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3)
- 2023(11845)
- 2022(10215)
- 2021(9217)
- 2020(7763)
- 2019(17881)
- 2018(17633)
- 2017(34022)
- 2016(18501)
- 2015(20949)
- 2014(21331)
- 2013(21496)
- 2012(20858)
- 2011(19268)
- 2010(19742)
- 2009(18438)
- 2008(18157)
- 2007(16541)
- 2006(14825)
- 2005(13831)
- 学科
- 济(103435)
- 经济(103353)
- 管理(46007)
- 业(45204)
- 方法(34808)
- 企(32386)
- 企业(32386)
- 数学(30667)
- 数学方法(30454)
- 地方(29225)
- 农(27111)
- 中国(27050)
- 学(21478)
- 业经(20006)
- 农业(18696)
- 财(18023)
- 地方经济(16843)
- 制(15657)
- 贸(15376)
- 贸易(15366)
- 易(14720)
- 环境(14540)
- 融(14464)
- 金融(14462)
- 发(14231)
- 银(14010)
- 银行(13980)
- 行(13549)
- 和(13011)
- 经济学(11788)
- 机构
- 学院(278621)
- 大学(277125)
- 济(125081)
- 经济(122452)
- 研究(106624)
- 管理(100231)
- 理学(84262)
- 理学院(83135)
- 管理学(81814)
- 管理学院(81278)
- 中国(80642)
- 科学(65651)
- 京(60494)
- 所(56717)
- 农(54594)
- 财(54358)
- 研究所(51251)
- 中心(48205)
- 江(45465)
- 农业(42781)
- 业大(42703)
- 财经(42254)
- 经济学(39277)
- 范(38792)
- 北京(38726)
- 师范(38431)
- 经(38033)
- 院(37365)
- 州(35685)
- 省(35648)
- 基金
- 项目(175334)
- 科学(136489)
- 研究(127631)
- 基金(124352)
- 家(108807)
- 国家(107858)
- 科学基金(90305)
- 社会(81195)
- 社会科(76880)
- 社会科学(76855)
- 省(71518)
- 基金项目(65900)
- 划(58911)
- 教育(56912)
- 自然(56508)
- 自然科(55050)
- 自然科学(55031)
- 自然科学基金(54018)
- 编号(51806)
- 资助(50834)
- 发(44740)
- 成果(42397)
- 重点(40392)
- 部(38451)
- 课题(37145)
- 发展(36096)
- 创(35546)
- 展(35525)
- 创新(33466)
- 国家社会(33208)
- 期刊
- 济(153090)
- 经济(153090)
- 研究(87676)
- 中国(63584)
- 农(51351)
- 学报(44752)
- 科学(42028)
- 财(41005)
- 管理(36180)
- 农业(34796)
- 大学(32538)
- 学学(30695)
- 融(28294)
- 金融(28294)
- 教育(27725)
- 业经(24600)
- 技术(24577)
- 经济研究(24551)
- 财经(21426)
- 问题(20177)
- 经(18631)
- 业(18521)
- 技术经济(15909)
- 贸(15326)
- 资源(15134)
- 世界(14505)
- 统计(13910)
- 商业(13629)
- 国际(13310)
- 经济问题(13176)
共检索到444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竟虎 郑凤娟 杨东
以甘肃省1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1997年-2006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重心模型和ESDA分析了市域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甘肃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除1998年外,市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经济发展水平地域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状态,而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则以兰州为中心向外递减。土地集约利用重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晔立
根据近30年甘肃省耕地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库资料,建立回归模型揭示耕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研究表明:(1)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均与耕地面积变化呈显著负相关;(2)耕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城市化、第一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与库兹涅茨曲线并非呈典型的倒"U"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3)经济结构演进与耕地利用变化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关键词:
结构变动 经济发展 数学模型 甘肃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宇硕 白永平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 时空差异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博文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甘肃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仍是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从投资的主体结构来看,其他经济逐渐代替国有经济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来源;甘肃利用外资规模依旧很低,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占比仅有0.1%。通过对不同投资主体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经验验证,发现非国有资产经济主体固定资产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同时,由于甘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仍需要投资的持续拉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主体投资结构,提升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投资主体 开放型经济 经济增长 甘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明基
在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系统,构建包括13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将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东中西部地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判断和定位,探寻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体系 制约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丽红 石培基 郝方方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西北内陆特大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数量统计模型,对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并找出造成差异的驱动因素,以期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兰州市合理配置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空间差异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开录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十分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由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及市场环境效力孱弱,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转化效率异常低下,农业生产至今仍未摆脱低层次、低效能循环的困境。本文立足甘肃农业的地带性差异,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瓶颈,提出了分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传燕
本文以区域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甘肃人口历史发展及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动态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晰甘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意见,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甘肃 人口增长 压力分析与预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鸿 程贵
本文以甘肃省为例,运用金融发展的三个指标即经济金融化程度、证券经济化程度、保险经济化程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甘肃经济金融化程度指标C/GDP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协调,金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有不显著的作用;保险业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甘肃 实证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潘永昕 李体康
本文从资源产出和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治理四个方面构建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对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从产业链、科技智力支撑、资金供给、政策法规和发展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制约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振东 潘从银 贾琼
论文通过对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1986~2017年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收益趋势数据分析,找出甘肃省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初步探讨,最后从发展机制、规划引领、资源倾斜、村级班子建设、制度管理、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省 村集体经济 经济组织 区域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樊元 刘国平
甘肃省长期以资源消耗来带动经济增长,使得甘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甘肃一直倡导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循环经济评价是对循环经济实施效果的评价,也是循环经济改进的重要依据,基于"减量化、再循环、资源化"的原则,从资源效率、污染减排、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理想点法及OWA算子多属性组合赋权法对2003—2009年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甘肃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甘肃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蔡文春 卢嘉鑫 张社平 孙凤茹
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文章将协调度的内涵界定为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以此为基础从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入手,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对1995—2008年时间段上甘肃省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阶段性分析,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整体上提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整体上在逐步改善。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 甘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跟山
甘肃省自2007年成为循环经济试点省以来,加快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以全国试点省为契机发展循环经济1.区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金昌模式。金昌市是我国的"镍都",是一座严重依赖矿产资源的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业型城市的转型势在必然。金昌模式的具体做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鑫 吴文瀚 蔡圃 蒋梦婷 王博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园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 甘肃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