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6)
- 2023(13193)
- 2022(11059)
- 2021(9937)
- 2020(8535)
- 2019(19615)
- 2018(19075)
- 2017(37088)
- 2016(20298)
- 2015(22581)
- 2014(22808)
- 2013(23058)
- 2012(21283)
- 2011(19224)
- 2010(19575)
- 2009(18785)
- 2008(19047)
- 2007(17713)
- 2006(15569)
- 2005(14056)
- 学科
- 济(97612)
- 经济(97512)
- 业(90893)
- 企(73487)
- 企业(73487)
- 管理(69022)
- 农(47178)
- 方法(42032)
- 数学(33539)
- 数学方法(33268)
- 农业(31264)
- 业经(31156)
- 财(27953)
- 中国(21925)
- 地方(21244)
- 务(19995)
- 财务(19975)
- 财务管理(19944)
- 制(18969)
- 企业财务(18845)
- 技术(18030)
- 和(16986)
- 贸(16858)
- 贸易(16850)
- 易(16350)
- 策(16218)
- 划(15563)
- 学(15520)
- 理论(14723)
- 体(14239)
- 机构
- 学院(308286)
- 大学(300105)
- 济(131999)
- 经济(129445)
- 管理(124429)
- 理学(107228)
- 理学院(106099)
- 管理学(104655)
- 管理学院(104084)
- 研究(99531)
- 中国(78580)
- 农(66657)
- 京(62157)
- 科学(61671)
- 财(58233)
- 农业(51403)
- 所(51329)
- 业大(49647)
- 江(48726)
- 中心(47208)
- 财经(46407)
- 研究所(46399)
- 经(41927)
- 经济学(39130)
- 北京(38290)
- 州(38028)
- 范(37923)
- 师范(37618)
- 经济管理(36282)
- 经济学院(35606)
- 基金
- 项目(201828)
- 科学(160525)
- 研究(148301)
- 基金(146577)
- 家(126766)
- 国家(125558)
- 科学基金(108964)
- 社会(96298)
- 社会科(91020)
- 社会科学(90991)
- 省(82162)
- 基金项目(78673)
- 自然(69485)
- 自然科(67848)
- 自然科学(67826)
- 划(66853)
- 自然科学基金(66647)
- 教育(65593)
- 编号(60938)
- 资助(57921)
- 成果(47154)
- 发(45546)
- 重点(45116)
- 部(44589)
- 创(44377)
- 业(43242)
- 创新(40815)
- 课题(40802)
- 国家社会(39485)
- 科研(38473)
- 期刊
- 济(154505)
- 经济(154505)
- 研究(83927)
- 农(67167)
- 中国(57446)
- 财(47525)
- 农业(45395)
- 学报(45172)
- 管理(44953)
- 科学(44625)
- 大学(34375)
- 学学(33037)
- 业经(31810)
- 融(28585)
- 金融(28585)
- 技术(28008)
- 业(24647)
- 教育(23562)
- 财经(22802)
- 经济研究(21806)
- 问题(21252)
- 经(19686)
- 技术经济(18858)
- 资源(16042)
- 版(15963)
- 世界(15658)
- 商业(15612)
- 统计(14966)
- 农村(14925)
- 村(14925)
共检索到454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晓甜 石培基
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1997、2002、2007和2012年的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了甘肃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市(州)农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显著,地域分布呈现出由分散向集聚发展的态势,可以划分为河西走廊超强型、陇中陇东一般型和陇南临夏甘南偏弱型3种基本类型;农业空间扩展能力与其竞争力水平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出由极点式到点轴式再到网络化的迹象;农业政策导向驱动、资源禀赋及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及成长驱动共同驱使农业竞争力在空间范畴上...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智文 李曼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结合甘肃省各市州自身的特点,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樊红梅
基于《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数据体系,对甘肃省2011—2014年期间科技进步发展水平与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甘肃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地位,同时与西部省市科技进步发展水平进行具体对比,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促进甘肃科技进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进步 现状 评价 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付春燕 董晓锋 付靖
运用锡尔系数分解,对甘肃省1991年至2012年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需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锡尔系数 甘肃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乔标 尹晓惠 侯兰功
在分析城市竞争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省域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必须从特定省区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构建既能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发展潜力,又能反映城市参与竞争的能力和对整个区域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以甘肃省的14个城市为例,计算得出了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并把14个城市分为5种类型,指明了各类型城市的相对优劣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甘肃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任瑞玉 何继红 董孔军 张磊 杨天育
小杂粮是甘肃省资源和区位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4.67万hm2左右,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2.5%,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6.8%。从21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政策导向和利益所驱,致使甘肃小杂粮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不足,供种体系不健全,加工技术缺乏,产业化程度不高,使得小杂粮产区小杂粮的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导致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并存。随着人们对小杂粮需求的增加,小杂粮的各个主产区积极发展小杂粮产业,势必使小杂粮产业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该文结合实际调查,对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培育优异小杂粮产业化集聚区,构建以专用、特色为主体的优异小杂粮产品生...
