(57101)
- 国家(56179)
- 科学基金(45151)
- 社会(37618)
- 省(35735)
- 社会科(35412)
- 社会科学(35401)
- 基金项目(31971)
- 划(30218)
- 自然(29072)
- 自然科(28252)
- 自然科学(28237)
- 自然科学基金(27683)
- 教育(26711)
- 资助(24081)
- 编号(23661)
- 重点(20460)
- 发(19852)
- 成果(19663)
- 课题(17874)
- 计划(17760)
- 部(17730)
- 创(17576)
- 科研(16643)
- 科技(16571)
- 创新(16548)
共检索到187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尚海洋 马忠 焦文献 马静
生态足迹是测度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家庭生态足迹H(ousehold EcologicalFootprint,H EF)是利用生态足迹方法研究家庭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影响。通过计算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家庭生态足迹,比较不同收入水平群体H EF差异,可以进一步揭示各收入水平群体间存在的“生态足迹掠夺”和生态足迹占用公平性。在阐述家庭生态足迹内涵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甘肃省2002年城镇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得到甘肃省2002年不同收入群体的家庭生态足迹分别为:最高收入群1.412×106ghm 2,高收入群1.131×106ghm 2,较高收入群1.860×106ghm 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海洋 陈克恭 徐中民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虚拟水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核算了甘肃省1992年~2005年城镇不同收入群体虚拟水消费量,并从虚拟水消费量与消费性支出、单位消费性支出的虚拟水和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三方面,分析城镇各收入群体虚拟水消费特征。从计算结果可以发现:①过去的14年中各收入组群的虚拟水消费量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且1992年~1997年下降的速度要快于1998年~2005年;②各收入群体的单位消费性支出的虚拟水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最低收入户组,下降幅度最小的为最高收入户组,1992年~1997年间下降的速度远快于1998年~2005年;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翟彬 聂华林 杨向飞
收入由多个来源部分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是收入来源各部分变动的综合反映,透过收入来源的角度可以清晰地判断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2003-2008年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实证分析了不同收入来源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此揭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是递增变化的,已经成为影响甘肃省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工资性收入是目前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最为重要的原因,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转移性收入对城乡...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泰尔指数 收入来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鹏岩 王开泳 张伟 韩斌 陈龙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2009年开封市3个不同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生活小区为例,采用居民生物资源和能源消费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了2009年开封市不同收入水平小区居民的生活消费生态足迹。根据板桥小区、康平小区、龙成花园3个小区的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3个小区的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①从3个小区人均生态足迹来看,总体上能源消耗的生态足迹较大;②从3个小区居民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来看,猪肉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奶制品次之,肉类食品和奶制品的生产需要较多的土地面积;③通过分析3个小区不同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板桥小区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耕地和草地;收入消费水平越高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大,收入消费水平越低的居民,生态足迹越小。证实了高收入水平居民对生态以及资源的占用程度要远远大于低收入水平居民,造成居民生态占用以及碳排放的不公。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收入水平 生活消费 开封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利军 张燕华 夏运超 余显
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结构转型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效果。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本文利用多值Logit模型,重点分析了湖北省不同收入水平村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选择偏好。研究发现:汽油、电力、液化气和薪柴是村镇家庭最主要的能源,不同收入水平村镇家庭能源消费组合差异显著且选择偏好不同,"电力+汽油"是村镇家庭能源消费组合"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趋势。最后,提出推动湖北省村镇居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切实提高村镇居民家庭收入,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做好电力与汽油能源规划,保障居民家庭能源供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快能源供应结构调整。
关键词:
收入水平 能源消费 能源组合 消费偏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治寇
一、甘肃械镇体系结构现状及特点 甘肃现有各级各类城市12个,建制镇174个。按城镇行政职能结构分,有地级市5个(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县级市7个(西峰,平凉,武威,张掖,酒泉,玉门,临夏)。县治所在城关镇68个。 1.各级城市职能单调,以专业化和高度专一的原料开采加工型城市所占比重较大。经统计,甘肃12个市中,除兰州(以机械、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张朋
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采用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甘肃省城镇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了甘肃省城镇化的长期趋势,揭示了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集聚的过程。研究发现在2022年左右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2030年甘肃省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这对于甘肃省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甘肃省 城镇化 预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广裕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另一方面,消费活动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首先对研究消费的文献做了简要的述评,并对消费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数理推导。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由消费不足所导致。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居民收入。
关键词:
甘肃省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虹
本文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划分标准,选择了22个高收入国家、1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13个低收入国家,结合这些国家1980—2009年人均GNI和能源消耗数据,利用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法,分别拟合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并确定了各自的拐点,归纳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动特征,得出结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EyKC由"倒U型"左半部上升通道逐步向顶部趋近,直至进入EyKC的下降通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宸 方芳 张乐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下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负债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负债水平和家庭债务杠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流动性约束、非理性支出和便捷化交易三条机制促进家庭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上升;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中对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不一样,相比于高收入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债务杠杆的提升幅度更明显。面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述实,甘德霞
In this paper,authors analysed the change of urban residents' employment pattem in Gansu province,the elementary form of the pers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 status of income disparity.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就业 收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丁丑 王晓翠
基于2018年甘肃省集体林改监测课题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对4种类型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家庭林场经营效率整体偏低,不同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营效率相对较高的是林下养殖型和多功能型家庭林场;各类型家庭林场投入变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家庭林场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规模关联度不高,更多受技术因素影响。相对而言,种养结合型家庭林场经营面积在0~6.67 hm~2和20~33.33 hm~2,多功能型经营面积在6.67~10.31 hm~2和24.45~25.80 hm~2,能发挥集约优势或规模优势。因此,提出加强对家庭林场主的技术培训;鼓励有实力的家庭林场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种植型家庭林场等拓展经营内容;打造多种功能经营,打造品牌特色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锦凰
本文采用动态的均衡因子,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甘肃省2000—2009年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甘肃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09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611hm2增加到2.182hm2(见图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1.180hm2逐年减少到1.106hm2,表明生态足迹(即生态承载力需求)与生态承载力供给呈反向发展趋势(见图2),且生态赤字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见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而影响甘肃省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是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通过分析其影响因子从而为制定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发展趋势 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昕东 吴宇
将世界上153个国家(地区)按照收入水平和是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两个维度进行分组,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教育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提供理论与实证基础。此外,还使用无监督学习法对部分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演变进行关键词提取,查找和分析发达国家历史上教育政策的演进及其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教育对收入的贡献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不显著,但是在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显著;中高收入陷阱国家的教育贡献低于越过陷阱国家;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且随着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得出结论:教育将对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教育政策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