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0)
- 2023(9194)
- 2022(7868)
- 2021(6985)
- 2020(6062)
- 2019(13712)
- 2018(13248)
- 2017(25601)
- 2016(14007)
- 2015(15830)
- 2014(16089)
- 2013(16209)
- 2012(15522)
- 2011(14418)
- 2010(14584)
- 2009(13758)
- 2008(13479)
- 2007(12361)
- 2006(10889)
- 2005(9883)
- 学科
- 济(85444)
- 经济(85389)
- 管理(36194)
- 业(32183)
- 方法(31641)
- 数学(28501)
- 数学方法(28307)
- 企(24161)
- 企业(24161)
- 地方(22456)
- 中国(17987)
- 农(17651)
- 学(16530)
- 地方经济(14757)
- 业经(14276)
- 财(14119)
- 农业(12155)
- 环境(11779)
- 贸(11423)
- 贸易(11419)
- 制(11131)
- 易(10897)
- 和(10656)
- 融(10016)
- 金融(10014)
- 银(9243)
- 银行(9222)
- 发(8909)
- 经济学(8870)
- 行(8847)
- 机构
- 大学(217005)
- 学院(216572)
- 济(100912)
- 经济(98888)
- 研究(80101)
- 管理(78534)
- 理学(67347)
- 理学院(66433)
- 管理学(65329)
- 管理学院(64908)
- 中国(58501)
- 科学(49287)
- 京(45605)
- 财(42045)
- 所(41897)
- 研究所(38147)
- 农(37490)
- 中心(35824)
- 财经(33928)
- 江(33116)
- 经济学(32952)
- 业大(31548)
- 经(30574)
- 农业(29636)
- 经济学院(29564)
- 范(29350)
- 师范(29107)
- 北京(28698)
- 院(28188)
- 州(26145)
- 基金
- 项目(140857)
- 科学(110906)
- 基金(102574)
- 研究(100887)
- 家(89753)
- 国家(89085)
- 科学基金(75323)
- 社会(65961)
- 社会科(62594)
- 社会科学(62574)
- 省(55148)
- 基金项目(54729)
- 自然(47565)
- 划(46518)
- 自然科(46401)
- 自然科学(46385)
- 自然科学基金(45535)
- 教育(45300)
- 资助(41513)
- 编号(39845)
- 发(32769)
- 重点(32413)
- 成果(32263)
- 部(31274)
- 创(28386)
- 课题(27934)
- 国家社会(27821)
- 科研(27014)
- 创新(26782)
- 发展(26656)
共检索到32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春燕 董晓锋 付靖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对甘肃省1991年至2012年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侯成成
以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对10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求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ARCGIS,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省域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甘肃省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及河西地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可知,减小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应该增加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关键词:
县域经济 时间演变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耀 贾海波 乔志霞 马宝宝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利用甘肃省1999,2005,2013年相关经济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县域集中指数、区域人均GDP空间分布等研究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县域人均GDP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呈现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和兰州周围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兰州—白银和酒泉—嘉峪关为城市群的双核增长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以贫困县域为主,尤以中南部的陇南、临夏和甘南少数民族州最为突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麻清源 马金辉 张超 陈正华
在区域经济中,交通是联系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活动的纽带,交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各地理单元空间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针对不同交通模式赋以不同的权重,基于最短加权交通网络,提出新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构建了交通网络空间权重,与各种传统空间权重一起,对比研究甘肃省各县域单元之间的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交通网络空间权重生成的空间权重矩阵,能更真实地反映区域间实际的空间过程;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具有空间相关性但不显著,核心城市经济外溢现象不明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颖
主要针对甘肃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了Logistic模型,深入地分析了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弹性分析和预测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慧恩,孟庆民,胡其昌,陈延诚
通过节点分析、线路分析、联系作用量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肃 区域经济联系 经济联系强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薛波
基于甘肃省2004—2014年14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科技创新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科技创新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对甘肃省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并且无论加入资本变量或劳动力变量,还是同时加入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科技创新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依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科技创新对甘肃省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程度最强的为兰州市,影响程度较强的有嘉峪关市、白银市、庆阳市、酒泉市,影响程度一般的有临夏州、定西市、甘南州、金昌市,影响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差异 甘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彧崧 戴永安
本文选取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生产经营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甘肃省农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结论,并根据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因素的不同进一步将各地区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开录
甘肃作为西部的一个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带性差异十分悬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由于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产业结构及市场环境效力孱弱,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转化效率异常低下,农业生产至今仍未摆脱低层次、低效能循环的困境。本文立足甘肃农业的地带性差异,剖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瓶颈,提出了分区域布局农业生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组织模式,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甜 石培基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李曼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甘肃省各市州自身的特点,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志霞 贾海波 张艳荣
以甘肃省为欠发达省份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剖析了其1995、2002、2010年14个市级单元基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与格局。结果显示:1995—2010年,研究区以嘉峪关—兰州—金昌—酒泉为中心区,以平凉—天水—武威—白银—张掖为过渡区,以甘南—庆阳—陇南—定西—临夏为外围区的梯度式经济空间结构已逐步形成。但由于中心区辐射作用弱、经济中心数量增加缓慢,甘肃中部、河西与东南部的老区、干旱区、民族区"西强南弱"格局明显,中心区集聚力远大于外围区。据此,应通过培育中心—外围六大城市群,完善外围区基础设施,调整区域金融与政策投向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小甫 徐吉宏 杨文静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结合科技创新过程的特征,将其创新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继的子阶段,构建了科技创新两阶段DEA模型。以甘肃省各市(州)2010—2015年的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甘肃省不同区域两个子阶段的创新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虽然14个市(州)科技创新效率存在着差异,但甘肃省科技研发效率呈上升趋势;79%的市(州)表现出科技研发效率高于成果转化效率的情况;科技创新活动以兰州市为中心点向周边扩散。科技人员素质、财政科技支持比例在科技研发阶段对地方科技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和经费投入可能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但企业技术转移核心地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全红 张欣茹 吝涛
以福建省各县域(市辖区)为基本研究单位,选取2021年福建省各县域GDP作为表征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特征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均衡性,并构建OLS和GWR模型,研究经济、社会和地理因素对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各县域经济总量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县域经济差异显著;(2)各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集聚性,存在高-高聚类、低-低聚类、低-高聚类3种类型的县域显著聚集区;(3)交通通达度、城市建设水平、内需水平、投资活跃度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显著的主要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