关键词:
甘肃 小杂粮 竞争力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欣旺 李莹 陈伟维 陈丹梅
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实力的农业产业集群才有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因而对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马铃薯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GEM模型,从基础、企业和市场三个角度对该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其蕴含的政策涵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GEM模型 甘肃定西 马铃薯 产业集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彧崧 戴永安
本文选取2007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了各地市农业生产经营在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的差异,得出甘肃省农业总体效率不高的结论,并根据农业技术效率限制因素的不同进一步将各地区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祝小宁 冯皓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进入经济转型状态,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时代主流,而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之一,它的发达与否关系着整体经济的动向。虽然近几年甘肃旅游业发展迅猛,但是,与其他旅游发达省份相比,甘肃仍有诸多不足。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分析甘肃旅游业的竞争力因素,提出了实现旅游交通的深度开发,促进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对现有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和开发等一系列优化路径,以此来带动甘肃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提升甘肃旅游业的竞争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顾亮 王久梗
甘肃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甘肃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应用偏移—份额分析法及其扩展模型,针对甘肃工业强省战略提出的7大重点产业和细分的27个制造行业,研究了甘肃制造业的结构效应和竞争力,发现甘肃冶金、石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相对较好,其他制造行业增长受到结构和竞争力的制约。据此,提出了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的滚动完善策略。
关键词:
SSM 制造业结构 竞争力 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建豹 白永平 罗君 黄永斌 侯成成
以甘肃省8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对10项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求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利用ARCGIS,GeoDA软件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省域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发现: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级行政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将甘肃省县级行政单元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及河西地区。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可知,减小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应该增加投入和调整产业结构。
关键词:
经济差异 空间分析 甘肃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成学真 吴玓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西部地区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文章,本文通过建立企业竞争力定量分析评价模型,以甘肃省中小型工业企业为实证研究,对甘肃省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提高西部地区中小工业企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小型工业企业 竞争力评价指标 成因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剑平 乔宇佳
重点考察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农业低碳发展等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甘肃省及14个市州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和LMDI加法分解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增加、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畜牧业约占40%;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现河西、陇东南地区高,陇中地区低的分布特征,经济贡献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口对农业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碳农业合作机制等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剑平 乔宇佳
重点考察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深入分析其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甘肃省农业低碳发展等提供实证依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甘肃省及14个市州2005—2021年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和LMDI加法分解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可大致分为“持续增加、波动下降”两个阶段,种植业碳排放在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例为60%左右,畜牧业约占40%;各市州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增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呈现河西、陇东南地区高,陇中地区低的分布特征,经济贡献系数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从业人口对农业碳排放呈现负向效应,而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正向效应。未来应该继续巩固种植业固碳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低碳农业合作机制等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睿涛 李薇 燕振刚
以甘肃省5个典型生态区域(民族、河西、陇东、陇中、陇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Theil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差异,采用R/S分析法对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灰色理论预测2020-2030年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走势及数值。结果表明:1991-2019年甘肃省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农业碳排放较低强度市域呈扩大态势,而较高强度市域呈缩小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区域总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区域内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除民族区域之外其他区域内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较小且波动不大;5个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未来农业碳排放量及强度值将呈现出继续下降的演化趋势;甘肃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及总强度经R/S分析后进行灰色预测,模型平均精度较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为探索甘肃省农业碳排放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区域差异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