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3)
- 2023(2292)
- 2022(2062)
- 2021(1910)
- 2020(1760)
- 2019(3944)
- 2018(4019)
- 2017(7750)
- 2016(4119)
- 2015(4609)
- 2014(4477)
- 2013(4561)
- 2012(4473)
- 2011(3895)
- 2010(3938)
- 2009(3553)
- 2008(3458)
- 2007(3104)
- 2006(2719)
- 2005(2393)
- 学科
- 济(16923)
- 经济(16906)
- 业(10233)
- 管理(10163)
- 地方(7184)
- 企(7108)
- 企业(7108)
- 农(6731)
- 制(6012)
- 方法(5538)
- 银(5079)
- 银行(5077)
- 融(4992)
- 金融(4992)
- 行(4933)
- 农业(4735)
- 数学(4698)
- 数学方法(4654)
- 业经(4258)
- 中国(4180)
- 体(4179)
- 财(4093)
- 体制(3521)
- 贸(3219)
- 贸易(3216)
- 学(3215)
- 地方经济(3158)
- 易(3100)
- 度(2725)
- 制度(2723)
- 机构
- 学院(52766)
- 大学(51387)
- 济(22625)
- 经济(22026)
- 研究(21324)
- 管理(20319)
- 中国(17766)
- 理学(16843)
- 理学院(16639)
- 管理学(16410)
- 管理学院(16310)
- 科学(12796)
- 农(12534)
- 所(11417)
- 京(11021)
- 中心(11007)
- 财(10658)
- 省(10394)
- 研究所(10192)
- 江(9971)
- 农业(9796)
- 业大(9216)
- 财经(7833)
- 院(7733)
- 州(7668)
- 范(7240)
- 师范(7192)
- 经(7082)
- 科学院(6829)
- 北京(6684)
共检索到90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海川
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共同监管责任机制逐步形成。今年初,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土地管理责任机制的通知》,对健全完善部门协同机制,落实共同管理责任,加大对执法监察工作保障和支持力度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交通运输厅转发了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关于高速公路项目用地未批先用问题整改查处的通知》,结合该省实际将两部文件中对高速公路项目违法用地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齐德祥 包自吉 龙佐锋
加强监察执法努力推进地改──甘肃省陇南地区土地监察执法情况调查齐德祥,包自吉,龙佐锋甘肃省陇南地区的实践表明,加强土地监察执法是加快和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设用地突出表现为企业与开发区用地相对较少、城镇与农村住宅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荣国
介绍甘肃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分析研究甘肃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认为今后应严格司法管理、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施行业信息分类管理、推进信用信息共享,鼓励发展信用信息服务市场、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等,以加快甘肃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征信 征信系统 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生菊 陈炜
经济转型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两个层面,即通过生产力方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关系方面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西部欠发达区域中相对落后的省份,甘肃省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加快经济转型,通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型、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城乡发展关系转型、空间经济格局转型、行政管理体制转型六大重点任务,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竞争力,实现甘肃省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薛勇军
以甘肃省为例研究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对经济发展作用,确定了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相关指标体系,并且计算出相关指标具体数值,运用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优势产业进行判别,进一步研究甘肃省优势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甘肃省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甘肃省 优势产业 判别 因子和主成份分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毅平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截止2015年底,全省会计师事务所112家,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757名,从业人员近3000人,2014年业务收入3.59亿元,较2009年翻了近两番,超额实现了行业十二五期间规划的目标任务。一、十二五期间推进行业发展主要措施回顾十二五期间行业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以诚信建设为主线,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纲要》和《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汤瑛芳 李红霞 尹嘉德 沈慧 赵荆玉
[目的]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评估粮食安全状况、分析粮食安全形势,可为科学选择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路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粮食产销省份甘肃省为区域,选择粮食产消、粮食供需、口粮保障、粮食储备、粮食流通和粮食生产等6个指标,系统评价2010—2020年区域粮食安全状况;运用产销平衡区粮食安全预警模型,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储备、流通和供需等结构体系的安全性;采用GM(1,1)模型和线性回归组合模型预测粮食生产趋势,评估近10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结果](1)甘肃省粮食自给率高,人均粮食生产占有量达到了FAO要求的安全水准以上,粮食储备充裕并逐步向合理的储备规模调整,省内外粮食购进和外销保持稳定的流通态势,粮食总供求个别年份出现短缺轻警,总体保持紧平衡态势。(2)甘肃省2021—2030粮食产量趋势增加,变化范围在1159~1335万吨,粮食生产实际产量高于趋势产量,但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年际间变幅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且主要的口粮作物小麦呈隐性减产态势。[结论]政策支持、财政资金扶持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保障了甘肃省粮食供应链安全;生态、气候、耕作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科技突破、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挑战和要求;甘肃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产销平衡区省份,尤其需要优化仓储布局、提升粮食物流能力、强化应急保障能力,保障地域优势不明显的边缘地区、粮食生产能力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和寒旱区、贫困区的粮食安全;未来甘肃省必须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现代丝路寒旱特色产业,丰富绿色产品供给,协调发展农牧林草业,科学配置资源优势,提高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品的供给能力,逐步实现由粮食质量安全向高标准食品安全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王恒炜
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段翠清
近年来,在各项方案的部署和不断落实下,甘肃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增幅均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牧业持续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多,金融扶持渠道拓宽,融资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甘肃省农村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农民人群素质较低、农业产品过于单一、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应用有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甘肃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在加快优化
关键词:
农业 农村经济 农业机械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立桥 郑博文
正确地选择和确定特色优势产业,是事关甘肃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了选取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应遵循的基准和建模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特色优势 产业 层次分析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鸋
科技活动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以"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主要指标,采取定性及聚类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甘肃省科技投入弱态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最后凝练出提升甘肃科技投入的对策,以期为决策主体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肃省 科技投入 弱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丽娟 张勃 李山勇
基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生态城市建设复合系统模型,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甘肃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除兰州、嘉峪关为"生态孤岛"外,总体呈现出北强南弱的非均衡布局。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情,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城市 区域差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新陆 赵星军
关于甘肃省收费问题的调查□刘新陆赵星军朱基总理在“施政纲领”中将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必须整顿和改革,作为本届政府任务之一。最近,甘肃省地方税务局对全省的行政性收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甘肃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相当严重。加强对行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晓雨婧 吴燕红 夏建新
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